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論述寫作
Ⅰ 關於法學的論述題答題方法
07年司法考試論述題答題方法與理論儲備
作者:佚名 攻略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07-9-4 10:26:29
一、論述題命題方式
論述是一種綜合考察考生法學理論素養的方式.論述題的命題方式有以下幾種形式:
1.命題作文式:如「案例、判例與司法解釋」
2.分析格言法條式:「有法律依法律/無法律依習慣,無習慣依法理」
3.案例/判例分析式:「黃碟案」
二、論述題答題要求
(一)形式要素:小段落、多層次、眉清目秀
1.段落要小,切忌不分段,或者段落太長
2.多層次者一要求整篇文章斷落多,二要求一個段落之中有層次
3.眉清目秀是說書寫要整齊,字跡要工整
(二)內容要素
1.說理
2.有據
3.多角度
4.正反面都要顧及
三、答題方法
第一步:概述題干,說明「是什麼?」,即題干講了個什麼問題,反映的要旨是什麼?
第二步:分析題干,說明「為什麼?」即為什麼會出現題干中的問題,其產生的理據是什麼?
第三步:綜上所述,說明「怎麼辦?」及理論結合實際,指出該怎麼辦?
【例1】四川省雙流縣發生了一起村民激憤殺人案件。被殺害者張萬安患有精神分裂症,不時打罵母親和家人,還先後強奸母親與大嫂。此外,張萬安在村上不務正業,村上不少女孩在放學路上被他調戲過,他還經常打罵周邊群眾,使四周不得安寧。2004年8月24日,張萬安的母親及兩個哥哥張萬成、張萬明預謀打死張萬安。當晚9時許,張萬成、張萬明在雙流縣太平鎮碰見弟弟,用扁擔、木棒將其打死。此後,三人被捕關押。檢察院認為,3被告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應當以故意殺人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案發後當地村民得知此案開庭審理的消息後稱,張萬安死有餘辜!村民認為,張萬安的母親和兩個哥哥殺死他是為民除害,也是替大家雪恨。村上的人對3被告人都很同情,希望法院能判輕些。試從法的價值及其沖突的角度對上述事件進行分析。
【答案要點】
A.此案反映了法的秩序價值和自由價值的沖突。
B.法律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對於公民的人身自由進行保護。但這種保護必須平等的適用於每個公民。對個人自由進行限制最大的理由是這種自由已經危害到了其他人的同等自由。正如密爾所說:「要使強迫成為正當,必須是所要對他加以嚇阻的那宗行為將會對他人產生禍害。任何人的行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須對社會負責。在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獨立性在權利上則是絕對的。對於本人自己,對於他自己的身和心,個人乃是最高主權者。」本案中精神病張萬安雖然是精神病人,但是其自由和權益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尤其是最珍貴的價值——生命自由非經法定程序,更不得為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草率剝奪,這是無庸置疑的。張萬安強奸母嫂、調戲婦女、打罵群眾,擾亂安詳和諧的鄉村秩序,此類禽獸行,人神共憤。但張萬安此類行為是其精神病所導致,實非一個正常的自由意志所甘為。
C.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辯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的危害後果,經法定程序簽訂確認,不負刑事責任,但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刑法的目的已經很明確,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對精神病人施加的只能是嚴加看管和醫療,而非剝奪其生命。張萬安的行為再惡劣,他也只是一個精神病人的行為,其母其兄,在處理張萬安的人身自由和社會秩序的沖突時,背棄國法施加於他們作為一個精神病家屬和監護人,所應當承擔的嚴加看管和治療義務,而選擇了一了百了方法,剝奪了張萬安的生命,此已逾越了必要的限度,違背了處理法的價值沖突的比例原則,其行為已構成了故意殺人罪。但考慮其殺人情節,實屬事出有因,法院在審理此案的時候應當運用個案平衡的原則,減輕處罰!
