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國際私法學派

國際私法學派

發布時間: 2025-05-20 01:44:48

⑴ 什麼是國際私法,其法律淵源有哪些

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在世界各國民法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和商法關系,解決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由於涉外因素又稱國際因素,民法和商法在西方傳統上稱為私法,國際私法因而得名。為廣義的民法可以包括商法,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法律術語稱為民法的抵觸或民法的沖突,或稱法律的抵觸或法律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這一部門法被稱為法律抵觸法或法律沖突法。
法律的淵源,亦稱法源,一般是指法律規范的創制與表現形式。國際私法的淵源即國際私法規范存在和表現的形式。相對於其他法律部門而言,國際私法的淵源具有兩個特性:一是淵源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這個是由其調整對象決定的國際私法淵源的雙重性;二是由於各國立法者對國際私法的內容和范圍認識不一致,即具體到各國,哪些法律、國際條約是國際私法的淵源,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認識。
具體就我國而言,我國學者普遍認為國際私法淵源有國內淵源和國際淵源。
國內
國內淵源主要包括國內立法和司法判例(司法解釋)。
1、國內立法是國際私法最古老的淵源。
在國際私法的發展史上,國內立法是最早的國際私法淵源。最早的成文國際私法規范當屬1756年的《巴伐利亞法典》,早期影響最大的當屬1804年《法國民法典》。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國都開始在國內立法中接受國際私法,但是各國的立法模式並不完全一致,大致分為三種:
(1)分散立法式;
(2)專章專篇式;
(3)單行立法式。
國內立法在國際私法上的發展趨勢為:呈現出法典化的發展方向;調整對象不斷擴大,適用范圍愈加廣泛;沖突規范靈活性加強。
2、司法判例是國際私法的重要淵源。
在我國現行法律體制下,所謂的判例,還並沒有被承認其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也不是法律淵源的構成部分。但是國際私法是處理國家間的爭議,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承認外國法律在內國的域外效力,而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判例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將其作為國際私法的淵源毫無爭議。
具體到我國,雖然我國不承認司法判例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國,富有「民主特色」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也有許多學者認為,應當將司法解釋視為國際私法的法律淵源之一。
國際
國際淵源主要包括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
1、國際條約是國際私法的主要淵源。
作為國際私法淵源的國際條約數量眾多,既有多邊的,也有雙邊的,既有綜合的,也有專門性質的,既有普遍的,也有區域性的,根據條約內容可以分為四大類:
(1)關於外國人民商事地位的國際條約;
(2)關於沖突法的國際條約;
(3)關於實體法的國際條約;
(4)關於國際民事訴訟和商事仲裁的國際條約。
2、國際慣例也是國際私法的淵源。
國際慣例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強制力的,一類是沒有強制力的。國際私法中的國際慣例大多數是這種沒有強制力的 任意性的慣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容易混淆國際習慣和國際慣例這兩個詞,國際習慣是國際慣例形成以後,通過廣泛的實踐而被認可與接受的,因此國際慣例並經過法律確念才能形成國際習慣。
具體到我國,我國《民法通則》第142條第3款規定: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和我國締結的條約也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堅持將國際慣例視為國際私法的淵源之一。

⑵ 誰能說說國際私法中,對「法則區別說」和「最密切聯系說」的理解啊

國際私法的國內立法史
通過國內立法來系統地制定成文的沖突法,在歐洲,曾受到18世紀荷蘭學派「國際禮讓說」的重大影響。
而最早在國內法中規定沖突規則的,在歐洲可數1756年的《巴伐利亞法典》和1794年的《普魯士法典》。
19世紀末,出現了以單行法規來專門規定沖突法的立法方式。具有代表性的有1896年的《德國民法施行法》和1898年的《日本法例》。

第二節 國際私法學說史
14世紀以來,國際私法的基本理論曾以「法則區別說」、「國際禮讓說」、「法律關系本座說」、「既得權說」、「本地法說」等多種學說形式出現。
一、 義大利的法則區別說 [識記]
義大利的法則區別說的代表人物是巴托魯斯。[識記]
二、 法國的法則區別說
法國的法則區別說的代表人物是杜摩蘭 以及 達讓特萊
[識記]
三、 荷蘭的國際禮讓說
荷蘭的法則區別說的代表人物是優利克·胡伯提出了他的著名三原則:[識記]
1、
任何主權者的法律必須在其境內行使,並且約束其臣民,但在境外則無效;
2、
凡居住在其境內的,包括常住的與臨時的人,都可視為該主權者的居民;
3、
每一國家的法律已在本國的領域內實施,根據禮讓,行使主權權力者也應讓它們在內國境內保持其效力,只有這樣做才不至損害後者及其臣民的權力或利益。
胡伯的第三原則,還強調了一個後來對英美學派發生重大影響的觀點,那就是既得權的觀點。

