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診治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則
1. 臨床診治工作中的道德特點有哪些
1.既要關注疾病,又要重視與病人的溝通。
2.既要發揮醫務人員的主導性,又要調動病人的主體性。
3.既要維護患者利益,又要兼顧社會公益。
4.既要開展軀體疾病服務,又要開展心理和社會服務。
2. 一,名詞解釋 1,醫德道德范疇 2,醫患糾紛 3,情感 4,生命價值觀 5,醫學道德規范
一、名詞解釋
1、醫德道德范疇:在醫學倫理學中,廣義的范疇是反映醫患之間、醫務人員之間以及醫務人員和社會之間關系的醫學倫理學所有最基本的概念。
2、醫患糾紛:指醫方(醫療機構)與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糾紛。
3、情感:對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如喜歡、憤怒、悲傷、恐懼、愛慕、厭惡等。
4、生命價值觀:指一個人對生命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
5、醫學道德規范:是指依據一定的醫學道德理論和原則而制定的,用以調整醫療工作中各種人際關系、評價醫學行為善惡的准則。
(2)臨床診治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則擴展閱讀:
1、醫學倫理學的具體原則:
(1)不傷害。不非傷害原則是指在診療過程中不傷害患者身心的原則,是醫務人員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有利。有利原則是指醫務人員為保護患者利益而進行的診療行為。
(3)尊重。尊重原則是指醫務人員尊重病人及其理性的決定。
(4)公正。醫療公正是指社會上人人平等、合理地享有衛生資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權利,以及參與衛生資源分配和使用的權利。在醫學實踐中,公正不僅指形式上的相似性,而且強調公正的內容。
2、醫患關系的基本模式:
主動被動型、指導合作型和共同參與型。
3、患者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提供周到、舒適、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有權了解醫療隊的成員。了解本病的診斷、病情、治療措施、治療結果(含意外)、手術方法、醫療風險、臨床試驗和預後等相關信息。入院時,請簽署通知及授權書。
義務:遵守醫院規章制度,不得侵犯醫院員工和其他患者的權利。
4、臨床診治工作中的基本道德原則
(1)及時原則
及時原則,就是要求醫務人員力爭盡快地對疾病做出診斷,主動迅速地治療,並認真適時地對病人的要求和疾病變化做出反應。
(2)准確原則
准確原則,就是要求醫務人員積極充分地利用現實條件,嚴肅認真地做出符合病情實際的判斷。
(3)有效原則
有效的原則是要求醫務人員採用熟悉掌握的科學手段,認真實施療效穩定、病情緩解、預後良好的治療。有效原則是對醫務人員選擇治療手段的定性規定,即解決哪些治療手段可以使用、如何使用的問題。
(4)擇優原則
擇優原則就是要求醫務人員認真仔細地選擇使病人受益與代價比例適當的診療措施。
(5)自主原則
自主性原則是指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對病情的詢問、接受或拒絕、選擇治療方案的自主性。醫務人員應尊重患者的自主權,將其視為診療行為的醫德要求,並嚴格遵守。
3. 臨床診療有哪些道德模範談談你對這些道德規范的理解
臨床診療道德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處理好各種關系的行為准則,是醫專德原則、規范在臨床醫療屬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同時,也是衡量醫務人員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准
它包括診斷道德和治療道德,而診斷道德又包括問診道德、體格檢查道德、輔助檢查道德等。治實質就是要求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一切從病人的利益出發,以技術運用的合理性和道德的高尚性來維護病人的利益。
臨床診療道德問題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診療手段的「兩重性」需要醫務工作者遵循高尚的診療道德
2.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為臨床工作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
3.高尚的診療道德是防範
4.高尚的診療道德是各項規章制度貫徹執行的基礎
4. 醫務人員在臨床診療中為什麼要堅持患者第一的診療道德原則 論述題
臨床診療倫理是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 中應該遵循的道德准則,是醫學倫理原專則,也是衡量醫務人屬員的最重要標准,包括以下原則:
1、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從維護病人利益出發,將為病人服務,滿足病人合理醫療保健需求,作為各項工作的中心,把病人至上,一切為了病人
2、最優化原則:是指在選擇過程中診療方案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效果,具體要求是痛苦最小、耗費最少、療效最佳、安全無害,
3、整體性原則:對病人的病情、心理和社會的全面整體全方位關心
4、密切協作原則:醫生和病人、醫生和醫生、醫生和護士之間的全面密切合作
5、生命神聖與質量、價值統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