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廣東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廣東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10 17:59:57

㈠ 解除勞動合同

你好:

根據你的描述,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嘗試回答如下:

第一:你和單位之間構成勞動合同法律關系。用人單位要求解除勞動合同必須遵守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的約定以及《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在這里支付一個月工資是指: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 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選擇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工資應當按照該勞動者上一個月的工資標准確定。

其他的還有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裁員。

你描述的情形中,單位提出:「不合適在這工作,要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是認為你「不能勝任工作」,屬於上面第四十條第二款的情形,根據此條解除合同,需要首先:證明你不能勝任工作;
其次: 證明對你進行了培訓,
再次:仍然不能勝任工作;
最後:提前三十天通知或者支付一個月的工資做為代通知金。

如果不是按照上述規定進行解除,則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第二: 合法解除勞動合同法律關系的經濟補償金和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法律關系的經濟補償金。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如果是單位依據上面的法律規定解除和你勞動合同法律關系的話,你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金:

經濟補償金的標准: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如果是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話,你們可以依據下面的法律規定,主張雙倍的經濟補償金的:

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 二倍 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總結:

如果單位合法解除勞動合同法律關系,並且符合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金的情形的,你們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主張經濟補償金。

如果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法律關系,你們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主張 雙倍 經濟補償金。

你們可以依據上面的標准主張經濟補償金。如果單位不予支付,在維權的過程中你們可以根據下面的規定主張賠償金: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但是,單位支付了賠償金的話,就不再支付經濟補償金了: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

第二十五條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的規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

總結:

如果是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主張 雙倍 經濟補償金。

2、順便說下,經濟補償金計算中的工資構成。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對於經濟補償金的月工資標准有詳細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第三條規定:「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其中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與生產有關的各種經常性獎金以及根據法令規定的各種工資性質的津貼等。

因此,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以上是根據你描述的事實,以及提出的問題,綜合相關的法律規定做出的簡單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河南 鄭州 曹靜傑律師

㈡ 廣東江門未簽合同雙倍工資仲裁時效規定

從企業沒有遵守勞動合同法,沒有與你簽訂勞動合同滿一年的日期起算,超回過1年就沒法申請答仲裁了。
1.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82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2.仲裁時效為一年。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2008年5月1日後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
3.因為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明確,侵權計算的節點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也就是說沒有與你簽訂勞動合同滿一年的日期起算,超過1年就沒法通過法院獲得兩倍賠償工資了。

㈢ 2010廣州最新勞動合同法

廣州市勞動合同管理規定

(1996年12月18日廣州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制定,1997年12月1日廣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批准,1997年12月29日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87號公告,自1998年3月1日起施
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本市勞動合同管理,規范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的行為,維護勞動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廣州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適用本規定。

廣州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勞動者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 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建立勞動關系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勞動合同。

第四條 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解除和終止,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

第五條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解除或終止。

第六條 廣州市勞動行政部門是本市勞動合同主管部門,負責本規定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區、縣級市勞動行政部門依許可權在本轄區內負責本規定的組織實施。

各級工會組織依法對用人單位執行本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

第二章 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七條 用人單位招(聘)用勞動者,應當依法訂立勞動合同;未訂立勞動合同的,不得使用。

第八條 訂立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必須依法成立並具有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

第九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經協商一致後,雙方應當在勞動合同上簽名、蓋章、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基本內容: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報酬;

(四)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五)勞動紀律;

(六)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

(七)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八)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九)勞動合同爭議的解決辦法。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訂立的教育、培訓、保守商業秘密等協議,作為增加條款或勞動合同附件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一條 勞動合同期限可以訂為:

(一)有固定期限的;

(二)無固定期限的;

(三)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的。

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明確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明確該項工作完成的指標。

第十二條 勞動合同雙方可在勞動合同中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試用期包括在勞動合同期內。勞動合同期限在一年以內的,試用期限不得超過一個月。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不得向勞動者收取任何形式的抵押金(物)或保證金。

第十四條 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前三十日內經雙方協商一致的,可以續訂勞動合同。

在本單位連續工作十年,當事人雙方同意續訂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同意訂立;距法定退休年齡五年以內的勞動者,提出訂立至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與其訂立;距法定退休年齡十年以內的勞動者要求續訂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優先與其續訂。

