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會學名著
A. 麻煩給我推薦一些法社會學的書籍
貝卡里亞(Cesare Beccaria)的《論犯罪與刑罰》 很不錯
B. 社會學的名著
迪爾凱姆:《社會學研究方法論》(1895年)
迪爾凱姆:《社會分工論》(1893年)
韋伯:《經濟與社會》(1921-1922年)
庫利:《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1902年)
舒茨:《社會世界的現象學》(1932年)
米德:《心靈、自我與社會》(1934年)
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1923年)
霍克海默:《批判理論》(1968年)
馬爾庫塞:《理發與革命》(1941年)
帕森斯:《社會行動的結構》(1937年)
帕森斯:《社會系統》(1951年)
帕森斯和斯梅爾瑟:《經濟與社會》(1956年)
默頓:《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1949年)
米爾斯:《權力精英》(1956年)
達倫多夫:《工業社會中的階級與階級沖突》(1959年)
科塞:《社會沖突的功能》(1956年)
倫斯基:《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1966年)
霍曼斯:《社會行為:它的基本形式》(1961年)
霍曼斯:《社會科學的本質》(1967年)
布勞:《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1964年)
布勞:《不平等與異質性》(1977年)
布魯默:《形象互動論:觀點與方法》(1969年)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1959年)
加芬克爾:《常人的方法學研究》(1967年)
伯格和盧克曼:《社會實體的建構》(1967年)
哈貝馬斯:《認識與人類旨趣》(1968年)
阿多爾諾:《德國社會學中的實證論之爭?導言》(1969年)
顧爾德納:《西方社會學面臨的危機》(1970年)
巴克利:《社會學和現代系統論》(1965年)
柯林斯:《沖突社會學:走向一種解釋的科學》(1975年)
亞歷山大:《社會學的理論邏輯》(1983年)
亞歷山大等:《微觀與宏觀的聯結》(1987)
盧曼:《社會分化》(1982年)
阿切爾:《文化與主體性:文化在社會理論中的位置》(1988年)
吉登斯:《社會的建構》(1984年)
哈貝馬斯:《溝通行動論》(1981年)
哈貝馬斯:《事實與規范之間》(1996年)
科爾曼:《社會理論的基礎》(1990年)
布迪厄:《實踐的邏輯》(1980年)
布迪厄和華康德:《反思社會學導引》(1992年)
埃利亞斯:《論文明的進程》(1939年)
埃利亞斯:《符號理論》(1991年)
C. 哪些社會學著作值得推薦
你指的是常規的嗎?
西方社會學理論、社會學研究方法、入門級的是社會學的想像力。另外就是一些知名西方社會學家的了,有很多流派:規訓與懲罰、資本論、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白領精英、公共空間、集體行動的邏輯、菊與刀、現代性與大屠殺、烏合之眾等等很多。
中國社會學家的:費孝通的鄉土中國、鄭也夫的作品、還有鄭杭生、邊燕傑、周曉虹等很多,因為社會學面很廣,看你對哪方面感興趣了。
D. 法學著作推薦
我是中國政法的~我們學校一般推薦新生讀的書如下:
① 鄭永流:《法學野渡——寫給法學院新生》
在本書中,作者以一種「傳道、授業、解惑」的視角,來審視法學的學習,以「至簡、實用、可讀」的原則,圖文並茂的形式,從法學學科的特性、法律人的思維、職業理想、法律人的養成、學習方法的指導、論文的寫作、學習規劃等角度,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引導法學院新生邁入法律之門,順利「登堂入室」。
鄭永流先生現在是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留學德國,並有在德國大學任教的經歷。主要研究方向是法理學、法社會學、法律方法、人權法。
② 劉星:《西窗法雨》
此書是個文集。文章曾於十多年前在《南方周末》上連載,後匯編成書,已再版幾次。書中文章以親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談西方法律文化,對似乎是信手拈來的法律現象材料進行點撥評說,說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現象,卻時時啟蒙著中國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著痕跡地調動著讀者的思維,去思考中國的問題。
劉星先生現在是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法理學、法律思想史。
③ 余定宇:《尋找法律的印跡——從古埃及到美利堅》
從古埃及到美利堅,人類先賢們的法律思想如恆久不滅的燈塔,引導著我們在黑暗與無知中摸索、前進。人類也在經過了無數的災難、迷失中逐步建立了多元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而對於我們,生活在擁有幾千年文明史,卻仍在為法治建立奮斗的中國人,西方法律文明是怎樣建立起來的?一個個著名的法律制度是如何確立的?法律的背後是什麼?在本書中,作者虛構了一次環球法旅,以此為線索,串起了一個個法律故事。這些故事,使「法」變得那樣可愛、讓人喜歡。全書充溢著自然法的思想。問世間,法為何物?——法即公平正義。
④ 余定宇:《尋找法律的印跡2——從獨角神獸到「六法全書」》
這本書是《尋找法律的印跡——從古埃及到美利堅》的姊妹篇,是一本「游記版」的《中國法律思想史綱》。從黃河兩岸的黃土高原,到長城內外的萬里戈壁,從「鐵馬秋風」的塞北,到「杏花春雨」的江南,作者一步一個腳印地尋找著5000年來中國法律的遙遠故事,聆聽著中華文明一路走來的依稀足音。本書從出土文物「彩陶上的魚」說起,追溯著汾水斜陽、壺口細雨、洛陽舊事、「刑鼎」故地等法律萌芽之地尋根覓跡,又順著歷史之軌一路探訪秦國法典的生成、漢代法律的定型、隋唐法律的成熟、宋以後法律的流變,直到鴉片戰爭以後因各國列強入侵、西法東漸導致的中華法系的解體、國民黨「六法全書」的興廢、中國近現代法律體系的形成與演進。中國法律五千年的歷史,在作者輕松流暢的語言中,由遠至近,慢慢流淌,那麼親切,那麼自然。讀完之後,對「中國法律文化的傳統特色」,和「今日中國立法改革和司法改革的道路方向」等現實問題,讀者或許可以產生出許多更明晰或更深刻的感悟。
以上是摘錄的~這幾本都非常好~特別推薦劉星《西窗法雨》,很淺顯但很有韻味的書。然後推薦王人博《桃李江湖》,其他的我覺得《洞穴奇案》很鍛煉法學思維。
祝學業有成順利通過司考~~~~
E. 學法學可以讀哪些著作
