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精神病人立法

精神病人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1-06 02:45:25

① 精神衛生應如何立法

完全的、積極的精神健康與精神障礙(精神疾病)是人類精活動的兩極。多數相對精神健康的人,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精神衛生問題,或稱心理衛生問題,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個人的成長、發展以及人際關系,比如妨礙潛能的發揮、處理挫折的能力、適應與調節能力以及對情感的良性體驗等,從而致使主觀滿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陷入心理困擾和痛苦。但精神衛生問題並不構成精神症狀和診斷為精神障礙,最普通的例子如自卑及其影響,最極端的例子如自殺企圖以至自殺行為。

而精神障礙是一個精神病學的臨床診斷概念,與精神疾病是同義詞,指精神活動的異常成為精神症狀,達到一定嚴重程度、並且達到足夠的頻度或持續時間,造成主觀痛苦和社會功能損害,最終符合現行診斷標准中某類障礙的診斷。現行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准第三版(ccmd-3)》中的精神障礙就有10大類300多種。

精神衛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健康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還應保持生理的、精神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完滿狀態。」人們通過精神活動來完成他們自身的認知、情感和社交功能,一個人精神平衡,他就能更有效地應付生活壓力,更富成效地進行學習或工作,並更好地對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因此,精神衛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是我們立足於社會、創造幸福生活和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值得追求的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

② 被精神病的相關立法

1985年,《精神衛生法(草案)》開始起草;
2011年6月9日,國務院法制辦發布《精神衛生法(草案)》,徵求社會各界意見,草案首度對非自願住院治療內容做出全面規定。故意將非精神障礙患者送入精神病院治療者,將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評估結果表示患者不需繼續住院治療的,患者或監護人可依法辦理出院手續;
針對社會普遍關注「被精神病」和強制收治問題,草案明確,精神障礙的診斷不得以精神健康狀況以外的原因為依據,精神障礙的診斷應當由精神科執業醫師作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強迫任何人進行確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礙的體格檢查;精神障礙的住院治療由患者自主決定。
2011年9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且原則通過《精神衛生法(草案)》;
201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草案)》及其說明在中國人大網公布,並且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
2011年10月24日,《精神衛生法(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第一次審議;
2012年8月27日,《精神衛生法(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第二次審議;
2012年9月11日,上海市衛生局頒布了《上海市精神疾病防治服務規范》;
2012年9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率領精神衛生法立法調研組到湖南調研,這次調研或為《精神病衛生法》正式頒布前的最後一次「徘徊」;
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該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③ 精神衛生應如何立法

http://gms.sysu.e.cn:8080/ky/renkeyanguanli/lunwen/uploads/keyan/301.PDF

精神衛生防治根本在於立法
http://www.gslawyer.com/www/ContentsDisp.asp?id=373&ClassId=10
合法權益:精神衛生亟盼立法
http://health.china.com/zh_cn/med_anxiety/trade/787/20011012/10125271.html
精神衛生防治須立法保障
http://www.jcrb.com/zywfiles/ca520332.htm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flyyx/flyy2004/0403/040324.htm

④ 精神病人不必承擔法律責任

「雖然精神病的抄確是一個人的責任能力喪失或者減輕的事由,但是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的責任能力採用『三分法』,即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和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18條第2款還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而判別精神病患者「傷人」時究竟屬於何種情形,則需要司法精神病專業機構來判別。「首先判明行為人是否存在某種法定的精神障礙,然後進一步判明行為人是否由於這種精神障礙而喪失了辨認行為和控制能力,所謂生物學標准和心理學標准混合使用,缺一不可。」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的立法思路

一是堅持預防、治療、康復並重,減少精神障礙的發生,提高治療、康復水平。
二是通過規范診療活動、加大救助力度,切實保護精神障礙患者的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
三是科學設置非自願住院醫療制度,明確條件、嚴格程序,努力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確保精神障礙患者因貧困得不到救治,確保肇事肇禍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不因疏於管理而傷害自身或者危害社會、他人,確保無需住院治療的公民不因程序、制度缺失而被強制收治。
四是合理分配各方責任,建立政府、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負擔適度的符合我國國情的精神衛生工作機制;同時,盡可能與現行法律制度相銜接,充分利用現有機制,以減少制度執行成本。

