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敬業
1. 我國近現代愛崗敬業名言,需標明出處,急!拜託各位啦!
1. 真理不是一種鑄幣,現成的擺在那裡,可以拿來藏在衣袋裡。——萊辛
2. 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台!——愛因斯坦
3. 因為真理是燦爛的,只要有一個罅隙,就能照亮整個田野。——赫爾岑
4. 一切出色的東西都是樸素的,它們之令人傾倒,正是由於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樸素。——高爾基
5. 一個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許看得不對,卻為旁人掃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錯誤也終於為真理的事業服務。——博克
6. 一個人要發現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萬個人在失敗的探索和悲慘的錯誤中毀掉自己的生命。——門捷列夫( 散文閱讀:www.sanwen.net )
7. 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成為一種藝術家。——愛因斯坦
8. 向他的頭腦中灌輸真理,只是為了保證他不在心中裝填謬誤。——盧梭
9. 我首先要求諸君信任科學,相信理性,信任自己,並相信自己。——黑格爾
10. 我生為真理生,死為真理死,除了真理,沒有我自己的東西。——王若飛
11. 我們只願在真理的聖壇之前低頭,不願在一切物質的權威之前拜倒。——郭沫若
12. 為尋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價,總是比不擔風險地佔有它要高昂得多。——萊辛
13. 時間會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飾,會在美人的額上掘深溝淺槽;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什麼都逃不過他那橫掃的鐮刀。——莎士比亞
14. 如果你想獨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羅曼·羅蘭
15. 人們還往往把真理和錯誤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堅持的卻是錯誤。——歌德
16. 人們常覺得准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羅曼.羅蘭
17. 攀登科學高峰,就象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陳景潤
18. 理直氣壯,永遠不怕真理,勇敢地擁護真理,把真理告訴別人,為真理而戰斗。——劉少奇
19.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華羅庚
20.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蘇霍姆林斯基
21. 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馬卡連柯()
22. 即使自己變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鋪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讓自己的夥伴們大踏步地沖過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吳運鐸
23. 錯誤經不起失敗,但是真理卻不怕失敗。——泰戈爾
24. 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海倫·凱勒
25. 只有忠實於事實,才能忠實於真理。——周恩來
26. 只有在斗爭中無所畏懼,才能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張志新
27.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准。真理的標准只能是社會的實踐。——毛澤東
28. 只要在多走一小步,彷彿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變會變成錯誤。——列寧
29. 真理之川從他的錯誤之溝渠中通過。——泰戈爾
30. 真理就是具備這樣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擊它,你的攻擊就愈加充實了和證明了它。——伽利略
31. 真理的小小鑽石是多麽罕見難得,但一經開采琢磨,便能經久、堅硬而晶亮。——貝弗里奇
2. 梁啟超先生的演講(敬業與樂業),題目分別化自(禮記)里的「敬業樂群」和(老子)里的什麼
安其居,樂其業
3. 敬業與樂業8段怎麼分析急
1、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麼?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於說明題目雖然來源於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裡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於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2、作者怎樣闡述什麼叫「敬」?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
--第六段作者闡述什麼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後,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後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並舉「當大總統」「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第七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並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麼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並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於不敗之地。
3、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接著,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4、本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這篇演講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儒家的《禮記》《論語》、孔子、朱熹、曾國藩,道家的《老子》《莊子》,佛家的百丈禪師,都被作者拿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5、應該怎樣理"敬業"的含義?
"業"並不局限於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因此,"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於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於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指出這一點,可以擴展梁啟超主張的適用范圍,也有利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閱讀本文。
6、怎樣深入理解"敬業"精神?
我們可以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定背景,來領會梁啟超提倡"敬業與樂業"的良苦用心。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梁氏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概括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7)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4. 敬業與樂業的寫作特點
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設問句和反問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煉了許多精闢的警句,都使語言顯得概括有力。讓文章有活力。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同時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認清對象,確立主旨;2.思維清晰,節奏明快;3.感情充沛,例證動人;4.語言准確,形象生動,具體,使人簡明易懂。 1、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麼?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1.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於說明題目雖然來源於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裡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於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2.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作者怎樣闡述什麼叫「敬」?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
--第六段作者闡述什麼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後,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後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並舉「當大總統」「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第七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並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麼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並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於不敗之地。
3、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接著,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論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4、本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這篇演講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儒家的《禮記》《論語》、孔子、朱熹、曾國藩,道家的《老子》《莊子》,佛家的百丈禪師,都被作者拿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6、怎樣深入理解敬業精神?