[例2]馬某與趙某系生意上的朋友。2002年7月8日,兩人在飯店喝酒,馬某說起現在生意難做,不講信義的人越來越多。趙某隨聲附和。一向愛開玩笑的馬某說:「老兄,憑咱們的關系,我就給你張借條玩玩都放心。」馬某隨即寫了「今借趙某人民幣6000元」的字條,簽署自己的姓名後放在飯桌上。不料,幾日後,馬某收到法院送達的起訴狀,方知趙某竟以該借條為據將他起訴到了法院,要求他償還借款6000元。法院審理後認為,馬某向趙某出具了借據,又沒有證據證明自己非出於真實意思表示,故雙方債權債務關系成立,支持趙某的訴訟請求。請根據法理學的有關知識和原理,談談你對法院判決的認識。
【答案要點】
(1)法院的判決符合法律規定,可以成立。
(2)根據責任法定原則,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應當根據法律,而且只能根據法律。既然在法律上可以認定馬某與趙某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因此馬某作為債務人,應當對此承擔法律責任。
(3)司法機關以事實為根據,是指司法機關對案件作出處理決定只能以被合法證據證明的事實和依法推定的事實作為適用法律的依據。合法證據證明的事實可能與客觀事實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它屬於法律認可的客觀事實。既然本案中的證據證明了雙方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自然被證據證明的債務人馬某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法的作用是有限的,不是萬能的。法律是概括性規范,進行規范性調整,關注是各種情況的共性,可能會犧牲個案的正義。本案中證據證明的事實與客觀事實是不同的,這說明了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但不能因為本案中個別正義未能實現而否認法院判決的合法性。
(5)法律與道德是不同的。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違法,甚至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法律只是把道德的最低要求轉化為法律。本案中,趙某的行為是不道德的.但在法律上卻是可以得到支持的。不能因為趙某的行為不道德,而否認法院判決的合法性。
(6)根據法治的權利保障原則,對公民權利自由的保護必須依法進行。馬某在客觀事實上,並非真正的債務人,但要保護馬某的權益,必須有法律依據;既然馬某不能根據法律提供證據證明自己具借條非出於真實意思表示,那麼其權益就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
【解析】 回答此種法理學的案例分析題,關鍵的是多角度分析問題,而不能僅僅限定在某個角度,除非題目有此明確要求。在從每一角度分析時,必須首先寫明原理、原則或相關知識,然後結合案情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不能就理論說理論,脫離案情分析理論。
Ⅱ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怎麼寫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流程與寫作技巧
廣義來說,凡屬論述科學技術內容的作品,都稱作科學著述,如原始論著(論文)、簡報、綜合報告、進展報告、文獻綜述、述評、專著、匯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論著及其簡報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創造發明等知識產權的。其它的當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發展的、為特定應用目的和對象而撰寫的。下面僅就論文的撰寫談一些體會。在討論論文寫作時也不準備談有關稿件撰寫的各種規定及細則。主要談的是論文寫作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經驗,是論文寫作道德和書寫內容的規范問題。
論文寫作的要求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 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 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 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五)論文——實驗結果 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六)論文——討論 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 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 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八)論文——參考義獻 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 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獻;故意不引,自鳴創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輕,故作姿態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很多論文中還是時有所見的,這應該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獻、漏掉重要文獻、故意不引別人文獻或有意貶損別人工作等錯誤是比較明顯、容易發現的。有些做法則比較隱蔽,如將該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討論中。這就將原本是你論文的基礎或先導,放到和你論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總是逐漸深人發展的,你的工作總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發展起來做成的。正確的寫法應是,某年某人對本題做出了什麼結果,某年某人在這基礎上又做出了什麼結果,現在我在他們基礎上完成了這一研究。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表述絲毫無損於你的貢獻。有些論文作者卻不這樣表述,而是說,某年某人做過本題沒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過本題仍沒有做成,現在我做成了。這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有時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內行人一戳,紙老虎就破,結果弄巧成拙,喪失信譽。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見的。
