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對道德批判
『壹』 尼采是如何批判傳統的宗教,哲學和道德的
他批判傳統的宗教、哲學和道德,認為它們提供的價值體系都是顛倒的,忽略了爭取權力、鑄塑超人的意義,是造成人們怯懦的原因,而時代需要的是權力意志這種強有力的、肯定的內在驅動力。
『貳』 尼采為提出反理性和反道德
尼采哲學在當時曾經被當作一種「行動哲學」,一種聲稱要使個人的要求和慾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的哲學。他的哲學具有傲視一切,批判一切的氣勢。這正是他的哲學被後現代主義欣賞的重要原因。 後現代主義對傳統哲學和現代哲學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對尼采哲學卻情有獨鍾,後現代主義者從尼采哲學中吸納了他們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學的基本思想觀點,甚至尼採的哲學風格。尼采哲學中的消解傾向成為後現代主義的精神支柱,尼采絕沒有想到,他成了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先驅。 對他來說,哲學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他創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態迥異的奇特哲學,展示自己的哲學思想。他的哲學無須推理論證,沒有體系框架,根本不是什麼理論體系,是他對人生痛苦與歡樂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就已開始了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盡管物質財富日益增多,人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是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造文化的沖動,現代文化顯得如此頹廢,這是現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尼采指出,要醫治現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並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從叔本華那裡受到啟示,也認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 尼採的哲學觀最重要的一點是哲學的使命就是要關注人生,給生命一種解釋,給生命的意義一種解釋,探討生命的 意義問題。這與尼采所讀叔本華的著作有一定關系。還有一點看法,尼采認為哲學是非政治的,哲學和政治是兩回事。所以尼采對哲學的看法,第一是對生命,關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學術的。哲學不是純學術。尼采對傳統哲學進行批判,他認為關鍵在於沒有關注人生。他認為傳統哲學造成的後果是虛無主義。尼采認為現象背後是沒有本質的。
『叄』 尼採在道德上的觀點是什麼
尼采拒斥西方的傳統道德,尤其是基督教、猶太教的道德。他的道德思想是其權力意志論和專超人哲學的延伸。屬
尼采認為基督教道德是典型的奴隸道德,它產生自各種虛弱的感受。由於自己的虛弱,不免對強者及有創造力者覺得憤懣不平和怨恨,為了抑制這種不平,奴隸的心理就形成一種對人對事的新評價,而把弱者病態者視為最高價值。基督教的謙虛和博愛的倫理思想就由對這種價值的曲解而生,博愛實際上是由對虛弱的憐憫而來。尼采認為基督教想用一切方法把弱者和畸形者保護起來是違反主人的權力意志的,是一種江湖騙術。
『肆』 什麼是尼採的道德
尼採的道德哲學是關於道德與生命的形而上學。尼采整個道德哲學的出發點和目版的,便是為生命賦予意義,一方權面,他站在生命立場上否定舊的道德價值;另一方面,他又站在生命立場上呼喚新的道德價值。由此形成了他道德哲學的破和立兩個方面:在破的立場上,他基於自然生命對傳統道德(主要是基督教道德)的反生命性質進行了系統的批判;在立的立場上,他又基於自然生命及其本質對善惡彼岸的生命道德進行了新的建構;而不管是破還是立,又都源於他對世界、生命以至道德的基本的形而上態度。
『伍』 康德與尼采對道德態度誰是誰非
兩人的倫理觀從根本上是對人生來權力平等還是不平等這個問題的看法,康德的觀點是前者尼采則是後者,誰是誰非也就是你自己認同這個問題的哪個觀點。
『陸』 康德與尼采對道德態度誰是誰非
根本上,看你怎麼理解人——如果你相信人應該是一個理性的存在,沒有對理性的信念人就不值得活一輩子,並且你相信人能夠通達一個不受外界影響的理性王國,那麼你就走康德的路吧;如果你相信人只能是一個自然的存在,而人所設想的道德理性不過是一種偽裝了的弱者控制強者的方式,連「追求真理」也只是體現一種追求權力的意志,那麼你就走尼採的路吧。
『柒』 尼采為什麼批判理想主義
