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建築工程中合同法的重要性
1. 論建築法規在建築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嗯,只能給你一些資料了,論文還是自己寫比較好啊
國家立法機關頒發的調整建設活動的法律規范及相關的法律規范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文件;
國家頒發的調整建設活動的行政法規有《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城市房屋拆遷條例》等許多規范性文件;
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規范建設活動的規章包括建築工程質量管理、建設市場管理、建設活動主體資質管理、建設活動從業人員資質管理、工程建設標准化管理、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城市建設等方面約400多個規范性文件。
(1)行政管理關系
(2)經濟協作關系
(3)民事關系
初步發展時期(1949~1956年)
1950年12月:《關於決算制度、預算審核、投資施工計劃和貨幣管理的規定》
1951年3月:《基本建設工作程序暫行辦法》
1951年8月:《關於改進與加強基本建設設計工作的指示》
1952年1月 :《基本建設工作暫行辦法》
1954年6月至7月:《建築安裝工程包工暫行辦法》
1955年:《基本建設工程設計任務書審查批准暫行辦法》和《基本建設工程設計和預算文件審核批准暫行辦法》
1956年6月:《關於加強和發展建築工業的決定》和《關於加強設計工作的決定》。
1957年至1959年的¡°大躍進¡±時期
20世紀60年代初,國民經濟處於調整時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
自1978年迄今,建設立法工作逐步加強,制定並頒布了城市規劃、建設監理、建設市場管理、勘察設計、建築施工管理、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規及一大批部門規章。
1989年初,建設部決定把研究和編制《建設法律體系規劃方案》(其中包括建設法律體系規劃)作為建設部的重點工作之一。
1995年底,結合當時和今後的立法任務,建設部制訂了¡°九五¡±立法計劃,以保證建設立法的有序進行。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是我國建設立法碩果累累的時期,據統計,從1978年到現在,已制定和頒發並現行有效的建設法律3部,建設行政法規15部,建設行政規章88部,地方性建設法規、規章則有400多項。
所謂建設法規體系,是指已經制定和需要制定的建設法律、建設行政法規和建設部門規章構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完整統一的框架結構。
廣義的建設法規體系還包括地方性建設法規和建設規章。
我國建設法規體系,是以建設法律為龍頭,建設行政法規為主幹,建設部門規章和地方建設法規、地方建設規章為支幹而構成的。
建設法規按其立法許可權可分為五個層次:
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發布的屬於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業務范圍的各項法律。建設法律在建設法規體系框架中位於頂層,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最高,是建設法規體系的核心和基礎。
指國務院依法制定並頒布的屬於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業務范圍的各項法規。建設行政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低於建設法律。
指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並發布的建設方面的法規。
建設法規的實施是指執法、司法和守法等三個方面,是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社會組織、公民實現建設法律規范的活動。
具體包括:
①建設行政決定:包括行政許可、行政命令和行政獎勵;
②建設行政檢查:包括實地檢查和書面檢查;
③建設行政處罰:包括財產處罰、行為處罰和懲戒;
④建設行政強制執行。
范圍為已竣工和在建及新開工項目及一定建設規模的工程,根據需要確定檢查范圍。
重點是檢查建設工程項目的立項、報建、招標投標、工程質量與竣工驗收五個方面及工程建設中的嚴重違法違紀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建設行政處罰的程序是指建設行政處罰的方式、方法、步驟的總稱。
建設行政處罰的程序為:
3 聽證程序
是指行政機關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公正合理地實施行政處罰,在決定行政處罰的過程中通過公開舉行由有關各方利害關系人參加的聽證會,廣泛聽取意見的方式、方法和制度。
(行政機關告知三日內)
(聽證的7日前)
建設行政司法是指建設行政機關依據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進行行政調解、行政復議和行政仲裁,以解決相應爭議的行政行為。
2. 建築工程法規在實踐中的重要性是什麼
一、是保證建築工程質量和安全,從而保護人民群眾利益。
二、是規范和保障建築各方主體的權益。
三、對建設單位行為的規范和監督,防止簽訂「黑白合同」等違法行為。
四、能有效解決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 建築法的頒布實施,使我國建築業走上了依法治業的軌道,工程質量整體水平穩中有升,建築市場秩序趨於規范,安全生產形勢逐步好轉,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有所減少,保障和促進了建築業的快速發展。
3. 合同法對於公司的重要性是什麼
《合同法》對於公司的重要性:
第一,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出台,一些企業對《勞動合同法》的恐懼卻如影相隨:人力低成本是中國企業的優勢資源,旨在保護勞工的新法無疑是對人力成本的一次挑戰,諸多企業的價格優勢不復存在,其競爭力會大打折扣;這對原本利潤空間狹小的企業更是一場生死考驗,因為人力成本的提高會讓他們增加成本,利潤再次被壓縮,生存亦成問題;對於高新技術企業來說,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者越多,就將會影響企業的創新能力,最終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第二,長期合同的問題。新《勞動合同法》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始料未及,這也是引發華為大量裁員事件的導火索。該法第十四條規定,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的,提出續訂合同,除非勞動者自己要求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否則,就要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也就是說,一個員工在一家企業連續工作10年以上,就可以成為終身員工。 但是,該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又是這樣規定的,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所以說與員工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並不意味著他就可以成為終身員工。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強化管理,完善法律防護體系。因此,要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實現企業的法治化管理,必須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規章制度以及內部的各項管理制度,形成上下結合、縱橫連鎖的制度體系,做到人人有專責,事事有標准,使企業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依法建立科學、規范的經營決策機制。通過建立規章制度,構築起運用法律手段維護企業利益的屏障。
第三,《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未能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未能繳納社會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單方面解除合同並索要經濟補償金。
第四,人員招聘工作的重要性。一直以來,不少企業濫用新員工的試用期,一方面將新
員工的試用期無節制地延長,另一方面,過分壓低試用期員工的工資報酬。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上述做法都被認為是違法行為。《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對新員工的試用期限根據不同情況做了明確的規定。因此,要求企業在招聘時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確定試用期員工是否就是企業所需要的員工。也就是說,要在試用期和試用時,藉助於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考察對象的素質加以判斷,以提升試用效率。對於試用期員工的工資報酬的下限,該法第二十條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第五,要做好員工招聘和解聘的成本核算。《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給予了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如果員工與企業確立了正式的勞動關系,企業又覺得招進來的員工不符合企業發展要求,希望解聘員工的話,那麼,企業就得承擔經濟補償的責任。為了減少解除勞動合同而必須支付的經濟補償,企業要從員工進入的源頭抓起。要切實根據企業發展及崗位要求確定招聘計劃,短期用工不簽長期勞動合同,長期用工不搞一年一簽;要通過把好招聘關,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勞動者,減少解僱勞動者的成本。
第六,關於培訓協議的簽訂。由企業付費派員工去參加專業培訓時,企業必須主動地在培訓前與員工簽訂培訓協議,規定培訓後的服務期限及員工違反協議應該支付的違約金,並注意保管好企業為員工承擔培訓費用的相關支付證明,一旦發生向員工索賠的事件可以做到「有理有據」。
4. 合同法在生活中的作用與意義
保護合同雙方的權益,同時對合同雙方都有法律約束。讓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可以得到法律的公平的判定。
5. 建築行業合同法
第一個屬於約定不明,按行業標准(62條)
第二個屬於未約定,按合同補充條內款或者交易容習慣(61條)
《合同法》
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6. 建築工程法規在實踐中的重要性
1建築法規的概念與特徵1.1建築法的定義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發布的屬於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業務范圍的各項法律。建設法律在建設法規體系框架中位於頂層,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最高,是建設法規體系的核心和基礎。
國務院依法制定並頒布的屬於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業務范圍的各項法規。建設行政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低於建設法律。
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並發布的建設方面的法規。建設法規的實施是指執法、司法和守法等三個方面,是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社會組織、公民實現建設法律規范的活動。
1.2建築法的實施
1)行政決定:包括行政許可、行政命令和行政獎勵。2)行政檢查:包括實地檢查和書面檢查。3)行政處罰:包括財產處罰、行為處罰和懲戒。4)建設行政強制執行。
2建築法規的作用