(九)論文——致謝 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於致謝對象。論文致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致謝前應徵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Ⅲ 法學研究生論述題答題格式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我看來,無論是對男同胞還是對女同內胞來說,婚容姻和職業是否理想,都是影響極大的事情,而總的說來,職業理想與否可能更為重要,因為工作不理想也會影響到婚姻的狀況。在一個早就過時落伍的行業里,你累死累活也遠沒有在新興行業里的普通人的工資高。不要聽信那些輔導員之類的愛系教育的胡吹海侃,說自己的專業前景多麼好,要聽聽那些已經大四或是已經畢業了的同專業的大師兄師姐們的看法,他們的觀點才有真正的參考價值。現實是殘酷的,會讓許多人清醒,早一點清醒對你絕對有好處,所以請你早一點打聽自己的專業去向和分配狀況為好。
Ⅳ 法學論述題答題思路(法理學)
法律解釋,作為法律適用過程中的必要手段和必經步驟,是司法過程的題中應有之意。現代司法拋棄了傳統概念法學僵化保守的束縛,賦予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權,
將法官的價值判斷融入司法裁判的過程,致力於使裁判結果獲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贏。法律解釋彌補了法律與事實之間的縫隙,在保證實現法治統一性的目標
之下體現了法律適用的靈活性,從而成為法律適用的前提。一、法律適用與法律解釋的概念解析司法過程的內容包括准確認定案件事實以及在此基礎上正確適用法律
兩個步驟,其中准確認定案件事實是正確適用法律的基礎和前提,而正確適用法律則是司法的最終目標。在我國,法律適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法律適用是指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和公民實現法律規范的活動。這種意義上的法律適用一般被稱為法的實施」;狹義的法律適用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
其職權范圍把法律規范應用於具體事項的活動,特指擁有司法權的機關及司法人員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規范應用於具體案件的活動」。
Ⅳ 法學的寫關於教育教學方面的 論文,誰能給個寫作論文的方向啊
教學論文的三種類型及其寫作方法
如果從內容的角度對目前常見的教學論文進行分類( 不包括課堂實錄、案例設計、敘事類手記、教育散文等) ,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方法型、觀點型、隨筆型。教研論文,顧名思義,是以論證和闡述為主的。上述三種類型的教學論文雖然都要求以論證和闡述為主,但在具體的寫作程式上,卻又有明顯的區別。准確把握這種區別,有助於我們更快地寫好論文, 也有助於讀者閱讀理解。那麼,這些教學論文各有什麼重點和要求呢? 下面逐一分析。
一、方法型教學論文
這是一種介紹具體教學方法和經驗的論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會摸索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應該說,任何一個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會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經驗。當這種方法和經驗相對成熟時,我們就可以通過總結和提煉把它寫成教學論文。這種論文的標題,通常是用《……的嘗試》(做法、應用、實踐、探索),或者是一個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勵學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嘗試》《「自學——質疑——釋疑」的閱讀教學的應用》《用經典範讀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學論文的寫作程式一般為——
1.闡述運用方法的依據
為什麼要運用這種方法?依據是什麼?任何一種新穎方法的運用,不可能憑空捏造,總會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兩種:現實背景和理論背景。現實背景是指當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和客觀存在;理論背景是指新的教學理論和思想。方法介紹之前,應該把它扼要地寫清楚。寫清楚背景,有助於增強論文的現實針對性,有助於增強方法的實用性。如果這種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較冷僻,還有必要對概念作些詮釋, 以便讓讀者一讀開頭就能明白。
2.介紹方法的實施過程
這是教學論文的重點部分,必須對方法作詳細的敘述。介紹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方法是漸進式的,有邏輯順序,這就應該按邏輯順序一步一步地介紹;有的方法是並列式的,沒有嚴密的邏輯性,這就可以根據先主後次的順序來介紹。在介紹時,小標題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詞語,也不要用表示結果的話來代替操作,要盡量用操作性的語言,直接寫明怎麼做。比「如每學期向學生推薦三篇時文美文」,如果換成「用時文美文陶冶學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紹過程時,最好用小標題,分條列項。如果操作步驟較多,在小標題下還可以再分幾個方面來說。總之,方法的介紹要有層次性,力求讓讀者讀起來方便。
