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衰敗
⑴ 道德是甘於沒落的意志,一支憧憬之箭。 啥意思
這句話有明顯的矛盾,前後的意思矛盾,也就違反邏輯。我試著理解和嘗試這句話的作者的思維場景,似乎能感受到他腦海里同時出現的兩個方面的意思一瞬間攪和在一起,他沒有注意區分開,而是用一句話表達出來。我不知道這話是誰說的,即便是名人說的我也這樣認為。我從這句話里能感覺到有西方哲學味道,因為它使用了「意志」「之箭」這些有西方色彩的詞。如果真的是這樣,也不排除有翻譯問題。
甘:即願意,情願。
沒落:衰落,衰敗,窮途末路。
意志:含義較復雜些,它不僅表現人的觀念、目的、,更表現在所採取的措施中,譬如法律道德都是人的意志的體現。當然行為也是意志的提現。是一種用意識和目的,支配行為的心理過程。為了你好理解舉個例子,譬如你想當兵(這是目的)然後你做了規劃,付諸實施:有規律的生活,早起跑步,閱讀軍事常識,這些安排和行動,都是你的意志。並且因為不管刮風下雪你都堅持鍛煉,我就可以說:這表現了你頑強的意志。
我們知道,道德是一種規范(簡單說就是游戲規則)從上面已經知道,道德是人的意志,他說是自甘沒落的意志,就是說這個意志已經是不願意進步,自願保守和維護落後的規則並衰落下去。(剛才有事出去,回來一看你採納了,還是寫完吧)既然是甘於沒落,怎麼會同時又是憧憬之箭呢,我們知道憧憬是對未來美好狀況的一種希望,而自甘衰落的人是不會有這種希望的,因為對未來憧憬的人必然要求改變現狀,破除舊規則接受新規則。所以這話前後矛盾,違背邏輯的同一律。
這句話的作者在思考的時候無疑是批判現實主義的,他憧憬未來更美好的東西,希望打破或鏟除舊道德,舊思想,沖破道德束縛,使人們獲得更多的自由。正因此,他才說:「道德是甘於沒落的意志....」這思想無疑是好的。問題是他把「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卻寫在了「沒落意志」的後面,那麼就使這種憧憬成了「沒落意志」的憧憬。這是一種表達上的錯亂。
另外根據歷史經驗,舊道德和舊規則的破滅,不僅是緩慢的而且很艱難,它常常是伴隨著「革命」而被鏟除的。即使這樣也有個過程。我們要辯證的看待這些舊道德規則,它們曾經對社會秩序和家庭的穩定有著不可或缺的歷史作用,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發展,它們在歷史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當然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這些舊道德越來越束縛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不利於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就會產生破除舊道德規則的要求,但社會發展並不平衡,人們的生存狀況也有很大差別,對這些規則的依賴也是存在的,所以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⑵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鳳凰呀鳳凰呀!為什麼你的美德一天不如一天?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勸阻,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防範。罷休吧罷休吧!現在當官的有多麼危險!
出自——春秋戰國孔子及弟子《論語.微子》。
原文: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注釋——諫:止住,挽救。已:罷休,停止。殆:危險。
(2)道德衰敗擴展閱讀:
1,作品賞析
全歌六句,計分三個層次。開頭兩句為第一層次。是對孔子的諷刺。鳳鳥是傳說中的祥瑞之鳥,只在政治清明時才會出現。
「德之衰」,是說美好的品德愈來愈少,品德修養愈來愈差,鳳鳥不像鳳鳥,孔子不像孔子了。鳳鳥本該在政治清明時出現,而現 在世道昏亂時竟然也出現了,以此諷刺孔子到處奔走、求為世用的不合時宜的所作所為。
疑問副詞「何」字的運用,更增強了對孔子的作為表示懷疑與否定的分量。中間兩句為第二層次,是對孔子的規勸。「往者」句說,已經過去的事情已無法勸阻。
「來者」句說,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防範、避免,是要孔子知錯改過、避亂隱居的意思。兩句合起來,重點落在後一句上,與成語「亡羊補牢,猶為未晚」的意思正好相當。
最後兩句為第三層次,是對孔子的警告。「已而」是勸孔子別再一意孤行,相當於今人所說的「算了吧」、「罷休吧」。什麼原因呢?「今之從政者殆而」,這雖是泛說當今從政的人處境險惡,又是專門唱給孔子聽的,主要用意還在於警喻、提醒孔子。
2,人物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⑶ 現代人為什麼道德缺失求答案
近些年,頻頻有見義勇為者被污告成肇事者的事見諸於媒體,有的因無法舉證說明自己的清白而付出了經濟代價,更使人難以接受的是,見義勇為者的良心被無情的蹂躪。全社會的道德良心被無情刺傷。正義道德良心屢
屢被社會舍棄,使得整個社會道德水準下滑到十分危急的地步,我們不僅要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難道執政者的責任只是把經濟搞上去,就萬事大吉了嗎?難道我們就放任這些不道德,無良心的無賴恣意妄為,用他們的種種醜行來挑戰全社會的道義良心嗎?一個無賴橫行,卻能得到法律保護的社會,難道不是黑社會嗎?一個社會必須建立起良好的公序良俗,使公民能在良好的社會秩序中生活,在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的同時,盡可能地盡到社會義務,這樣才能逐步培養起公民良好的道德水準,社會才能呈現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全社會的和諧才能得以實現。我們說什麼樣的國家,就會有什麼樣的國民,就是說國家對社會道德水準的走向,起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古人尚知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道理,難道執政者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嗎?顯然不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這方水土要養些什麼人呢?就要把國民都培養成地痞無賴嗎?在所謂的社會主流意識的影響下,法律也在起著推波助瀾的壞作用,我們在過去經法院判決的案例中看到,有些見義勇為者被污告後,在我們的法院的法官竟說出這樣的話:「你既然不是造事者,你為什麼把傷者送到醫院?」、「你既然不是造事者,你干嗎去攙扶他(她)?」聽聽,這還是人民法院判斷是非的邏輯嗎?這話的潛台詞是:「既然不是你肇事,你管這么多閑事干什麼?」法官在倡導什麼?說這樣的話,還配做人民的法官嗎?
