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理中的立法

法理中的立法

發布時間: 2021-01-13 23:35:48

① 在法理學「法的要素」教科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在立法實踐中,通常採取兩種不同的方式來明示人們的行為

個人理解啊。

這兩個不同的方式指的是「作為」和「不作為」的方式。「作為」容易理解,就是法律要求人們應當怎麼去行為。「不作為」就是什麼都不做就算是遵守法律了。

② 摘要:法律是由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訂的規范性文件[ 參見葛洪義[編]:《法理學》,中國政

這里的法律是指的狹義的法律,即國家立法機關依法制定的對全社會專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屬為規范,在我國,就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一般來說,以某某法為名稱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如刑法,刑事訴訟法律師法,公證法等等)。當然,也有不以「某某法」命名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但只要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就是法律,如《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這里的法律不包括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以及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國務院部、委制定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

③ 法理學選擇題: 立法的方式包括

1 ACD
2 ABCD
3 ACD
4 ABCD

④ 緊急!法理學論述 「法律永遠比立法者聰明」 怎麼理解

1、法律作為保護權利的一種規范被規定出來的過程是立法者發現法律的過程;

2、立法一旦完成,就是死的,而社會在變,作為一種應然時態的法律,是隨著社會變化而變化的。

3、法律的表現形式為文字,而文字的字面意義具有不確定性,從而導致法律不能完整表現立法者的意思,也就導致出現法律具有立法者意想不到的結果,使得法律制定後就不具有可控性。也可以說成為因為法律具有獨立性。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4)法理中的立法擴展閱讀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法律規范不同於其他規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嚴謹性。它由特殊的邏輯構成。構成一個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和法律規范。每一個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個部分構成。行為模式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所提供的標准和方向。其中行為模式一般有三種情況:

①、可以這樣行為,稱為授權性規范;

②、必須這樣行為,稱為命令性規范;

③、不許這樣行為,稱為禁止性規范。

⑤ 法理學的課後作業,論述題:簡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與我國法制體系的關系,要求不

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要著重把握和遵循以下重要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它賦予黨治國理政的責任和使命。黨章作為黨內根本大法、管黨治黨的總章程,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員必須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它以執政黨的綱領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反映人民意願、充分實現人民權利、充分保障人民權益,是法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新形勢下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的根本目的。

3.堅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法治建設和立法工作要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相適應。根據內外環境、條件和情況的發展變化,及時進行立改廢釋。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吸收人類法治文明成果,借鑒國外立法有益經驗,但絕不照抄照搬。

4.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銜接。要努力把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更好地結合起來,對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對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

5.堅持憲法的核心地位,通過完備的法律推動憲法實施。要在法治的實施、監督、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中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樹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的觀念。

《決定》部署了新形勢下完善我國法律體系、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如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編纂民法典等;完善立法體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等;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等。

嚴格執法: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決定》提出,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決定》明確關於法治政府的六項標准,即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表示,在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具體舉措方面,《決定》有5個亮點。

1.明確提出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這意味著今後要通過立法而不只是行政機關自己制定的「三定方案」「權力清單」等來行政,真正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2.確定重大行政決策的五項基本程序: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防止一些地方和部門拍腦袋、拍胸脯、拍屁股的「三拍式決策」可能給社會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

3.提出改革行政執法體制的具體措施:依事權與職能配置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理順行政強制執行和城管執法體制,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這對解決「釣魚執法」「臨時工執法」等問題將發揮重要作用。

4.明確對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的八種形式: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明確對政府內部權力制約的五種具體方式: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和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嚴格防止行政權濫用。

5.具體規定政務公開的五方面范圍: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明確公開應包括六項內容: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許可權、管理流程和監督方式,以保證「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

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決定》提出,要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並對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作出新部署。

1.依法獨立公正審判。《決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並要求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從體制和機制上杜絕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干預審判權和檢察權獨立行使的可能性。

2.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決定》要求,完善司法體制,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辦理跨地區案件,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完善審級制度,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等。此外,要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這是首次明確提出「四機關」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是對我國司法管

⑥ 大一法理學試題,名詞解釋 1:法律義務;2立法程序;3法律體系。 謝謝大家的幫忙~!

1、法律義務: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承擔的某種必須履行的責任。

2、立法程序:是指具有立法許可權的國家機關創制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遵循的制度化的正當過程,是限制立法者恣意進而使立法活動彰顯和實現程序正義的制度設置,也是國家通過立法手段協調利益沖突、規制社會秩序及配置社會資源的合法路徑和正當法律程序。

3、法律體系:通常是指一個國家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分類組合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簡單地說,法律體系就是部門法體系。

(6)法理中的立法擴展閱讀:

法理學專業的基本要求

1、要求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全面的部門法知識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

2、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備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

3、具有良好的理論素養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敏銳的洞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4、具備優秀的學術品格和學術原創力,有較強的獨立從事法學理論研究、教學、國家立法、司法工作等相關的工作能力;

5、從總體上研究法和法律的一般理論,重點研究法與各種社會現象的關系,法的理念與價值,法治國家的理論與實踐、現代西方法哲學、法理學前沿問題和比較法學等法學基本理論;

6、並掌握和運用法學方法,開展地方立法研究等實踐活動,為地方法治建設服務。

⑦ 法理學中 立法體系的概念是什麼

我猜你想表達的可能是立法體制吧
立法體制,是指有關立法權力、立法主專體和立法運行的體系屬或制度。
分為立法許可權、立法主體和立法運行體系三個方面。
立法許可權:包括立法權的性質、范圍、種類、限制等內容
立法主體:制定法律的社會主體
立法運行體系:立法權力如何行使的問題
以上內容純手打,來自於《新編法理學教程》黃建武主編

⑧ 大學法理題:辨析 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

立法解釋的解釋主體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是為了明確法律含義,更好的理解法律;司法解釋的解釋主體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是對法律適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釋。立法解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

⑨ 法理學我國科學立法原則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科學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理性總結,是人類對相對真理結論的高度概括。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和行為規則,它要為國家、社會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規范的行為模式、正確的價值選擇。因此,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原則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原則包括以下三種含義:
1、立法必須尊重客觀實際,根據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客觀需要,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
2、立法應合理地吸收、借鑒歷史的和外國的經驗。任何國家的法律都是一定歷史發展的產物。
3、有關科技法律的立法中應當特別注意增強科學性。

熱點內容
公司破產重組法律實務 發布:2025-05-15 07:35:06 瀏覽:788
新肺炎有辦法治沒 發布:2025-05-15 07:29:27 瀏覽:10
法院法官最怕什麼 發布:2025-05-15 07:29:24 瀏覽:922
婚姻法19條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5 07:29:21 瀏覽:759
眾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5 07:29:16 瀏覽:597
南開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15 07:25:45 瀏覽:160
法院規章審查 發布:2025-05-15 07:17:55 瀏覽:24
立法算宏觀調控嗎 發布:2025-05-15 07:05:55 瀏覽:998
勞動法關於停電上班的規定 發布:2025-05-15 06:51:45 瀏覽:333
網上律師靠譜嗎 發布:2025-05-15 06:29:17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