3.陳述方法實施的效果
一種科學而新穎的方法實施後,往往會取得理想的效果。作為方法型的教學論文,有必要把效果陳述出來,以引起讀者的關注。效果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對顯性的效果,能夠用數據說明的,盡量用數據;對有些無法用數據說明的,可舉例說明,選擇一兩個典型事例。陳述效果時,最忌諱的是光說些大而空的話,比如「提高了積極性,激發了興趣」。用事實說話,讓人心服口服,是這一部分的關鍵。當然,陳述的效果必須與實施的方法相關,不要把與本方法毫不相乾的效果也統統扯上去。
4.陳述應注意的若幹事項
某種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碰到一些想像不到的問題,比如本來以為某個環節很簡單,實際上卻非常復雜,或者本來以為學生很感興趣,可實際上興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實施時,必須有充分的物質准備和心理准備。而這些,對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可能不會注意。總之,某種方法在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後要特別注意些什麼,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讀者走彎路。這部分可簡單些。
對於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最喜歡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師教學論文,因為它最實用,學了馬上可以在自己的實踐中運用;最容易寫的也是方法型教學論文,因為它來自自己的實踐,都是自己曾經做過的和想過的,寫起來比較順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學論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如何使介紹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導性,這是寫作方法型教學論文的關鍵所在。
二、觀點型教學論文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往往會產生一些新的觀點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觀點和想法,又覺得它會對現實有一定的警示意義和指導意義, 就總想把它表達出來,於是就有了觀點型教學論文。觀點型教學論文是直接闡明作者觀點的,常常用這樣的句子形式作為標題《要……》《……是……》《應該(必須)……》等。例如《低年級學生要特別注意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學設計應該簡單扼要》。觀點型教育教學論文的寫作程式一般為——
1.根據現狀提出觀點
觀點總是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提出來的,它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羅列一些現象,陳述一二個具體事實,然後從現象和事實中概括出自己的觀點來。這里的現象和事實必須具有典型性,不是個別的偶然的;觀點必須是旗幟鮮明的,不要含糊其辭,當然也不能絕對化或極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師最近通過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和將要使用的根據新課標編寫的人教版教材進行比較後,寫了篇教學論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這個觀點建立於兩種教材的比較,由於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觀點吸引人,用聳人聽聞的語言形式來表達,這是不可取的。
2.擺出依據分析觀點
光有觀點是沒有說服力的,只有通過具體的論證,才會使觀點站立起來,才能為讀者接受。這一部分就是論證觀點。論證通常有理論依據或事實依據。理論依據就是用邏輯思維進行推理、演繹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觀點作為佐證;事實依據就是擺出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一般而言,依據越充分,就越有說服力。例如上文說的「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這個觀點,作者就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論證的: A.課內分量明顯增加;B.課外閱讀要求提高;C.課文理解難度加大;文本內涵豐富多元;E.知識分布鬆散無序。對這些依據,作者自然都作了詳細分析,或舉例說明,或用統計數字,或運用對比等。這一部分是此類文章的重點,它的篇幅應該佔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結論指出對策
經過詳盡論證後,往往要有一段結論性的論述。這段陳述,可以是觀點的重申,可以是主要觀點的概括,可以是觀點的延伸,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希望,還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思考。這段文字不必多,但必須集中、有力。
觀點型教學論文是表達個人思想觀點,特別是全新的觀點,往往會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這並不重要,也不要考慮得太多,關鍵是要能自圓其說。此類論文的觀點必須鮮明,如果怕有不同意見而不敢直說觀點,故意表達得含含糊糊,那就寫不成任何文章了,這也是觀點型教學論文的大忌。
三、隨筆型教學論文
