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西北大學出版社
❶ 教師職業道德 ,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資料習題 哪兒有賣的
2011年教師職業道德重點考點匯總西北大學出版
❷ 哪裡買《教育政策法規》 西北大學出版版 和 《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網上,或者書市
❸ 誰能告訴《教師職業道德》 ,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資料習題 哪兒有賣的
網上搜搜吧!
❹ 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規概論、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學生團隊與管理概論、教學方法導論(華文出版社) 哪裡
你要問的是什麼問題呢?
❺ 西安市的教師資格證好考不考試科目貌似是每個省的都不一樣,那西安都考哪幾項呢要用哪個出版社的教材
1.《教育學》
中學:《教育學教程》,茹宗志主編,2006年7月,西北大學出版社
小學:《教育學》,楊潔主編,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幼兒園:《學前教育學》,王麗璇主編,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2.《教育心理學》
中學:《學校教育心理學》,路海東主編,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小學:《教育心理學》,游旭群主編,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幼兒園:《學前心理學》,王小英、滿晶主編,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
3.《教育政策法規》,西北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4.《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趙宏義、於秀華主編,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如果在校時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可以在學校調出成績單,開個成績證明就可以免考。教育政策法規和教師職業道德必考。
我2010年上半年剛參加過考試(高中),個人感覺不難。主要還是把書看透。通過了理論考試,然後是體檢,然後是技能考試。全部合格,才能拿到證。
你可以隨時關注西安教育網。有些問題在網站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預祝你考試成功。
❻ 誰有2010年陝西省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政策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模擬試題和答案。
2010年教師職業道德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
1.對學生的培植及全面素質的進步,起要害作用的是教師的 [ ]
A.能力
B.學識
C.態度
D.法子
2.學生在學校各項權利 中最首要、最根基的一項權利 是 [ ]
A.受教導權
B.生命 健康權
C.性的不可侵犯權
D.人身自由權
3.教師未經學生批准按考分上下排列名次,張榜頒布,或讓學生分發試卷即侵犯學生的[ ]
A.隱私權
B.聲望權
C.受教導權
D.人身自由權
4.關於「師愛」,下列正確 說法是 [ ]
A.出於私情之愛
B.對少數優異學生的關愛
C.嚴慈相濟,既有母愛的純粹 、慈祥 ,又有父愛的嚴峻、持重
D.師愛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5.教師必須 十分器重自身的發展,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體現了教師勞動的哪一特性? [ ]
A.繁雜性、創造 性
B.繼續性、廣延性
C.長期性、間接性
D.主體性、示範性
6.在看待學生的不同態度中,下列哪種類型廣泛受學生歡迎 [ ]
A.對峙型
B.民主性
C.放任型
D.權威 型
7.下列哪種課程觀沒有體現「學習者是課程主體」的思想 [ ]
A.課程即知識
B.課程即繁雜會話
C.課程即運動
D.課程即經驗
8.關於「教材」,表達適當 的選項是 [ ]
A.學校教學的唯一根據
B.教師教學用書
C.學生學習的客體和目標
D.落實課程標准 的媒介
9.新課程特別 強調指示學生建立 哪種新的學習法子 [ ]
A.合作學習、接管學習和體驗學習
B.探究學習、實踐鑽研和重復鞏固學習
C.自主學習、探究和合作學習
D.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和班級學習
10.執行國家 、處所、學校課程管理,為的是加強課程的 [ ]
A.統一性
B.適應性
C.規范性
D.提拔性
11.新課程覺得,教學歷程的本色是 [ ]
A.傳授知識的歷程
B.指示學生學習和控制雙基的歷程
C.來往互動歷程
D.生命 意義的實現歷程
12.與新課程的開放性、生成性不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是 [ ]
A.教學歷程的預定性
B.教學設計預留空間
C.培植學生多向思維、求異思維的習性
D.長於利用 「突發事件」
13.以官方文件情勢對教師專業做出了明確 闡明的是 [ ]
A.1994年《中華國民共和國教師法》
B.1986年美國《卡內基報告》
C.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 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教師地位 的建議》
D.1995年國務院《教師資格 條例》
14.「學高為師」,「良師必須 是學者」,強調哪一類知識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性。 [ ]
A.本體性知識
B.條件性知識
C.實踐性知識
D.文化知識
15.教師教學反思的最首要鑽研視角是 [ ]
A.以回首學生的視角進行反思
B.通過約請同事、專家觀察自己的教學
C.通過涉獵理論文獻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D.以教師的視角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二、 填空題。
16.、( )是道德之本,( )是師德之魂。
17、學生的生命 健康權受到侵害 首要是由教師體罰、 ( ) 和不為侵權行徑造成的。
18、( ) 是新型師生關系的根基理念。
19、教學大綱偏重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術目標 ,課程標准 在關注知識和技術目標 的同時,還關注學生學習的 。
20、課程綜合性是新課程特性之一,其綜合性表現 為 ( ) 、設置綜合課程、增加綜合實踐運動課程。
21、教學大綱相對強調教師的教,課程標准 更強調 ( ) ,強調學習的歷程與法子 。
