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法委
1. 誰介紹一下以前國民黨的機構組織
國民政府及國民政府主席: 國民政府為最高治權機關,總攬中華民國之治權。國版民政府由國民黨權中央執行委員會推薦委員若幹人組織之,並推定其中5至7人為常務委員,於常務委員中推定1人為主席。
國民政府委員,國民政府會議: 國民政府設委員若幹人,由國民黨中執會選任之,委員名額時有增減。
行政院: 國民政府最高行政機關。
立法院: 國民政府最高立法機關。
司法院: 國民政府行使司法權的最高機關。
考試院: 國民政府最高考試機關。
監察院: 國民政府最高監察機關。
2. 國民黨主席大還是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大
國民黨主席大,但是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可以提出罷免黨主席的提案。提案是否能通過,最終是否能罷免黨主席,還要看黨內集體投票結果。
3. 台灣立法院的「黨團總召」就是「黨鞭」嗎那幹事長呢台立法院的「多/少數黨領袖」稱作什麼
黨團
簡單來說(細部當然還有很多規定),每屆立法委員選舉當選席次達3席且席次較多之5個政黨得各組成黨團。黨團有資格作朝野協商(法案),協商破裂就等院會表決。
黨鞭
首先要有個概念,每個黨作風不同,所以立院黨團的運作方式也不一。某些黨團的黨鞭還蠻明確,例如國民黨書記長這個職務就是黨鞭。相反,也有的即便看似所在職位是黨鞭,實際上是個掛名,黨鞭另有其人。
其次,黨鞭往往不只一個,就有所謂的大小黨鞭們、其他黨鞭們。誰大誰小,誰能當最大的那個,更多時候是看資歷威望、手腕身段和影響力。於是,與其說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是黨鞭,倒不如說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柯建銘是民進黨的黨鞭。
甲級動員令
有重大法案表決時,黨團/黨鞭通常會發出甲級動員令,要求黨團立委遵照黨團指示(不一定要投票 有時可能會選擇退席)。不遵守者,罰款、公布媒體、開除黨籍都有可能。剛剛上面提到了,每個黨團運作方式不同,國民黨有內規,所以很多時候是罰錢;民進黨則是將之公布媒體。
立院龍頭
每屆立委大選後,緊接著就是立院內部的立法院正副院長之爭。立法院長既是五院首長之一更是民意的最高機關,素有立院龍頭寶座之稱。拿下立院最多席次的黨派具有人數投票上的優勢,立法院長之位就是他們的囊中物。按此來看立院多數黨領袖也就可以說是立法院長、立院龍頭。黨鞭和立院龍頭是不同的角色,立法院長不能蠻干,更多時後要作調合,和其他黨派立委的關系不能太差。
4. 國民黨立委相當共產黨什麼職務
立法委員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級民意機關代表民意的委員。他們執行對同級行政機關的預算審核權、聽取報告及質詢,有些議會有立法權及人事同意權。有些國家或地方的行政機關首長由該級議會的議員選舉產生。
5. 國民黨 紅派
在台中縣政治發展歷史上,政壇權力長期由紅派與黑派長期壟斷,第三勢力幾乎無法生存。紅派其實就是早期的林派,因早期林派開山祖鼻、掌門人林鶴年在競選第一屆台中縣縣長時,宣傳用的海報或名片一律為紅色,故稱林派為「紅仔」,後來改稱為「紅派」。陳派的開創者為陳水潭,在此次選舉中的宣傳品與名片以黑色為標志,而稱陳派為「黑仔」,後改為「黑派」。也有另一種說法,林派主要人物多畢業於台中師范,以紅色作為熱情及善的象徵,而稱「紅派」;陳派人物多畢業於台中一中,不少人學醫,多著黑色禮服,而稱為「黑派」。
過去紅派與黑派權力爭奪激烈,水火不容,勢同仇敵,甚至陳、林兩大家族之間互不通婚,也無生意往來。為避免兩敗俱傷,後來兩派達成政治游戲規則:縣長一職,兩派輪流「當家」。後來縣議會正、副議長也有類似的情況。可以說這是一種權力的平衡與政治分贓。但由於分贓不均,這一游戲規則後來被打破,權力分配依靠地方派系實力來決定。
紅派-林派。紅派祖始為台灣早期知名人物林獻堂侄子林鶴年。林鶴年先後出任第一、三、五屆共三屆縣長,積累了紅派的政治實力。不過,他首次進入政界參與選舉時,是無黨籍人士,當選後加入國民黨。後兩次的當選,也不是國民黨提名,而是自行參選,顯示了林氏在地方的巨大影響力與紅派的強大勢力。
林鶴年退出政壇後,紅派的權力逐漸由蔡鴻文掌握。蔡鴻文是台中縣地方農會出身,他通過縣農會總幹事王石國、縣農會秘書王獻堂、沙鹿鎮農會總幹事林訓、石岡鄉農會總幹事林葆獅等人組成的「十八兄弟會」,控制了台中縣農會系統,建立起地方政經勢力。
蔡鴻文於1951年就出任第一屆省臨時議會議員,後來在政壇平步青雲,從省議員升到省議會副議長、議長,退休後被聘為「總統府資政」,曾被稱為台灣政壇「八大老」之一。在1990年李登輝與林洋港在黨內爭奪「總統」寶座時,雙方斗爭激烈,互不相讓。蔡鴻文、蔣彥士等政壇大老進行調解,達成李登輝本屆當選、下次支持林洋港下屆參選的共識。