眼下,教育隨筆的寫作非常繁榮,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隨筆簡短、隨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潑,寫起來又不必佔用大量的時間,十分適合處在第一線的教師寫作。隨筆的寫法靈活多樣,似乎很難用一個固定的程式來概括,但通過大量閱讀時下教育類報刊的隨筆,我們還是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思路。或者說,這種基本思路是符合一般的思維習慣的。隨筆類教育教學論文的一般的寫作程式為——
1.敘述事例引出想法
教育隨筆往往是由一個具體事例作為由頭。對這個事例的要求是:真實、生動、有新意。真實,就是事例必須是生活當中確實存在的,是自己所見所聞甚至是經歷過的,而不是隨意捏造的,或者道聽途說的;生動,是指事例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比較有趣,或者有經典細節的,可讀性較強,不是那種平淡無奇的老生常談;有新意,指的是事例能折射出某種新的動向、新的意識,或者是一種新的現象的端倪。例如下面這個事例:
這是一次區級優秀小學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課堂展示活動。第三位上場執教的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她執教的課文是《董存瑞捨身炸暗堡》。因為是借班上課,上課伊始,老師為了調動情緒,活躍氣氛,她問學生「:你們最崇拜的是誰?」學生紛紛舉起了手,有的說崇拜球星羅納爾多,有的說崇拜影星趙薇,有的說崇拜棋王聶衛平……待學生講了一些崇拜對象後,老師反問:「你們猜,我最崇拜誰?」話音剛落,學生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老師崇拜董存瑞。」一聽這么整齊的回答,坐有近百位聽課教師的多媒體教室里頓時爆發一陣鬨笑。老師們為什麼笑?笑學生回答得巧妙?笑學生回答得整齊?恐怕都不是。本來,老師也許是要說崇拜董存瑞的,可是,這一陣鬨笑,使老師尷尬了,語塞了,她承認不行,不承認也不行。
這個事例無疑是新穎而有新意的。事例的敘述應該簡潔而不粗略,具體而不煩瑣,不要用籠統的概括,也不要用細膩的描繪。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隨筆的價值。因此,精心選擇事例是寫好隨筆的第一步。引出事例後,可以說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旁徵博引深入分析
事例的內涵總是多元的,往往可以從多方面來思考,產生不同的想法,但在教學論文寫作時, 不能想到什麼寫什麼,不能方方面面都寫,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有新意的、最有現實意義的一點來展開。在這一層寫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A.不要就事論事,只作簡單的判斷,說這個現象好或不好,簡單的判斷是容易的,但這是沒有說服力的。
B.要透過現象看實質,作深層次分析,挖掘出潛伏在現象背後的根源。例如有一篇《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的隨筆,在舉出事例後分析:「有些教師太聽話,他們規規矩矩照著課本教,他們不折不扣地按照參考書上說的辦,他們把課本和教參作為絕對正確的聖旨,不敢越雷池一步。為什麼會這樣謹小慎微、唯唯諾諾呢?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他們以為這樣教就不會錯,保險,因為課本和教參就是這樣,如果說錯了,那也不是我的責任;二是他們以為這樣教,就能有效應對考試,考試的內容總是課內為主,課外是沒底的,課內是抓得牢的;三是這樣做省力,課本和教參里現成的,拿來就可用,不用動任何腦筋,而且誰也不會說」。這個分析,實事求是,很有說服力。
C.分析要旁徵博引,要打開思路,從多方面簡述,以增強文章的深度和廣度。還是《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一文,在分析原因後,有這樣一段引申和發揮 「四百年前法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帕斯卡爾曾經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棵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蘆葦。』因而他又說:『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帕斯卡爾一生體弱多病,只活了39歲,但在身後卻為自己留下了高聳的紀念碑。他的《思想錄》給無數人帶來心靈的慰藉。帕斯卡爾後面的這一句,粗粗一聽,似乎有點不可理解,細細一想,卻頗有道理:一個沒有思想的人,一個被別人的思想牢牢控制的人,一個有思想卻無法表達的人,還會有多少尊嚴?那還不是奴才!這里,我想冒昧地引申一下:教師教學的全部尊嚴也在於思想。一個教師想在教學上獲得尊重,就必須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一個沒有自己教學思想的人,是不可能贏得學生尊重的,也是不可能贏得同行的贊賞的。」這段旁徵博引,不但突出了立意,而且使論述更富有力度, 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
3.照應開頭表明態度
以事例為由頭的教育隨筆教學論文,結尾處一般有這樣三種寫法:一是照應開頭,對事例作結論性的判斷;二是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三是強調和重申自己的觀點。《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一文的結尾是這樣的:「思想是一種尊嚴。人最大的恥辱是不善於思考,最大的痛苦是思想被壓制,有話不能說;人最光榮的就是自己的思想得到別人擁護。作為當代教師,不能只是傳播思想,而是應該努力體現自己的思想,實踐自己的理想。」這個結尾無疑是對自己的觀點作了進一步的強調。
Ⅵ 法學論文指導寫作
王澤鑒老師有一篇《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人格權的性質及構造:精神利益與財產利益的保護》,裡面專門論述了隱私權與公開權的問題。以下是節選,因為太長了,不可能全部粘過來,你可以到圖書館借《人大法律評論(2009,第七輯)》看一下。但是,請注意學術道德,不要照抄!