大學一年級可讀書目: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 ,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學習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喪失一顆童心。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訴你們:走進這個世界吧,現在還來得及,它會使你們獲得更健全一些。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我相信此書對於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10.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闢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於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於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大學二年級可讀書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於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餘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後,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准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現法律」,還應該是「創造法律」。他把創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出法律職業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為學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後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後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藉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 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採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後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化)。後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於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31.江山:《中國法理念》
[點介] 作者在中國法學界是獨樹一幟的。他很幸運,沒有受什麼現代西方產業化學術體制的「污染」,因此,他對中國法的現實和理想的解讀必然是浸淫著真正的中國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觀是我們這些著眼於「現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備的。這是一本難得的稱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國人寫的書。
3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點介] 在中國影響頗大的綜合法學著作。書的前半部分簡要介紹了西方法思想的歷史,後半部分論說了作者認為重要的一些法理學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自然法為立場的綜合法學觀。該書的價值之一也許是它對中國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法理學的影響。從學術史和語言翻譯史的角度,對本書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大學三年級可讀書目
33.凱利:《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點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種寫法。以「問題史」代替「英雄譜」,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學功力和看問題的敏銳,使得本書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比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飲。從的翻譯上看,在翻譯界「偽劣產品」漫天的今天,本書是難得的優秀和雜實的本子。
34.雷蒙.阿隆:《社會學主要思潮》
[點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探索了社會學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鳩、孔德、馬克思、托克維爾、塗爾干、帕累托和韋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於魅力的社會思想家,他不僅要努力把握這些社會學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記這些社會思想與哲學觀念及政治思想的內在關聯 。
35.羅素:《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
[點介] 哲學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這本是經受時間的洗禮的。羅素先生在書中顯現出一種從容幽雅的氣質,並時時不忘對某個哲學家調侃上幾句。我想,這樣的氣度是「沉重有餘,深度不足」的國人所欠缺的。本書寫法和體繫上是屬於正統的,也是非常實在的。
36.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點介] 作者本來還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國哲學史》。這本最初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但從另外一個層面看,本書讀起來更為精當。這可當作一本入門的書,但同時又可以常讀常新。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關於人生境界的看法,對我們也是大有啟示的。
37.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
[點介] 作者的治學進路和思考進路都深深體現了某種宏大和理性的情懷。書中對當代西方法理學說和域外(特別是日本)法治經驗的紹介,都無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問題關切。該書論證謹言,學術色彩濃。
38.梁啟超:《梁啟超法學文集》
