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與當代大學生

依法治國與當代大學生

發布時間: 2021-01-18 03:46:39

Ⅰ 依法治國決定與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發展有什麼關系

1.堅持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堅持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2.根據上述原因,大學在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是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讓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成才。不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培養法律意識。此外,學校在日常管理行為中也應注重合法合理性,在整個校園營造出民主法治的氛圍。3.中學階段就應該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進行法律意識培養,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師研究並予以解決的課題。本文認為繼續將思想政治課作為中學階段學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同時,也應該成為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主要陣地。將一些基礎法律知識編寫進思想政治課程(如民法刑法中的一些常用常見的知識編入教材),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改變以往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自習課或是被其他科老師佔用現象,充分利用這塊法治教育的陣地。 4.父母應當在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同時,注重孩子的法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的向孩子灌輸法律知識,同時與學校,社會建立一種三者協調的關系。同時作為父母,自己在平常生活中不能去侵犯孩子的權利,摒棄傳統的棒子底下出孝子的舊觀念。這樣,當孩子長大後步入大學時,才不會成為法盲,成為國家實行依法治國的阻礙。4.社會上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宣傳教育,開展各式各樣的法治宣傳活動,推行法治宣傳周,讓大學生重視法律,成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當代大學生。

Ⅱ 在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你認為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得到了那些提升

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得到了那些提升的些許方面: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法治觀念,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提升,對於目前正在建設的法治中國具有基礎性、長遠性、戰略性的重要意義,需要培養一批擁有較高法治素養的大學生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後備力量。本文以廣州市部分高校為對象,調查了廣東地區內一本、二本、專科院校學生,分析了影響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因素,最後從健全法治教育體系、提高大學生法治思維能力、鼓勵大學生參與實踐、加強高校法治教育建設、優化社會法治環境等方面提出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對策。

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意義

大學生的法治素養不僅是個人道德思想更高層次的體現,對社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大學生的法治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的利器,以法治為力量構建更加和諧公正的美麗中國。

第一,我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了全方位的部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

第二,在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教育不應只包含道德教育,還應該與法治思想結合,尤其是近些年法律問題逐漸突出,大學生更應該加深對法治方面的學習和掌握。通過提高大學生的法治素養,在高校教育下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因為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對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要求不單單是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專業的學科知識,過硬的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當下更重要的是法治素養。通過培育和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爭取做到依法治校,培育及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保證法治校園的建立,保證大學生法治教育內容與法治教育環境高度一致,形成大學生參與學校依法管理的良好氛圍,保障高校教育的依法順利實施。

第三,在校大學生是社會力量的主要傳遞者和更替者,他們的法治素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未來公民的法治素養。通過培育和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通過他們對社會作出貢獻與改造社會,實現法治意識的有力有效傳播,真正實現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素養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作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理應成為知法、守法的表率。從目前來看,大學生法治素養的現狀與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大學生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識和對法律的敬畏。2015年北大天之驕子弒母案再次讓人匪夷所思、瞠目結舌;2017年4月,泉州女大學生因校園不良網貸,被瘋狂追債後想到輕生;打架斗毆、偷盜財務等事件也常有發生。這些悲劇的發生不禁讓我們思考大學生法治素養不足、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淡薄等深層次的原因。

大學生法律權威意識淡薄與對法律信任度低。法律權威指法律在整個社會調整機制和全部社會規范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一切國家及社會行為均須以法律為依據,法是唯一權威。據調查發現,僅42.42%的大學生了解到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要負刑事責任。僅大約70%的大學生了解到年滿16周歲的公民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30%左右的大學生表示有一點了解或不了解。可看出大學生法律權威意識淡薄。

大學生的法治信仰,是指大學生對法律及法律現象反應過程中所形成的法律理想信念,是大學生對社會生活的公平正義的理想和秩序需要的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的產物[2]。據調查發現,有76.36%的大學生對於現在的法治狀況表示一般滿意,認為法治還不夠完善,沒能充分保護底層勞動人民。

由此可見,大學生對現行法律法規的具體了解十分有限,對常有的法律詞語較難理解,而且部分大學生不信任法律能夠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對法律的信任度較低,整體法治素養偏低。

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實際應用掌握不到位。法律知識是普法的基礎之一,大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所享受的資源是優先的。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實踐才能出真知。據調查發現,在選擇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時,25.45%的同學認為缺乏法律知識,63.03%的同學認為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53.33%的同學認為不能很好地理解專業的法律條例,18.18%的同學認為法律知識太過枯燥。