我們可以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定背景,來領會梁啟超提倡敬業與樂業的良苦用心。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梁氏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7、文章的觀點如: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先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與人生最為重要,又與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4)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旁騖(páng wù)
褻瀆(xiè dú)
敬業樂群(jìng yè lè qún)
斷章取義(àn zhāng qǔ yì)
不二法門( bú èr fǎ mén)
言行相顧( yán xíng xiāng gù)
強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
佝僂(gōu lóu)
蜩翼( tiáo yì)
駢進(pián jìn) 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得很融洽。
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者獨一無二的方法。
本題主眼:這題目的重點。主眼:主要的著眼點,意即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觀點。
主一無適:專心於一件事,一點也不向別處分心。適,指朝別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極容易明白。
旁騖: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專心致志,分心。騖,追求。
惟其:連詞,表示因果關系,跟「正因為」相近。
佝僂:雞胸駝背,一般形容老人。
褻瀆:輕慢,不敬。
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聒,喧擾。舍,舍棄,放棄。
層累:重重疊疊的層次,指困難和阻力重重。
駢進:一同前進,並進。
淘神:使人耗費精神。
言行相顧: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徵引:1. 引用事實或言論、著作做根據;引用 2.指推薦選拔人才
容赦:優容赦免,寬大饒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道這個道理的人比不上喜愛這個道理的人,喜愛這個道
理的人 比 不上樂意去做的人。
5. 敬業與樂業中、為什麼要敬業樂業、什麼是敬業樂業、怎麼才能敬業樂業
、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麼?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1.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於說明題目雖然來源於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裡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於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2.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作者怎樣闡述什麼叫「敬」?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
--第六段作者闡述什麼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後,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後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並舉「當大總統」「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第七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並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麼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並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於不敗之地。
3、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接著,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4、本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這篇演講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儒家的《禮記》《論語》、孔子、朱熹、曾國藩,道家的《老子》《莊子》,佛家的百丈禪師,都被作者拿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5、應該怎樣理"敬業"的含義?
"業"並不局限於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因此,"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於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於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指出這一點,可以擴展梁啟超主張的適用范圍,也有利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閱讀本文。
6、怎樣深入理解"敬業"精神?
我們可以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定背景,來領會梁啟超提倡"敬業與樂業"的良苦用心。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梁氏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6. 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1)我這題目,是把《禮記》里頭「 敬業樂群 」和《老子》里頭「安其居,樂其業
(1)①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②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與原意不相符。 (2)道理極容易明白。 (3)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意對即可) |
7. 梁啟超在《敬業與樂業》中大量引用孔子、老子、莊子、朱子等人的名言,這些名言對你的讀書和寫作有什麼啟
對於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凡職業都有趣味,只要肯做下去,趣味自然發生!
8. 摘抄敬業與樂業老子解釋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又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禪師,他常常用一句格言教訓弟子,說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
《莊子》記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說道:「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曾文正說:「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
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孔子說:「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自述生平,說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是把《禮記》里頭「敬業樂群」和《老子》里頭「安其居,樂其業」那兩句話
9. 請發下樑啟超的《敬業與樂業》全文
《敬業與樂業》全文:
我這題目,是把《禮記》里頭「敬業樂群」和《老子》里頭「安其居,樂其業」那兩句話,斷章取義造出來的。我所說的是否與《禮記》《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本題主眼,自然是在「敬」字、「樂」字。但必先有業,才有可敬、可樂的主體,理至易明。所以在講演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又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麼人不可教誨,獨獨對於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葯可醫,惟有無業遊民,雖大聖人碰著他,也沒有辦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禪師,他常常用兩句格言教訓弟子,說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他每日除上堂說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門生想替他服務,把他這天應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地不肯吃飯。
我徵引儒門、佛門這兩段話,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倘若有人問我:「百行什麼為先?萬惡什麼為首?」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沒有職業的懶人,簡直是社會上的蛀米蟲,簡直是「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
我們對於這種人,是要徹底討伐,萬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講,專為在職業及正在做職業上預備的人——學生——說法,告訴他們對於自己現有的職業應采何種態度。
第一要敬業。敬字為古聖賢教人做人最簡易、直捷的法門,可惜被後來有些人說得太精微,倒變了不適實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代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業有什麼可敬呢?為什麼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麵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裡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
只要當大總統的人,信得過我可以當大總統才去當,實實在在把總統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拉黃包車的人,信得過我可以拉黃包車才去拉,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的神聖。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們對於各種職業,沒有什麼分別揀擇。
總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至於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莊子》記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說道:「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你不必羨慕我,我不必羨慕你。怕的是我這件事做得不妥當,便對不起這一天里頭所吃的飯。所以我做這事的時候,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說:「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我從前看見一位法國學者著的書,比較英法兩國國民性質,他說:「到英國人公事房裡頭,只看見他們埋頭執筆做他們的事;到法國人公事房裡頭,只看見他們銜著煙卷像在那裡出神。英國人走路,眼注望,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國人走路,總是東張西望,像不把走路當一回事。」
這些話比較得是否確切,姑且不論;但很可以為敬業兩個字下注腳。若果如他所說,英國人便是敬,法國人便是不敬。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褻瀆職業之神聖;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孔子說:「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所說的敬業,不外這些道理。
第二要樂業。「做工好苦呀!」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但我要問他:「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反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
人生從出胎的那一秒鍾起到絕氣的那一秒鍾止,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過於無業遊民,終日閑游浪盪,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裡才好,他們的日子真難過。
第二等苦人,便是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里不願意做。不願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嗎?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為什麼呢?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24、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感。
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孔子自述生平,說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這種生活,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這兩句話之實現與調和,又常常把這兩句話向我的朋友強聒不舍。今天所講,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如此,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9)道德經敬業擴展閱讀: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逃亡日本後,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