第十五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

(一)違反法律、法規的;

(二)損害國家,集體或他人利益的;

(三)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違背當事人意願訂立的;

(四)限制或侵害當事人一方基本權利的。

無效勞動合同從訂立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經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其餘部分仍然有效。

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人民法院確認。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標准文本由廣州市勞動行政部門統一制定。

用人單位自行擬定的勞動合同文本,應當按行政管轄范圍上報主管勞動行政部門審查備案,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文本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出異議的,用人單位方可啟用自行擬定的合同文本。

第十七條 勞動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終止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一)經雙方協商同意的;

(二)訂立勞動合同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已經修改或失效的;

(三)勞動合同期限雖滿,但依法不得終止勞動合同的;

(四)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

(五)符合勞動合同約定的變更條件的。

當事人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書面通知對方。被通知方接到通知之日起七日內作出書面答復並與通知方進行協商;逾期不答復的,視為同意變更勞動合同。

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沒有依法變更,用人單位不得安排勞動者從事合同規定以外的工作,但有下列情況除外:

(一)發生火災或其他災害,需要及時搶修或救災的;

(二)因生產工作需要,在用人單位內部部門或崗位之間作臨時性,有確定期限的調動或外派工作,勞動者又能勝任的。

第二十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一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符合開除、除名、辭退條件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或泄露商業秘密,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二十二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有權解除勞動合同,但必須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對方,方可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

(一)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不能履行,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二)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三)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四)符合勞動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的。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而導致停產、合並、兼並、分立、轉制、易地改造等,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職工意見,共同協商裁減辦法,並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並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依據前款規定裁減人員,從裁減人員之日起六個月內需招聘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人員。

第二十四條 用人單位依據本規定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用人單位依據本規定第二十二條第(二)項規定解除勞動合同,還需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醫療補助費。

第二十五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規定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限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和哺乳期限內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況。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勞動者有權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限內的;

(二)用人單位不按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提供勞動條件的;

(三)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強迫勞動的。

勞動者依據前款第(二)、(三)項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規定支付補償金,造成勞動者經濟損失的,還應賠償勞動者的損失。

第二十七條 除本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情況外,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超過三十日用人單位應當按本規定第三十二條規定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

勞動者依前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給予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包括:

(一)用人單位為招收錄用勞動者而直接支付的費用;

(二)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支付的教育、培訓費用;

(三)對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和工作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四)勞動合同及其附件中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第二十八條 勞動者違反本規定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可以追究其違約責任。

第二十九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勞動合同即告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限屆滿;

(二)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任務已經完成;

(三)勞動合同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

(四)勞動者死亡;

(五)用人單位依法被關閉或宣告破產;

(六)因為不可抗力事件發生致使勞動合同無法繼續履行。

第三十條 除本規定另有規定外,任何一方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沒有提前三十日通知對方或者提前通知時間不足的,應當按相差的天數,以解除勞動合同前一個月勞動者的日平均工資為標准,支付賠償金給予對方。

第三十一條 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不續訂勞動合同的,應當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實際工作年限(其中在本單位由固定工轉為合同制職工的,其連續工齡視為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不低於一個月工資的生活補助費;工作年限滿半年不滿一年的,發給一個月;不滿半年的,發給半個月。生活補助費的標准均按勞動者終止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計算。

勞動者在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不低於勞動合同終止前的標准情況下,不願與用人單位續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可以不發給生活補助費。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二條 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後,用人單位應當在十日內為勞動者辦理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手續。

第四章 集體合同

第三十三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依照《廣東省企業集體合同條例》的規定,簽訂集體合同。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簽訂。

第三十四條 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在七日內由企業一方將集體合同書連同有關附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審查。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集體合同的附件包括簽訂集體合同過程和依據的說明、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表決記錄材料、法人資格證明材料、委託首席代表的授權委託書等。

第三十五條 集體合同審查獲實行級別管轄與地域管轄相結合的原則。市、區、縣級市勞動行政部門依其職權負責集體合同的審查工作。

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集體合同的審查,由其所屬的市或區、縣級市勞動行政部門負責;私營企業、鄉鎮集體所有制企業集體合同的審查,由其所屬的區或縣級市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范圍內的企業簽訂的集體合同的審查,由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勞動行政部門負責。

