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後習俗水平的兒童道德判斷主要是

後習俗水平的兒童道德判斷主要是

發布時間: 2025-04-09 03:45:43

㈠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三水平六階段理論」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概覽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科爾伯格(1927-1987)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展階段理論,闡述了兒童道德觀念發展的進程。這個理論通過兩難故事法,如海因斯偷葯的故事,揭示了道德判斷從自我中心到社會規則,再到道德原則的轉變過程。


首先,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三個主要水平:



  • 前習俗水平(階段1:服從與懲罰定向,階段2:相對功利主義定向):這一階段的孩子主要考慮行為的直接後果,如逃避懲罰或滿足個人利益。在海因斯偷葯的故事中,階段1的兒童強調避免懲罰,階段2的兒童則認為應滿足妻子的生存需求。

  • 習俗水平(階段3:「好孩子」定向,階段4:維持法律和秩序定向):孩子開始關注社會規則,如維持好名聲和遵守法律。階段3的孩子認為偷葯不道德,會損害聲譽,階段4則強調法律秩序的重要性。

  • 後習俗水平(階段5:社會契約定向,階段6:普遍的道德原則定向):道德判斷轉向尊重個人選擇和普遍原則。階段5的孩子關注社會契約,階段6的孩子以公正、同情等抽象原則為決策依據。


通過理解這些階段,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逐步發展成熟和復雜的道德觀念,如在海因斯偷葯的故事中,後習俗水平的孩子可能會認為救人生命的價值超越了私有財產或法律規則。

㈡ 科爾伯格三個水平、六個階段

1. 科爾伯格將道德判斷劃分為三個水平: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
2. 在後習俗水平的第五階段,即社會契約取向階段,個體認為道德法則是一種社會契約,可以變更,不應以不變的規則去評價人的行為。
3. 前習俗水平中的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兒童尚未形成道德觀念,判斷行為主要為了避免懲罰。
4. 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兒童評價行為好壞主要基於是否符合自身利益。
5. 習俗水平中的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作「好孩子」定向階段,兒童以獲得他人認可和表揚為判斷標准。

熱點內容
法院復工h 發布:2025-05-03 06:47:32 瀏覽:49
滕州寧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3 06:43:15 瀏覽:71
法官入額後怎麼定級 發布:2025-05-03 06:19:02 瀏覽:492
辦法和條例的區別 發布:2025-05-03 06:19:01 瀏覽:841
鳳縣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3 06:14:47 瀏覽:701
法院聯系電話 發布:2025-05-03 06:04:13 瀏覽:861
鼻骨骨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05:50:22 瀏覽:813
用郵件發規章制度有用么 發布:2025-05-03 05:50:19 瀏覽:450
跨國公司觸犯東道國法律案例 發布:2025-05-03 05:49:42 瀏覽:978
道德壺 發布:2025-05-03 05:40:31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