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淪喪的詩句

道德淪喪的詩句

發布時間: 2022-01-03 00:41:31

『壹』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求作者\出處

這句話是詩人北島詩的很著名的兩句。全詩: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這兩句本身是一很奇怪的陳述句,這明顯是一個隱喻,簡略來說就是「卑鄙」是「通行證」,而這「通行證」是「卑鄙者」的,這給原屬中性的「通行證」,沾上「卑鄙」負面的感情色彩。事實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變往往是閱讀意象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這里也不例外。若從規范語言的角度看,在這么一個短距離內,出現兩個相同的字詞「卑鄙」和「卑鄙者」的情況是應該極力避免的。但這種不規范不洗練的語言現象,在文學文本強調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變成吸引讀者注意的手法。讀者不禁要問:「卑鄙」為何能夠成為「通行證」呢?詩人刻意把這兩個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讓讀者思考。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卑鄙」是指語言、行為很惡劣,不道德的形容式名詞;若在語言上、行為上是惡劣,又如何成為「通行證」呢

「通行證」意指到達某特別地方的證明,而這地方是限制進出的,「通行證」一般是給合資格人士進出的憑證。可是如果結合這兩個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證」的話,便可得出這樣的結論來:這個限制進出的地方是以行為語言惡劣及不道德作為進出標準的。讀者不難由此推斷:這以「卑鄙」為「通行證」的地方,必然是烏煙瘴氣,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淪亡的。
接著的一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也與前一句緊密地連在一起。「高尚」是用來形容道德水平高的人。這句里呱想[喻:說「高尚」是「墓誌銘」,「墓誌銘」是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跡石刻上的文字,一般是死者生前好友對死者的評價。「墓誌銘」一詞的出現,暗示「高尚者」已死。

:「高尚」與「卑鄙」的意義在哪裡?卑鄙的人竟然可以憑藉「卑鄙」而通行無阻;相反,高尚的人卻因他的高尚而死,這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怎麼樣的世界呢?這明顯給「卑鄙者」和「高尚者」身處地方,一個極負面的評價。

如從詩句的結構和組織來看,這兩句用上了對比和比喻原則。首先「卑鄙是通行證」和「高尚是墓誌銘」是隱喻,四個意象分別以比喻原則連在一起。另一方面,四個意象從另一角度看,又形成強烈的對比。「卑鄙」與「高尚」是言行的兩個極端,對比明顯十分強烈。「通行證」與「墓誌銘」一組,前者是暢通無阻的根據,後者則是死亡的標志,也有著無法繼續前進的意味;所以兩個意象之間明顯有著對比的關系,再加上「卑鄙者」與「高尚者」的強烈對比,使這兩詩行形成比喻的橫向關系,以及對比的縱向關系。只這兩句已能將〈回答〉一詩的主題:社會黑白不分,道德淪喪的現象表露無遺。

『貳』 多推薦點類似有傷風化這種批評道德敗壞。平行不正的詞語,成語,古詩,文言文

有傷風化
yǒu shāng fēng huà
[釋義] 指對社會風俗、教育有不好影響的言行(多指男女關系方面)。
[語出]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你道做了有傷風化,誰就你那燕爾新婚。」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多指男女關系方面

『叄』 形容人道德敗壞的文言文語句

今世抄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選自唐代柳宗元《蝜蝂傳》)

譯文:
現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見到錢財不避開,用來增加他們的家產,不知道財貨已成為自己的負擔,還只怕財富積聚得不夠。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來的時候,(他們)有的被罷官,有的被貶往邊遠地區,也算吃了苦頭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們又不思悔改,天天想著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祿,而且變本加厲地貪取錢財,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於極力求官貪財而自取滅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訓。即使他們的外形看起來龐大,他們被名為"人",可是見識卻和小蟲一樣,也太可悲了!
望採納!

『肆』 小人當道,君子蒙塵,世態炎涼,人心不古,道德淪喪出自哪裡

」小人當道,君子蒙塵,世態炎涼,人心不古,道德淪喪。「這一句話出自《易中天品三國》。

釋義:

「現在是奸詐小人掌握權力,那些品德高尚的君子被埋沒,一些人在別人得勢時百般奉承,別人失勢時就十分冷淡,今時人心奸詐、刻薄,沒有古人淳厚,很多人的心中已經沒有了道德倫理觀念。」

《易中天品三國》於2006年正月十五,正式開播,主持人是易中天老師,每周一期,一時間,「易中天」和「三國」成為當下人們議論的話題,易中天一時成為文化界的熱點人物,有關易中天的報道頻頻見於報端,他所帶動的文化熱點被媒體稱之為「易中天現象」,《新京報》開辟專欄談論「易中天現象」。

《三聯生活周刊》的一篇「學術超男」易中天,讓易中天又增加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頭銜,當然在這些熱鬧聲中,也夾雜著一些批評的聲音,甚至有些專家和學者對「易中天現象」提出了質疑。

(4)道德淪喪的詩句擴展閱讀:

具體釋義:

小人當道:壞人掌權,擋住你前進的道路。

君子蒙塵:蒙受風塵,多用以比喻帝王流亡或失位,備受垢辱。

世態炎涼:指在別人有錢有勢時就巴結,別人無錢無勢時就冷淡的現象。

人心不古:舊時指人心奸詐、刻薄,沒有古人淳厚。

道德淪喪:人的心中已經沒有了道德倫理觀念。

《易中天品三國》是央視CCTV-10歷史頻道演播類節目,《百家講壇》系列之一。主講人易中天,還原真實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縱論天下,閑話三分。細品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

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將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縱論三國天下大事,細品英雄成敗得失。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為大家解讀。

參考資料:易中天品三國-網路



『伍』 晚唐詩人李商隱,為何被人說成忘恩負義、道德敗壞

晚唐詩人李商隱之所以被人說成是忘恩負義,道德敗壞,就是因為他一開始是在令狐家做事情的,後來令狐家主去世以後,就去了令狐家的對頭王茂元那裡,還做了他的女婿,所以令狐家的人說他忘恩負義,背信棄義,但是其實這也是文人和政客們之間的理解不同。


但是在李商隱自己的眼裡,他只是在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辦事,而且才子們一般都是自視甚高,他們有時候對自己獲得的東西就是覺得理所當然,雖然之前令狐家給他出了力,但也是因為他有才學可以的,難道以他的才學就不配當個進士嗎,所以他和令狐綯的分歧很大,在令狐綯眼裡,覺得你受了我們家的恩惠,那就是我們的人了,但是對於李商隱來說,那隻是他一時的寄寓之所,他只是一個過客。

『陸』 形容「人道德敗壞」的文言文有哪些

  1. 《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無節,棄本逐末。
    喜思其與,怒思其奪。

    【譯文】君子何嘗要去做小人(某些行為),小人像草一般去了又生長(小人多)。
    但願你們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不要去這般爭。

  2. 《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無恥,重利輕死。
    不畏人誅,豈顧物議。

    【譯文】小人無恥,利益為重死為輕,連被人殺死都不怕的人,還能怕別人的議論么?

  3. 《結交》
    唐 孟郊
    鑄鏡須青銅,青銅易磨拭.結交遠小人,小人難姑息。
    鑄鏡圖鑒微,結交圖相依.凡銅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譯文】把銅鏡比作君子,把凡銅比作小人,意為交友應該交可以依靠信任的人,當親君子遠小人。

『柒』 反映社會道德淪喪的詩句或成語!!謝謝!!

雞飛狗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杜甫)

『捌』 諷刺人賤、不知羞恥、道德淪喪的古詩詞,名人名言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內——《孟子·離婁上容》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不夠再聯系我吧

『玖』 形容道德敗壞的詩句

相鼠復
【詩經·國風·鄘風·相鼠】制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這個解氣還有文化哈哈

『拾』 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的出處。

出處:馮驥才的《擇一城終老,攜一人白首》。

原文如下:
「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挽一簾幽夢,許一世傾城。

寫一字決別,言一夢長眠。我傾盡一生,囚你無期。

擇一人相愛,等一人終老。痴一人深情,留一世繁華。

斷一根琴弦,留一曲離別。我背棄一切,共度朝夕。

該句翻譯:選擇一個人一起白頭偕老,選擇一座城生死相戀愛終老此生,對愛情的執著於嚮往。

(10)道德淪喪的詩句擴展閱讀:

《擇一城終老攜一人白首》是楠小瓜寫的網路小說連載於雲中書城。

馮驥才,男,1942年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寧波慈溪縣(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

早年在天津從事繪畫工作,後專職文學創作和民間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動了很多民間文化保護宣傳工作。其創作了大量優秀散文、小說和繪畫作品。其並有多篇文章入選中小學、大學課本,如散文《珍珠鳥》。

人物成就:

《感謝生活》《挑山工》曾獲法國「青年讀物獎」,並獲瑞士「藍眼鏡蛇獎」。

中篇小說《啊!》《神鞭》分別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說獎。

《炮打雙燈》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夏威夷電影節」和「西班牙電影節」獎,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餘種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種譯本四十種。

2010年入圍「免網杯」中國文藝網路獎(中國網路代表最高榮譽)最佳作家候選人。

2017年12月,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頒獎,馮驥才《俗世奇人新篇》獲得短篇小說獎。

2018年8月11日,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參考資料:

馮驥才_中國作家網

熱點內容
法治社會手抄報 發布:2025-05-04 17:58:46 瀏覽:347
為明確法律責任劃分現將告知 發布:2025-05-04 17:41:35 瀏覽:518
勞動法服裝費 發布:2025-05-04 17:37:07 瀏覽:590
授權函具備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04 17:34:50 瀏覽:844
湖南停車條例 發布:2025-05-04 17:32:06 瀏覽:440
勞動法對於公司搬離地址 發布:2025-05-04 17:21:28 瀏覽:818
最高人民法院信訪電話 發布:2025-05-04 17:14:11 瀏覽:683
民法考點一 發布:2025-05-04 17:13:27 瀏覽:220
最高法新規婚姻法 發布:2025-05-04 17:13:22 瀏覽:448
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 發布:2025-05-04 17:05:50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