這里指的理想主義是柏拉圖的「理想世界」和「理念論」。柏拉圖認為,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一個更高層次的理想世界的投影,這個理想世界由「理念(form)」所組成。比如我們看到的一匹白馬,那它就只是「白」和「馬」兩個理念的投影。這種思想放應用於道德上,就出現了「德行(Virtue)」這個概念。柏拉圖認為人的精神是由「慾望/勇氣/理性」三部分組成;當我們的精神符合「理想世界」時,「理性」會控制住「慾望」與「勇氣」,一個人也就會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
尼采認為從柏拉圖時代開始西方哲學就開始了對生活錯誤的追求。在尼采看來,一開始人就像動物一樣,所有動作都來自本能,或是那種生命的力量。人的核心也就是這種力量,是「權力意志(will to power)」。他覺得我們所謂的「理想世界」,是因為人在最開始的時候想隨心所欲但是卻處處受到限制,所以強烈的慾望就反噬內心而形成了所謂的道德,所謂的「理想世界」來主動壓制人的力量。這樣一來,人也就脫離了他的本質。
在尼采之前,從柏拉圖開始,哲學家追求的是沉思的生活(contemplative life),他們思考、討論什麼才是真理,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但是在尼采這個時代,哲學家開始認為要追尋的是active life,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創造生命的可能性,而不是要所謂的思考所束縛:就像浮士德為了追尋幸福寧願把靈魂出賣給魔鬼,這在追求「道德」的古典哲學家看來是不可理喻的。(援引維基網路:浮士德博士為了尋求生命的意義,在魔鬼靡非斯特的引誘下,以自己的靈魂換得它的幫助,經歷了愛欲、歡樂、痛苦、神遊等各個階段和變化,於生命的最後時刻,在與自然斗爭中,領悟了人生的目的是為了生活和自由戰斗。)
總結:人之所以是人,之所以是自由的,不是因為理性,而是因為我們腳下逢山劈山,逢水渡河的野性的力量。而他所謂的超人,就是這種跳出道德和「理想世界」的束縛的人。
『捌』 尼採的道德思想是怎樣的
尼采拒斥西方的傳統道德,尤其是基督教、猶太教的道德。他的道德思想是其權力意志論和超人哲學的延伸。
尼采認為基督教道德是典型的奴隸道德,它產生自各種虛弱的感受。由於自己的虛弱,不免對強者及有創造力者覺得憤懣不平和怨恨,為了抑制這種不平,奴隸的心理就形成一種對人對事的新評價,而把弱者病態者視為最高價值。基督教的謙虛和博愛的倫理思想就由對這種價值的曲解而生,博愛實際上是由對虛弱的憐憫而來。尼采認為基督教想用一切方法把弱者和畸形者保護起來是違反主人的權力意志的,是一種江湖騙術。
尼採的理想是超人,是天才,認為人類的歷史由於有了超人才有意義。充滿高貴的驕傲的主人道德,必須把一切傳統價值重新估價,尤其要克服基督教的奴隸道德。主人道德必須揭露出自怨懣不平而來的種種有害的價值欺騙和曲解,尤其是對肉體的輕視,同時還要超越傳統對善與惡的判斷方法,爭取一種超越善與惡的新態度。
尼采認為弱小者總是期望有破壞強者的力量,要對強者復仇,其實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態度,是一種否定生活的意志,是一種消亡和衰敗的原則。在他看來,生活本質上就是佔有、損害、征服、剝削、鎮壓、強加於人……他還極力為剝削辯護,認為剝削是一種本能的權力意志,因為這是歷史的一種基本事實。
在尼采看來,歐洲的道德由於否定了權力意志的首要地位因而是不誠實的,基督教是最有誘惑力和最邪惡的謊言,當基督教要求我們去愛我們的敵人時是多麼地與人的天性相悖,天性的指令是要「恨」你的敵人。
他認為,基於權力意志之上的道德僅是那種小心偽裝起來的奴隸道德的一種誠實的說法而已。從主人道德的觀點來看,「殘酷性」一詞僅屬於基本權力意志力量的一種自然表現,平等只能意味著每個人的水平下降為群眾的平庸,只有一種更高的文化才能使超人的發展成為可能。
在尼采看來,人的苦樂偏見反映了一種對增長權力的努力追求。痛苦是一種運用權力去克服障礙的刺激物,而快樂則代表著一種增長了的權力。總之,一切為了權力,一切為了超人。所以,尼采哲學的實質是清楚的。
『玖』 尼採的道德論
如果我們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尼採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結局是悲慘的。他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他的思想的發展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夠理解他的人寥寥無幾,可怕的孤寂始終包圍著他;最後,病魔緩緩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反過來,人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他的患病與疾病的折磨,他的生平與著作都是無法想像的。 但是,任何一個沒有偏見的人拿起尼採的著作,都會發覺它們才氣橫溢、光彩奪目、豪氣沖天。當然,這裡面也夾雜了誇張和神經質式的自我陶醉。在這些著作中,尼采以非凡的勇氣和驚人的洞察力輕而易舉地顛倒了各種公認的觀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贊揚了所有的邪惡。