各區、縣級市不能確定管轄許可權的,報經市勞動行政部門確定。

第三十六條 企業和職工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雙方協商解決不成的,由負責審查的勞動行政部門組織企業主管部門、上級工會等有關方面協調處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 勞動合同當事人一方因過錯不履行勞動合同,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給予對方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賠償金的數額一般不得超過違反勞動合同時上年度廣州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兩倍;但屬教育培訓、保守商業秘密等方面的損失賠償除外。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後,不免除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責任。

第三十八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有權依照企業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給予行政處分或經濟處罰,還可依法追究其違約賠償責任:

(一)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的;

(二)瀆職失職,營私舞弊或泄露商業秘密,給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

第三十九條 因不可抗力造成違反勞動合同行為的,當事人可以減輕或免除責任。

第四十條 由於用人單位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造成勞動者經濟損失的,還應承擔賠償責任:

(一)招用勞動者超過三十日未簽訂勞動合同的;

(二)勞動合同期滿,繼續使用勞動者超過三十日仍不續訂勞動合同的;

(三)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超過十天仍不為勞動者辦理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手續的。

第四十二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向勞動者收取抵押金(物)或保證金,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逾期不退還的,按抵押金(物值)或保證金的一至三倍處以罰款。

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採取不正當競爭手段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四十四條 用人單位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處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需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勞動合同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逾期不申請復議,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行政處罰的勞動行政部門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四十六條 勞動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因為履行勞動合同或者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八條 中央、部隊、省屬駐穗單位與外來員工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不適用本規定。

第四十九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㈣ 《勞動合同法》和《廣東省勞動合同管理規定》,請問該參照哪個

如果兩個法律有沖突,應參照《勞動合同法》,但是還要看《勞合法》裡面是內否有相應的除外規定。從你的案子容來看,兩個內容並沒有沖突。《勞合法》中的有關規定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措施,裡面涉及的賠償和對用人單位的義務是直接針對勞動者。
而《廣東省勞動合同管理規定》是地方行政法規,裡面對於用人單位違反了《勞合法》沒提前30天通知解僱的違法行為給予了一個行政處罰,就是直接賠給勞動者一個月工資。
這不是嚴不嚴的問題,而是處罰的依據和對象不同。也可以這么理解就是廣東勞動部門的行政法規規定了用人單位違法解僱給予勞動者一個月的工資作為行政處罰,但是錢不給勞動部門,直接給勞動者。 這個處罰一個月工資不能和正常的《勞合法》規定的經濟補償金進行抵銷,《勞合法》中規定要給的錢,用人單位還要另外支付。索償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吃虧了。

㈤ 廣東省新勞動法關於辭退員工如何賠償!

若公司無合法理由辭退你,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工資作為賠償金版。
按你權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支付。
若你主動提出離職,是沒有經濟補償金的。
若公司有違法原因,是有補償的,每工作一年補償你一個月工資

㈥ 廣東十級傷殘賠償標准

【工傷十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十級傷殘專的享受以下待遇屬:(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為6個月本人工資;(二)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受事故傷害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標准不得低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依法終止工傷職工的勞動合同的,除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外,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廣東省政府頒布工傷保險條例(摘要)2004】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按本人工資為基數計發:五級計發60個月,六級計發48個月,七級計發31個月,八級計發19個月,九級計發10個月,十級計發5個月。</p>

㈦ 廣東省有很多的鞋廠,他們招的工人都不簽勞動合同合法嗎

用工滿一個月未簽合抄同違反《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七條規定,從滿一個月的次日起主張二倍工資,最多11個月;還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六)項、《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第(十)項規定,以用人單位不簽合同、強制加班「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解除勞動關系,主張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一個月本人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㈧ 廣東省的企業拖欠員工工資,回受到法律什麼樣的懲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建議你用一小時看一下《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你才能知道用人單位到底在那些方面侵犯了你的權益,也才能更全面地維護你的合法權益,會使你一生受益。

如果用人單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權益,注意收集證據。如果將來仲裁或訴訟,這很重要。

「舉證責任倒置」在勞動法領域廣泛存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六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3條特明確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規定:「工資支付憑證、社保記錄、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考勤記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㈨ 合同期滿後未續簽勞動合同,是否適用雙倍工資罰則

