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道德經
❶ 張瑞敏的經典語錄
張瑞敏前段時間說了一句,用戶就是我們的大地,我們要永遠腳踏實地,不離開這片大地。這句話說得真好,做企業的經商的都明白,就是顧客是上帝。現在是個性化需求時代,用戶還是那些,但其需求太多變了,企業要是一直不認真考慮探究用戶的需要,必然會衰落甚至被時代淘汰。這些年前車之鑒有的是,有很多日本公司就是這樣倒下。一個企業想要長足發展,必須按張瑞敏說的,以用戶體驗為根本立足點,跟上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張瑞敏作為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肯定比我們更懂
❷ 道德經裡面的有兩個道,請說出兩個道各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問的好,喜歡這個問題。
有兩個道
一個是事物運行的規律——自然而回然,或者答:反者道之動;
一個是進步向上的模式——為而不爭,或者:弱者道之用。
老子所說的為而不爭、無為、不爭、知其白守其黑、負陰抱陽等等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問下,「有兩個道」這個是你自己的理解么?
如果有什麼,你可以直接問我,相互交流溝通。
❸ 道商的道商人物
主要有:
比爾·蓋茨(微軟帝國創始人):入選理由:1、富而好德,「損有餘補不足」,視財富若浮雲;2、微軟企業文化無為而治、平等自由,以人為本;3、執一守本,技術領先……
松下幸之助(松下電器創始人):在位居世界500強的日本松下公司花園里,塑有一尊老子的銅像,下面石座上刻著中文:「道可道,非常道」。松下商業帝國的締造者,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經營秘訣是什麼」時,他強調說:「我並沒有什麼秘訣,我經營的唯一方法是經常順應自然的法則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這種理念實際上是從另外一方面對老子的「無為而治,道法自然」一說的充分肯定。
傑克·韋爾奇(美國GE公司前總裁):入選理由:為道日損——有人問傑克·韋爾奇:「什麼是優秀的管理理念」?韋爾奇的回答是:「簡單的管理」。這個簡單而有趣的回答道出了管理的真諦。
奧利拉(芬蘭諾基亞總裁):奧利拉自稱以老子為師,他常引用老子的話是:「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安南·博格(法國阿爾斯通總裁):「在中國做生意,要懂老子。」
張瑞敏(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中國海爾集團的總裁張瑞敏先生,曾將《道德經》的普遍原理應用於海爾運作的具體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創造出獨具東方文明特色的「海爾文化」。
張瑞敏說:「我最崇拜的人有兩個,一個是中國的老子,一個是國外的德魯克。」;「《道德經》當中所講的無為而治,我經營海爾主要是無為而治。我只抓大事,企業的大事就是文化、組織和戰略。」
2004年12月,張瑞敏在海爾創業20周年紀念會上談到海爾之所以取得成績,是因為海爾把握住了規律。而他說的第一條就是「無為」和「有為」的關系。張瑞敏稱:「無為和有為的關系,不光對企業,對所有部門都一樣,其實是非常關鍵的。所謂無為,就是企業的價值觀,它是無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業當成一個人的話,它就是一個人的靈魂;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艘船的話,它就是羅盤。在這個無形價值觀的指導下,可以產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為無為則無不治』。如果能做到『無為』,則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有形的東西生於無形的東西。」
李兆基(香港樓神、亞洲股神):經營秘訣——「右手常拿《道德經》」
馬 雲(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我要做一名道商。」
李惠森(南方李錦記總裁):無為而治——「我呆在辦公室的時間,每個月平均只有1 ~ 2 天,這歸功於『無形領導』的原則。」
陳天橋(盛大網路董事長):「我讀的最多的書是老莊,管理10萬人以下的網路社區可以用儒家的思想,10萬人以上則需要用道家的思想。 」
薛永新(恩威集團董事長):曾出版著作《大道無為》,恩威的配方為道家秘傳葯方,薛永新的師父為道士李真果。薛永新曾投資3億在四川鶴鳴山修建「道源聖城」。
丁 磊(網易創始人):低調朴實,不重虛名。丁磊在一次對大學生的演講中透漏,自己喜歡的圖書已經從國外的《基業常青》《從優秀到卓越》變成中國的《道德經》。
潘石屹(soho中國董事長):據稱,在古代先哲中,只有兩個人的思想對潘石屹能產生致命誘惑,那就是中國道家的老子和列子。潘石屹說:「對我來說,財富是場游戲,關鍵不在於能夠賺多少錢,錢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大問題了,從中尋找人生的價值才是我現在最大的目標。」
馮 侖(萬通地產董事長):馮侖在《大象與小鳥》一書稱:「做企業,第一是不爭,不要企圖吃掉別人。我們不去尋求壟斷的機會,不把自己的存在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而是力求讓所有消費者、股東、員工及社會各界都喜歡我們,認為我們是個不錯的公司,大家都需要你。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就是這個道理。」
鄭南雁(7天酒店創始人):骨子裡帶有卓爾不群傲氣的鄭南雁,愛騎馬、好收藏黃花梨紫檀傢具,極少應酬,不會疲於奔命地工作……渾身上下散發著道家思想的魅力。鄭南雁的枕邊常常放著一本老子的《道德經》,有事無事翻一翻,既鑽研又身體力行。他推崇的管理方式也是道家的「無為而治」,正在「7天」內部悄然而行的也是充滿著道商智慧的「放羊」模式。
朱鐵玉(河南鑫山公司董事長):投入數億資金支持老子文化傳播,不求任何回報。
……