貳、美國法上的個人公開權(Right of Publicity)
一、公開權的誕生及發展
(一)公開權與隱私權
1、隱私權的意義及性質
美國法上的個人公開權(以下稱為公開權),系從隱私權發展出來的一種權利,因此應首先就隱私權加以說明。隱私權系由Warren及Brandeis二是所倡導,累積長期實務案件,經Prosser教授體系化為四個侵害類型:侵入原告幽居獨處或其私人事務(intrusion)。公開揭露令原告難堪的私人事實(disclosure)。公開某種事實,致扭曲原告形象,為公眾所誤解(false light)。被告為自己利益,擅自利用原告的姓名或肖像(Appropriation, for the defendant』s advantage, of the name and likeness of the plaintiff, appropriation)。關於隱私權的基本問題,前已詳論,應說明者四:
侵害隱私權的四種態樣,系四個獨立的侵權行為(four torts),各有其要件,其統一的理論基礎系「讓我獨處,不受干擾」(let me alone)。
隱私權主要在於保護精神利益,即個人的情緒、思想及感覺(sentiment,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an indivial)。
隱私權專屬於個人(personal right),不得讓與或繼承。
第四種侵害隱私的侵權行為(appropriation)實務上最常見,訴訟上勝訴率最高(因其較不涉及言論自由)。
前開 第四種侵害隱私的侵權行為(appropriation),與本文所要討論的公開權具密切關系。Warren及Brandeis二氏發表隱私權論文(1890)後的第十三年(1902),第一個重要訴訟即涉及肖像的侵害問題。在Roberson v. Rochester Folding Box Co.案 ,被告未得原告的同意,在麵粉廣告上使用原告的照片,原告因遭友人認出而導致精神緊張,訴請被告賠償。紐約州上訴法院(Court of Appeals,此為紐約州終審法院)認為,習慣法判例中未見有隱私權的存在,法院不得自行創設。若有保障的必要,亦應由立法機關加以規范。此判決招致許多爭議,紐約州議會乃在第二年修正「紐約州權利法案」(New York Civil Rights Act),加入了對隱私權保護的條文,規定未得同意於廣告上或因商業目的使用他人姓名或肖像者,構成輕罪,並准許被害人請求精神上損害賠償及禁制令。本件判決具有二點重要意義:A.否認普通法(common law)上有受保障的隱私權。B.對隱私權採取立法的保護方式。由於紐約州在美國商業經濟的重要性,發生甚多關於隱私權的訴訟,而適用前開紐約州權利法案的規定。
2、隱私權不足以保護人格上的財產利益
隱私權亦保護個人的肖像、姓名等不被他人作商業上使用,Prosser教授亦認識到此類侵害涉及財產利益,不盡同於其他三種侵害隱私權的類型,但仍將之納入隱私權體系之內,不另創一種專以保護肖像等人格特徵上財產利益為內容的權利。隱私權的性質及救濟方法,對肖像等人格特徵所具有的財產利益,不能提供合理、必要的保護,其主要理由有三:
首先,隱私權是一種個人性權利,不得讓與或繼承。
其次,隱私權主要在於保護人的尊嚴及精神感情,而非財產利益。
再次,隱私權在於保障個人獨處、不受干擾。被害人若屬所謂名人,因已將個人姓名、肖像公開於外,並因此獲得一定經濟上利益,法院多認其實已拋棄隱私權(所謂Waiver理論),而無主張隱私權受侵害的餘地。
隱私權依其法律性質、保護內容及成立要件,既然不足以保護肖像、姓名等人格特徵所體現的財產價值,必須有所突破。美國法院所採取的方法系另外創造一個獨立於隱私權以外、以保護人格特徵的經濟利益為內容,具財產權性質的個人公開權,使個人得享有得對自己肖像、姓名等人格特徵為控制、利用,尤其是作商業上用途的權利。
3、Frank法官與公開權的創設:Haelan v. Laboratories v. Topps Chewing Gum, Inc.(1953)
美國法上公開權誕生於Jerome Frank法官 於一九五三年Haelan Laboratories v. Topps Chewing Gum, Inc.案所作具歷史性的判決。本案原告Haelan Laboratories為一家口香糖製造公司,擁有某職業棒球選手所授予使用其姓名及肖像於一種名為trading card(交易卡)的卡片上的專屬權利,以促進銷售其口香糖。該棒球選手其後又將此項權利授予其經紀人,該經紀人復將此項使用權讓與被告Topp Chewing Gum公司。被告系原告的競爭對手,亦使用該棒球選手的姓名及肖像於商品之上。原告主張其基於第一次授權取得了一個絕對性的法律地位,得禁止被告繼續使用該棒球選手的姓名肖像。
本件系在紐約州起訴,應適用紐約州權利法案的規定(§50, 51 New York Civil Rights Law)。被告主張,該法規定的隱私權並不保護商業上利益,該棒球選手授予原告契約上的排他性使用權,乃拋棄隱私權的行使,原告並未因第一次授權而取得一種絕對的法律地位,而得對被告有所主張。
Frank法官亦贊同被告的見解,即依紐約州權利法案的解釋及相關實務,商業上的利益並不受保護。惟Frank法官又強調,在隱私權之外,尚存有一種得保護此種商業利益的法律基礎:We think that in addition to and independent of that right of privacy (which in New York derive from statute), a man has a right in the public value of his photograph, i.e., the right to grant the exclusive privilege of publishing his picture …… This right might be called a 『right of publicity.』(吾人認為,在隱私權(此在紐約州系源自製定法的規定)之外,並獨立於隱私權,個人對其肖像有一種公開的價值,即得授權他人有排他地公布其肖像的特權。此種權利得稱為公開權。)
