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規范作文
1. 以文明道德規范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中華自古就是文明古國,幾千年的文化積累.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一筆巨大的財產.文明不是從來就有.而是長期的沉澱和積累。文明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們交流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必要…
2. 中職生道德規范作文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覺得無話可說,無話可寫。本文針對當前中職生現狀,分析了學生寫作水平下降的主客觀原因,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如今語文老師每每翻看學生的作文本,便會發現許多學生的作文錯別字連篇,詞彙貧乏、干癟,內容空洞,結構呆板,令人難以卒讀。中職生,情況更是慘不忍睹。一聽說寫作文就害怕,課堂上布置學生完成一篇500字的作文,學生愁眉苦臉,遲遲難以動筆;有的同學趕緊打開語文書,想從書本里直接抄襲;有的同學則左顧右盼,准備參考「左鄰右舍」。學生的習作情況更是不容樂觀:在一個近60人的班級中,能按時完成、結構完整、基本符合字數要求的只佔全班的10%;能勉強按時寫完,但字數明顯少於要求的也只有30%;還有近60%的學生不能寫出一篇結構比較完整的文章,大多隻寫了一二百字,個別學生只開了一個頭就不知如何往下寫了……那些完成了的習作,質量也並不高,語句基本通順的大約佔70%;而80%以上的作文都有錯別字,有的甚至在不到300字的作文中出現了20多個錯別字;即使基本完成了作文,但文中所用幾乎是口頭語言,特別是:哩、哦、哇、咯、噢等感嘆詞,出現頻率甚高。正規的作文不會寫,常用的請假條、留言條的格式也不懂。一、原因生氣勃勃的中職生,寫出的作文卻味同嚼蠟,原因何在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1.中職生生源情況比較復雜。中職生中有的是初中畢業生,有的還沒有初中畢業,有的已是社會人士。年齡差別大,知識水平差別大,領悟能力差別也大,這就給老師帶來一定的壓力,難以因材施教。最近幾年,學校不斷擴招,更加大了教育的難度,加上教師隊伍人才缺乏,教學任務繁重,因此只能讓學生吃「大鍋飯」,結果好的更好,差的依然差,寫作水平難以提高。中職生多數來源於城鎮和農村。城鎮學生閱歷少,農村學生見識少。眾所周知,要提高寫作水平,必須有豐富的閱歷,所謂見多識廣。根據調查,許多學生的家庭很貧困,獨身子女的很少。據了解,一個班中的65個同學,屬於獨生子女的只有一或者兩三個同學,占的比例很少,有的班級甚至沒有。很多學生的父母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就是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的群體,或者是下崗的、單親的、父母離異的特困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很難有條件出去豐富閱歷,增長見識。中職生生活單調,缺乏寫作素材。因為沒有了高考的壓力,也少了同行的競爭,開展的業余活動也就少了。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而對於中職生,最大的壓力就是就業,找個好的工作崗位。因此,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生越來越少。加上現在大部分職業學校都擴招了,但是校園並未擴大,學生的活動場地「縮水」了,能減免的活動就盡量減免。沒有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變少了;缺乏了寫作素材,相當多的學生在作文過程中搜腸刮肚仍無話可說,提高寫作水平更是難上加難。中職生動筆太少。清代唐彪曾這樣說:「讀十篇不如做一篇。」多練筆,可以加快從學習寫作知識到會用寫作知識的過程,可以說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沒有了具體的寫作實踐,看再多的作文書也只是理論知識。而現在的中職生不僅動手的機會少,而且自己也不想動手。那麼,想要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從何下手當然,中職生寫作水平下降,並非是來到中等職業學校後形成的。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學,老師往往為了追求升學率,注重書本知識的應試教育,而忽略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寫作教學的量和學生練習的量遠遠不夠。而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成了基礎課,教師只能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成了一句空話。二、提高途徑那麼,我們如何結合中職生的實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呢語文教師必須從日常生活和平時教學著手,全面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1.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寫作沒有絲毫興趣,那麼即使教師講得天花亂墜也無濟於事。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學生的厭寫情緒,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要讓學生明確為誰而寫的問題。學生如果認為寫作僅僅是為了讓老師看,僅僅是為了應付作業,那麼就會陷入為寫作而寫作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根本不會將寫作和自己未來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聯系起來,更不會想到要用寫作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提高自身素質。我們只有讓學生明確寫作對學生自身的意義和在將來社會中的重要性,才能使學生重視寫作。同時,我們要使學生肯寫、愛寫,就要讓學生真正地抒其志,寫其心,以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充實作文的內涵,讓學生從感悟生活的豐富多彩進而誘發表達慾望,保持愉悅的情緒狀態,從而充分投入地寫作。