22、新課程標准 從內容上看,關注學生的( ) ,精選的根基知識和技術。
23、能夠體現學校辦學特徵的課程是 ( ) 課程。
24、一般覺得,傳統的課堂教學著重 ( ) ,遠離生活 世界和兒童世界。
25、遵守課程資源的功效特性,可以把課程資源劃分 ( ) 和( ) 兩大類。
26、教師專業化是使教師從 ( ) 轉化成( )並獲得相應專業地位 的歷程。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標題請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C 2.A 3.A 4.C 5.D 6.B 7.A 8.D 9.C 10. B 11. D 12.A 13.C 14.A 15.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1個小題,15個空,每空1分,共15分。
16.理想 信心;教導觀念 17.變相體罰 18.平等、民主、合作 19.歷程和法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0.加強 學科綜合
❼ 國外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研究現狀,越詳細越好哦,如果有難度可以幫我在期刊網下點這方面的論文O(∩_∩)O謝謝
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由於其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功,促使其形成了相應的比較完善的教育體系。世界各國又都非常重視教師職業道德的研究與建設,形成各有特點又反映教師職業共性的教師職業倫理要求和職業道德規范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對世界一些典型國家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設的綜合比較、研究分析,總結、歸納各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設的特殊規律和普遍規律,把握其發展趨勢,並從中借鑒國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設的成功經驗與做法,對推動我國的師德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國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設概況
為保證教師職業道德的順利實現,世界各國建立一系列的相關措施、機制,並逐漸發展為系統化的職業道德規范,以保證教師在職業道德習慣養成上和社會對教師道德行為評價上有規可依、有章可循,保證教師在實施學校道德教育中主體地位的充分發揮,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建立教師職業倫理規范具有世界性
在這方面,較有代表性的當首推美國。早在1896年,美國喬治亞州教師協會就頒布教師專業倫理規范,隨後,各州相繼仿效。1929年,美國通過了「教學專業倫理規范」,1941年和1952年進行了兩次修訂。1968年美國國家教育協會(NEA)正式制定了《教育專業倫理規范》(也稱NEA准則),1986年,全美教育協會對《教育專業倫理規范》又作出了全面修訂,並沿用至今。新的准則進一步強調了教師在教育職業活動中恪守職業倫理准則的重要性,強調了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道德責任,這個規范不僅成為美國教育界最有影響的執教行為規范,而且也成為其他國家制定師德准則的範例。此外,美國教育界先後確定了美國人事和指導協會的《倫理規范》、美國心理學會的《心理學家倫理規范》、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的《美國教授職業倫理聲明》等這些教育倫理規范,涉及內容廣泛,在實踐中針對性較強。
法國對教師在學校道德教育中的義務作了明確規定。國民教育部1997年的教學大綱指出,公民道德教育要求教師具有一種超過嚴格職業界限的高度義務感。在法國,道德教育已成為每個教師經常性的義不容辭的工作。
德國對教師講授道德課程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如在課堂上,教師進行道德教育不能是生硬的、矯揉造作的,教師不應該被學生理解為道德思想和行為的佈道者,應把道德教育變成與學生們一起探討、分析和評價道德問題的過程。
在日本的歷史上,師德規范建設也同樣得到了重視。日本近代學校創立之後,就大力創辦師范學校,著眼於培養教師,並主張「師魂通士魂」,即要求教師應有武士風度。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宣告了軍國主義天皇制國體結束,廣大教師從政府發動侵略戰爭的反思中覺醒,力圖追求民主主義的「現代教師形象」,1947年日本教職員組織成立,通過了以提高教職員地位與建設民主主義教育文化為目標的《宣言》。1952年日本教師聯合大會通過《倫理綱領》,作為正式的師德規范頒布,至今仍然被廣泛運用。從1959年起,把「道德教育研究」列為師資培訓課程的必修課目。日本各地區的假歐元科學所、道德研究中心負責培訓教師,研究討論當今社會普遍關心的道德問題,以提高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能力。
國際教師團體協商委員會於1954年8月在莫斯科舉行第19次會議,到會的有中、法、德、英、蘇、意等國家的教師代表,會上通過了《國際教師團體協商委員會教師憲章》,《憲章》中提出的各國應遵循的師德規范包括:(1)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思想自由,並鼓勵他們發展獨立的判斷力;(2)教師要致力於培養作為未來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識,並以民主、和平與民族友誼的精神教育兒童;(3)教師不能因性別、種族、膚色及個人信仰和見解的不同,將個人信仰和見解強加於兒童;(4)教師要在符合學生自尊心的范圍內實施仁慈的紀律,不得採用強制和暴力。
建立教師職業倫理規范是一個世界性的普遍做法,這點我們還可以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師團體協商委員會制定的有關規則得到印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處理國際教育、科學、文化問題的權威機構,盡管沒有專門就師德問題發表文件,但在有關教師作用、地位以及其他文件中,都有很多地方涉及教師道德問題的論述。例如,具有重大影響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書》(1966年10月通過)就提出了師德理想及師德的原則與要求。
上述例子足以說明,各國和國際組織都非常重視教師道德規范的制定,以保證教師職業的崇高的道德定位和對教師本人的道德行為的基本約束。
2.劃分便於實施的師德規范結構層次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師德規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現實性,因此,西方國家比較注重區分師德規范的不同層次,以對教師整體與個體提出不同層次的職業道德要求。這里,我們以美國師德規范為例,即可以斑窺豹。有研究表明,美國的師德規范主要分為師德理想、師德原則、師德規則三個層面的內容。
