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工作保障

立法工作保障

發布時間: 2021-01-09 00:07:38

❶ 建國後安全生產立法工作 各個階段的特徵

第一階段:建國前夕到1957年間。
口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中,明確地宣布:「公私企業一般實行8小時至10小時工作制」;「保護女工的特殊利益」;「實行工礦檢查制度,以改進工礦的安全和衛生設備」。
特徵:一些新的管理方法不斷產生和確立,如「五同時」原則、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大大推進了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我國安全生產管理事業建立和全面振興時期。
第二階段:1958年至1965年間。在此階段安全生產工作出現了一段時期的滑坡。
口號:安全生產「五項規定」
特徵:1958年至1966年,雖然經過了三年自然災害,但是安全生立法工作並沒有停止,特別是1963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中,確立了安全生產責任制,解決了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完善了安全生產教育,確定了安全生產定期檢查和嚴肅傷亡事故的調查和處理等內容。這為以後我們抓安全生產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第二階段中,有「滑坡」,也有發展,經歷了一個從滑坡到恢復到發展的過程。
第三階段:1966年至1978年間。
口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特徵: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安全生產產立法工作是空白,執法工作也停止了,法制建設出現了停滯和倒退。
第四階段:1978年至1992年間。
口號:「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原則、「三同時」原則、「五同時」原則、「三不放過」原則等
特徵:隨著思想上、政治上的撥亂反正,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工作方針重點轉移到建設四個現代化上來,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也進入了全面整頓和恢復發展時期,安全生產各項工作開始逐步走向正軌,重申繼續切實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和「三大規程」等一批安全方面的法規。同時國家也陸續頒布一些安全方面的專項法規。
第五階段:完善時期(1991年至今)
口號:「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群眾監督」,「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的領導幹部首先要提高對安全生間的認識,抓重點,抓責任,抓基礎工作,進行綜合治理」,「統一思想,加強管理狠抓落實,把安全生產工作中心轉到預防為主上來」等。
特徵:
1、強調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發展目標;
2、加強安全生產法制建設
3、加強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
4、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
5、國家監察
6、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安全生產意識

❷ 《決定》提出要加強哪些重點領域立法工作

《決定》提出要加強哪些重點領域的立法?

答:要回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答、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

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

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立法。

完善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

加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法治保障。

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

建立健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

制定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

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

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法律制度建設。

依法加強和規范公共服務方面的法律法規。

加強社會組織立法。制定社區矯正法。

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抓緊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

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法律制度,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度。

❸ 《安全生產法》立法的目的是為增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治和減少(),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❹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要著重把握和遵循哪些原則

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要著重把握和遵循以下重要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它賦予黨治國理政的責任和使命。黨章作為黨內根本大法、管黨治黨的總章程,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員必須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它以執政黨的綱領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反映人民意願、充分實現人民權利、充分保障人民權益,是法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新形勢下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的根本目的。
3.堅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法治建設和立法工作要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相適應。根據內外環境、條件和情況的發展變化,及時進行立改廢釋。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吸收人類法治文明成果,借鑒國外立法有益經驗,但絕不照抄照搬。
4.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銜接。要努力把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更好地結合起來,對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對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
5.堅持憲法的核心地位,通過完備的法律推動憲法實施。要在法治的實施、監督、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中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樹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的觀念。

❺ 上海正式立法保障醫護權益,醫護工作具有什麼特殊性

醫護工作具有救死扶傷的特殊性,在新冠病毒面前,醫務工作還具有危險性,可以簡單地說,醫護工作人員就是將徘徊在死亡邊緣的病人給拯救過來,具有一種似天使的形象。

我們都知道手術不可能100%成功,卻把最終的過錯全部怪罪在這一個主刀的醫生上,這其實是不公平的,有一些醫生在受到這樣的對待之後,甚至會選擇輕生,國家為了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所以頒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希望那些病人家屬能夠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保持理智,因為一些醫生也許在受到驚嚇之後,就再也不敢操刀了,對於社會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