二是多些表揚,少點批評。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既與其自身作文水平有關,又與某些老師的敷衍態度有關。有的老師認為學生只關注作文分數,對批語從來不會認真看,採取敷衍的態度隨便打個分數應付,自然會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批改學生作文時,老師應該學會以一種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寫作成果,認真批改,無論寫得怎樣,都要首先給予肯定和表揚,畢竟都有其閃光點,有好的一面,在表揚之後,委婉指出不足之處,讓其知道作文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使學生增強自信,提高寫作興趣,樂於多讀多寫。一些寫得有特色的作文,應該作為範文在課堂上朗讀或張貼,進而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寫作水平。大量閱讀,並學以致用。僅僅重視並有興趣還不行,不進行大量閱讀也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它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魯迅也曾這樣說:「只看一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建議學校即時開設閱讀課,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閱讀時間,按時開放圖書館、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定期開展讀書競賽、演講比賽、作文評比等有意義的活動,藉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求學生在多讀書的基礎上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活水源頭」,並學會運用,使作文內容應筆而生,有如湧泉,滔滔不絕,內容充實有力。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生寫不出文章有兩類情況:一類是有話說不出來,一類是無話可說。前者無非是表達上的問題,可以慢慢提高,但後者的弱點卻是致命的。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觀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來,凡是寫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漢朝的司馬遷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行萬里路」,就是指要從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針對學生生活積累社會閱歷方面的貧乏,老師應該徹底摒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落後僵化思維,引導學生走到生活中去。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比如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等,到農村、企業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悟人生。平時也要做有心人,對身邊的人和事多加關注,養成細心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改變教師評改的傳統做法。多年來,中學作文教學都是學生寫作老師改評,幾乎成了天經地義的定規。據調查,絕大多數學校對教師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體而又細致的規定。不僅規定了每學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還規定了所謂「全批全改」的細則,甚至要求篇篇處處「見紅」,什麼「題批」、「縫批」、「眉批」、「總批」,什麼「改字」、「正詞」、「調句」……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學成績就愈大。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做法,變教師評改為學生自我評改。讓學生自己在寫作和講評中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自覺地、主動地改掉不足。當然,這絕不是說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應多從宏觀上去把握、調控、引導,多做評選、啟發、鼓勵工作。「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只要學生認真按照以上幾點,持之以恆,多閱讀,多練筆,日積月累,寫作的素材就會得到充實,寫作水平就會逐步提高,寫作難的狀況也將會得到改善追問: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寫
3. 初中生遵守道德規范事作文200字
就拿其中的一條來說吧。裡面要求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幫助專,不譏笑、戲弄他人。屬可在我們班上,同學打鬧的事情時有發生。其實這都源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卻為了這些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多不值得啊!因此,我們要多諒解,多寬容,這樣,你失去的並不多,而得到的卻很多很多。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何不讓誤會在我們爽朗的笑聲中即刻煙消雲散呢?
在日常生活中「尊敬師長,禮貌待人」也是很重要的。我常常聽見有些同學私下裡直呼老師的名字,甚至用一些不堪入耳的話來咒罵老師,覺得老師對他們太刻薄,太嚴厲。從相反的角度來看,老師只是用了一些較「殘酷」的手段來教育我們,雖然有一些辦法過於偏激,但是老師是為了我們好,想讓我們在挫折中長大成才。所以,受到老師批評後,大家要好好想想自己錯在哪裡,並及時改正。
同學們,嚴格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讓我們盡情享受童年的美好時光吧。願我們做一個尊師守紀、活潑開朗的好學生,一起去開拓美好的明天!
