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標准
A. 教師職業道德的規范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1樹立遠大的職業道德思想
2掌握正確的職業道德知識
3陶冶真誠的職業道德情感(職業正義感、職業責任感、職業義務感、職業良心感、職業榮譽感、職業幸福感)
4磨練堅強的職業道德意志
5確定堅定的職業道德信念
6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對教師工作的促進作用1動力作用2調節作用3評價作用;對教育對象的教育作用,當教師按照教師職業道德作為時,會使道德要求具體化、人格化,從而使學生在富於形象性的榜樣中受到啟迪和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教師所期望學生擁有的良好思想品德,增強教師教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有效性;發揮對社會文明的示範作用和對教師修養的引導作用。
B. 什麼是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根本標准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註:現在很多老師已做不到啦!
C. 簡述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原則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
•
依法執教是教師堅持正確職業行為方向的專保證。依法執教的實質屬,就是要求教師從嚴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職業行為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准則。
•
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
•
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精髓。
•
嚴謹治學是教師在提高業務水平方面應當遵循的准則,是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
團結協作是教師處理與同事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優化校內育人環境的關鍵因素
•
尊重家長是教師處理與學生家長之間關系的准則,是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環節。
•
廉潔從教是教師處理教育教學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應當注意保持的品德。
•
為人師表是教師處理職業勞動與自身人格塑造之間關系的准則,是教育事業對教師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D. 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重要原則
1、自覺遵守《教師法》,認真執行《未成年保護法》自覺維護學生合法權益。
2、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後進生,不諷刺挖苦每一個學生,因才施教。
3、關心愛護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全面健康發展,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4、認真備課,認真上課,教學效果好,認真批改作業,作業量要適中,質量高。
5、舉止大方,語言文明,禮貌待人,為人師表。
6、謙虛謹慎,團結合作。
7、熱愛教育事業,忠於職守,無第二職業, 校外無輔導班。
8、熱愛祖國,擁護共產黨,熱愛教育事業,發揚奉獻精神。
9、貫徹教育方針,尊重教育規律。
10.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11.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12、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13、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基本上教師職業道德,各地實施起來的標准都是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正能量滿滿的。
E. 教師職業道德評價
師德是教師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師德建設的根本指引。但近年來教師道德失范的案例頻繁出現在新聞中,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教師職業道德中的道德評價顯的愈發重要。在近期教師招聘考試中,這一考點也頻繁出現,但考察內容和形式比較靈活,所以在學習時,就需要大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靈活處理。
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是指教師自己、他人或社會,根據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准則、規范和科學的標准,在系統廣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佔有各種資料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進行考察和價值判斷。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目的是在對教師的道德全面考察、判斷和論證的基礎上,探索和掌握教師職業道德形成和發展的客觀規律,以便更加有效地指導廣大教師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品質。
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有兩種形式,分別是外在形式和內在形式。外在形式主要表現在學生評價、他人評價、社會評價、傳統習俗;內在形式指的就是自我評價。
一、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外在形式
(一)學生評價:指在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相互作用中,學生依據教師職業道德的原則和規范對教師的行為予以判斷的一種道德評價方式。學生評價法是教師職業道德評價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評價方法。學生評價實際上也是一種社會評價,但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評價,這是由教師與學生的特殊關系所決定的。
(二)他人評價
(三)社會評價:指行為當事人之外的個人或組織如學校或其他社會方面的人員,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教師的道德狀況做出評價的方法。社會評價法主要是通過社會輿論對教師的道德進行評判。社會輿論是指眾人的議論和評判,它是人們用語言或文字對其所關心的社會生活中的某種現象、事件或行為所發表的某種帶有傾向性的意見。社會輿論評價的內容多樣,如政治輿論、經濟輿論、道德輿論等。社會輿論的方式多樣,如:有組織的輿論,可以藉助報刊、書籍、廣播、電視、網路等媒介;還有無組織的輿論,通過自發的、無組織的形式開展。
(四)傳統習俗
二、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內在形式
自我評價:指教師個人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標准、原則等一系列評價體系,對自己的道德所進行的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判斷。教師職業道德的自我評價是提高教師職業素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是評價的主體,又是評價的客體。教師自我評價的內在動力是教師的內心信念;它是教師對自身行為進行判斷的主導力量,是教師個人精神生活的道德向導,對教師個人從事教育事業具有巨大的推動和調節作用。
三、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具體方法
(一)教師職業道德外部評價的具體方法 1、相對評價2、絕對評價3、定性方法4、定量方法
(二)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自我評價的具體方法 1、參照法2、量表自評法3、橫向比較法4、期望值比較法
以上是《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請查看中公教師網-教師職業道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