McCarthy教授系美國研究公開權的權威,對此公開權的誕生,引用聖經創世紀的話語,認為猶如耶和華從亞當的肋骨建造夏娃,Frank法官從一般隱私權塑造出了公開權 。Frank法官因創設了個人公開權,而在美國法歷史上永垂不朽。
4、Nimmer氏關於公開權的論文
Frank法官創設了以保護人格特徵上財產價值為內容的公開權之後,即有人撰文指出此為一種理論上的創新 。公開權之所以能夠存活,繼續成長,則應歸功於Melville Nimmer氏於一九五四年所發表的「公開權」論文 ,其對「公開權」發展的重要性,猶如Prosser論文對Warren及Brandeis二氏所創隱私權一樣,具關鍵性的影響力。Nimmer氏當時為好萊塢派特蒙電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法律部門的律師,立即認識到Haelan案判決對娛樂界的重要性,乃在該篇劃時代的論文,提出四項論點,肯定Frank法官所創設的公開權:不可讓與的隱私權不足保護人格特徵上的財產利益。不正當競爭(unfair competition)亦難以保護此種財產利益,因其欠缺競爭的要件(competition requirement)。公開權的創設,使法律更能符合社會需要。肖像、姓名等人格特徵所體現的商業上利用價值,系來自個人耗費心力的投資及努力,使其取得對此商業上使用利益,實符合普通法的基本理論及洛克(Locke)勞力說理論。Nimmer氏提出了一句常常被引用的名言:「But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privacy which Brandeis and Warren evolved fulfilled the demands of Beacon Street in 1890, it may seriously be doubted that application of this concept satisfactorily meets the needs of Broadway and Hollywood in 1954.」 〔Warren及Brandeis所開展的隱私權概念雖然符合Beacon街在一八九○年代的要求(註:Beacon街系Warren及Brandeis等所居住波士頓上流階級的住宅區),但其此項概念的適用能否滿足百老匯及好萊塢的需要,誠有疑問。〕
(二)公開權的發展及現況
1、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Zacchini v. Scripps-Howard Broadcasting Co.(1977)
在Haelan案創設公開權之後,美國各州法贊成者有之,不採納者亦有之,意見分歧。對公開權的發展發生關鍵性影響的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一九七七年Zacchini v. Scripps-Howard Broadcasting Co.案的判決。本件原告於俄亥俄州的一個博覽會作所謂「human cannonball」(人體炮彈)的表演,即將自己從炮彈車中射出,而掉落於前面200尺的網中,整個表演過程約15秒。原告事先表示禁止任何錄影或傳播。被告認其表演系博覽會新聞的一部分而加以播放。被告主張該電視台非法侵佔其職業上的財產(an unlawful appropriation of professional property),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本件上訴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此系該院對公開權第一次做成判決,其裁判要旨有三:
首先,肯定一個被確認的法律原則,應區別一個以保護個人感情、思想等的隱私權,以及一個以保護個人特徵財產價值為內容的公開權。
其次,公開權之所以應受保障,乃在激勵個人從事投資,得收取其努力的報酬,與個人感情的保護,實少關聯,乃獨立於隱私權外的一種類似於專利權或著作權的權利。
再次,本件所涉及的是一種現場表演,攸關個人職業生計,仍應受公開權的保障。
2、發展現況
在Zacchini案公開權獲得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肯之後,更為許多州法所採取,迄至目前,在普通法上承認公開權的,有11州(包括如喬治亞、密西根、紐澤西等),立法加以承認的,有19州(包括加利福尼亞、紐約、華盛頓等) 。在學說方面,關於公開權的論著,數以百計,其中最具權威的著作系J. Thomas McCarthy的巨著The Right of Publicity and Privacy(New York,初版,1999;第三版,2000),上下兩冊,集判例學說資料的大成,可供參照。關於公開權的保護內容,各州法院的見解未盡相同,以下論述系參照具代表性的法院判決及學者通說而為說明 。。。。
Ⅶ 法學論文寫作方法
方法/步驟
