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自然立法
① 什麼是康德的人為自然立法
康德所謂的「自然」是指人的認識能力所認識的「自然」。也就是說,世界是人根據自己的認識條件所認識的世界。而這些用以認識的工具如樓上所說,如時空范疇等,這些是屬於康德所謂的「知性」(也翻譯為理智)的。
所以,確切地說,是人的知性為自然立法,換言之,是人根據知性認識了這個世界。 而這個世界或自然只有必然沒有自因,換言之,一切都在因果律之內,沒有自因,自因屬於理性范疇。而理性主要涉及道德領域,道德領域不屬於康德所謂「自然」的領域。 康德所謂的自然是一個機械的世界。
(1)人對自然立法擴展閱讀
康德認為,人的知識有兩個來源:感性和知性。這二者都是先驗的能力,或者說是先天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就像人吃飯睡覺等等,都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一樣。
感性能力提供感性直觀的事物,康德哲學里稱為直觀的雜多,即雜亂紛多的式樣。在康德看來,直觀的雜多不過是時間和空間形式而已,只能作為知識的材料,本身不具備確定的意義,不能算作知識。
如同庫房裡的貨物需要整理歸類才能使用一樣,感性的雜多,只有通過理性對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分類分析綜合,形成概念,最後通過「判斷」才夠成知識。這種分類分析綜合的概念規則,哲學上稱為范疇。先驗的知性作用就是提供范疇。
康德把研究感性先天形式的理論稱為「先驗感性論」。所謂「感性」,指人的認識的一種被動的接受性,也就是「直觀能力」。
康德認為,當外在的對象刺激我們的感官時,在主體方面接受刺激印象的感受能力便開始活動,一切對象只有通過感性才能被主體接受,對象與主體感受能力處於一種直接的關系牛。因此,康德稱這種認識是「感性直觀」。
② 「人為自然界立法」是什麼意思
康德所謂的「自然」是指人的認識能力所認識的「自然」.也就是說,世界是人根據自己回的認識條件所認識的世界答.而這些用以認識的工具如樓上所說,如時空范疇等,這些是屬於康德所謂的「知性」(也翻譯為理智)的.所以,確切地說,是人的知性為自然立法,換言之,是人根據知性認識了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或自然只有必然沒有自因,換言之,一切都在因果律之內,沒有自因,自因屬於理性范疇.而理性主要涉及道德領域,道德領域不屬於康德所謂「自然」的領域.康德所謂的自然是一個機械的世界.
③ 「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與「自然為自己立法」的差異
人是理性的動物,當它為自己立法就是自己戒律自己,為自己設定標准,這是版一種自律。自然為權自己立法是我們生活的世界設定我們必須遵守的標准,這是一種他律。所以相比來說,第一種是一種積極意義上的自由,第二種是消極的自由。
④ 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出自哪裡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著作《純粹理性批判》
⑤ 人為自然立法的觀點屬於什麼
人為自然立法的觀點屬於主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論或主觀唯心主義是一個哲學理論。其提出某主體的心靈,如其感覺、經驗、意識、觀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
中國陸九淵心學的「吾心即是宇宙」,英國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
簡介
應該說,「理念論」比「唯心主義」翻譯得更為准確。如今學界將柏拉圖形而上實體的「eidos」(forms),稱為「理型論」,用以區別觀念論的觀念(ideas);柏拉圖的理型,不是由經驗而來的(先驗的),因此,「理型」是比較適切的翻譯。
哲學可分為兩大派別,唯心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是與唯物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唯心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理念是世界的第一性質,物質是世界第二性質,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
⑥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是什麼哲學觀點
這是主觀來唯心主義觀點自。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即規律是人的主觀精神的產物。
主觀唯心論或主觀唯心主義是一個哲學理論。其提出某主體的心靈,如其感覺、經驗、意識、觀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
(6)人對自然立法擴展閱讀
唯心主義哲學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觀唯心主義把主體的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識世界中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意識體的主觀精神所派生的,它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
因此,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主觀精神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外部世界的事物則是派生的、第二性的。片面地極端的理解主觀唯心主義會導致唯我論。主觀唯心主義把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自我主觀精神的顯現和產物。
實際上就是認為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每個自我的主觀精神決定,沒有每個意識體自我的主觀精神,也就沒有外部世界上的事物,即客觀世界依賴於主觀精神而存在。
中國陸九淵心學的「吾心即是宇宙」,英國貝克萊的所謂「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⑦ 哲學家康德說「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這一觀點是
「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主要是指物自體通過刺激人的感官,而這種刺激的結果是混亂的,所以是人的自身中的先驗原則使得這些混亂的認識成為知性,隨後,人類的思想要上升到理性,認識上帝、物自體本身和靈魂,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康德通過二律背反的證明論證了理性離開感性,純粹化後會分裂,而無法得出任何認識,所以他將客體分為物自體和現象界,人類只能認識現象界,而且對於現象界的規律認識也是來源於人類心靈中的先驗原則,所以是人為自然立法。
⑧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意思是說「人的理性」主宰著整個自然界,為自然界劃分秩序,規定著自然界的發展。這句話是哲學家康德所說的,這一觀點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認為自然界的規律由人們的悟性規定。
康德認為人的理性是先驗的,理性既為自然立法,也為道德立法。在康德的哲學體系中,理性就是完整的世界,自然的法則和道德的法則,是由人的理性確立的,不「應」是它們本身具有的。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理解,康德確實是主觀唯心主義者,從而,「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作為康德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理論。
康德哲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認為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范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他的這個理論結合了英國經驗主義與歐陸的理性主義,對德國唯心主義與浪漫主義影響深遠。康德的道德哲學理論也十分著名。此外他還曾針對太陽系的形成提出第一個現代的理論解釋,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設。
⑨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是( )。
A 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也是 康德 的觀點
康德(1724-1804)是德國著名哲學家
自然界的規律是由人內們的悟性規定的
1.一種因素容是知識的內容,即構成知識的材料。
2.另一個因素是由知識能力本身產生出來的,這些因素不能歸於經驗,而是根植於心靈本性之中,是人的認識能力本身所擁有的一些永恆的必然性法則.
還有就是這是
2008年考研政治馬哲各章習題精選第二章第7題
多問題沒有壞處,有問題才有答案,才有學習.大家都可以相互學習的,沒什麼不好.
參考資料:http://www.liuwang.cn/ArticleDetail.aspx?DetailID=30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