[點介] 作為法學家的梁啟超對中國法學的開創性貢獻理應為青年學生所了解和認識。梁啟超涉獵廣泛,思想敏捷,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和實踐有深切的體驗。其行文恣肆汪洋,論辯雄渾有力。至於其理論和實踐中實際存在的裂痕,諸位在讀該書時須具有同情的理解,從而正確認識:一個人的貢獻之大小,一定要與所處的時代結合考察。
39.博西格諾等:《法律之門》
[點介] 這本書的塊頭是大了一點。不過,作為一本教科書式的著作,本書涉及了當代法律的幾乎所有的重要領域。富於啟發而又不乏生動;重在訓練思維而又無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說,此書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帶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這是我對該書的總的評價。和國內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優劣自判,不必多言。
40.劉小楓:《沉重的肉身》[《拯救與逍遙》、《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
[點介] 對現代性倫理的一種新的解讀。弘揚個體主義的倫理敘事觀。順著劉小楓的指引,我們會進入一個有些神秘、有些飄渺、但又無比真實的世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的道德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我們的怎樣去把握生命?我們又如何看待藝術與人生?讀完此書,在慨嘆之餘,你一定會有沉甸甸的收獲。
41.塗爾干:《社會分工論》[《自殺論》、《社會學方法的准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點介] 作者乃與馬克思、韋伯齊名的社會學思想大家。本書是作者確立自己思想理路的開山之作。書中提出了「社會團結」、「集體意識」、「社會分化與整和」等重要概念,對「機械團結」、「有機團結」、「壓制性制裁」、「恢復性制裁」等二元劃分及歷史規律進行了探討。
42.加達默爾:《真理與方法》
[點介] 本書志在闡明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使得詮釋學從認識論和本體論轉向了方法論。該書認為:理解和解釋依賴與主體的前見所構成的視域和當下視域的融合。該書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學習法律的人來說,能夠為「解釋學」作出的貢獻當在「應用」方面,而這恰是當今我們在研究法律解釋和法律方法問題時要注意的。
43. 賀衛方:《司法的理念與制度》[《具體法治》、《法邊餘墨》]
[點介] 該書體現了作者進入司法研究以來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風格獨特,思想敏銳,並善於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論和中國司法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作者在收入幾篇重要的長篇論文之外,還收入了許多短小機智、曾經有廣泛影響的篇什。作為知識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積極推動者的雙重角色,作者的行動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可供分析的樣本。後兩本書同樣敏銳和有趣,特別是後一本書,充滿濃郁的人文修養,在我看來也許更值得一讀。
44. 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釋》
[點介] 是當代中國法學研究中最具備學術意識的一本書。作者持什麼樣的文化立場在我看來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學術實踐做到自我的總結、批判和反省。如果我們的學術都能建立在這樣的一步步的積累和批判的基礎之上,我相信這才是中國學術的真正希望。本書是一本「編」的書,和時下流行的許多「編著」兩廂對照,讀者會有很多感嘆和判斷。
45.克爾凱郭爾:《恐懼與戰栗》
[點介] 我對這本書情有獨鍾。我被作者「孤獨的」氣質和宗教的體驗所吸引。也許我們會遺忘一切,但不能遺忘自己作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他對生命的無奈和痛苦的洞察,讓我們重新理解生命的幸與不幸。
46.羅爾斯:《正義論》
[點介] 本書被譽為是二戰後「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本書涉及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諸領域,對正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以「無知之幕」和「原初狀態」的理論預設為前提,提出了「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並論述了正義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則和機會公平與差別原則。也是自由主義的重要著作。
47.帕斯卡:《思想錄》
[點介] 這本書曾經伴隨我度過許多個寂寞而無眠的夜晚。作者說:人是一根脆弱的蘆葦;作者還說:人的全部尊嚴在於思想。作者說了很多的話,這些話是別人不可能說出來的。作者在捍衛人本身,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
48.威廉
F. 社會學有哪些經典書籍
社會學著作推薦
《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彼得·布勞華夏出版社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歐文·戈夫曼浙江人民出版社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卡爾·曼海姆商務印書館
《社會契約論》盧梭商務印書館
《共有的習慣》愛德華·湯普森上海人民出版社
《論傳統》E·希爾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格爾哈斯·倫斯基浙江人民出版社
《歷史社會學的興起》丹尼斯·史密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現代性的後果》安東尼·吉登斯譯林出版社
《社會權力的來源》邁克爾·曼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會是如何可能的》齊美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學術與政治》馬克斯·韋伯三聯書店
