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和利益的事例

道德和利益的事例

發布時間: 2021-11-30 14:38:00

1. 利益與道德追求社會價值最大化的事例

金錢的追求與道德不可以並行,這種說法無法苟同。
金錢的追求或者說賺錢,是沒有階級性的,正常不能說它不合道德。賺錢,不單是資本家地主想賺錢,工人農民等等,幾乎所有的人都想賺錢,都有金錢的追求。有些偉大的理論家硬把金錢的追求說成只是資本家地主的天性,是有階級性的、不合道德的,因為存在剝削;這種說法存在不合情理的地方。試想,吃飯拉屎放屁,不單資本家地主必須,偉大的理論家們他們自己同樣必須,跟階級性或者道德沒絲毫關系。理論家們有時亂扣帽子並不奇怪。
資本家地主剝削賺錢,有悖於道德,應予批判;但不能因此忽視、否定金錢的追求。金錢的追求與道德並行,社會才能健康發展。大家都賺錢大家都顧及道德才對吧。

2. "道德與利益"同行的作文素材

老子在《道德經復》中說:"禍莫大制於不知足。"講的是知足常樂的道理。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說的也是知足常樂的道理。知足常樂,可以說為每個人所熟知,但在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許多人不可謂不聰明,但卻由於不知足,貪心過重,為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於名利場中,每日抑鬱沉悶,不知人生之樂。

3. 歷史上為了利益背棄道義的事例

歷史上為了利益背棄道義的事例:
1、秦檜主張議和,十二金牌召岳飛。
秦檜, 秦檜(1090年~1155年),字會之,江寧人(今江蘇南京),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秦檜是南北宋期間的一個傳奇人物,長期以來也一直被視為漢奸或賣國賊。他本來是一位知名的抗金義士,後來隨同徽、欽二宗被擄到金國,與金廷議和。建炎四年(1130年)陪同高宗逃返南宋。此後,努力扶佐宋高宗,官至宰相。另一方面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反對國內主戰派的勢力。當中最為世人所知的,是「十二金牌召岳飛」的故事。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在秦檜的幫助下解除了岳飛和韓世忠等人的軍權。並且由於岳飛屢勸沒有子嗣的宋高宗立嗣,加上其他原因,宋高宗以「莫須有」的謀反罪狀殺害岳飛父子。之後南宋與金廷再次簽訂和約。
後來南宋為了鼓勵抗金鬥志,為岳飛平反,並把秦檜列為致使岳飛之死的罪魁禍首。相傳平民為解秦檜之恨,用面團做成他的形像丟入油鍋里炸,並稱之為「油炸檜」,並演變成今時今日的「油條」。位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的岳王廟,有與岳飛被殺有關的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等四人跪像,鑄造於明代,經常受到侮辱性破壞。
2、吳三桂作為漢人,一直與滿清勾結
吳三桂(1612年~1678年)。明遼東人,祖籍高郵,字長白,錦州總兵吳襄子。崇禎時為總兵,鎮守山海關。 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崇禎自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一片石戰役中擊潰李自成(傳說因愛人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劫)。及後因鎮壓農民起義和執殺南明桂王有功,被清朝封為平西王,管理雲南貴州地區。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議撤藩,於是吳三桂聯合尚之信、耿精忠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起兵反清,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為周。同年在長沙病逝。

3、汪精衛賣國求榮甘當漢奸。
中日戰爭期間,由於汪精衛公開投奔日本,接受日本扶植成立「汪精衛政權」的事實,被大多數抱著抗戰決心的中國同胞視為漢奸的典型。汪精衛及其南京國民政府對日本在華的侵略活動起了積極的配合作用。在軍事上,大量策反了國軍,尤其是游擊部隊和雜牌軍,組織「偽軍」,多次進行清鄉,汪精衛自兼清鄉委員會主任,打擊其統治區的地下抗日武裝,使得日軍可以抽身進行其他戰役。在經濟上,南京國民政府協助日軍對淪陷區的搜刮。譬如在1943年1月在上海強迫實施儲藏物資的全面登記,並對棉紗棉布進行強制性收買,以供日軍之需。在思想教育上,汪精衛在學校推廣與日媾和的理念,美化日本侵略,發動「新國民運動」,從思想上削弱民眾的反日情緒。另外,汪精衛承認滿洲國、德王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等日本人的傀儡政府,被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出賣中國的領土的不可饒恕的嚴重罪行。