完全是黑社會老大的語言,這種語言刺痛的僅僅是見義勇為者嗎?難道我們每一個有良心的人心裡不痛嗎?難怪許多人說,現在好事做不得,好人沒好報。難道不是這樣嗎?這難道不是法律在引導我們都來做惡人嗎?看到日益衰敗的社會風氣,許多有識之士發起了呼喚社會正義、挽救道德危亡的實際行動,有位大學教授就發起成立了「攙扶老人風險基金」,為那些在老人跌倒、出現險情時伸手相攙的見義勇,而受到誣陷的人提供幫助。我在為這位教授的行動,和良苦用心叫好的同時,多了些悲哀,一個有著十三億多人口的泱泱大國,竟淪落到叫一個公民站出來來挽救整個民族道德危亡的責任,真夠悲哀的。執政者總是讓我們愛國,現在這樣的國家,讓我們怎麼愛?
⑷ 道德的衰退應該用 moral decline 還是moral degenerate
應該是
moral degeneration
decline側重於減少、減輕的意思;而degenerate側重於淪喪、墮落、衰落之意;
道德的衰退,最好用衰退的名詞形式.
⑸ 為什麼當今社會人們的道德為何如此衰敗呢
呵呵,個人認為:一般情況下,社會價值的取向決定人類的發展方向,而社會價值又是人性最基本的表現方式之一。那什麼是人性呢?概括的來講:就是人這個高級生物的基本生存意識吧。當今我國社會道德的衡量標准很傳統,人們在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標准時,往往會根據傳統的方式來定義。當然,傳統的道德標準是有很多益處的,但您不妨換個角度來衡量一下。每個人的標准不一樣,衡量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我本人也是傾向於傳統的標准。謝謝
⑹ 儒家學派衰落的原因
儒家走的是復古風,其道理適合用於大治之世,有利於統治的名正言順和社會倫理的形成。
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亂世,拼的是國家實力和拳頭夠不夠大,春秋無義戰,沒法得到大范圍採納也是情理之中。之後秦國因採用了商鞅新政,重視法律軍功而忽視身份世襲,最終橫掃六國,一法家為尊,儒家自然不吃香。之後的漢朝法從秦制,而政治上起初傾向於道家,各種和異族將和,避免戰事注重修養身心,韜光養晦。後來陰陽學派的儒士董仲舒在儒家學說中加入道家思想,使儒家有了神學思想,強調「天命」即「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使儒家終於能應用於帝王統治,進而深入社會。
之後長期以來久盛不衰,還深遠地影響了周邊國家,形成了東亞特殊的文化圈,唯獨就是在49年新政府建立後,認為儒家過於形而上,是幾千年中國封建歷史的毒瘤。(實際上,是為了赤化全國,畢竟孔子作為聖人已經是幾千年的事,要打破這一思維慣性(徹底改造思想改造中國),紅色信仰的代表工農階級的領導者就必須貶低儒家,以象徵新時代的到來。「君子」以此原本指的是「君王的後代」即貴族階級,孔子將其定義擴大為道德高尚之人,而其中像是「君子」「小人」的概念被領導者「誤解」為對底層人民的蔑視,諸如此類還有很多,總之,孔老夫子被黑得哭暈在廁所,不過這也正常)
⑺ 為什麼道教衰落而佛教興起
非常簡單的一個問題 提出我的看法
第一 世風日下
道教里的道德啊 經典啊 都是從為人處事開始的 現在社會道德衰敗的不行 自然沒人信道 更沒人正確的認識佛教 也沒有人信佛了 因為 佛教里的 首先你要有修行 就必須持戒 這樣才有利益可得 現在哪個不是胡吃海塞的 從第一點 不殺生上來看 現在這個社會 肉食 海鮮食品 這些活著的眾生們都很痛苦 所以 慈悲心 就是閃現了 你也很難守護住 你去體察一下 什麼飯館 什麼菜里 都有肉 沒有一點兒葷腥的東西少之又少啊 所以 從第一點上來看
第二 居心叵測
很多人都是想什麼呢? 天眼通啊,矛山畫符啊。 搞什麼玉皇大帝,三青老祖。 他就知道道教里的山。 就不知道,中醫是好東西。 就不知道算命是給你勸人向善的。
你一算命,好了,什麼你欠誰了,你必須還個童子身。要不然就是,希望知道人家的命運,想擺布別人。 那個心都黑了,就是黑都不行,是爛了。然後被算命的騙。 騙來騙去呢,大家都對佛教,道教,開始有畏懼感。 要不然被騙的說自己怎麼樣了,就疑神疑鬼。 嚇的不行,要不然就是想學算命。
他就沒有一個說,我今天學道教,我學醫學,我為眾生造福。 想想以前,孫思邈不是經常義珍嗎?? 道可道者,非常道也。 能說出來的,那就是破道生理。可是現在的人呢?? 他想佛教的就更莫名其妙的神經病了。咒語就是一念就靈的。 那對嗎?? 做個破地獄,甘露水懺1萬2千快,沒有的你別做。 那好了,我們去燒殺搶奪吧。 懺悔就OK了,就可以去極樂世界了。 對嗎?? 人心就是這樣子。 所以,我們反過來想,那些這么做佛事的人,是什麼人呢??是佛教的人嗎?? 信佛的人,佛的弟子是這樣的嗎??