首先是師德理想,這是對教師專業行為的最高要求。這種師德理想體現了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即教師要「相信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真理,力爭卓越,培養民主信念」。就師德理想規定而言,不僅美國重視這個層次的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師德理想也體現了這個方面的要求。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師德理想是應該以人類個性的全面發展,以集體精神的、道德的、社會的、文化的和經濟的進步,以及對人權和基本自由極大尊重的諄諄告誡為目標;將最主要的注意力集中於教育對於和平以及對於各民族、種族或宗族集團間的了解、寬容和友誼所做的貢獻上。
其次是師德原則,也即教師職業倫理准則和中級要求。師德原則受師德理想的制約,是指導教師的行為准則,它主要包括「奉獻學生」和「獻身職業」兩個方面。在奉獻學生上,要關心和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要力爭幫助每個學生實現自身的潛能,使他們成為有價值的社會成員。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一個根本性原則;在獻身職業上,要求教師樹立教育事業的崇高理想,履行職業責任,盡力提升專業水平和道德水平。
再次是師德規則,它屬於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最低要求或者是教師個人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這也是師德規范的核心部分,規定得更明確、具體、具有操作性,直接影響與限定教師在課堂內外的表現和教學行為。它包括,第一,教師對待學生要做到:不得無故壓制學生求學中的獨立活動;不得無故組織學生接觸各種不同的觀點;不得故意隱瞞或歪曲與學生有關的材料;必須做出合理的努力以保護學生不受對於學習或者健康和安全有害的環境影響;不得有意為難學生或貶低學生;不得根據種族、膚色、性別、原有國籍、婚姻狀況、政治或宗教信念、家庭、社會或文化背景或者性別取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一個學生參加任何課程,剝奪任何一個學生的任何利益,給予任何一個學生以任何有利的條件;不得利用與學生的專業關系牟取私利;如果不是出於令人信服的專業目的,或者出於法律的要求,不得泄漏專業服務過程中獲得的有關學生的信息。這方面,美國的教師行為守則更為嚴格和細致。比如優秀教師必須做到,記住學生姓名、對學生不持偏見、鍛煉處事能力充滿信心、熱愛學生、富於幽默感、認真備課、合理布置作業、善於研究如何根據學生需要和水平進行課堂教學、衣著整潔等等。第二,教師在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專業上要做到:不得在申請某一專業職位時故意作虛假的陳述,或者隱瞞與能力和資格有關的重要事實;不得出具不符事實的專業資格證明等等。
在1986年美國新修訂的《教育職業倫理准則》中指出:「教育工作者相信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認識到追求真理、栽培人才、養育民主精神具有至高無上的重要性。這些目標的基礎是保護學習和教學自由,保證對所有人教育機會平等。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堅持最高的道德准則。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固有責任的重要性。獲得同事、學生、家長和社區成員尊重和信任的願望,為他們達到如何保持最高道德品質提供了源動力。」這充分體現了師德理想和師德規則的有機結合。
上述劃分一方面說明,師德規范不是空洞的師德理想,而是具體的行為規則,它可以直接制約教師個人的從教行為與教師群體的道德修養;另一方面則體現出師德規范的不同結構將發揮不同的功能:理想發揮激勵功能,原則發揮指導功能,規則發揮約束功能。
3.把師生關系作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內容
國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豐富的實際內容,但從具體規定看,尤其強調師生關系這個維度,這是國外教師職業倫理的核心原則。國外學者認為,教育和教養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的,在學校教育中又主要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展開的。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與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天然的教養關系是完全不同的,師生關系是學校人際關系中最基本的和最獨特的關系,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得到健康、充分的發展,是一種無形的潛在的教育因素,直接制約著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響著教育過程乃至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教師必須關心和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這是教師職業要求的一個根本原則。正是基於這樣一種認識與理解,世界各國普遍重視教師與學生關系的處理,強調教師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學生。
二、 國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設給我們的啟示
從國外對教師道德規范的研究和要求,可以看出,師德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構建一個什麼樣的師德規范體系,並使這種體系得到全社會的認可。結合我國的國情,吸取以前的教訓,我們應該從現實基礎上去構建並細化師德規范。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學校師德建設有章可循。
