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間接損失

合同法間接損失

發布時間: 2021-02-10 19:32:46

A. 合同違約的損害賠償數額是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的總和。對嗎

《合抄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根據法律規定,合同違約的損害賠償數額是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的總和,這種說法基本上是對的。不過法律上把間接損失稱為預期利益的損失。

B. 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實際損失、預期利益損失概念有什麼不同

直接損失是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後處理支出的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間接損失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即應當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權行為的侵害而沒有得到,包括人身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和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

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區別,直接損失是直接造成傷害的損失,間接損失是可能得到利益上的損失。

實際損失就是實際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和間接的損失。預期利益損失指締約時可以預見到的履行利益所產生的損失,又稱可得利益或間接損失。違約責任中補償性法定賠償金由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的損失構成。預期利益損失是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合理預見的利益所發生的損失,但並不必須是必定發生的利益損失。

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損失區別,實際損失是造成的實際傷害的損失,預期利益損失是在可以預見以後所傷害的損失。


(2)合同法間接損失擴展閱讀:

損害賠償范圍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C. 【解析】《合同法》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分別指什麼

財產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這兩種不同的損失,在司法實踐中必須仔專細加以區分。直接損失是受害人屬現有財產的減少,也就是加害人不法行為侵害受害人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致使受害人現有財產直接受到的損失。例如財物被毀損而使受害人財富的減少,致傷、殘後受害人醫療費用的支出,人格權受到侵害後支出的必要費用,等等,都是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即應當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權行為的侵害而沒有得到,包括人身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和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

D. 如何認定合同法中間接損失標準是什麼

就是通過對合同違約的後果造成的間接的損失,如誤工,陪護,交通,應得利益等等

熱點內容
全面建設法治社會 發布:2025-09-18 10:01:30 瀏覽:716
越秀法院辦公時間 發布:2025-09-18 09:46:39 瀏覽:282
公司法務文章 發布:2025-09-18 09:38:09 瀏覽:38
長春市律信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18 09:28:40 瀏覽:726
簡述國際經濟法廣義說和狹義說的差別 發布:2025-09-18 09:26:57 瀏覽:320
曲靖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18 09:25:08 瀏覽:803
民法四種支付 發布:2025-09-18 08:43:56 瀏覽:575
刑事訴訟法151 發布:2025-09-18 08:38:36 瀏覽:510
經濟法中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2025-09-18 08:36:20 瀏覽:447
法官工作瑕疵 發布:2025-09-18 08:19:56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