4. 如何正確看待道德與利益的例子

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道德優於利益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呂氏春秋.察微篇----------------做好事要求適當利益,讓更多人做好事,利益道德並重。
以上兩個事例得出:危急時刻,道德重於利益;正常情況下,應該利益道德並重(有利於更多的人做好事)

5. 理智看待道德與利益在生活中的事例有哪些

道德與利益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有時是統一的。
在一些國家通過立法實現了倫理的制度化。日本的法律就規定:如果有人拾到東西歸還失主,無論失物是金錢還是物品,失主須按照失物價值的5%至20%支付酬報。如果不支付這筆酬金,就無法領回失物。當然,如果拾物者可以不接受酬金,但如果接受了也是應該的,任何人都不應說他貪心,這只是他平衡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這樣的規定會鼓勵更多的人行善,同樣也讓人們學會先義後利,學會感恩,學會細心。
當然,我們不能見利忘義,應該正確看待和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焦點訪談」一則報道說,有年輕人在一家醫療美容診所花了一萬多元做了增高手術後,不僅沒有達到診所承諾增加的高度,連正常的走路也成了問題。像這樣見利忘義的事情在現在的社會中幾乎成了常事,38元一隻的青島大蝦,「天價魚」,3。8萬元一次的理發店。此之謂失其本心,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顧客的利益,最終得到應有的懲罰。
75歲老人沈兆驊,先後資助了13位貧困學子,後來老人生病了,被資助的學生不是境況不好無力照料老人,就是因為資助中斷而再不跟老人聯系。在現在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能像老人這樣呢,而像學生這樣見利忘義的卻不少。人們總說這個社會很現實,確實,在利益面前什麼都願意,沒有了利益就形如路人,他們曲解了道德和利益的關系。在現在,社會更多需要的是像老人一樣的人。更需要的是懂得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做好事應該抱著不求回報的想法,事後就算得到回報也是心安理得的。
人生路漫漫,你或許會不經意地幫助了別人,也許在你的眼裡這只是舉手之勞,但是在他人的眼裡卻是天大的恩情。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或許他們會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尋覓,想盡千萬百計來報答你,彌補心中的那份愧疚。既然你已幫助了他們,何不再幫一次,完成他們的心願呢?那就坦然接受他們對你的報答吧。

6. 以道德和利益為話題作文

話題作文試題有三個主要特點:第一,題目只提供寫作內容圍繞的核心,而不以標題的形式提供具體明確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寫作范圍,而且范圍相當寬泛,要求所寫內容與話題相關即可,不要求歸納試題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並緊扣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話題作文一般要求自擬文題,而非話題作文不要求自擬文題,也不能另立文題。 在以上三個主要特點中,最主要的是「范圍寬泛」這個特點。由於「范圍寬泛」,給寫作者提供了更廣泛的發揮空間,有利於寫作者表現個性特徵,有利於選拔人才。可以說,以話題作文作為高考作文主要題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題成熟的表現。 要想寫好話題作文,首先要善於「化大為小」。話題作文的寫作范圍十分寬泛,如果僅把話題當做一個僵死的概念,視為「鐵板一塊,不可分割」的整體,籠而統之去做文章,勢必內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一點要求就是善於在一個寬泛的范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餘」,也就是只寫「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給自己提供一個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的好舞台,這樣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內寫出立意鮮明集中、內容具體充實的好文章。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針見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來說,要把「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樣一個大范圍「化而小之」,變為一個具體的小范圍,可以寫「生活態度」方面的,可以寫「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寫「意識轉變」「思維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養」「人物評價」「歷史反思」「職業選擇」「個性發展」等等方面的,這樣,「化大為小」,「化空為實」,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現題材多樣、迭彩紛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個話題作文為例:請以「壓力」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要善於「以問領寫」「什麼可以構成壓力?」「有沒有壓力?」「壓力來自何方?」「壓力帶來什麼?」「怎樣對待壓力?」等等,然後自己回答這些問題,從這些回答中選擇一二來寫文章,達到「化大為小」的目的。可以寫壓力來自過重負擔,也可以寫壓力來自責任感;可以寫壓力的從無到有,也可以寫壓力的從有到無;可以寫壓力來自外界,也可以寫壓力來自自身;可以寫在重壓下喘不過氣來,也可以寫變壓力為動力;可以寫要善於自我減壓,也可以寫「把壓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選擇其中一個來寫,不要貪多,否則會造成東拉西扯,空談漫議。 提醒同學們注意:善於「化大為小」,還要善於「以小見大」,從小的方面表現深刻的主題。這就要求作者在選擇「小的方面」的時候,注意所選方面的「現實性、針對性、典型性」。 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二個本事是「獨辟蹊徑、表現個性」。《考試說明》「發展等級」要求考生作文「有個性特徵」。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增強「選擇意識」。首先要善於選擇自己熟悉的、想說的(有話可說的),有一定拓展空間的內容去寫。要善於選擇新的切入點,也就是從新的方面認識事物、表現事物。 拿2000年高考話題作文來說,可以從「認識世界的多樣性」「看到事物的兩面性」「講究包容性」「承認差異性」「尊重並發展個性」「增強批判性」「鼓勵創新性」「反對僵死性」「提倡靈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簡單地停留在原話題的「豐富多彩」原地轉磨盤,更不要簡單地僅僅用一些事例去佐證原話題的正確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相關,就都符合話題作文寫作的要求,不要錯把「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當做一成不變的命題。

