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廣泛滲透

道德廣泛滲透

發布時間: 2021-12-04 17:21:33

⑴ 淺談如何在道德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

一、從「思想品德」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正在從「學科本位」轉向「素養培育」

1、將價值引領與實踐導行放在首要位置,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價值引領與實踐導行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最核心的理念,也是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的本質追求。正如顧潤生教授在活動總結時所說,法治教育的最大價值不在於法律知識的教育,而是價值觀的引領。難能可貴的是,此次參賽教師普遍都能夠寓價值引領和實踐導行於知識教學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認同、強烈的法治意識、科學的理性精神和積極的公共參與意識,實現德育教學目標的入耳、入腦、踐行。

2、注重「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從「碎片式」情境教學轉向「主題情境探究」

活動、探究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也契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特點。而活動和探究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問題和案例的選擇和設置,這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體驗感悟學習的載體。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從最本質上講就是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強調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下,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時知識才能轉變為素養。此次參賽課堂教學中,不僅情境案例式教學成為一種常態,而且不少教師試圖改變過去那種隨意、零碎、雜亂、無序的情境設計,通過「主題情境探究」這種以主題為中心、情境為載體、問題為橋梁、探究為途徑的集約式教學,將情境預設成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一個主題系列。通過一系列問題設計,將情境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現象和本質的統一中探究,從而使教學的主題性、整體性、邏輯性更強,並實現情境由小到大、由遠到近、由國家社會到自身的有機連接。

⑵ 道德是什麼,廣泛滲透性和更大穩定性體現在哪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回、品性、品質。道德答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⑶ 社會公德具有特點

1、基礎性。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在每一個社會都被看做是最起碼的道德准則,是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全民性。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都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和適用范圍。在同一社會中,任何社會成員不管屬於哪個階級或從事何種職業,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簡單規則,都必須遵守,否則就要受到社會輿論譴責。


3、相對穩定性。社會公德作為「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就知道的、千百年來在一切行為守則上反復談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是人類世世代代調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關系的經驗的結晶。

4、簡明性。社會公德大多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和風俗習慣的提煉,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說明就能被人們理解。

5、滲透性。社會公德具有廣泛的滲透性,它作為調節公共生活的准則,包含著非常廣泛的內容,諸如遵守公共秩序,保持公共衛生,敬老愛幼,尊師愛生,言而有信等等。

(3)道德廣泛滲透擴展閱讀

社會公德的重要意義: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

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⑷ 道德的廣泛性

雷鋒精神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它作為一種思想境界,激發人們的進取心;作為一種精神支柱,是激勵和促進個人、民族、國家進步的內在力量。幾十年來,盡管時代變遷了,社會的道德狀況隨著經濟的發展也發生了變化,但雷鋒精神以其巨大的道德魅力始終矗立在人民心中。雷鋒精神深深融入人們的靈魂深處,成為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雷鋒精神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

體現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是雷鋒精神鮮明的民族性的具體表現。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勇於犧牲的道德傳統,造就了無數令人仰慕的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其公而忘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道德追求,形成了以集體為本、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其「恭、寬、信、敏、惠」的道德准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信條,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了諸如尊敬師長、友愛兄弟、誠實守信、廉潔奉公、嚴於律己、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這種道德產生的強大凝聚力,使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風雨滄桑而不衰。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悠久的道德傳統中一朵亮麗的奇葩,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具體表現。雷鋒精神融會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華,以極大的凝聚作用匯入全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

二、雷鋒精神鮮明的時代性,體現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道德作為意識形態的組成部分,一方面,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並服務於經濟基礎;另一方面,道德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有著自身發展的特殊規律。從某種意義上說,道德是人類精神生活中的自覺追求。

雷鋒精神源於時代,但它的意義和影響遠遠超越了時代,並被歷史定格為代表社會主義道德價值取向的一面旗幟。社會主義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社會主義事業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雷鋒久孕著對黨、對人民、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無限忠誠,形成了以拼搏奉孜

⑸ 法律和道德相互滲透相互補充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則是隱藏的法律.」這句話表明道德和法律關系密切,二者有區別又有聯系,法律與道德相互聯系,相互補充,所以B符合題意;AD二者不同不能替代;C錯誤二者關系密切;故選B

⑹ 社會公德含義及其特點是什麼

社會公德是指存在於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生活於社會中的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范。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准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

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文明成果的一種沉澱和積累。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基礎性。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在每一個社會都被看做是最起碼的道德准則,是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全民性。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都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和適用范圍。

3、相對穩定性。社會公德作為「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就知道的、千百年來在一切行為守則上反復談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是人類世世代代調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關系的經驗的結晶。

4、簡明性。社會公德大多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和風俗習慣的提煉,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說明就能被人們理解。

5、滲透性。社會公德具有廣泛的滲透性,它作為調節公共生活的准則,包含著非常廣泛的內容,諸如遵守公共秩序,保持公共衛生,敬老愛幼,尊師愛生,言而有信,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禮貌待人,互相謙讓,濟困扶危,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等。