⑥ 精神病與生育 國家現在有立法保障精神病患者的生育權嗎請懂法律的高手解惑。

生育是基本權利,精神病人的生育權從道德的角度上來講是不被允許的 尤其是重型精神病人。精神病人能照顧好自己就很不錯了,沒必要還連累下一代

⑦ 慈善法對精神病人條例

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與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在兩會聯名提案中提出,現行的以社會組織「三大條例」為主的慈善制度體系跟《慈善法》立法原意已有所差異。並建議在《慈善法》通過後,民政部門盡快推動現有慈善制度體系與《慈善法》的銜接,尊重公益慈善組織獨立法人地位,減少對公益慈善組織法人主體內部事務的干預;盡快取消「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等不合時宜的規定。
以下附提案全文:
[提案摘要]隨著我國公益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現行的以社會組織「三大條例」為主的慈善制度體系跟《慈善法》立法原意已有所差異。建議在《慈善法》通過後,民政部門盡快推動現有慈善制度體系與《慈善法》的銜接,尊重公益慈善組織獨立法人地位,減少對公益慈善組織法人主體內部事務的干預;盡快取消「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等不合時宜的規定。
一、背景及問題
《慈善法》經十年磨礪,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將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審議並有望通過。十年來,我國公益慈善事業蓬勃興起,社會組織的類別和層次越來越豐富和復雜。以基金會為例,2005年全國有883家基金會,其中公募基金會640家、非公募基金會243家。到2015年全國共有4838家基金會,其中公募基金會1550家、非公募基金會3288家。2010年底,深圳壹基金注冊成為國內首家民間公募基金會,拉開了中國基金會行業發展的又一道序幕,一些企業家和優秀社會人士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來做公益慈善,包括企業基金會在內的民間基金會如雨後春筍大量涌現。2015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經國務院批准,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成立,成為互聯網領域的公募性基金會。過去以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會為主體的基金會行業,已演變成公辦公募基金會、民間公募基金會和民間非公募基金會三大板塊並舉,共同致力於我國基金會的發展,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基本結構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
我國在社會組織管理領域的綱領性文件主要包括於1998年出台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和於2004年頒布實施的《基金會管理條例》(簡稱「三大條例」)。其他多散見於相關法律規范之中。「三大條例」通過雙重管理體制嚴格管理社會組織發展,對社會組織的登記、設立、監督管理等作了詳細規定,對於慈善組織初期發展時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起到了很好的防範作用。
時至今日,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變化,以「三大條例」為代表的慈善制度體系已逐漸滯後於我國的社會發展政策和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大趨勢,滯後於慈善組織新的經營實踐和管理規律。正因如此,《慈善法》確立了「發展慈善事業,弘揚慈善文化,保護慈善組織、捐贈人、受益人等合法權益,促進社會進步」的立法精神,並體現出了開放的機制。鑒於《慈善法》通過在即,原有慈善制度體系與《慈善法》的銜接已迫在眉睫。

⑧ 殺精神病人犯法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
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
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
;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
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編第二章第七節 鑒 定

第一百一十九條: 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
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

第一百二十條: 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論,並且簽名。

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
,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結
論,並且由鑒定人簽名,醫院加蓋公章。

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
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
鑒定。

第一百二十二條 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
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
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
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
法定代理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
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
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
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
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
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
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
他的民事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
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
監護人的除外。
綜合以上規定,被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申請重新鑒定,如果他真的是精神病人你們也可以請求政府責令他的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或者請求政府強制收容醫療;他給他人造成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他的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⑨ 精神病《刑事訴訟法》。

我加她法律是這樣規定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那麼回事,往往我們看內到的有些容精神病患者,他並沒有被強制送到醫療機構進行一個醫治,而是在社會上流浪,七,最大程度是拋棄在社會之中歸家庭成員所承擔最大的經濟既負擔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42條5款 發布:2025-05-01 16:17:03 瀏覽:830
法院解凍帳戶 發布:2025-05-01 16:12:19 瀏覽:917
合同法對標的物異議 發布:2025-05-01 16:09:56 瀏覽:463
交通事故法律援助經典案例 發布:2025-05-01 16:02:01 瀏覽:675
法院人耐心 發布:2025-05-01 16:01:54 瀏覽:714
關於合同法和貿易的案例 發布:2025-05-01 15:57:34 瀏覽:166
環境保護規劃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1 15:57:33 瀏覽:108
中世紀歐洲刑法 發布:2025-05-01 15:52:21 瀏覽:700
公司名不能帶法律二字 發布:2025-05-01 15:46:35 瀏覽:911
寫法規范 發布:2025-05-01 15:46:30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