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分成
A. 《道德經》是怎麼分篇的
《道德經》是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版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權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我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B. 道德經分為幾個部分
道的部分:除總論部分外,《道德經》中論道的還包括:第四章中關鍵的一句回是「和其光,同答其塵」;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第十章「載營魄抱一,有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第十四章是對修道者色、聲、觸、意等方面的一些要求;第十五章「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第二十一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第五十二章「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第五十六章「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等等。
德的部分:剩下的
C. 道德經分為幾個版本
總165個版本,每種141節
D. 道德經怎麼劃分我知道的:「道德經」分「道經」和「德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內、《五千言》容、《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E. 道德經 為什分為道經和德經
名字為後人所加,古人有首字命名的習慣,道德經原本只分上下兩篇,《道德經》第一章開篇為「道可道,非常道」,所以上篇命名為道經,述宇宙之奧妙;下篇德經從第三十八章開始,開篇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為德經,敘為人處世之方。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據說原本上篇為德經,下篇為道經。
http://..com/question/259855592.html 可為參考,不過道與德孰重孰輕,到不必單看二字排序了。
失道而有德,失德而有仁,失仁而有義,失義而有禮
F. 《道德經》分為八十一章是對還是錯
正確。
簡介: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內德真經》、《老子》、《五容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G. 道德經分上下哪兩篇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 《德經》、下篇 《道經》。
H. 嚴遵為什麼敢把《道德經》分為72節
通常我們所知的《老子》有八十一章,這是魏晉時期的王弼分的章,而在他之前的漢朝就不這么認為了。西漢時期有個叫嚴遵的成都人,他好黃老之術,經常在成都算命,是個隱士,而後就著了一本書,名為《老子指歸》。這本書對後世研究老子文化的基本上都有影響,包括後來注《老子》的王弼。
這本書的開篇就寫下了這么一段話:「陰道八,陽道九,以陰行陽,故有七十有二首,以陽行陰,故分上下;以五行八,故上經四十而更始;以四行八,故下經有三十有而而終矣。」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在前面的五行之說裡面也講過「地八,天九」,天陽地陰,而以陰行陽的意思就是在列古代的行列式,行為陰,列為陽,這樣就分成了七十二個部分。分上下的時候,(常識:古代讀書是自上而下,從右往左讀的)所以用列來分上下,而列數九是單數,是不能平分成整數的,所以只能分為四和五,又因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在上,陰在下。所以以五行八得到了四十章上經。為德篇;以四行八得到了三十章下經,為道篇。
如若有不同見解,歡迎評論,同時也歡迎大家把知道的《道德經》知識暢所欲言。
謝謝大家,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
I. 道德經分為上下兩部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