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精句
Ⅰ 如果讓你用一句話總結《道德經》的精髓,你會用哪一句為什麼
老子道家哲學的最核心的精神是道法自然!
一部道德經,洋洋五千言,卻包含了中國文化的大智慧。它是關於中國文化、中國思維和中國哲學的網路全書。道德經中闡發的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鮮明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哲學思維,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美學、心理學等。
在這種哲學思想的指導下,老子還主張示弱的哲學。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
Ⅱ 論語中有關之學與教育方面的警句八則,論語中有關修身養性及處世之道的警句八則,道德經中精闢語句八則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內亦君子乎?
2、君子食無求容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根源游學羅浮山養身之行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學而不思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Ⅲ 道德經經典名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經·第七十章》
說話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版定要中心。
2、治大國若權烹小鮮。——《道德經·第六十章》
小鮮是指小魚。治理龐大的國家,就像是烹調小魚一樣。
3、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處世原則,是干實事而不與人爭高下。
4、少則得,多則惑。 ——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學到的知識少,反而能夠有所收獲,學到的多,反而會使人產生迷惑。這句話是指學習,應當能夠專一,而不應當繁雜。
5、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知識淵博的人不賣弄,賣弄的人沒有多少學識。
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菱角的,最寶貴的器物,是在最後製成的。至大的聲音聽起來卻似沒有聲音,最大的形體,卻反而沒有形狀。
Ⅳ 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的全句是
我們抄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4)道德精句擴展閱讀
這句話出自《紀念白求恩》,是毛澤東在1939年12月21日為紀念白求恩寫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來華幫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經歷,表達了對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贊揚了他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並號召全黨向白求恩同志學習。
該文被選入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6課、鄂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13課、語文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9課、2016年秋季新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13課。
Ⅳ 愛國名言名句十條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內天祥
咱們容愛咱們的民族,這是咱們自信心的源泉。——周恩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游
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岳飛
Ⅵ 天道酬勤上一句是什麼
天道酬勤是沒有上一句的。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從《易》里講到「勞謙君子,有終吉。」至《尚書》就有「天道酬勤」的說法。韓愈曾題詞「天道酬勤」勉勵後來者。
最早出現天道這個詞是在《尚書》中,很多的先秦書籍中出現天道這個詞,主要指「自然的規律」,《辭海》(或參見《辭源》「天道」條)也是這么解釋。
(6)道德精句擴展閱讀:
成語解析:
【拼音】[ tiān dào chóu qín ]
【解釋】天道:天理;酬:報;勤:勤奮。上天會酬報勤奮的人。指下了苦功夫必然會有成就。
【例句】
1、俗話說,天上不會掉餡餅。俗話又說,瞎貓碰著死耗子。我們當然不會拒絕好運氣,但是我們更要堅信天道酬勤。開開心心的做一個勤勞的小蜜蜂。
2、天道酬勤!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如果你喜歡,隨便你去拿,只要你付出相應的代價。
3、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機會,天道酬勤,只要勤字當頭,蒼天不負有心人,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才能成就大事業。
4、大學新生活,一定要珍惜。掌握學術知識,實現自身價值。培養良好習慣,完善道德品質。積極鍛煉身體,珍惜健康生命。德智體全面發展,慶豐收天道酬勤。
5、只要辛勤努力,就不信沒有天道酬勤的道理。
Ⅶ 如果讓你用一句話總結《道德經》的精髓,你會用哪一句為什麼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由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老子所著。據說是因為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為關吏尹喜留下的5000字,後世稱之為《道德經》。
全文雖5000字,從字數上看,的確不多,但是從內容上看卻是廣博精微,尤其在哲學的辯證法上的貢獻更是同時期的思想家不能比的。
Ⅷ 如果讓你用一句話總結《道德經》的精髓,你會用哪一句為什麼
一、辯證法——關於方法
《道德經》最奇妙的一點,就是他的辯證法,看待任何事情,處理任何事情,都要用辯證法。而《道德經》的辯證法至少告訴我們以下幾點:
1.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對立的。陰陽、彼此、內外,物我、得失、成功失敗、榮辱、貴賤、為與無為、男女、教學、……如第一章的“道”和“可道”、“名“與“可名”、“無”和“有”。而二元的對立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反者道之動”。可以說,事物對立是絕對的。
2.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又是相互依存的。事物的對立是絕對的,同時,事物的相互依存也是客觀的,也是絕對的。《道德經》第二章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不立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立了一物,必有另一物與之對應存在。
3.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又是相互轉化的。萬事萬物的對立,是發展的起點,萬事萬物的發展的過程。萬事萬物相互轉化,是發展的最終結果。世界之所以不斷變化發展,就是萬事萬物在不斷的相互轉化。
二、管理學——關於過程
管理學也可以說是統籌學,也可以說是謀術,老子是最講究謀的,要深謀遠慮,謀術還要分陰謀陽謀。用管理學的話說,管理需要從長計議,必須有明文的政策,和暗中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