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的文章
『壹』 《關於提高教師職業道德》類似的文章
如何提高教師職業道德
撫松十中 刁吉良
人民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方法盡管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說,有加強理論學習,注意內省,慎獨,與教育實踐相結合,虛心向他人學習,堅持不懈努力等。只有共同運用這些修養方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才能富有成效。
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在探索實踐中我們感到目前師資管理體制中存在著不科學性,因此有必要構建創新型師資管理模式。
一、以轉變教師觀念為先導,樹立教師繼續教育的理念
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創新,教師是靈魂。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如何,不但關繫到學校教育能否實現創新,也直接影響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因此,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建立「以教師為本」的師資管理體系,樹立競爭和開放的全新觀念,增強質量和效益觀念,強化繼續教育,構建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以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還要樹立「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理念。可見,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二、以保證教學質量為核心,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應著眼於對創造型教師的培養,要激發教師的主觀意識,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教師自身具有積極性和進取精神,才能為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有利條件。從提高教學質量出發,應積極參加培訓,在培訓中實施「理論講授——專題研討——名師示範——實踐考核——總結創新」的教學培訓模式,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初步形成了創新型教師建設體系。
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深入教師課堂教學崗位練兵,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等系列活動。教師採用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藝術,實施創新教育。
三、以管理創新為重點,構建創新形師資管理模式
(一)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促進促進師資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優秀教師人才培養。
(二)實現教學管理手段的網路化、自動化、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個性獨立、全面發展的教學管理觀念,為實行學分制奠定了基礎。
(三)教師要有生存危機意識。
(四)參加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促進知識更新,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四、以實施「質量工程」為契機,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為進一步滿足教學質量再上新台階的要求,高度重視評教結果的及時反饋和有效運用。
『貳』 教師職業道德文章
沒道德
『叄』 教師職業道德
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所決定的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規則去創造性地完善社會和人自身的存在。每一種職業都有與之相適應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教師職業道德是隨著教師職業的產生而逐漸形成的,是道德的「一般」在教室職業領域中的特殊表現和具體應用。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尊重自我、熱愛學生,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嚴格自律、以身作則,是我國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肆』 請你從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結合自己的感悟寫一篇文章
這類我沒接觸過給你網上找了點能用的你摘抄些 教師職業道德概述
教師職業道德是從事教學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在教學實踐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知識分子職業道德之一。教師職業道德的產生和發展,是同人們教育活動的發展直接相聯系的,它對形成教師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理想,形成教師特有的道德習慣和道德傳統,起重要作用。在階級社會里,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有階級性的,它是一定階級的利益和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鞏固自己的統治服務的。
教師職業道德體現
我國幾千年傳統的教師職業道德中有不少優秀的成份,它主要表現在:熱愛教育,終生授徒,有教無類,文行忠信,以身作則,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
古代教師職業道德
教師職業道德是隨著教育的發展而發展的。春秋以前,教師職業道德雖然已經出現,但很不系統,往往夾雜於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時期,孔子辦私學,廣收門徒,創立了許多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理論,並以《論語》一書集中反映了出來。其中較為著名、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體現了一種有關「學」「誨」的師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體現了一種「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師德。 此外還有熱愛學生、有教無類、不恥下問、知過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等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論,形成了我國教育史上的第一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孔子而後的百家爭鳴時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對教師職業道德體系進一步發展如荀子在強調教師要以身作則的同時,又提出教師須具備的四個條件:「尊嚴而憚」、「耆艾而信」、「誦說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論」,實際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識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漢代的董仲舒把「三綱五常」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說「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師的道德品質、知識才幹、言談舉止等。 唐代韓愈將師德列於對教師要求的首位,雲「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宋元明清又對教師的職業道德作了進一步的發展。如朱熹提出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作為教師的道德規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則認為「德以好學為極」、「欲明人者必須先自明」。
現代教師職業道德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艱巨而光榮的任務。社會主義的教師職業道德批判地繼承了古代師德的優秀遺產,以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行為規范為指導,從根本上區別於以往的教師職業道德,是最先進、最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伍』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德的總和,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社會等關系時所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它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業過程中進行道德選擇、道德評價、道德教育和道德行為等實踐活動所必須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要求,它反映了教師的職業義務,體現了教師所擔負的道德責任。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一)“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愛國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各族人民道德品質的重要特徵,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熱愛自己的祖國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愛國作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點。教師把熱愛祖國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不斷強化自己的愛國意識,培養愛國情操。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做一個忠實的愛國者。
守法是《憲法》所規定的所有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和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指守法主體以法律為自己的行為准則,依照法律行駛權利、履行義務的活動。教師職業的神聖性、示範性,要求教師成為守法的楷模,進而對受教育者的守法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實現全體國民法律素質的提升,為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奠定基礎。
(二)“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倡導“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沒有責任感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自己的職業有興趣,愛自己的崗位,才能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才能不斷專研,積極進取,因此說“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三)“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調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學生是發展過程中的人,跟成人有很大的差別,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需要老師不斷的關注,並且及時給與適當的幫助,老師需要用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有愛才有教育,有愛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
(四)“教書育人”——教師天職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核心的職責與任務。教書是育人的重要手段,育人是教書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師說》中說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有教書的職責,備課、上課、課後評價等工作都是為了更好的教書。而赫爾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學原則,不存在無教育的教學,也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任何教學都要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體現了教師不僅有教書的職責,同時也有育人的職責。
倡導“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任務。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民發展。
(五)“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對教師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有明顯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舉一動,學生都會跟著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六)“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朱熹曾經說過:“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徐特立也說過:“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社會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社會,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知識總量不斷增加,代謝周期日益加快。所以,人們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教師,更應該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更多教師招聘教師職業道德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陸』 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內容有:1、愛國守法:要求教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教育的法律法規,履行教師的職責,不能違背法律法規給教師規定的行為規范和國家的方針政策;2、愛崗敬業:教師需要熱愛自己的事業,勇於在教育事業中奉獻自己,高度負責,認真地備課、上課和輔導學生作業;3、關愛學生:教師要關愛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不隨意的體罰學生,對待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要公平公正,需要保護好學生的人身安全,關心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4、教書育人:是教師最主要的職責,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遵循教育的規律,使用素質教育的方法;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學生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5、為人師表:教師的行為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嚴格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給學生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