4. 道德規范作文
校園是陪伴我們生長的地方,我們在這里得到知識的熏陶,在這里得到人生的啟迪。一個社會要發展,人人都必須遵循一定的社會規則,整個社會才能有條不紊地運作。學校也是一樣。一個好的學校背後,會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培養我們,在教會我們怎樣去遵守基本的道德規范。
在學校里,儀容儀表儀態,紀律學習,熱愛集體,熱愛同學,尊敬老師,我們都應該做到最好。否則校園就會被打亂,如果每個人遇見老師都滿臉橫肉,遇見同學總是愛理不理,升國旗總是嘻嘻哈哈,穿著總是邋遢隨便,把隨地吐痰當作一種樂趣,甚至是彼此看不順眼,打起架來,那這個學校恐怕就像一個雜亂的市場,吵吵鬧鬧毫無秩序。
所以,要學會知識,就要學會做人。試想一下,毫無道德,無責任心,無紀律,無修養的人誰喜歡?我們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我們學了知識是要報效祖國的。也許,那個同學是個未來的科學家,研究得到了一項重要的科學成果,也許,那個同學是個未來的祖國領袖,為祖國的進步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但如果我們不聽從老師的教誨,不好好學會做人,遵守學校、社會的基本的道德規范,那麼,我們即使學有所成,我們也有可能成為社會的害群之馬。那些電腦黑客,不是智商很高嗎?「熊貓燒香」不是使許多電腦癱瘓嗎?希特勒,沒有正確的人生觀,給全人類帶來災難。所以,我們應當知道在學校里學會良好的道德行為有多麼的重要啊!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這些祖國的領袖,這些思想家和革命家,都是在校園里走向社會,他們在學校學會了怎樣做人,他們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終於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者,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
因此,我們想成為社會有用人才,應該自覺地遵守紀律,從小就養成好習慣。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青少年正處於思想道德行為的發展時期,講文明,講禮貌,講公德,守紀律,敬師長,勤學習,愛集體,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正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只有插上文明的羽翼,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才能在時間的流逝中不停地邁上進步的階梯。
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做一個遵守道德的好學生吧!
5. 道德規范 文明禮儀作文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中國,素來以「文明之邦」著稱,在古代,不管是達官貴族,文人墨客,還是平民百姓,都十分講文明禮儀。直到現在,這個傳統依舊未改變。
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校園里,文明禮儀隨處可見。比如:在學校里,如果把同學或老師撞到的話,都應該說一聲「對不起!」,才能走開。同學之間要相互團結,友愛,不能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而爭吵不休。同學有困難時要幫忙,不能坐視不管;在家裡,要尊敬長輩,父母交給自己的任務要立即完成,不能拖拖拉拉,更不能推脫,如果自己實在放不下手上的事,應向父母交代清楚,不能向父母大吼大叫。如果想尋求父母的幫助,必須要用上「請」這個字眼,這樣能顯得自己十分有禮貌,很懂事;在其他公共場合,更要講文明禮儀了,如果有人問你問題的話,自己確實不知道,應該說「實在對不起,我不知道。」就行了,但是不能說「我怎麼曉得,你去問別人噻,你好煩人。」這樣會讓人覺得你沒有禮貌,你在別人的心目中會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一句名言說得好,「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是呀,如果一個人不講文明禮儀就難以生活下去;做一件事沒有好的文明禮儀,就會不成功;即使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如果沒有文明禮儀,就會不安寧。作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我們務必要講文明禮儀,才不為祖國抹黑!
6. 道德與規則作文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以來道德就是人們為人處事的行為准則,作文 讓道德與規則並行.與此相反,西方國家卻用規則作為人們與人處世的行為准則.歷史的列車運轉到了今日,我認為,應讓道德與規則並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古至今都是以道德著稱的文明國度.古時的君子不乘人之危君子不奪他人之愛和今天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都是很好的道德信條,正因如此,中國才被稱為禮儀之邦.西方文明雖不及中國文明博大精深,但其規則意識則為世人所褒揚.有些西方國家在建國之初,就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規定和許多法律規則,西方人也形成了濃厚的遵守法規的氛圍.
