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誠信是道德之

誠信是道德之

發布時間: 2021-12-05 03:39:02

⑴ 什麼是誠信道德

誠信道德就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回正式交流的答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1、概述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無論在過去或是現在,誠信對於建設人類社會文明都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為你一一闡釋。2、誠信 誠信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了他講文明,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綜觀而言,誠信對於自我修養、齊家、交友、營商以至為政,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見誠信在人類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

⑵ 「誠信」與「道德」兩個概念是一回事嗎

人們對道德規范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回人們的道德信仰答。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盡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誠信與道德不是一回事,但有相通處。

⑶ 誠信道德的名言警句

1、誠信為人之本。

2、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3、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

4、言必誠信,行必忠正。

5、沒有誠信,何來尊嚴?

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7、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8、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

9、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10、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11、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

12、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

13、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14、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15、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16、誠實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

17、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18、言不信者,行不果。

19、人背信則名不達。

20、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21、沒有誠信,何來尊嚴?

22、自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

23、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24、誠在心間,信在人間。

25、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26、處己、事上、臨下、皆當以誠為主。

27、誠實人說的話,像他的抵押品那樣可靠。

⑷ 一篇作文誠信是一種道德六百字

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社會需要誠信,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更需要誠信.
說到「誠」,並不難理解回,本質上就是誠實答,不說謊.你們知道么?在華盛頓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不小心用斧頭砍倒了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人一頓狠狠的教訓.而華盛頓仍舊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諱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深深感動,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
而「信」,則為講信用,說到做到.還記得「曾子殺豬」的故事嗎?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准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⑸ 誠信是道德之本老子曾說

老子經典之中有此說明:

  1.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面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⑹ 填空明:()()誠信是公民的道德之一

誠信道德就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1、概述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無論在過去或是現在,誠信對於建設人類社會文明都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為你一一闡釋。2、誠信 誠信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了他講文明,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綜觀而言,誠信對於自我修養、齊家、交友、營商以至為政,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見誠信在人類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

⑺ 作文,誠信是道德之靈魂,議論文

「道德」這個詞,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是構成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與人、人與社會行為規范的准則。「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的意思是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
我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的美譽,作為一個中國人該怎麼做呢?讓座、不亂丟廢棄物、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等等這些都是…總之要有道德之心。道德即對社會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准則。「道德」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古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有很多種,其中分為四維八德、八達德、八德等。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而四維八德是指:四維是指禮、儀、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其中我覺得信最為貴。
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故事:范汜,他和汝南人張劭是朋友,兩人同時在太學(朝廷最高學府)學習。後來範式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劭說:「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見見小孩。」於是兩人約定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請母親准備酒菜等待範式。張劭的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雖然約定了日期,但是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確信無疑呢?」張劭說:「範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母親說:「如果是這樣,我為你釀酒。」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到了。拜見張劭的母親,范、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後才告別而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講誠信,不講誠信,就無法在社會立足,講信用才可能與親人親近、與朋友和諧!
我再講一個誠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古代春秋時期的魏國的國王魏文侯!有一次,魏文侯跟自己獵場的官員約好,什麼時候我要來打獵。到了約定打獵的日子,突然颳起狂風,身邊的侍從就勸魏文侯:那麼大的風,您就不要去打獵了,魏文侯不同意,說:「不可以因為風太大就不去了,事先沒有通知他們,現在單方面取消,這樣的事情我不能做。」所以魏文侯自己駕著馬車,頂著大風趕過去,通知管理獵場的官員取消這次狩獵活動。
讀了這兩個故事,我感到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受眾人尊重的。一個有道德的人,必須從小事做起·······在學校里注重儀表,團結友愛,體諒互讓,尊重師長,勤奮惜時,誠實守信,愛班護校。在家裡要孝敬父母,時刻不忘父母的教誨等等。在社會上要遵紀守法,樂於助人,文明有序。有道德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全社會的人都應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⑻ 誠實守信道德要求的是

誠實來守信 (1)誠實守信的源含義 誠實,是指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不弄虛作假,不欺上瞞下,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諾,講信用,重信用,信守諾言,保守秘密。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是人類交往中產生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規范,也是職業道德的精髓。 (2)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 ①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搞虛假。 ②保密守信,不為利益所誘惑。

⑼ 誠信與道德的關系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我心裡,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范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范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盡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⑽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標准。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標准。
誠實是立身之基,守信是興業之本。如果誠信不立,再高度發達的國家社會也會出問題。

熱點內容
什麼不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21 03:58:16 瀏覽:578
司法拍賣房交付 發布:2025-05-21 03:45:17 瀏覽:93
勞動法10年工齡保險 發布:2025-05-21 03:44:35 瀏覽:405
法院胸針 發布:2025-05-21 03:38:49 瀏覽:438
和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3:21:31 瀏覽:729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鍾育周 發布:2025-05-21 03:12:18 瀏覽:277
司法認知范圍 發布:2025-05-21 03:03:15 瀏覽:912
法律援助中心財務管理制度 發布:2025-05-21 03:01:47 瀏覽:868
離職多久不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02:52:06 瀏覽:84
交通認定書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2:40:03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