尼采並沒有建立一個封閉而龐大的哲學體系,他只寫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間並不證明什麼,只是預告和啟示;但恰恰不是憑借邏輯推理而是憑借神奇的想像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獻給人類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哲學,也不僅僅是一首詩或一段警句,而且還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採的生命歷程太短暫,閱歷太簡單,還沒有來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發展成智慧。如果他能活得更長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勵,也許他會把自己那粗糙混亂的觀念梳理成和諧優美的哲學。 無論如何,尼采思想是現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聳立的里程碑。在尼採去世後的一個世紀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如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里爾克、赫塞、托瑪斯曼、斯蒂芬喬治、蕭伯納、紀德、薩特和馬爾盧這樣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不僅在德、法語區域聞名遐邇,而且還流傳於遙遠的北美、南美、亞洲、大洋洲、非洲。 尼采大無畏地反對哲學形而上學及其在認識論方面的絕對優勢;反對千百年來哲學以純理性觀察宇宙、運用邏輯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為中心的龐大思辯體系;他熱愛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奮發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間的價值,並且視自然界為惟一的真實世界,給歐洲古典哲學注入新鮮血液並開辟了古典語言學的嶄新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說,他開創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哲學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後來劃分。在尼采之後,傳統的哲學體系解體了,哲學由非存在轉變為存在,從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測、玄而又玄轉變為引起億萬人心靈的無限共鳴。
『拾』 尼採的道德是什麼..該不該採取
尼採的道德是上帝已死,大家都要殘忍,人生而互相迫害,階級統治是正確的,在其基礎之上不建立法學是該死的,女人無能,婦女解放是惡搞,大家都是傻瓜,大家要耐心等待超人。超人的出現是大家都要努力的,每個人都要干好自己該乾的事(或者是不幹自己所不該做的事)努力期待超人就會出現...
當然了不會這么簡單,這只是個大概,不過就你這問題來看就夠了吧。
尼採的道德是迷失方向之後遭遇了不好的結果然後明白了自己該原來該做什麼的失敗者的哲學,一大特點就是實用性具有毀滅性,簡單來說就是你完全照著他說的去做不出三天就會死,不過不排除活著而死了的傢伙採取了他的意見後活過來的可能性,這主要是看你現在的狀況。
道德的最高典範是斯賓諾莎。他的道德體系應當被當作主體,其他人的道德體系都應當被當作參照。這樣的人格是值得人尊敬的。
不過要明白,道德的目的是約束自身,值得尊敬是有道德的一個現象,也有可能是偽善的一個現象...
如果你知道道德是什麼,自己該干什麼的話,就要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你不知道的話那就向著尼採的魔爪前進吧我救不了你)
有了自己的主張的的話尼採的東西就可以讀了,
尼採的許多話是具有迷惑性的,因為他是拿詩寫哲學,所以他的有些說法按他自己看可能都是錯誤的,他追求發動性,所以有些地方的意見帶有了太強的鼓動意識,所以讀他的哲學的時候,讀到你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停下來去否定它,讀到你感到太舒服了的地方停下來反思。
尼採的東西像是日本熱血漫畫,適合使渾渾噩噩的人變得清醒。不過也可以使清醒的人頭腦發熱變得盲目...
是否採用得看你自己,還有記住,尼采這服葯是毒品,慎用。
致樓下,尼採的文字中透露出的信息表現出他已做好了被指責的准備,並且他也覺得這種這種指責對他來說是必然的,而且是意義不大的,
然而這指責對活著的人卻是有重要的意義的,尼採的思想必須被批判地看待,不然意志不堅定的人就會被他扯進去。
我們現在是為了讓活著的人活下去,死人的利益沒有被討論的必要,
你是在幫人解疑還是在幫尼采招魂啊。
以歷史的眼光,智者一樣的視角來看待事物所做出的評價是很客觀的,客觀到對現實不適用,在面對質疑者的時候,我們只有拿出片面的,主觀的思想,
要知道,作為現象出現的真理,必然得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