加強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築市場秩序,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保護建築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建築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2.1維護建築市場秩序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建築工程招投、標管理,大力推行建築項目公開招標,工程招標水平和招標率都有明顯提高,全國97%的地級以上城市逐步建立和規范了有形建築市場。許多城市設立了工程建設交易服務中心,將多個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集中在建設工程交易中心聯合辦公,辦理工程報建、施工圖審查、招投標、合同備案、質量報監、安全報監、施工許可證發放等手續,實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市場准入管理,依法對建築企業資質及從業人員資格進行審查。河南省實施了施工企業資質初審、復審、會審「三審制」和當事人迴避制度,對達不到新資質要求的施工企業、勘察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嚴格依法清理。通過加強建築企業資質和人員資格管理,提高了建築企業專業化程度和從業人員素質,建築企業結構得到改善,減少了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2.2加強質量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質量安全水平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採取措施,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和監督。在管理工作中,進一步明確建築各方主體的質量責任,強化工程建設程序管理。重點工程、大型公用事業項目、成片開發住宅小區普遍實行了監理制,推行建築關鍵部位和工序的旁站式監理。落實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制度,加強對備案材料的審查。在監督工作中,將工程質量和建築市場主體質量責任掛鉤,加強工程質量的檢查和巡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許多省市還建立了工程質量舉報制度,公布舉報電話,發動群眾監督建築質量和安全,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高。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督促建築企業落實建築工程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強化安全大檢查,開展專項治理,消除事故隱患,全國建築安全總體形勢逐步好轉。
2.3整頓建築市場秩序,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各級政府、法院、檢察院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建築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去年全國開展重點治理建設領域突出問題以來,國務院
將建築市場作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點,開展了建設工程項目執法監察和整頓建築市場工作。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共查處有違法違規行為的工程項目2.4萬多個,違法違規單位1.6萬多家。通過對違規違法案件的治理,維護了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有力打擊了違法犯罪行為。建築法的頒布實施,使我國建築業走上了依法治業的軌道,工程質量整體水平穩中有升,建築市場秩序趨於規范,安全生產形勢逐步好轉,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有所減少,保障和促進了建築業的快速發展。建築業的快速發展,改善了城鄉面貌,提高了人民的居住和生活水平,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促進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推動了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這些成績的取得,建築法功不可沒。
3建築法規的地位
建築法規是規范我國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建造和安裝活動的重要法律,它的基本精神:一是保證建築工程質量和安全;二是規范和保障建築各方主體的權益。
3.1建築法在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地位
縱觀整部《建築法》,主要是圍繞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因為這些直接關繫到國計民生和全體公民切身利益。一段時間以來,在國內的建築市場中,無序的掛靠、轉包及承包單位和管理單位謀取非法利益、有償出借企業資質等危害建築市場健康發展的現象比較普遍,造成建築工程的質量低劣和安全事故頻發。因此,如何建立嚴格的法律責任體系和制裁體系顯得尤為迫切,而《
建築法》對此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2建築法規在規范和保障各方權益中的地位
《建築法》用了民法通則中的連帶民事責任概念,對建築市場中相互推諉責任的混亂狀態起到遏製作用。如《
建築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大型建築工程或者結構復雜的建築工程,可以由兩個以上的承包單位聯合共同承包。共同承包的各方對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擔連帶責任。」及第二十九條、第五十五條規定了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對工程質量承擔連帶責任。
《
建築法》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對建築活動中監理單位和承包單位串通謀取非法利益,對違法出借企業資質的施工企業、對違法轉包和不規范分包的施工企業,均規定有關各方應承擔連帶責任。《建築法》中有針對性的強制性法規規定,有利於實現市場進一步規范,從而依法洽理建築市場。建築行業人大代表建議由國務院組織制訂建築業發展專項規劃,採取積極的政策措施鞏固提高建築業地位,指導促進建築業經濟增長與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建築業產業合理分布和優化升級,使建築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化、交易市場化的浪潮推動之下,我國建築業領域形成了以《建築法》為核心,包括《合同法》、《招標投標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等法律、規章在內的法律體系。《建築法》作為建築業的基本法,應該統領相關法律規范中的配套法律制度,規范建築業市場,推動我國建築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常麗莎.建築法規.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2]吳松濤.規劃建築法規基礎.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
