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道德踐履
㈠ 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五千餘年的文明,其中不乏眾多道德修養方面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也的確在後世人的道德修養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當今的社會仍十分匱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不少人甚至將道德修養放置一邊,不理不顧。這種現象十分值得深思。
中華民族雖然歷經無數磨難與困苦,始終能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同中國的優良傳統文化,特別是優良的道德傳統的作用分是不開的。這些優良道德傳統是先輩們為我們留下的重要的精神財富,是我們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豐富源泉。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對後世個人道德修養建設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幾千年來,中國人始終認為,良好的道德修養是一個人立身之根本。這道德修養包括愛己,愛人,愛國。
一個自愛的人方可談愛他人。愛己就要求我們十分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的建設。熱愛生命,言行一致。而愛人則要求我們謙遜禮讓,誠信待人,推己及人。愛親人,愛朋友,愛同胞,愛集體,乃至愛全人類。此謂博愛。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杜甫,他憂國憂民,他的詩多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經常反映人民所承受的各種苦難,表達人民的願望和要求,大膽揭露社會弊端,從而成為人民的代言人。因此,他的詩具有「詩史」的性質。他的愛是大愛,是博愛,是對廣大人民的愛,這愛讓人心生欽佩。
最後是愛國,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毅然投入汨羅江,這愛國氣勢磅礴,這愛國可歌可泣。岳飛一首《滿江紅》,歌盡不少仁人志士心中企盼。這些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在中國民族的長期發展中起了積極的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國當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義。
這些優秀的道德傳統在當今社會的具體體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注重整體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二是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三是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四是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五是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做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六是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傳統是一個民族世代積累下來的相對穩定的歷史經驗,它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今天,我們努力繼承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建設,是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建設,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還是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優良道德傳統的熏陶和潤澤,能夠內化為個人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的准則,不斷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完善我們的人格和道德品質,加強我們的自身道德修養建設,成為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推進力量。
同時,我們只有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方能更好的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建設。我們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按照是否有利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是否有利於建設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德體系,是否有利於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於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標准,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帶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對今天又積極意義的精華,剔除其中帶有階級和時代局限性的糟粕。
總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果在歷史上培養了先人們良好的個人道德修養,這些優秀成果在今天和未來同樣具有普遍性、永久性意義。所以,我們應當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培養具有時代特色的良好的個人道德修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推進盡自己的一份力。
㈡ 怎樣做到道德踐履
注重道德踐履即強調道德主體在完善自身中的主體能動作用。古代主要有以下道德修養的方法可供借鑒:立志樂道立志,是指一個人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遠大的理想。樂道,是指一個人要有堅定的信仰和崇高的情操。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不可奪其志也。」說明了立志的重要性。克己內省克己,指一個人要有理智,即理性修養,並能在理智或理性修養的指導下克制自己,使思想言行符合道德要求。
內省,是指一個人能經常進行自我反省和檢查,不斷發現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剋制自己,使自己的視、聽、言、行都自覺的做到符合道德規范,這就是具有仁德修養的表現。
㈢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什麼如何踐履社會主義道德
為人民服務.因為: 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要求. 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整個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中心環節,創建活動作為吸引和組織廣大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載體,必須把思想建設突出出來,貫徹始終。要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各項創建活動的工作安排和內容設計,都要體現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使活動的過程成為灌輸道德教育、弘揚道德新風的過程。
㈣ 談一談你對道德踐履的看法
道德就是五戒十善。持戒要有老師的,如果沒有對比,怎麼知道善與惡?
㈤ 《要重視躬行踐履》的閱讀答案
1.「躬行踐履」中的「躬」與「躬耕於南陽」中的「躬」意思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行」與「行陣和睦」中的「行」意思不同,「躬行」中的「行」有「實行」、「做」的意思,而「行陣」中的「行」則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1)第②段要論述的主要觀點應是什麼?
(2)聯系全文來看,整個第②段的論述有無問題?試說明理由?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被後世傳為佳話」有一點文言色彩,若用現代漢語通俗地說,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說「蘇軾探求到了石鍾山得名的真正原因」。試根據作者的敘述,簡要說明石鍾山得名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的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用例子證明觀點時有什麼特點?又有什麼不足?
答: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⑦、第⑧兩段讀來有些累贅,且語氣不順。試加以修改,使之成為簡潔、完整、語氣通暢的一段(不得超過100字)。
參考答案:
1、親自、軍隊。 2、(1)「躬行踐履」是人們完善道德修養的重要方式。(2)此段論述有問題,主要是它所論述的內容與全文的論述無密切的關系,後面的所有例子都未證明實踐與道德修養的關系。 3、在後世流傳,並為後人所稱頌。 4、一塊中間空而有很多窟窿的石頭,經風浪吞吐,發出的聲音與水聲相和,像歌鍾演奏一樣。 5、躬行踐履是認識事物的前提,也是精通學問、成就事業的必要途徑特點;有詳有略,大量列舉不足;只有中國古人之例,終有些偏頗。 6、(以下供參考,只要意思對即可)實踐是認識的源泉。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再好的理論,如果不與實踐相結合,就毫無意義;要真正精通學問,要保證事業成功,必須親自參加實踐。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這個
㈥ 你最在意的是哪個方面的道德踐履
性這方面的,我覺得男人你可以愛一個人,但女人心靈上的創傷,你總遠體會不到!
㈦ 你最在意哪個方面的道德踐履
注重道德踐履即強調道德主體在完善自身中的主體能動作用。古代主要有以下道德修養的方法可供借鑒:立志樂道立志,是指一個人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遠大的理想。樂道,是指一個人要有堅定的信仰和崇高的情操。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不可奪其志也。」說明了立志的重要性。克己內省克己,指一個人要有理智,即理性修養,並能在理智或理性修養的指導下克制自己,使思想言行符合道德要求。
內省,是指一個人能經常進行自我反省和檢查,不斷發現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剋制自己,使自己的視、聽、言、行都自覺的做到符合道德規范,這就是具有仁德修養的表現。
㈧ 道德踐履是什麼意思
個人理解為:道德踐履,意思就是道德行為的實踐和履行。
㈨ 什麼是道德踐履能力的支撐點與關鍵點
根據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以德治國」當中的部分章節的介紹,我們可以得知:.
道德意志是道德踐履能力的支撐點和關鍵點。
具體你可以參見,十六大報告。在網上可搜得到,我就不在這里贅述了。請參考!
㈩ 注重道德內省和躬行踐履 是什麼 意思
意思:
注重對自己進行道德上的省察
並親自做到這些,
實踐與道德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