一次,幾名中國學生到加拿大體驗生活.當他們同加拿大同學一起去餐廳吃飯時,中國學生看到學生打飯窗口前拍著長長的隊伍,而教師打飯窗口前卻空無一人,初中一年級作文《作文 讓道德與規則並行》.於是,他們很快跑到了教師打飯窗口前,早早的盛到了飯,而加拿大學生卻仍排著隊等待.有人問加拿大學生為什麼不到教室窗口盛飯,加拿大學生說是學校校規有規定,學生不能到教室窗口去打飯.在他們看來,規則就是用來遵守的,沒有規則就沒有道德.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藏書幾十萬,學校規定學生只能在圖書館里看書,不得外借,若違反規定,一律開除.一名學生曾偷偷把一本書偷偷帶出了圖書館.後來一場大火把圖書館的藏書都燒毀了,那名學生意識到他手中的書本是唯一的倖存品,於是他把它交給了學校.學校非常感謝他,接受了書本,卻把他開除了.因為他違反了校規.他們大規則看得高於一切,違反了校規就是失去了道德.
由此看來,我們在保留傳統的中華文明的同時,還要接受西方文明的規則意識.其實,在現實社會中,道德與規則是緊密相聯的.如果說規則是人的骨骼,那麼道德就是血和肉,這二者合一才能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沒有規則的社會,將十分混亂;沒有道德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最起碼的信任,整個社會將失去安全感.道德與規則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道德,才會遵守規則;遵守了規則,才會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讓道德與規則並行吧!
7. 求一篇以 我心中的道德規范為題的作文 800字 急~~~~~
1規范在我心中(適於八年級以下)
德育教育的培養應從培養幼兒社會化入手,社會化是一種過程,一個人從不知不識的生物個體,通過學習群體文化,學習承擔社會角色,逐漸充實,從而形成個性,融入社會,成為社會成員,這個過程就是社會化。兒童的社會化學習主要是學習與人交往,與社會交往,學習待人接物及處事規范。隨著我國獨生子女結構的普遍形成,幼兒的生存環境日益優越,物質條件極大豐厚,幼兒在家中「如眾星捧月」。他們不需要照顧弟弟妹妹,更不需要與他人分享食品與玩具。生活在愛的氛圍之中,處處感受到被愛,而家長很少需要他們給與和付出。然而,這種特殊的社會環境與家庭結構並不利於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從而使他們變得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只懂得索取,不知道回報的不建康行為意識,缺乏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做好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家庭幸福的保證與前提,同時也是一項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
如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教育幼兒正確的與他人相處,使幼兒與同伴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逐步使幼兒學會在得到成人、同伴關心愛護的同時,知道承擔社會角色,心中有他人,強化幼兒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使之長大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是我們目前幼兒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
社會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詐虛偽、有真善美、有假丑惡、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教師與家長要善於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隨時隨地,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明辨是非,學有榜樣,行有規范,在幼兒幼小的心中播下愛與道德的種子。因為模仿是幼兒期學習的主要手段,所以,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在孩子社會社會化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孩子的社會化培養關鍵在於家庭教育。