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不公的主要表現

立法不公的主要表現

發布時間: 2021-01-11 03:02:06

Ⅰ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為什麼不包括立法平等

立法不可能人人平等,最簡單的道理是不人人都有制訂法律的才能。

Ⅱ 利益壟斷與 什麼 是立法不公的主要表現

利益壟斷與責任規避是立法不公的主要表現

Ⅲ 立法公正的主要表現

您好!立法公正的主要表現是:(一)立法機關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聽取和吸收人民群眾的意見;(二)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三)法律充分體現社會的公正原則和標准。謝謝閱讀!

Ⅳ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在司法、守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這該怎麼理解(高一政治)

公民沒有立法權
只有人大有立法權
司法也不是公民的事,那是行政體系的事,
所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能是守法的平等,和法律內容上的平等。

Ⅳ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在司法、守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這該怎麼理解(高一政治)

公民在法復律面前一律平制等是指:
(1)任何人不分民族、性別、職業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即守法上的平等。
(2)任何人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追究,不允許任何違法分子逍遙法外,即司法上的平等。
(3)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公民事有法律以外的特權。

立法是國家權力機關的一項職權活動;公民只有平等地選舉代錶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權利,但這不能稱之為「立法上的平等」。

Ⅵ 大規模公司立法的深遠意義表現在:(多選)

正確答案是:ABDE

Ⅶ 列哪項不是權利保障的內容( )(2分)A立法保障B組織保障C憲法保障D司法保障

B組織保障。

我國憲法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定為一項基本原則。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權,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憲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護和司法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環節的法治建設新成果,以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劃時代改革,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切實推進了人權的法治保障。

通過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創建保障公民更充分享有人權的制度環境。通過嚴格執法、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為維護公民人權提供體制機制保障。通過公正司法,構築保障公民人權的堅強防線。通過全民守法,夯實人權保障的社會基礎。

(7)立法不公的主要表現擴展閱讀:

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法治建設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將人權法治保障確立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內涵,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Ⅷ 司法和立法不公立會引起什麼問題

司法不公嚴重侵害群眾合法權益、嚴重戕害社會公平正義。

司法是調整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總開關,是法律實施的核心環節。我們黨歷來重視實現和維護司法公正,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司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台和落實了一系列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有力推進了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建設。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一些司法人員作風不正、辦案不廉,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有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有的越權管轄、插手經濟糾紛,有的刑訊逼供甚至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等。這些現象侵害群眾權益,踐踏法律尊嚴,逾越了社會公正的底線。

一、司法不公嚴重侵害群眾合法權益。
司法活動承擔著權利救濟、定分止爭的社會功能,人們的生命、財產、健康、安全等各項權益保障都與司法活動密切相關。同時,隨著人民群眾法治意識的增強,遇事「找法律」「討說法」的現象越來越多,司法途徑成為老百姓維護自身權益的普遍選擇。司法不能主持公道,就會造成對群眾合法權益的嚴重侵犯。如果司法不公得不到扭轉和更正,群眾利益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
司法不公嚴重損害法律權威和法治公信。司法是國家強制力的具體體現,是法律權威的最重要淵源。「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司法公正,人們才能對法律產生信賴和尊重。司法公正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它存在於每一個具體案件之中,存在於每一個當事人的具體感受之中。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99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司法不公會嚴重挫傷公眾對司法的信任,踐踏法律的尊嚴和權威,進而對法治公信力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害。

二、司法不公嚴重戕害社會公平正義。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貫主張,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人民群眾每一次經歷司法不公,損害的都不僅僅是他們的合法權益,更是他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罪惡不受懲處、正義無法伸張,社會公正也就無從談起了。
究其根本,司法不公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公正司法代表了國家法治文明程度,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為保障公正司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目標和工作重點,回應了社會對公平正義的高度關切,為更好實現司法公正提供了基本遵循。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有一句話在法學界廣為流傳:「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公正是司法活動的靈魂和法治的生命線,司法不公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和致命的破壞作用。

Ⅸ 稅法立法中的公平原則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是從稅收負擔能力上看,負擔能力大的應多納稅,負擔能力小應少納稅,沒有負擔專能屬力的不納稅;
二是從納稅人所處的生產和經營環境看,由於客觀環境優越而取得超額收入或極差收益者應多納稅,反之少納稅;
三是從稅負平衡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間及多種經濟成分之間的實際稅負必須盡可能公平。

熱點內容
最好的企業法律顧問律師 發布:2025-05-08 14:49:25 瀏覽:156
律師函的寫作 發布:2025-05-08 14:49:20 瀏覽:966
試述經濟法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08 14:49:15 瀏覽:635
法律非法學國家線 發布:2025-05-08 14:46:59 瀏覽:878
許建法院 發布:2025-05-08 14:32:42 瀏覽:838
法院三強化 發布:2025-05-08 14:05:40 瀏覽:469
律師非訴業務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8 14:04:55 瀏覽:54
有限責任公司代持股份的法律風險 發布:2025-05-08 14:04:39 瀏覽:274
柘榮縣律師 發布:2025-05-08 13:56:07 瀏覽:569
行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 發布:2025-05-08 13:56:05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