參考:網頁鏈接

Ⅲ 當代中國大學生如何貫徹依法治國的方法

作為大學生,通過報紙、電視、手機新聞、微博、微信等各種渠道對十八屆四中全會情況進行關注了解並討論。雖然大學生還沒完全進入社會也沒有進入官 場,但是在周圍也存在腐敗,比如高校腐敗違規招生、干預職稱評定、濫用權力違反程序選拔任用幹部、 權錢交易等等這些與生活學習息息相關。其實法制離我們並不遠,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著力解決教育領域存在的 突出問題。 思想決定行為,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所以學校開展法 制專題講座,開展法制主題活動,以及安排老師對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強調校規校紀的重要性。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學生及黨員的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高校師生更應該懂法,守法,學會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生 活中的糾紛和矛盾,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進依法治國,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中國夢」早日實現。師生黨員在關注黨內外動態的同時,更要不斷思考自己能 為依法治國做些什麼,讓法治成為一種信仰,讓思想轉變為行動。 法制中國需要全社會成員的共同參與,一個健康有序的法制社會,必須擁有具有較強的的法律意識,規則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作為大學生是祖國未來 的棟梁,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我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要堅持黨的領導,擔負起法制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法制中國才能成為現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

Ⅳ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如何踐行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思想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就大學生而言,宣傳依法治國的方略,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大學校園的風氣也在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不少的學生的思想意識出現了一切向錢看,比吃、比穿等不良習氣,甚至出現在外打架、盜竊、搶劫等犯罪現象。所以,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法律知識,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思想,提高法律意識。一是要積極做一個尊紀守法的好公民,積極法律的尊嚴。二是利用自身的特長,用活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積極向社會得個領域積極宣傳依法治國的大政方略。三是積極地向社會上一些不法行為作斗爭,維護法律的尊嚴,為依法治國作出應有的貢獻。僅供您參考。

Ⅳ 談談依法治國與大學生自律的關系

依法治國與當代大學生生活的關系
一、依法治國與大學生法制意識的關系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歷史的責任,是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
大學生最終是要踏上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事實證明,法治意識強的畢業生能夠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積極投身與社會主義建設,為社會進步做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而法治意識差的畢業生走上違法道路的可能性大。可見法治意識的高低不僅能決定個人的成敗,也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安全。依法治國需要依賴於全體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大學生是公民中先進的特殊群體,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對實施依法治國具有長遠性、根本性的意義。
二、大學生提高法制意識的意義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不僅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處理好理想與現實、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更要樹立正確的
法制觀,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觀念。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我們不僅要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培養社會主義地法律思維方式,而且要樹立法律信仰,宣傳法律知識,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快速騰飛的同時,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為了把我國建成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大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更要具備相應的法律素質。
三、大學生如何在生活實踐中提高法制意識
作 為當代中國大學生,我們必須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提高我么的法律素質。並且要認真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樹立社會主義 法制觀念,
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加強法律修養,才能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與和諧社會建設中,做一個
執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首先,應培養學生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使社會主義法製得以真正實現。
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樹立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個人和 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幹法」,「人情大幹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使大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 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點,即培養大學生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良好觀念。另外,應培養大學生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
我國憲法和法律從各個方面規定了公民的權利義務,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以內,有著極為廣闊的自由活動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大學生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系的自由現,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最後,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 民不分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 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平等原則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律的精髓,也是鄧小平同志一貫強調的法制原則,所以要教育大學生樹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 觀念。作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新一代,我們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提高法律修養,為推進中國依法治國戰略做出自己的貢獻。

Ⅵ 在全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作為當代大學生該如何做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法制社會,作為當代學生我們也應學習相應的法律知識, 做到知法、守法。 同時也應維護自身的法律權益。

Ⅶ 依法治國對於當代大學生有什麼意義

提問者採納1.堅持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堅持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2.根據上述原因,大學在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是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讓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成才。不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培養法律意識。此外,學校在日常管理行為中也應注重合法合理性,在整個校園營造出民主法治的氛圍。3.中學階段就應該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進行法律意識培養,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師研究並予以解決的課題。本文認為繼續將思想政治課作為中學階段學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同時,也應該成為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主要陣地。將一些基礎法律知識編寫進思想政治課程(如民法、刑法中的一些常用常見的知識編入教材),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改變以往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自習課或是被其他科老師佔用現象,充分利用這塊法治教育的陣地。 4.父母應當在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同時,注重孩子的法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的向孩子灌輸法律知識,同時與學校,社會建立一種三者協調的關系。同時作為父母,自己在平常生活中不能去侵犯孩子的權利,摒棄傳統的棒子底下出孝子的舊觀念。這樣,當孩子長大後步入大學時,才不會成為法盲,成為國家實行依法治國的阻礙。4.社會上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宣傳教育,開展各式各樣的法治宣傳活動,推行法治宣傳周,讓大學生重視法律,成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當代大學生。

Ⅷ 依法治國與當代大學生生活的關系

大學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熱點內容
什麼不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21 03:58:16 瀏覽:578
司法拍賣房交付 發布:2025-05-21 03:45:17 瀏覽:93
勞動法10年工齡保險 發布:2025-05-21 03:44:35 瀏覽:405
法院胸針 發布:2025-05-21 03:38:49 瀏覽:438
和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3:21:31 瀏覽:729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鍾育周 發布:2025-05-21 03:12:18 瀏覽:277
司法認知范圍 發布:2025-05-21 03:03:15 瀏覽:912
法律援助中心財務管理制度 發布:2025-05-21 03:01:47 瀏覽:868
離職多久不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02:52:06 瀏覽:84
交通認定書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2:40:03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