家庭是社會的搖籃,父母必須以良好的道德修養,個性品質,為孩子做出榜樣。例如:我班有一位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叼蠻、任性、為我獨尊,只要少有一點不合心意,便會 動手打老師及小朋友,玩具扔滿地經常發脾氣。入園後,經過幼兒園教師的培養教育和家長的密切配合,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正當我們為教育的成功感到欣慰時,孩子病了,接回奶奶家調養,二十多天過去了,孩子回到了幼兒園變化如初,情況出現了反復。調查其原因,我們得知,爺爺奶奶誤認為「不能把孩子教育的太老實,當今社會老實人吃虧」。老師們聽後非常震驚,同時也很傷心。這個例子代表了一些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由此不難看出,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有待於全民素質的提高,幼兒家長心理素質道德水準的提高。因為家庭教育,其實就是父母及家庭成員和孩子共同社會化的過程,如果家長的社會化程度不高,那麼他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嗎?「近墨者黑」家庭成員的行為對孩子的個性心裡品質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的社會化程度能提高嗎?我們認為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本身就是道德素質教育,也是最早、最長期的德育教育。家長和老師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幼兒社會化培養這一重任,不辱使命,把祖國的花朵培養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棟梁之材。
2文明在我心中
馬路上的紅綠燈,是用來警示人們不要亂穿馬路,不要違反交通規則;而我們要將文明、道德規范記心中,就必須要在心中時時刻刻點亮一盞紅綠燈。
就在今天,但我准備過馬路時,我想起了在N年前在此馬路口,發生的這樣一幕並不和諧的畫面:明明是紅燈,卻又一輛三輪車像「領頭將軍」似的率先過了馬路,緊接著又有幾個「副將」也跟了過去,「小卒」們耐不住性子,又不甘落後也爭相闖了紅燈,只有汽車這一種群沒有跟過去。當時我不禁呆了幾秒,脫口而出:「這也太不文明了!」而如今,馬路上的車、行人都秩序井然,有條不紊,遵循規則,紅燈停綠燈行。在我思考的幾秒鍾之間,綠燈也只剩下六秒了,我便沒有再「涉險」通過,寧可再多等一分鍾,也不差這幾秒,因為那樣既不文明,也不安全,我感覺到自己心中的綠燈亮了,於是我微笑了。
我走進了一個博物館,這里正在舉辦一個書畫展,參展的人很多,但是秩序井然,沒有人故意破環這寧靜的氣氛,有的只是大家低聲的談論,以及默契的相視一笑。我也參與到他們當中,和他們一起欣賞書畫,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這種溫馨的氣氛以及紹興人的文明禮儀。在溫馨的氣氛之中,柔和的綠燈再次點亮。
暑假期間,我到外婆家去遊玩,迷人的山、水之景,讓我陶醉在其中,留戀而忘返。俊朗的大山,高而雄偉,以及柔美的水,細而綿長,並隨著風兒輕輕盪漾,高山配流水,真是天生一對!而且,現在河岸邊更是少了許多白色垃圾以及污染物。我暗暗高興,想:「還記得幾年前的河道似乎還垃圾成堆,先如今則到處是一片綠色,充滿著生機與活力,青山,綠水,綠燈閃耀,說明人民的生活意識已經提高了!
文明是映射一個人品質的鏡子,它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長久的努力、學習、實踐。其中最基本的內容是:懂得文明禮儀,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只有做到了這些基本要求,我們才能算是一個懂文明講文明的合格公民。生活中,吃飯、上課、娛樂、交談、人際交往之中都處處見文明,所以,將文明記心中十分重要,現如今,我們的家鄉紹興已達到了文明城市的高標准。
爭創全國文明城,爭做文明紹興人。文明在我心中,讓綠燈永遠點亮,也讓文明之火永遠傳遞!
3道德在我心中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簡單的說,就是人們的行為規范和評價人們行為的准則。人們通常以善和惡、正義和非正義、公正和偏私、誠實和虛偽等道德觀念來評價人的行為,從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這無疑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也不乏一些令日擔憂的事:一些年輕人口中流行一句口頭禪:「找樂」。只要有人喊這句話,便馬上會得到響應。比如:雪後,馬路被一夥小青年劃出一道道又亮又滑的「冰溝」,然後,站在一旁對著騎自行車的人無端發笑。有人被笑得莫名其妙,一慌神車子猛地摔了個仰面朝天,引起一陣陣狂笑。
