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有的特徵有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有的特徵有

發布時間: 2021-11-27 19:49:55

❶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有的基本特徵

基本特徵:鮮明的政治性、徹底的人民性、系統的科學性、充分的開放性。

❷ 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法治思維基本特徵 : 法律至上 權利制約 人權保障 正當程序
法律思維基本特徵: 講法律 講證據 講程序 講法理

❸ 分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試分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包含:專

(1)鮮明的政屬治性。法治的實現需要相應的政策、組織和權力基礎,其實現程度受制於政治文明的發展程度;法治為政治建設提供了權力運行的規則與依據。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在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上,並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2)徹底的人民性。社會主義法治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法律,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系統的科學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吸收借鑒國內外法治的思想精髓和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經驗教訓。在內容構成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個科學的有機整體。

(4)充分的開放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個孤立存在,也不是一個封閉、靜止的思想體系,它的形成、發展與實踐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

❹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盡其能並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

一是尊重勞動,即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

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三是尊重創造,堅決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四是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即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尊重人民訴求的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表達他們的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公正訴求以及政治訴求。對於這些利益訴求,黨充分尊重,並積極整合他們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們當中的有效力量。這有利於形成一種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得其所的社會。尊重人民訴求必須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徵是,力求保持各種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協調與平衡,使公平和正義的理念得到體現。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和諧相處的社會。只有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會成員做到和諧相處,各得其所是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和諧相處是各得其所的結果。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共生共進的社會。「共生共進」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落腳點。其基本特徵是形成合力,共促發展。我們的發展是追求和諧的發展。和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❺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盡其能並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

一是尊重勞動,即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

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三是尊重創造,堅決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四是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即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尊重人民訴求的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表達他們的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公正訴求以及政治訴求。對於這些利益訴求,黨充分尊重,並積極整合他們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們當中的有效力量。這有利於形成一種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得其所的社會。尊重人民訴求必須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徵是,力求保持各種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協調與平衡,使公平和正義的理念得到體現。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和諧相處的社會。只有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會成員做到和諧相處,各得其所是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和諧相處是各得其所的結果。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共生共進的社會。「共生共進」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落腳點。其基本特徵是形成合力,共促發展。我們的發展是追求和諧的發展。和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❻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所具有的充分的開放性這一鮮明特徵

2005年11月胡錦濤總書記親自審閱、批示並提出了「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到現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已經踐行了5年。5年以來,中國法治研究和實踐成績斐然,但與此同時也有人對此懷有不同態度。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其原因在於有些學者有意無意地忽視乃至貶低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之本的馬克思主義及其法治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持一種偏見,以至拋出所謂的馬克思主義「無用論」、「蓋棺論」和「嘲諷論」的謬見。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有人認為,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個封閉的體系,是對現代西方法治文明的忽視乃至拒絕。

其實不然,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法治觀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最新的重要成果。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絕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現,無論從其形成上,還是從其內容和要求上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在深入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研究與實踐的關鍵時期,釐清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科學含義,澄清誤解,既十分必要,又迫在眉睫。

首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對傳統法治精神和現代法治經驗的合理開放。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對我國傳統優秀法治精神的批判性承繼。「民為邦本」、「公正執法」、「以法治國」和「禮法並用」的思想是我國古代悠久法治文明結出的碩果。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黨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探索,依法治國戰略的提出和入憲,黨政領導幹部政治生活的規范化,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人權的憲法保障乃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權力制約等法治原則的確立,都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成果。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對上述法治實踐的深化與延展,也是對其精華的合理開放與鑒別吸收。

其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對社會現實的積極開放,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對社會現實的關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績斐然。然而,經濟發展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貧富分化的問題。現代文明的發展應當是一個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協調推進的整體化進步,應當是「四維」的或者說是多維的系統工程,而不僅僅是GDP崇拜主義的一維模式。經濟發展刺激了利益群體的分化和價值觀的多元化,為了全面回應社會利益和價值的多元性,必須要有一個包容性、開放性法律價值體系和規范體系的存在。