7. 道德與利益的名人事例

1、《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

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2、《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

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7)道德和利益的事例擴展閱讀:

道德與利益的名人事例還有以下: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

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8. 利益與道德共存的素材

1、孟子所說:「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也」,那是指當二者一定發生沖突的時候專,但是孟子屬並沒有說「二者總是沖突,捨生取義者也」。

2、《論語·泰伯篇》:「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3、《燈小平文選》: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提高,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9. 作文800字利益與道德

遮掩掩下的自身利益至上,是當今世界主流。
這個世界很現實的,雖然歐美一直高呼民主自由,實際上一肚子男盜女娼,從來都是他們自身利益至上。只是不像一百年前那樣的赤裸裸,在世界各處公然侵略、殺戮。至於俄羅斯,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從來都是赤裸裸的利益至上,能佔中國便宜的時候從來沒有手軟過。其實,只要我們稍微認真看看這個世界,就不難認清這個現實。
為什麼中國不能很好理解、貫徹國際利益至上?不能理直氣壯的在國際上維護自身的利益?自身利益至上不難理解,只要我們放下孔夫子的仁義道德,就很容易發現這個現實真理,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爾虞我詐,不也是如此嗎!
或許從孔夫子的儒家思想普及開始,中國人開始遮遮掩掩,開始要面子,老是講什麼仁義道德。仁義道德當然好,這也是我們要推廣的理念,要推廣的到中國社會乃至全球人類社會的理想,但千萬不要被理想沖昏了頭腦,把理想當成了現實就很麻煩了!
孔夫子提出仁義道德,周遊列國想推廣,結果在各國屢遭挫折,幾次性命不保,最後鬱郁返回魯國。當時的客觀環境,沒有推廣儒家思想的空間。到了漢武帝時期,天下一統,外患逐漸消除,儒家思想才逐步推廣開來。現在的世界,很類似春秋戰國時期,聯合國就像軟弱的周天子,那有講認識道德的環境,奉行的是利益至上,儒家思想只能是我們倡導的理想。
把理想當成現實,不僅會喪失實現理想的機會,也會給國家發展、人民生活帶來很多麻煩。可惜,許多人至今還沒有看清現實,潛意識還沉浸在天朝大國的夢幻中。蔣介石就很典型,在國內為了維護統治不惜採取各種手段,可是對外國還是很講仁義道德的,比如倡導並推行對日本以怨報德,放棄日本侵華的戰爭賠償,結果受苦的是中國人自己。他很像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骨子裡還是有天朝仁義道德的思想,姑息日本養虎為患,卻讓自己人民受苦。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不再是整個世界(天下),而是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的一個國家,也就喪失了推行儒家思想的大環境—相對統一和諧的世界。
在這個爾虞我詐的世界,儒家思想是我們的理想,講利益是中國在行動中要真正貫徹的

熱點內容
婚姻法調整的基本原則包括 發布:2025-05-23 05:26:09 瀏覽:255
項目經理轉包工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3 05:23:49 瀏覽:873
收銀少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3 05:18:01 瀏覽:325
法律法規排序 發布:2025-05-23 05:15:49 瀏覽:281
2012年環評法規真題 發布:2025-05-23 05:15:40 瀏覽:535
民法寶典方誌平 發布:2025-05-23 05:04:30 瀏覽:68
古典自然法學派的特點 發布:2025-05-23 05:02:57 瀏覽:4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送達 發布:2025-05-23 04:42:38 瀏覽:506
勞動法病假哺乳期保險 發布:2025-05-23 04:41:21 瀏覽:324
貧困戶法律援助聯系卡 發布:2025-05-23 04:41:14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