《宗教社會學》格奧爾·西美爾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會的構成》安東尼·吉登斯三聯書店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安東尼·吉登斯三聯書店
《社會學研究方法論》迪爾凱姆(塗爾干)華夏出版社
《社會科學方法論》馬克斯·韋伯華夏(中央編譯)出版社
《社會科學的比較方法》尼爾·丁·斯梅爾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道德教育》愛彌爾·塗爾幹上海人民出版社
《共同體與社會》費迪南·滕尼斯商務印書館
《社會分工論》愛彌爾·塗爾干三聯書店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愛彌爾·塗爾幹上海人民出版社
《經濟與社會》馬克斯·韋伯商務印書館
《貨幣哲學》格奧爾·西美爾華夏出版社
《社會學》格奧爾·西美爾華夏出版社
《知識社會學問題》馬克斯·舍勒華夏出版社
《職業倫理與公民道德》愛彌爾·塗爾幹上海人民出版社
《普通社會學綱要》V·帕累托三聯書店
《保守主義》卡爾·曼海姆譯林出版社
《原始分類》愛彌爾·塗爾幹上海人民出版社
G. 社會學經典著作都有哪些
社會學經典著作閱讀書目有以下;
1.《社會學》戴維.波普諾 華夏出版社
2.《社會學主要思潮》雷蒙.阿隆 華夏(或上海譯文)出版社
3.《西方社會學》W.D.珀杜 河北人民出版社
4.《社會學理論》D.P.約翰遜 國際文化出版社
5.《現代社會學理論》馬爾科姆.沃特斯 華夏出版社
6.《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喬納森.特納 華夏出版社
7.《社會理論的基礎》(上、下)詹姆斯.科爾曼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8.《社會學十大概念》讓.卡澤納弗 上海人民出版社
9.《社會學的基本概念》馬克斯.韋伯 上海人民出版社
10.《十九世紀的思想運動》喬治.米德 中國城市出版社
11.《通過社會學去思考》齊爾格特.鮑曼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2.《社會學二十講》亞歷山大 華夏出版社
13.《世紀末社會理論》傑夫瑞.亞歷山大 上海人民出版社
14.《社會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安東尼.吉登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5.《社會學的想像力》賴特.米爾斯 三聯書店
經典作品指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經久不衰的萬傳世之作,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最能表現本行業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文字、影響等一切形式的作品。經典作品是最能代表這一個時代的作品。
H. 有關法律的名著有哪些
給你介紹幾部法學名著:法學名著不計其數,這里給你介紹國內外著名的法學書專籍: 1、羅爾斯的《正義論》2、孟屬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3、博登海默的《法理學:法哲學於法律方法》4、貝卡利亞的《論犯罪與刑罰》5、梁志平的《法辯:中國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6、卡爾·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7、台灣王澤鑒的《民法概要》8、王利民的《民法總則研究》9、陳興良的《規范刑法學第二版》10、邁克爾·D貝勒斯的《法律的原則》11、盧梭的《社會契約論》12、伯爾曼的《法律與宗教》13、哈特的《法律的概念》14、哈納克的《法律立法與自義》15、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16、龍勃羅梭的《犯罪人論》17、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法原理》18、羅傑·科特威爾的《法律社會學導論》19、亨利·萊維·布律爾的《法律社會學》20、康德的《法的形而上學原理》
I. 請推薦法律方面的著名小說或著作
給你介紹幾部法學名著:法學名著不計其數,這里給你介紹國內外著名的法學書籍: 1、羅爾斯的《正義論》2、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3、博登海默的《法理學:法哲學於法律方法》4、貝卡利亞的《論犯罪與刑罰》5、梁志平的《法辯:中國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6、卡爾·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7、台灣王澤鑒的《民法概要》8、王利民的《民法總則研究》9、陳興良的《規范刑法學第二版》10、邁克爾·D貝勒斯的《法律的原則》11、盧梭的《社會契約論》12、伯爾曼的《法律與宗教》13、哈特的《法律的概念》14、哈納克的《法律立法與自義》15、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16、龍勃羅梭的《犯罪人論》17、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法原理》18、羅傑·科特威爾的《法律社會學導論》19、亨利·萊維·布律爾的《法律社會學》20、康德的《法的形而上學原理》。
小說:《天使的憤怒》西德尼。謝爾頓的經典巨著
內容簡介
西德尼·謝爾頓,2007年1月30日,謝爾頓在洛杉磯逝世,享年89歲。他是世界上唯一集奧斯卡獎、托尼獎和愛倫·坡獎於一身的作家,前17本小說全部登上過《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記載,他是世界上被翻譯得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譯成51種語言,引介到18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總銷量超過3億冊。
上個世紀90年代,譯林出版社最早把謝爾頓的作品介紹到中國,為國人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如今斯人已逝,當明天不再來臨,重讀這些傑作應當是我們最好的紀念。
「……給我們講講那群隱匿在黑暗中的魔鬼吧,西門。」
「他們的名字不可大聲說出,唯恐玷污凡人的嘴唇,因為他們出自不潔的黑暗之地且禍亂天庭,但他們被天使的憤怒所驅散……」
——《開俄斯對話錄》
謝爾頓最具盛名的作品,美國評論界稱這是「一部燦爛的嚴肅小說,盡到了小說所能盡到的一切職責。」
當家裡著火,只能帶一樣東西逃生,你會選擇什麼?
西德尼·謝爾頓的選擇是紙和筆:「我知道逃生後我們會被暫時安置在汽車旅館里,有了紙和筆,我就可以繼續寫作。」是的,他一直在寫作,還是這世上最會講故事的人。
此書裡面有一些法律的經典案例
J. 社會學名著書籍推薦
社會學名著,我覺得書籍推薦你可以看一款有關政治和經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