❻ 開門立法成為我國立法工作的常態得益於哪些因素開門立法體現了怎樣的立法理念

律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這本身就是一筆寶貴財富,必將對我國今後法制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起到重要指導作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有關負責人說。「開門立法」可追溯到五十多年前其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開門立法」要上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是:討論制定新中國的根本大法―――憲法。「大會執行主席宣布表決結果:投票數1197張,同意票1197張。許多代表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高呼共產黨萬歲。」這一幕,雖時隔五十多年,親歷者卻仍歷歷在目。有專家分析,1954年憲法之所以深得人心,是因為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制定這部憲法時,草案初稿曾下發各大行政區、各省市、自治區和50萬人口以上的省轄市,組織了大規模的憲法草案大討論,提出了5900條修改意見。6月15日,憲法草案向全社會公布,徵求意見歷時2個多月。其間,先後有1.5億多人次參與討論,對憲法草案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見。根據這些意見,憲法起草委員會對原來的草案再度作了修改。這是我國第一次向社會全文公布法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正是由於全民意志和智慧的投入,1954年憲法經受住了時間風雨的檢驗。時至今天,它所確立的許多重要制度,仍被現行憲法所繼承。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這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因此,制定一部全面反映新時期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新憲法,成為當時一項迫切的重要任務。1982年4月26日到8月底,草案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這是改革開放後第一部公開徵求意見的法律草案。這次全民討論的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影響之廣,成為公民參與立法工作的範例。許多重要的合理的意見都得到採納,具體規定作了許多補充和修改,共計近百處。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這部新憲法,這也是我國立法史上第一部公開表決結果的法律項目。公布法律草案從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始邁上一個新台階。1998年3月21日,在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上,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李鵬明確提出,立法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在立法過程中,「要採取各種形式,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九屆全國人大組成之後的一年中,就向全民公布了土地管理法修訂草案、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草案和合同法草案。土地管理法修訂草案1998年4月29日公布徵求意見後,31個省、市、自治區全部反饋了意見;25個大中城市和52個中央有關部門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共收到人民群眾來信675件,其中,來自單位的意見173件,來自公民個人的有502件。許多來信多人聯署,人數最多的一件共有836人簽名。還值得一提的是婚姻法的修改。2001年1月11日,婚姻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
截至當年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收到群眾來信來函3829件,後來又陸續收到一些,大約共有4000多件,通過報紙、期刊和網路等媒體也收到數以千計的意見。來信者中,年齡最大的90歲,最小的僅有13歲。公眾對原婚姻法的絕大多數條款都提出了意見。這次徵求意見是當時參與立法人數最多的一次,提出意見最廣泛的一次,也是人民群眾第一次通過互聯網參與立法。將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向社會公布,廣泛徵求全民的意見,使他們有了直接表達訴求的機會,有了發表意見甚至是表達不滿的權利。而最高立法機關,也拓寬了一個最廣大、最直接評價法律草案價值取向的民主渠道,將百姓的意見擺到立法的桌案,並吸納進法律之中。「使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就有了如谷穗般沉甸甸的實在意義。法律界人士評價說。大規模討論效果優於大規模學習「『開門立法』本身就是一個普法教育、釋放意見、凝聚共識的過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4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宣布,今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一般都予以公開,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法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成為常態,這一突破清晰地彰顯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立法理念上的重大改變。「所有的法律草案原則上都向全社會公布,聽取全民意見,這無疑將對我國的

❼ 在推進依法治國中,為什麼要高度重視立法工作

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只有加強立法,才能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做到有法可依。
依法治國的意義: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②我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實行依法治國,人民群眾是主體;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③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嚴格依法辦事。
④只有走依法治國道路,才能保障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❽ 加強國家立法和法律實施工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什麼化

加強國家立抄法和法律實施工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❾ 自中共十四大以來,我國立法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果是什麼其作用是什麼

顯著成果:制定了近百個法律及其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框架已初具規模。

作用:為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熱點內容
寵物用品前台接待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2 04:55:23 瀏覽:943
劉金臣律師 發布:2025-05-02 04:55:21 瀏覽:106
婦女聯合會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5-02 04:53:56 瀏覽:191
天林律師 發布:2025-05-02 04:52:28 瀏覽:531
銀行保險櫃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2 04:51:49 瀏覽:311
刑事訴訟法第101條 發布:2025-05-02 04:51:40 瀏覽:335
擴大被盜價值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02 04:31:51 瀏覽:109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是什麼 發布:2025-05-02 04:18:06 瀏覽:652
公司與公司借款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2 04:13:55 瀏覽:885
經濟法多少分及格 發布:2025-05-02 04:13:20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