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名詞解釋角色扮演法
⑴ 幼兒中班運用角色扮演法自的社會教育活動
在「醫院」游戲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團坐在一起,問一問「今天大家都選擇扮演了哪些角色」,孩子們踴躍地舉手回答,表示下次要嘗試其他角色。當老師問起「今天你在扮演你喜歡的角色時,遇到了什麼困難」,游戲室里馬上安靜下來,孩子們都在認真地回顧著自己參與的過程,並一字一句地說出了自己遇到的困難。老師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讓幼兒參與到討論中來,幫助幼兒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困難,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小主人。通過這種「幼兒參與式」的游戲評價,不僅讓幼兒獲得了知識和經驗,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以及學習分享的良好品質。
⑵ 幼兒社會教育的實施方法有哪些角色扮演法
幼兒園社會教育方法的基本特點是實踐練習,具有實感性,在做中學,通過真實的體驗來學習。社會領域的教育方法體系是豐富多彩的。下面談談我在社會領域教育中所採用的的一些方法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創設現實社會中的某些情境,讓幼兒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使幼兒表現與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這一角色規范的社會行為,並在此過程中感受角色間的關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為經驗,從而掌握自己承擔的角色所應遵循的社會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 2.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師引導幼兒進入談話的話題,並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問,使談話圍繞教育活動的目標進行。一般說來,話題與幼兒生活的關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談性。談話可以在全班進行,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可根據需要靈活組織。 3.講解法。 講解法是向幼兒說明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讓幼兒了解規則及其意義,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實,知道判斷事物的基本標准,即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和為什麼要這樣做。 4.參觀法。 參觀法是指幼兒進入一定的現實社會場景,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社會現象的狀況。它能使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 5.表演法。 表演法就是幼兒通過身態動作、語言及表情去體驗、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從而達到社會性—情感發展的目的。
⑶ 學期兒童社會教育的名詞解釋
您是問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吧?《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是全國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專業規劃教材。《學前屬兒童社會教育》以加強綜合素質教育為原則,突出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關聯性;以提高幼兒園教學活動組織指導能力為目的,注重實踐能力訓練。全書共分八個單元。內容包括概述、自我意識與教育活動、社會認知與教育活動、社會性情緒情感與教育活動、社會交往與教育活動、社會適應與教育活動、個性發展與教育活動、多元文化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本科院校舉辦的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職、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材,也可供學前教育工作者和幼兒園教師參考。
⑷ 學前游戲論名詞解釋角色扮演
一、「學前游戲論」:就是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體會生活、得出結論、受到教育或明白某回種道理答。
二、「學前游戲論」內容:
1、角色扮演是一種特殊的游戲動作,是兒童以自身或他物為媒介對他人或他物的動作、行為、態度的模仿,也可以說是一種象徵性動作。
2、機能性角色:這是兒童通過模仿範例或對象(如司機)的一兩個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動作(如轉動方向盤)來標志他所模仿的對象。
3、游戲內容:指兒童在游戲中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中事物或現象的范圍規定。
4、游戲形式:是兒童在游戲中展現於外的一切行為表現的方式,它構成游戲的外殼。
(4)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名詞解釋角色扮演法擴展閱讀:
主要課程:
本課程以教育學、心理學、人類文化學的相關研究為基礎,全面的闡述兒童游戲的涵義與本質,兒童游戲的理論、研究概況與發展,游戲的類型與結構功能,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論基礎、科學的游戲觀、幼兒園游戲的設計、實施與評價等內容。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全面理解與掌握學前兒童游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設計與組織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基本技能,確立科學的游戲觀、兒童觀、教育觀,為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⑸ 角色扮演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方面有哪些作用
廣義的社會教育指一切社會生活影響於個人身心發展的教育;狹義的則指學校教育以外的一切版文權化教育設施對青少年、兒童和成人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現代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或政權,實施不同性質的社會教育。
⑹ 幼兒社會教育名詞解釋