四、 薩維尼的法律關系本座說 [領會]
到19世紀,由於薩維尼的法律關系本座說的提出,終於把國際私法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從而使薩氏被喻為「近代國際私法之父」。

五、 英國的既得權說 [領會]
對英國國際私法做出最大貢獻,並且以自己的既得權說標志著國際私法新里程碑的是牛津大學的法學教授戴西。他在1896年出版了《法律沖突論》。

六、 庫克的「本地法說」 [識記]
該學說為美國法學教授庫克於1942年在一本題名為《沖突法的邏輯學與法律基礎》的書中提出。

中國國際私法學界提出的「平等互利說」以及21世紀國際私法應以構築國際民商新秩序為己任的理論觀點,已越來越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第三節 我國國際私法的歷史
北洋軍閥政府曾於1918年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私法立法――《法律適用條例

⑶ 國際私法的性質是什麼

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對含有涉外因素的內民法和商法關系,解決容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由於涉外因素又稱國際因素,民法和商法在西方傳統上稱為私法,國際私法因而得名。

為廣義的民法可以包括商法,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法律術語稱為民法的抵觸或民法的沖突,或稱法律的抵觸或法律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這一部門法被稱為法律抵觸法或法律沖突法。

(3)國際私法學派擴展閱讀

在我國現行法律體制下,所謂的判例,還並沒有被承認其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也不是法律淵源的構成部分。但是國際私法是處理國家間的爭議,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承認外國法律在內國的域外效力,而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判例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將其作為國際私法的淵源毫無爭議。

具體到我國,雖然我國不承認司法判例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國,富有「民主特色」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也有許多學者認為,應當將司法解釋視為國際私法的法律淵源之一。

⑷ 什麼是國際司法

調整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的法律部門,在大陸法系習慣於稱為「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而英美普通法系則更多地稱其為「沖突法」(Connict of Laws)。尤其有趣的是,「沖突法」這一術語,最早是荷蘭學者羅登伯格(Christian Rodenburg)在年提出來的,並未在大陸法系國家贏得市場,相反卻在英美普通法系國家廣泛盛傳。而歷史開的另一個玩笑則更發人深省,「國際私法」這一概念也非大陸法系國家學者首創,恰恰是美國國際私法奠基人斯托里(Joseph Story)最先在1834年使用的。正是從兩大法系這種有趣的現象中可以發現一些本質的內在。因此,推本溯源,當為國際私法學人的責任。我國明朝大學問家王守仁在其《傳習錄》(卷上)中曾指出:「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蔣新苗教授遵循古訓,深入研究國際私法的本體問題,自然具有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可以說,我國大中小國際私法論者,惟當擁有共同的本體,否則,就非屬於國際私法論了。多年來,我國國際私法學界,逐漸分化為三大學派。一部分學者主張國際私法理論體系與立法框架應為無所不包的大國際私法,而另一部分學者則堅持傳統的小國際私法觀點,還 有一部分學者折中為中國際私法觀。無論是大國際私法學,還是小國際私法學,抑或中國際私法學,都面臨一個基本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一旦離開了這些根本性的國際私法本體,也許就不成其為國際私法了。唐善無畏與一行合譯的《大日經》(卷七)曾告誡信徒:「一身與二身,乃至無量身,同入本體。」

熱點內容
合同法工程設備購買 發布:2025-05-20 07:21:22 瀏覽:826
中國民法典各分編草案 發布:2025-05-20 07:20:49 瀏覽:415
河北省鹿泉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0 07:07:39 瀏覽:149
建議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0 07:03:18 瀏覽:559
2014年司考行政法真題 發布:2025-05-20 06:55:05 瀏覽:132
警察行政法的適用案例 發布:2025-05-20 06:54:22 瀏覽:297
想法和法學 發布:2025-05-20 06:48:31 瀏覽:311
巫師道德 發布:2025-05-20 06:22:51 瀏覽:703
行政法調整的四個關系是 發布:2025-05-20 06:19:25 瀏覽:785
婚後女人的道德底線 發布:2025-05-20 06:09:15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