這是以別人的痛苦來換取自己的快樂。實際上這是一種損人又利己的極為可恥的行為,請想想吧!如果這個騎車人摔成重傷,那醫療費誰來承擔呢?如果這個人因傷致殘、致死,難道那些無聊的人不用負法律責任嗎?它們以「找樂」開始,而以害人害己告終。因此,這種玩笑開不得,這種「樂事」禍害無窮,是違反了道德行為,是社會所不能允許的,所唾罵的。
當然不是所有找樂都會被人所驅逐。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他以為人民服務為樂;跳水名將高敏為祖國的榮譽,忍著傷痛在1992年奧運會中奪得一枚枚跳水金牌,他是以為祖國增添榮譽為樂;張海迪頑強抗病魔,身殘志不殘,以能為人類作貢獻為樂……甚至一個清潔工,不怕苦與累,清掃大街,她以為社會環保為樂,他們的「樂」是為了他人的幸福而樂,是為了人民的歡樂,然後自得其樂。
當然除了「找樂」還有許多關於道德的小事在你我身邊發生:如交通規則,在很多人的眼裡都不以為然。違反了交通規則,有的人只不過淡淡地一笑,說:「違反了,最多罰點錢,有什麼了不起的!」有了這種輕視交通規則的態度,難怪會出交通事故呢。
遵守交通規則是每個人的責任。無視交通規則,在馬路上搶道、打打鬧鬧、闖紅燈、騎車帶人,都可能造成大大小小的災禍。
我曾目睹過一場慘不忍睹的交通事故:馬路的拐角處,紅燈亮著,突然,一個騎著自行車的青年飛穿過馬路的橫道線,這時右邊急馳而來一輛卡車,剎車!來不及了,一個活蹦亂跳的青年,頓時在車輪下喪命了。
類似的事例屢見不鮮,都是由於輕視交通法規不講道德,把它看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造成的。
總而言之,道德行為人人能做到,我想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共產主義道德是最崇高、最美好的道德,它是我們新時代青少年進行自我完善的修養准則。
樓主,我個人覺得第三篇還不錯,希望可以幫到你哦。祝你幸福哦
8. 道德規范的作文八百字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品德高尚,有素質的道德模範。這個城市有了他們才更加美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們洗卻了心靈的污垢,用愛心注滿人間。
我就認識這樣一個人。這位老人今年已六十多歲,蒼老粗糙的臉上布滿了皺紋,飽含著生活的艱辛。他的工作是小區送奶工。
平日里,我總能見到年輕的叔叔阿姨騎著自行車輕裝上路。他們年輕力盛,一會兒的工夫便送完一棟樓,而這位老人,跨著年邁的步子,一步步爬上那遙不可及的高樓。他雖有些力不從心,但是,腳步中卻總透著堅定。對此,我還是有些不解的。老人為居民服務的心情我能夠理解,但他年事已高,早應在家養老,享受天倫之樂了。若是賺錢,那他的一雙兒女又是怎麼了?誰家的孩子忍心讓老父親在外打工而坐視不管呢?我是這樣想的,可老人的精神卻不得不使我感到一陣敬佩。我決定幫幫這位老人。
星期天,我起得極早。我奔下樓,卻還是發現老人正從一樓走出。我對他說:「爺爺,您送貨太辛苦,我幫您吧!」說著便去取奶,誰知老人卻急忙說: 「孩子,你怎麼能起來這么早呢。我不累,就當鍛煉身體了。現在還早,快回去睡吧,爺爺謝謝你。」我愣住了。他如此辛苦,為什麼不願接受我善意的幫助?正想著,也全然沒有知道老人已走遠。等回過神來,他的影子早已化入天地,與朝陽融為一體。
無論是風霜雨雪,烈日炎炎,他總能准時將物品送到每戶人家。對於這點,我也是深有感觸的。
那天,我正在睡夢中,便被一陣雷聲在驚醒。起床一看,啊,多麼大的風雨啊!這對整個小區似乎是一個考驗,樹木都在搖擺,而我種的花草早已被淘汰成一堆爛泥。我不禁發起愁來:如此惡劣的天氣,我該怎樣去上學呢?吃飯時,媽媽為我夾菜:「唉,這下那個送奶老人終於可以歇歇了。誰會這時來送那微不足道的奶呢?」我正附和,突然聽見門鈴一響,原來是那位送奶老人。他全身都濕透了,雨水一行行、一滴滴地順著頭發滴下來。見了我,他說:「送奶來。天氣冷,別忘了熱熱再喝。」媽媽請他進來坐,他卻一句「不用了」,連傘也顧不得打,一頭扎進雨霧。看著他單薄,微小的身影在頑強地與天氣抗爭,我不禁鼻頭一酸。
我對這位老人,除了感激,更多的是深深的敬意,他是一個普通人,可內心比任何一個人都要高尚;他不懂索取,卻用行動為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相信,我一定會將這一份對人民的愛、甘於貢獻的精神融入到社會中去,以這種方式共建和諧而又充滿道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