7. 試論合同法的作用
一、合同法反映了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實現了交易規則的統一和完善
★舊合同法在此方面的缺陷:
(一)原來三部合同法內容上不統一
1、三個合同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不一樣
1) 經濟合同法是規定國內的合同,還不是國內全部的合同,是國內所謂的經濟合同。
2) 技術合同法是專門規定國內的技術合同。是以技術關系,諸如技術開發、技術轉讓等這類特殊的合同關系規范對象的;
3) 涉外經濟合同法規定涉外經濟合同關系。
2、法律主體不統一
1) 經濟合同法中的合同主體只限於法人、農村承包經營戶和個體工商戶,不包括自然人;
2) 技術合同法的合同主體既包括法人也包括自然人;
3) 涉外經濟合同法的合同主體包括中國的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與外國的企業、其它經濟組織和外國的個人,在這部合同法中,外國的個人是可以的,中國的個人不可以,並且涉外經濟合同法中的主體叫企業,不叫法人。
3、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不統一。
1) 經濟合同法規定的是過錯責任,因過錯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強調的是過錯。
2) 技術合同法和涉外經濟合同法關於違約責任,法律條文說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約定的條件,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根本不提過錯的問題,也就是無過錯責任。
4、合同法的基本原則表述上不一致。
1) 經濟合同法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表述為平等互利、協商一致;
2) 技術合同法則表述為自願平等互利有償。
5、合同形式不一致。
1) 經濟合同法承認口頭合同,即時清結的合同可以採取口頭形式,不是即時清結的採取書面形式;
2) 技術合同法和涉外經濟合同法嚴格要求必須採用書面形式。
6、結構風格不一致。
1) 經濟合同法是總則加分則,規定了十種典型合同;
2) 技術合同法也是總則加分則,規定了合同分則;
3) 涉外經濟合同法全是總則,根本沒有規定分則。(英美法系風格)
(二)現時生活中發生的很多合同關系三部合同法都未作規定經濟秩序的維持造成困難。
1、中介合同關系
2、融資租賃合同關系
3、儲蓄合同、結算合同關系
★新合同法的在此方面的優點:
(一)將三部合同統一到一部合同法當中,統一了合同法內容和交易規則
(二)對新合同法仍然沒有規定的合同類型適用合同法總則以及比照類似合同類推適用,將各種合同納入了合同法調整范圍。
如
二、合同法剔除了反映計劃經濟體制的內容,盡可能符合市場經濟的本質
(一)原來的合同法將合同稱之為"經濟合同",這個概念本身就是計劃經濟體制的反映。
(二)原經濟合同法,強調主體的特殊性,都必須是社會主義組織,已經不符合
社會實際生活了。
*合同主體已經多元化:國有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合作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個體企業、個體工商戶、公民個人等
(三)合同的監督管理機關工商行政部門的監管限制了合同自由
(四)技術合同的管理過於廣泛
新合同法將技術合同法納入了統一合同法當中。
三、新合同法中創設了許多新的制度(與舊法相比)
(一)合同法第42條規定了前合同義務;第60條規定了附隨義務;第92條規定了後合同義務。
1、合同義務 向前面擴張了,合同沒有成立就有義務,即前合同義務;
2、向後擴張了,合同關系已經消滅還有義務,即後合同義務;
3、在合同關系存在期間還有當事人沒有約定的義務,即附隨義務。
(二)對格式合同的規制
1、規定格式條款的使用人在決定合同內容的時候應該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 遵
循公平的原則。
2、規定了格式條款使用人的提示義務。
3、直接規定某些條款無效
4 、最後還有一個管制的辦法,就是對格式合同某個條款的理解有爭議時,通常
採納不利於格式條款使用人的那樣一個含義為標准裁判案件。
(三)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的確立
四、合同法的創造性(我國獨創)
代位權制度、撤銷權制度、表見代理制度等是我們參考和借鑒其他國家合同法設立的。我們的創制:
(一)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的效力認定。
(二)後合同義務,等
8. 合同法的重要性
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屬於版社會法權。近幾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進程加快,企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形式和勞動關系日趨多樣化,勞動用工制度發生深刻變化,勞動用工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勞動合同短期化,用人單位利用自己在勞動關系中的強勢地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等方面情況影響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因此,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意義重大。
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為構建與發展和諧穩定勞動關系提供了法律保障,為保護勞動者的勞動權益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勞動法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