1.教師職業道德應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應從「理想」回歸「現實」,從「高尚」走向「樸素」。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在教育職業活動中調整各種利益關系、判斷教師教育行為是非善惡的具體標准。高尚的師德固然需要崇高的理想來引導,但僅有「理想」是不夠的。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只有道德理想的制約,而沒有可遵循的具體規則的約束,往往只能約束少數人,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這一點早已被社會發展的事實所證明。因此,不能因為教師職業的特殊重要和高尚而無視教師作為一個「人」的基本需求,過高的道德期待往往適得其反。所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制定應現實一些,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使教師首先從一個人、一個公民、一個公職人員的角色上去履行自己的職責,盡自己的道德義務。此外,還應借鑒移植國外重視「樸素」道德的做法,要求教師遵守那些維護教育教學秩序所必需的最起碼的最簡單的教育勞動行為准則,如堅持公道、保護學生隱私、不把學生作為「獲利」的工具等等。如果我們的師德規范能從「高尚」回歸「樸素」,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符合生活發展的實際,那麼教師就更容易踐行職業道德規范,師德行為就具有更強的感染力。
2.結合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來細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我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制定的依據是基於對教師職業的崇高性的認識而作出的對教師的人格期待。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教師在人們心目中往往被定格為理想的「道德的化身」,由此對教師提出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種相當高的職業道德要求及自身人格修養要求。其實,這種要求是一種理想的期待,缺乏堅定的法律基礎和社會現實生活基礎。在西方國家,師德規范的提出是基於社會法律准繩的,各種行為規則都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內,它首先是對公民的義務要求,在充分考慮教師工作的職業特點的基礎上,遵循憲法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來制定。例如,規范中的各種人際關系——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同事等關系的處理准則,都是由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派生出來的。這樣,教師自身對職業道德要求的理解和踐行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即作為一個公民或公職人員應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和職業修養。因此,我們應當結合我國現有的法律來規定,來細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使教師充分認識到,如果他違背了職業道德規范,不僅涉及道德問題,而且涉及法律問題,進而養成在法律的意義上強化自己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系組編.比較德育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2] 約翰·范德格拉夫等.學術權利七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比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 張桂春,國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經驗及啟示.教育科學,2001(1).
[4] 何仲山.美國高校教師的選拔和培養.新視野,2000(6).
(責任編輯付一靜)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愛」與「責任」。
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
(8)教師職業道德西北大學出版社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一共六條,不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礎上的深化和升華,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
當前,在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基礎上,人民群眾不僅要求「有學上、有書讀」,而且進一步要求「上好學、讀好書」。因此,教育質量的提高是學校的當務之急。而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於我們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
「十七大」強調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教師隊伍師德和業務素質尤其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所以教師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水平也是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滿意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標尺,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需要
❾ 我是一名陝西省非師范大三學生,想考教師資格證,不知可不可以報名,需要哪些教材不了解,希望告知謝謝
根據陝西省教育廳招考教師的通知精神,只有應屆畢業生才可以報名,且要學校集體報名。
陝西省2012年中小學教師資格教育基礎理論
知識培訓與考試指導用書
名 稱
適用范圍
培 訓 教 材 情 況
教育學
中 學
《中學教育學》,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小 學
《小學教育學》,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幼兒園
《學前教育學》,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教 育
心理學
中 學
《中學教育心理學》,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小 學
《小學心理學》,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幼兒園
《學前心理學》,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教育政策法規
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者通用
《教育政策法規》,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教師職業道德
《教師職業道德》,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