(6)道德廣泛滲透擴展閱讀: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社會公德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最起碼、最簡單的行為准則,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是適應社會和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具有特殊且廣泛的社會作用。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會公德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穩定而深刻、廣泛而持久。社會道德又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人們實踐社會公德的自覺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狀況。

因此,如果社會公德遭到了踐踏和破壞,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就可能會瓦解,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也將被破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會的精神文明當然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但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社會的道德風尚通常是衡量一個社會的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整個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一種反映和體現。

因為,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總是先從社會風尚中表現出來。總之,在一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進行的基礎,是現代社會必須高揚的基本道德。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自覺地以社會責任感考慮自己的行動,遵循體現社會群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規范。

⑺ 社會公德有哪些

主要有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1、文明禮貌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2、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

3、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4、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

5、遵紀守法

法律是對公民行為的必要約束及規范,是對道德的補充。

(7)道德廣泛滲透擴展閱讀

1、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場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環境、維護現實社會生活的最低准則,是人們現實社會生活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

2、遵守社會公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會公德發揮著維護現實的穩定、公道、揚善懲惡的功能,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起著強大的輿論監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3、社會公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會公德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穩定而深刻、廣泛而持久。

⑻ 解釋職業道德行業性,廣泛性,實用性,時代性

  • 1、行業性 是職業道德區別於一般道德的顯著特點。

    一定的職業道德只適用版於特定的職業活動領域權,帶有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徵,鮮明地體現著社會對某種具體的職業活動的特殊要求。它往往只約束從事該行業和職業的人員以及他們在職業活動中所發生的行為。

  • 2、廣泛性 是針對所有不同職業的從業人員而言的。

    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的直接產物。只要有職業活動,就體現一定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滲透在職業活動的方方面面,比一般道德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和道德風貌。

  • 3、實用性 是指職業道德要與職業崗位的特點相適應。

    職業道德是根據職業活動的具體要求,對人們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用條例、章程、守則、制度、公約等以簡明的形式做出規定,這些規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易於從業人員理解和遵照執行。

  • 4、時代性 是職業道德的一個鮮明的特點。

    職業道德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貫穿和體現著一定時代社會道德的普遍要求,另一方面,新的行業職業道德規范也將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進步而應運而生。

⑼ 奇妙的克隆中提到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能引起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

克隆與倫理:
克隆技術,意圖是以科學技術新突破,獲取人體器官再造和多次移植,是為了推動人類生命科學向極限挑戰!同時推動醫學手術持續向前發展,為新的醫學手術和器官移植術提供一個新的突破領域!這僅僅是對於人類的倫理道德而言的!那麼,假如,從患者需求來說,從父母親肌體和器官提取細胞(遺傳基因父母本)進行培養製作克隆體的話,或者從患者子女肌體和器官提取細胞(遺傳基因後代本)進行培養製作克隆體的話,都屬於違背基本的遺傳學規律,疑似會造成各種無法預知的疾病,造成患者接受移植克隆體之後,產生無法治癒的各種未知疾病或症狀,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所以,假如存在這種案例的話,血緣關系比較近的同代人體身上,截取或提取細胞或者幹細胞,具有遺傳學上的選擇和比較優勢,不會導致可預知的疾病!這也就是僅僅從理論上探討!因為生命細胞和器官活體,就是生命同體傷口癒合,很久以後,也還是有微細神經末梢生長、交織,產生疼痛、奇癢、電擊、眩暈等莫名其妙的感覺,所以,異體細胞和器官移植,這些症狀也是免不了的!也許還有其他的位置症狀!無法得知!
從遺傳學上講,克隆術,適合同代異體或者同體移植,根據血緣關系比較近的具有優勢,親和力更好!
不提倡非同代克隆體進行移植術!避免遺傳基因導致無法預知的各種疾病!

至於,代孕行為,則更需要嚴格的血緣關系研究,必須選擇血緣關系很遠的才可以!因為屬於非婚配的受孕孕育,從本質上講,應該與通婚原則接近!就是本族、本家、本姓氏的人群,不適合作為備選受孕和代孕對象!必須嚴格限制血緣關系,防止遺傳學基因疾病!

克隆術與遺傳學的關系——在上述基本釐清!
那麼,所謂克隆術與倫理、道德、法律的問題,就基本理清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⑽ 道德要求廣泛地滲透在我們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之中,它依靠什麼發生作用

首先是道德教育,只有道德心在心中,才可能講道德。其次是人性中的善良。再次是以法律作為約束,再就是每個人的良知。

熱點內容
什麼不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21 03:58:16 瀏覽:578
司法拍賣房交付 發布:2025-05-21 03:45:17 瀏覽:93
勞動法10年工齡保險 發布:2025-05-21 03:44:35 瀏覽:405
法院胸針 發布:2025-05-21 03:38:49 瀏覽:438
和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3:21:31 瀏覽:729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鍾育周 發布:2025-05-21 03:12:18 瀏覽:277
司法認知范圍 發布:2025-05-21 03:03:15 瀏覽:912
法律援助中心財務管理制度 發布:2025-05-21 03:01:47 瀏覽:868
離職多久不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02:52:06 瀏覽:84
交通認定書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2:40:03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