再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對西方法治理論與經驗的理性開放。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國家和區域的進步,乃至任何科學體系的建立與發展都不可能封閉自為,而應當開放和交融,這固然是時代的要求。西方社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比如說西方的人民主權理論、基本人權理論,又譬如說西方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和法律至上論,等等,都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雖然從總體上檢視,西方法治思想和經驗不適合於中國的政體、國體與國情,但是其中個別的觀點乃至理論對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仍不失為較好的借鑒。當然,如果在全球化中有意無意的遺棄甚至唾棄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則是愚蠢和短視的。西方的法律話語、法律規范和法治模式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法治具有深刻的民族基因和地方性特質。實際上,理論和實踐一再證明,一味形而上學地理解和教條地套用西方的法律範式其命運只有一種,就是失敗。

不僅從形成上檢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有開放性,而且從內容上考察,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也具有充分的開放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內容上的開放性至少包括兩個方面,即法律價值上的包容性和法律規范內容上或法律淵源上的開放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對中國深度轉型社會的一個回應,是對多元價值的一個關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利益階層更趨分化,社會群體的權利訴求從過去的效率前置與優先轉變為效率和公平並重的雙重化訴求。公平正義從壓制、扭曲走向正態與突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強調新時期的公平正義實際上是對雙重化權利訴求的積極回應,通過包容民主、自由、效率和公平、正義的多元價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權利內容變得更加的全面、豐富和協調,包容性增長的經濟社會和權利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開放性是對「法條主義」的突破和超越。中國是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家,擁有燦爛的民族文化和優秀的民風民俗;中國也是個重視禮教德化的國家,這些優秀的民族傳統、善良風俗和良好道德理應作為民族文明的寶貴基因加以「遺傳」。西方的社會法學家也強調法律規范之外的政策、道德、風俗乃至社會輿論甚至法官個性因素對法律的滲透和影響。法律規范或者說法律淵源是否對政策、道德、風俗乃至社會輿論諸因素存在開放性不是一個主觀上是否予以承認的問題,而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客觀事實。如何有效而合理地對其開放,如何在保持法律權威和司法獨立的基礎上適度吸納這些要素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毫無疑問,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從形成發展,到價值追求和規范內容上都具有顯在而充分的開放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開放性不僅是理論的,也是實踐的。

立法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開放性要求我們堅持解放思想,深入社會基層,努力調查研究,敏銳地洞察和掌握社會利益與需求的新變化,及時將新興利益群體的要求法律化,適時調整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律、法規,制定出人民群眾滿意的法律。在司法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開放性同時要求我們在堅持司法獨立的基礎上,堅持顧全大局,司法為民,全面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樂意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主動接受輿論的監督。司法機關也要加強本身隊伍建設,提高司法人員的政治和法律素質,適度推行能動司法。在法學研究和教育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開放性還要求我們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堅持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的獨立性和中國化。

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出並踐行5周年之際,再次提出並研究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開放性,對於駁斥各種誤解與中傷,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研究與實踐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有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有:
鮮明的政治性;
徹底的人民性;
系統的科學性;
充分的開放性。

❽ 社會主義法治觀念主要有哪些

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答:社會主義法治觀念,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一是依法治國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二是執法為民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是公平正義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四是服務大局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五是黨的領導的觀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❾ 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特徵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特徵

❿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主要特徵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1)社會主義法治是人民民主的法治。人民民主是法治的目的和核心內容,法治是人民民主的制度、方略和形式。社會主義法治就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社會主義法治是以確認、保障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維護、鞏固和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礎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為根本任務和歷史使命。(3)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法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特點和優點,改善、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就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關鍵所在。(4)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方針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同步推進,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文化特徵。我國法治只有堅持以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才能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法治。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支柱。

熱點內容
勞動法員工事假工資 發布:2025-05-25 02:08:58 瀏覽:34
民事訴訟法是公法 發布:2025-05-25 02:07:34 瀏覽:315
婚姻法第二第二十三條 發布:2025-05-25 02:03:56 瀏覽:491
2012年司法考試成績查詢 發布:2025-05-25 01:56:46 瀏覽:712
保密法實施條例學習 發布:2025-05-25 01:54:26 瀏覽:193
尋找我身邊的道德榜樣 發布:2025-05-25 01:51:39 瀏覽:730
上海海商法 發布:2025-05-25 01:50:59 瀏覽:675
法學晚輩 發布:2025-05-25 01:43:11 瀏覽:185
沒有結婚證有10年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5 01:23:25 瀏覽:798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舊版 發布:2025-05-25 00:49:48 瀏覽: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