老子及其「道」文化,作為人類思想智慧的寶貴遺產,為我們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快樂生存、和諧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啟迪和良好的現實意義,正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並積極推行。
❹ 小企業能從老子的弱用理論中借鑒哪些內容
❺ 張瑞敏喜歡的書
最近看的是「世界是平的」,而且深受影響
❻ 張瑞敏經典語錄有哪些
張瑞敏經典語錄是沒有哪一個企業不經過折騰就能成功,要麼就是還沒到應該折騰的時候 一台電腦什麼都不是,但是連上網路就無所不能;人的大腦有百億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都非常愚蠢,但是連起來就非常聰明。
企業的定位,說到底是封閉還是開放的問題。
大千世界裡面,茫茫宇宙當中,每個人就是一粒微塵,每個人都微不足道。但是,落到今天的實際來看,每個人又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不可限量的潛力。
❼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例子(越多越好)
1、細節挽救了海爾:
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曾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爾集團「嚴、細、實、恆」的管理風格,把細和實提到了重要的層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靈敏度為目標。
把管理問題控制解決在最短時間、最小范圍,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消除了企業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達到了及時、全面、有效的狀況,每一個環節都能透出一絲不苟的嚴謹,真正做到了環環相扣、疏而不漏。
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於,雖其規章制度不可謂不細、不嚴、不實,但往往說在口上,定在紙上,釘在牆上,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真所謂成為細節,敗也細節,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
2、白圭防洪:
戰國時期,魏國相國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績,他善於築堤防洪,並勤查勤補,經常巡視,一發現小洞即使是極小的螞蟻洞也立即派人填補,不讓它漏水,以免小洞逐漸擴大、決口,造成大災害。白圭任魏相期間,魏國沒有鬧過水災。
3、中德制葯廠合作的故事:
曾經有一家制葯廠和德國一家公司談合作事宜,如果洽談順利,將會成功引進外資,進行新一輪的項目研究開發。在洽談過程中,德國公司提出要到這家企業去考察一下,哪知道在工廠考察時,廠長隨意地吐了一口痰,還用腳使勁地蹭了一蹭,然後繼續為外商講解。
就看到了這一個小的細節,德國公司立刻宣布取消投資項目。
4、阿基勃特:
從前在美國標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遠行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的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准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沒有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傳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宣傳公司聲譽,在簽名後面寫上「每桶四美元」是一件誰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只有他成了董事長。
5、日本外貿公司:
在日本東京有一家外貿公司,它與英國一家公司有著貿易往來。英國公司的經理經常需要購買從東京到神戶的火車票。很快,這位經理發現:每次去神戶時,座位總在右窗口,返回時又總在左邊窗口。
這位經理詢問日本公司的購票小姐其中的緣故,她笑著答道:「車去神戶時,富士山在您右邊;返回東京時,富士山在您的左邊。外國人大都喜歡富士山的美麗景色,所以我特意為您安排了不同的座位。」這位英國經理十分感動,他立即把這家日本公司的貿易額從50萬英鎊提高到200萬英鎊。
在他看來:作為這家公司的一個普通的職員,對於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夠想得這么周到,那麼跟這樣的公司做生意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❽ 張瑞敏運用哪部經典的智慧將海爾打造成世界知名企業
記得是道德經,張瑞敏推崇的一部經典
❾ 海爾從最初到現在有過三種口號,請大家幫忙說下~也可以說是經營理念
「海爾,中國造」,是海爾創立自己品牌過程中喊出的口號,也是海爾以「敬業報國,追求卓越」作為企業精神的極好體現。
海爾的口號中令人最深刻的當然是「真誠到永遠」,沿用了20幾年,已經融入了每一個海爾人的血液;
「2008我們是世界的主人」,我想也可以算是新的國際化的海爾的響亮口號。
下面是海爾的企業文化,其中自然也反應了海爾的經營理念。
海爾理念--海爾只有創業沒有守業。
海爾精神--敬業報國,追求卓越。
海爾作風--迅速反應,馬上行動。
海爾管理模式--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海爾人才觀念--人人是才,賽馬不相馬。
海爾用工制度--三工並存,動態轉換。
海爾市場觀念--市場惟一不變的法則就是永遠在變;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賣信譽不是賣產品;否定自我,創造市場。
海爾名牌戰略--要麼不幹,要干就要爭第一;國門之內無名牌。
海爾質量觀念--高標准,精細化,零缺陷;優秀的產品是優秀的人干出來的。
海爾售後服務理念--用戶永遠是對的。
海爾資本運營理念--東方亮了再亮西方。
海爾國際市場戰略--先難後易。
海爾發展方向--創造中國的世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