所以,你的說法我就否認了。 因為什麼呢?? 因為那隻是騙子,打著佛教的旗號的人多一點兒罷了。 當然,我今天碰上一個學基督的。 他更狠,他說打胎後,那個孩子直接被天使接到天堂。 我說,那我們回家先把爹媽殺了吧。他當時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呢?? 咱不是要學基督的大獻身精神嗎??不是要為世界上的人背罪名嗎? 那明天好辦了。 咱就不斷的懷孕,不斷的打胎就OK了。就是打胎有罪我也背了。 咱全世界人就不斷的做愛到死,然後上帝接我們去天堂得了。 我們不就是這個世界的天使嗎。 對不對。簡直就是胡言亂語。
第三 佛道 道教的區別
我說實話,我當初選了佛教。 那是因為什麼呢?? 因為佛教的經典,把世界上的東西講的無懈可擊,滴水不漏啊!! 雖然我讀的不多。 但是只要佛經里說的,你一眼就能看出來。 我們對輪回這種東西,對因果這個東西。佛是教你怎麼掌握他。 並不是只是一算,就知道了自己命運如何就完事兒了。 所以佛教提倡,神我們不敬畏他,要尊敬他。包括仙。 自然就比道教的觀念超越了一點兒。 當然,我理解道教也不多。 但是騙子們,就是用了這個本理,讓你有一個錯誤的認識。 那是什麼呢?? 佛教就是你們的僻護所一樣子,做了什麼事情,懺悔一下算了。 這個可能嗎?? 開玩笑一樣的。
所以,你看的東西,我感覺還不是很全面, 現在你去哪個廟里他不要個門票就很不錯了。佛教是相上的昌盛,而並非性上的真昌盛。
⑻ 老子的《道德經》幾千年久經不衰,有何緣故呢
《道德經》是中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所作,其文僅5162字,卻字字珠璣,其內容涵蓋了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等諸多學科,其思想影響並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道德經》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被人們稱為「」中國的聖經「。
水,在人們眼中是最平凡的事物,但老子眼中卻有著至高無上的品行,他在《道德經》中寫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滋潤著萬物卻從不圖任何名利和回報,它永遠處於不起眼,不被人們喜歡的地方,所以水最接近於「道」,水真正做到了虛懷若谷厚德載物,人之所以有各種煩惱,實際上很多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我們有著豁達的胸襟和氣度,能包容和理解,便會少很多煩惱。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將人世間的萬物歸結於道,道又歸結於自然,就是希望人與自然能夠和諧共存,正如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言: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⑼ 滿口仁義道德的劉備,是怎樣間接導致蜀漢衰敗的
三國是一段大家都喜歡去研究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曾出現過不少的英雄人物。說起劉備,那肯定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角色了。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也是漢朝最有''正統''的一個小人物。從一個編草鞋的農民,白手起家創業到成一個蜀漢帝國的皇帝,劉備的創業之路可謂坎坷!
⑽ 如何看待當前社會的道德健康淪喪的問題
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習慣於理直氣壯的將自身的社會責任推諉給其他人時,自私自利、道德淪陷、信仰坍塌等問題也就出現了。
文化發展,一定要不斷融入新的思想和觀念,這樣才能更有效的研判和解決新時代下產生的新問題。
說了許多,似乎有些消極,其實不然。在這樣的一個社會思想狀況之下,我們很欣慰的看到了希望的星火。那就是,在物質的極大刺激甚至迷失之後,我們的社會正在悄然覺醒。雖然這種覺醒更多的尚處於意識層面,但相信在國家的正確引導和文化的影響下,我們一定會再現燦爛的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