撰寫提綱。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准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詳細提綱,是把論文的主要論點和展開部分較為詳細地列出來法學論文開題報告。如果在寫作之前准備了詳細提綱,那麼,執筆時就能更順利。至於是寫簡單提綱還是詳細提綱,關鍵在於文章的難度、長度和客戶的意見。
查找資料畢業設計論文。寫論文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資料的查找。論文質量的好壞,跟資料的好壞也有很大的關系。 先通過搜索引擎找到這些網站,然後再在這些網站上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這是一種方案。找這類網站,簡單的用「論文」做關鍵詞進行搜索即可
論文格式。論文格式大同小異。但是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很多院校對整個工作看得很重,我們必須按照客戶的要求認真仔細的完成每一個細小的工作。這關繫到論文的最後一關 。
4
論文修改。論文寫出來以後,由於本人的知識和能力所限, 論文的修改在所難免, 在這里,我還想談一點個人的體會是,找一位導師或者是學者將自己的論文給其指導,提出意見,按照意見來進行修改。
Ⅷ 求寫法學論文的要點與技巧
減少論文中的assumption(假設),一般來說,所有的假設都是約束條件,去除約束條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過程。我周圍朋友很多都是找小柯畢業論文寫的,效果不錯。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會讓你被迫換題的 就是你的同屆同學或者上屆同學 剛巧寫完了這個題目
Ⅸ 法考論述題怎麼寫
從2018年開始司法考試正式更名為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考試由司法考度的四卷也正式分為主、客觀題二個階段考試,根據最新公布的「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公告」里介紹,並對2018法考主觀題考試有詳細的說明,主觀題考試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題、法律文書題、論述題等題型,分值為180分。今天小編就主要來為大家分析一些司法考試文書寫作技巧中四大論述題通用寫作模板,本文內容主要來源於網路,供學習參考使用。
主觀題考試具體考查科目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主觀題考試時間及方式: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考試時間為10月20日:8:30—12:30,考試時間240分鍾。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考試採取紙筆考試方式,應試人員應當在答題紙上作答。在江蘇省蘇州市、安徽省黃山市、重慶市、四川省成都市、陝西省西安市5個考區實行計算機化考試試點,選擇在試點考區參加考試的應試人員應當在計算機上作答。
主觀題考試由司法行政機關為應試人員統一配發法律法規【提醒:開卷考】。主觀題考試設置選作題的,應試人員可選擇其一作答。
司法考試文書寫作技巧四大論述題寫作通用模板分享:
1、簡答題【三段論】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解釋基本概念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闡釋理論基礎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揭示相互關系
2、理論闡述題【四段論】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解釋基本概念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闡釋理論基礎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比較與評價
a比較理論基礎、價值追求、規范體現
b評價理論的優點與缺點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結合中國實際來談理論的作用
3、材料分析題【五段論】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概述材料+揭示解題思路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提出核心觀點+初步展開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分論點(一)a並列式b遞進式c正反式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分論點(二)a並列式b遞進式c正反式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呼應核心觀點+全面總結自己觀點+提出對策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