幼兒社會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⑺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名詞解釋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是研究者有抄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或藉助輔助儀器,對處於 的教師和學前兒童的行為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和教師開展學前兒童社會性教育。
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
(7)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名詞解釋角色扮演法擴展閱讀:
眾所周知,如果被觀察人知道自己被觀察,其行為可能會有所不同,觀察的結果也就不同,調查所獲得的數據也會出現偏差。掩飾觀察法就是在不為被觀察人、物、或者事件所知的情況下監視他們的行為過程。
在某些情況下,用機器觀察取代人員觀察是可能的甚至是所希望的。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中,機器可能比人員更便宜、更精確和更容易完成工作。
⑻ 角色扮演在兒童社會教育方面有哪些作用
學到了溝通與協商處理問題的能力。 角色扮演有助於學前兒童感知社會角色及其規則、角色版之間的關權系,豐富學 前兒童的社會認知,強化學前兒童的社會情感,培養學前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 使用角色扮演法應注意以下幾點:(1)創設學前兒童熟悉、理解和喜歡的角 色活動情境,以使學前兒童具有相應的經驗儲備和情境理解力。(2)教師要尊重 學前兒童選擇角色、變化角色和創造角色的願望,教師只可指導活動,不應經常 分配角色。(3)由於學前兒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為主。(4) 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時,教師也可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參與到活動中,這有助於 建立與兒童的親密感。
⑼ 名詞解釋,學前兒童社會教育
小學階段學習前的兒童的社會教育。基本涵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識地培養人、有益於人的身心發展的各種社會活動;狹義的社會教育,是指學校和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以及有關的社會團體或組織,對社會成員所進行的教育。
現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知識總量的激增,勞動就業結構的突出變化,從而使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職業要求不斷發展,對成年人來說,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己不能適應社會要求,於是社會教育便迅速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勞動就業結構的變化,對學校教育也是一個沖擊。
現代學校教育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青少年一代的成長也迫切需要社會教育密切配合。社會要求青少年擴大社會交往,充分發展其興趣、愛好和個性,廣泛培養其特殊才能,因此,社會教育對廣大青少年的成長來說,也其有了極其重要的意義。
同時,由於現代信息傳播手段的發展,教育技術的不斷完善,也為社會教育的廣泛發展提供了現代化的物質條件。
所以,在當今世界,社會教育己普遍獲得了蓬勃發展,社會發展趨勢日益表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就業結構的進一步變化,以及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多,社會教育還會獲得更大發展,顯現出更新的活力。
(9)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名詞解釋角色扮演法擴展閱讀
作用
社會教育日益發展,盡管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還處於輔助和補償地位,但越來越顯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社會教育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於學生增長知識、發展能力,有得於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有得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些興趣和愛好若能及早得到培養,就能形成特長,表現出某一方面的才能。這無疑會加速學生的和諧發展。學校的教育,很難適應同一班級中不同興趣愛好和發展水平學生的個別需要,社會教育可以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
老師根據學生的愛好,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參加校外教育機構的專門活動,如電腦維修、琴棋書畫,使學生在自己愛好的活動中施展才華、發展特長、增長聰明才智,進而獨立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合許多學生接受更多社會教育,成為運動員、演員、電腦高手,為學生全方位發展提供了一條新路。
社會教育是一種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豐富性、獨立性、形象性遠非學校教育可比。協調社會教育力量可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能將分散的、自發的社會影響納入正軌。社會教育的好壞依賴於國家法律法規的建設程度和整個社會教育大氣候的形成,這需要全社會較長時間的努力。
現代的社會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態不可比擬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下述各個方面:
第一,社會教育直接面向全社會,又以社會政治經濟為背景,它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廣闊的活動餘地,影響面更為廣泛,更能有效地對整個社會發生積極作用;
第二,社會教育不僅面對學校,面對青少年,更面對社會的成人勞動者。這不僅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滿足成年人繼續學習的要求,有效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通過政治、道德教育,促進社會安定與進步;
第三,社會教育形式靈活多樣,沒有制度化教育的嚴格約束性。它很少受階級、地位、年齡資歷限制,能很好體現教育的民主性;
第四,現代人的成長已不完全局限於學校,必須同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社會教育更有利於人的社會化。
綜上所述,社會教育在現代社會里其意義愈加重要,是現代社會教育體系中不可忽略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