蔡鴻文去世後,劉松藩成為紅派的掌門人。劉松藩也出身農會系統,他從父親劉雲騰手中接過台中縣大甲鎮農會總幹事一職後一直在農會任職,因此劉家長久以來積極經營農會系統,形成一股強大的地方勢力。劉雲騰曾擔任過六屆台中縣縣議員,在地方政壇極為活躍。劉松藩依靠其父親在地方的影響力,在繼蔡鴻文後得以成為台中縣紅派掌門人。劉松藩曾是「立法院」「十三兄弟會」問政團體的重要成員。1990年,劉松藩登上「立法院院長」寶座,奠定紅派在「中央」級民意機構的地位。隨後,劉松藩接連擔任第二、三屆「立法院院長」。在第四屆「立法院長」之爭中,劉松藩敗給李登輝支持的高雄縣白派的王金平。受此挫折,劉松藩退出國民黨,加入宋楚瑜陣營,成為後來親民黨的領導成員。
劉松藩家族是台中縣紅派中最具實力的大家族。除劉松藩曾任「立法院院長」多年並是現任「立法委員」外,弟弟劉松齡長期擔任大甲鎮農會總幹事,侄子劉德成是前「國大代表」,侄子劉銓忠曾為省議員、後任第四屆「立法委員」,劉銓忠的妻弟楊永昌是縣議員。特別是在1998年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劉松藩與劉銓忠叔侄均得以當選,顯示了紅派的勢力強大。
紅派代表人物除了劉氏家族成員代表外,還有前縣長廖了以、前「立法委員」林耀興、現任「立法委員」徐中雄與楊瓊瓔、前縣議長林敏霖、第十五屆縣議會副議長張清堂等。其中在第十四屆縣議會57席議員中,紅派占據12席。
紅派基本勢力主要集中在沙鹿鎮農會、清水鎮農會、後里鄉農會、大甲鎮農會、神岡鄉農會、大里鄉農會、東勢鎮農會、合作金庫、華南銀行、台灣區中小企業銀行等。其中在目前台中縣22個農會中,紅派掌握了17個,這是紅派力量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紅派參與投資的企業主要有台中大飯店、台中實業、裕泰投資、大甲食品、宜力玩具、中農證券、童綜醫院、光男企業、豐農證券、益德建設、小松交通器材工業、冠軍證券、中華紙漿等。
黑派-陳派。黑派祖鼻為陳水潭。在第二屆縣長選舉中,陳水潭獲國民黨「中央」與地方的支持而當選縣長,但任職不到兩年,陳就因病去世,黑派領導層一度陷入分裂狀態。陳的妻子林雪出面,連任四屆省議員,成為黑派的領袖人物。此後,省議員李卿雲逐漸成為黑派的代表人物。李卿雲在第五屆省議員選舉時把棒子交給兒子李子×(馬字旁一個侵字的右邊)。
陳派另外兩位代表人物是「國大代表」陳川與台中縣第九、十屆縣長陳庚金。陳川,台中縣人,1934年出生,中興大學畢業,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政治人物,於1980年在陳派的支持下當選增額「國大代表」,並長期在「國民代表大會」發展。同時,他還於1992年當選國民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陳庚金也是台中縣人,1939年出生,台灣政治大學畢業,兩次當選台中縣縣長。1993年到1997年任「行政院人事局局長」,也是國民黨第十三、十四屆中央委員,是黑派重要領袖人物之一。
黑派的代表人物除了陳川、陳庚金、李子×外,還有前「立法委員」陳傑儒、付雲鵬、郭榮振,現任「立法委員」顏清標紀國棟,現任縣長黃仲生等。
黑派主要地方勢力集中在台中縣漂子鄉農會、梧棲鎮農會、神岡農會、神岡鄉合作社、後里鄉合作社、豐原市信用合作社、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台中縣巨業汽車客運公司等,參與投資的企業包括泛亞銀行、新台中紡織、順興企業、永信塑膠、衛達制葯、杏友葯品、瞳欣建設、誠洲企業、台灣農林、華新麗華電線電纜、匯僑貿易等
在台中縣第三勢力楊家(楊天生家族)崛起後,黑派就是否與楊家結合問題上曾發生分歧,再度分裂。黑派的少壯派林克謨、陳傑儒等人認為楊天生勢力龐大,如若合並,黑派很可能會被楊派吞並,因此不主張合並。黑派重要人物陳川等則主張合並,黑派內部發生矛盾。不久,陳川與付雲鵬等黑派大將與楊天生家族關系日逐漸密切,黑派勢力再次削弱。但這不意味著黑派的消失,黑派仍是台中縣政壇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特別是在基層勢力仍就強大,在第十四屆縣議會57席議員中佔了21席。其中黑派的顏清標是地方實力派人物,曾任省議員,「凍省」後,投入縣議會選舉,並當選縣議會議長,後又當選第五屆「立法委員」,成為黑派的重要代表。
6. 國民黨的院和部之間什麼關系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中央與立法院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在不 同的歷回史階段上,二者關系答有所變化。訓政前期,國民黨中央通過立法原則等手段直接控制立法院;抗戰期間,控制更為直接,立法院的立法權部分被替代。在這兩 個階段上,立法院為維護立法權的行使,不斷向國民黨中央提出建議,表示異議,但未否決過國民黨中央的決定,尚未表現出反控制的傾向。憲政准備期間,立法院 出現了反控制傾向;至「行憲」後,國民黨中央的控制力大為減弱,立法院獨立性與反