合同期滿,未續簽繼續用工,適用二倍工資罰則。
勞動合同期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已經完結,用人單位繼續用工是新的勞動關系。用人單位繼續用工滿一個月未簽合同的,應當從滿一個月的次日起向勞動者支付二倍工資。繼續用工不滿一年的,二倍工資支付到補訂合同之日止;滿一年的,支付到滿一年的前一日止,並視為已經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立即補辦手續。對此,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有明確的規定,且北京市是規定自繼續用工之日起支付二倍工資,最多12個月。
北京高院、仲裁委
《關於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二)》
(發布時間:2014年5月7日)
27、勞動合同期滿後未訂立勞動合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繼續工作,如何處理?
勞動合同期滿後未訂立勞動合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繼續工作,應適用《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十四條第三款、第八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進行處理。在此情況下,因為用人單位對原勞動合同期滿和繼續用工的法律後果均有預期,因此不需要再給予一個月的寬限期,原勞動合同期滿次日,即是用人單位應當訂立勞動合同之日和承擔未訂立勞動合同的法律後果之日。
28、《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二倍工資」的認定與起止時間、計算方法?
(3)如果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計算二倍工資的起算點為自勞動合同期滿的次日,截止點為雙方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最長不超過十二個月。
廣東省高法、仲裁委
《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
(2012年6月21日)
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超過一個月雙方仍未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第一款規定要求支付二倍工資的,應予支持。
浙江仲裁委
《關於印發<關於勞動爭議案件處理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
35.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超過一個月雙方仍未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要求支付二倍工資的,仲裁委員會應予支持。
《山東省勞動合同條例》
第五十七條 勞動合同期滿,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安排下繼續提供勞動,用人單位自勞動合同期滿之日起超過一個月未滿一年未與勞動者續訂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㈩ 廣東中山勞動法

充分發揮普法作用 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中山市大力宣傳勞動合同法
金融危機襲來,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如何發揮普法作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成為普法工作的一大重點。2008年10月份,廣東省中山市在市依法治市辦的牽頭組織下,市司法局、市普法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兩級人民法院召開多次會議座談研究,選定黃輔鎮為試點,制定了《正確實施〈勞動合同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示範鎮試點工作方案》,從以下三方面開展工作:
一、加大宣傳力度。針對金融危機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困難,中山市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以2008年9月18日公布並施行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為宣傳重點,通過網路宣傳、派發宣傳資料、進行法制講座、開展法律咨詢、「百封勞動合同宣傳信」、開展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等方式營造良好的法制氛圍。
二、深入企業調研。了解各企業在貫徹《勞動合同法》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需要政府部門提供哪些法律服務和幫助。並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對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的經驗做法和意見。
三、建立相關制度。由相關部門指導當地商會,建立可操作性強的行業勞動保障規章制度提供給行業使用。指導企業依法建立和完善內部勞動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發生勞動糾紛的機率。完善勞動糾紛調解機制,堅持「能調則調」的原則,將矛盾化解在基層。進一步完善協商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作用,由工會牽頭引導的指導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自願加班協商制度。完善預警機制。完善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制度,建立誠信等級檔案及信用系統。建立租賃場地經營企業監控機制。當前嚴峻經濟形勢下,租賃場地經營企業拖欠勞動者工資,欠薪逃匿現象明顯增加,應建立租賃場地經營企業監控機制,及時進行勞動糾紛的化解。(責任編輯:陳菊梅)

熱點內容
全面建設法治社會 發布:2025-09-18 10:01:30 瀏覽:716
越秀法院辦公時間 發布:2025-09-18 09:46:39 瀏覽:282
公司法務文章 發布:2025-09-18 09:38:09 瀏覽:38
長春市律信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18 09:28:40 瀏覽:726
簡述國際經濟法廣義說和狹義說的差別 發布:2025-09-18 09:26:57 瀏覽:320
曲靖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18 09:25:08 瀏覽:803
民法四種支付 發布:2025-09-18 08:43:56 瀏覽:575
刑事訴訟法151 發布:2025-09-18 08:38:36 瀏覽:510
經濟法中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2025-09-18 08:36:20 瀏覽:447
法官工作瑕疵 發布:2025-09-18 08:19:56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