7. 國民黨時候的立法院院長是什麼級別
立法院院長,是中華民國立法院之首長,相當於國會議長,由立法委員相內互提名投票選舉後產生,容依法督導監管立法院委員會,組織立法院決策程序與行政議事,並負責召集立法院會議(簡稱院會)。由於憲法沒有規定副總統不能兼任行政院院長。
在戒嚴時代時,副總統陳誠、嚴家淦都曾兼任行政院院長。1996年間連戰則以行政院院長身份當選副總統,並續任院長,引來憲政爭議。司法院大法官於《釋字第419號解釋》中,認二者職務性質雖非顯不相容,但仍不宜兼任,此爭議最後因連戰請辭而劃下句點。
(7)國民黨立法委擴展閱讀:
立法院由立委組成,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立法院得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對總統、副總統犯內亂外患罪提彈劾案及對監察院審計部審計長的任命行使同意權,並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它重要事項的職權。
「立法院」置院長、副院長各1人,由「立法委員」互選產生。「立法委員」自第7屆(2008年)起由225人減為113人,任期4年。有向「行政院」院長及當局各部門負責人質詢之權,並可以決議或復議「行政院」重要政策。
8. 立法院的委員會
「立法院」內分抄成8個常設委員會襲,負責審查各領域的政策法規。此外另有紀律、程序、修憲以及經費稽核等4個特種委員會。 「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陳其邁(民進黨)及黃昭順(國民黨)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劉世芳(民進黨)及江啟臣(國民黨)
經濟委員會召集委員:林岱樺(民進黨)及蘇震清(民進黨)
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徐國勇(民進黨)及盧秀燕(國民黨)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集委員:黃國書(民進黨)及陳學聖(國民黨)
交通委員會召集委員:陳雪生(國民黨)及葉宜津(民進黨)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集委員:段宜康(民進黨)及林為洲(國民黨)
社會福利及環境衛生委員會召集委員:林淑芬(民進黨)及王育敏(國民黨) 程序委員會召集委員:費鴻泰及賴士葆(程序委員會在委員會中是法律或預算提案要通過的第一關,必須先經過程序委員會的審定,才會付印並在議事堂中進行討論。程序委員會的成員,是依照各個政黨的席次比例所分類配,每一個政黨至少都會有1名委員。)
紀律委員會
修憲委員會
經費稽核委員會
9. 夲次選舉台灣立法院國民黨佔多少席
不分區立委席次(共34席):
綠:18席
藍:11席
親民:3席
時代力量:2席
新國會立委(共113席)組成:
綠:68席;
藍:35席;
時代力量:5席;
親民:3席;
無黨:1席;
無盟:1席
10.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及其中央執行委員會」跟「立法院」是什麼關系啊
國民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以及中央執行委員會還有立法院架構和現在中國政治制度回差不答多,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相當於現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只不過在南京政府時期講究的是以黨代政,所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前頭加了國民黨作為前綴,並不是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全都是國民黨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現在的中央委員會以及政治局也是一個意思,至於立法院就是人大常委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權機構)授權專門負責立法,但國家主權事務還是要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