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從經濟法角度如何反腐敗

從經濟法角度如何反腐敗

發布時間: 2021-12-11 00:14:14

刑法修正案(九)如何體現反腐敗法

「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簡稱「刑(九)」)在反腐敗制度建設方面有什麼重要修改和完善,對中國的反腐敗會有怎樣的促進作用?」這是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閉幕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郎勝表示,刑(九)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懲治腐敗犯罪的法網,完善了有關制度,加大了對這類犯罪的懲處。

那麼,刑(九)相關條款是怎樣體現懲治腐敗犯罪法網「嚴密」性的?接下來,將會為反腐敗工作帶來哪些影響?日前,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學者。

「數額+情節」

更能體現罪責刑相適應

在8月2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臧鐵偉介紹,刑(九)進一步完善了貪污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將以前規定的單純的「數額」標准,修改完善為「數額+情節」標准,更符合實際情況,能更好地做到罪刑相適應。

「對定罪量刑標准進行修改,使其更具彈性,體現了立法的科學性。」9月6日,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秘書長彭新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現行刑法過於突出數額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沒有考慮實踐中的一些具體情形,導致罪刑不相適應。

彭新林分析說,1997年刑法修改時確定的5000元起刑點,與我國自古以來「計贓定罪」的立法傳統有關。但是在實踐中,這一具體標准早已脫離實際,而且也會令公眾產生「量刑不公」的質疑。比如,「為什麼受賄500萬元的與受賄2000萬元的,判處的刑罰一樣?」「為什麼有的貪官受賄幾百萬元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有的受賄幾千萬元只是死緩?」

「在單純數額標准之下,人們很容易忽略犯罪情節,如是否對國計民生產生惡劣影響,是否有索賄情節,是否抗拒、干擾調查,是否拒不認罪等。」在彭新林看來,「數額十情節」的彈性標准確立後,更能體現罪責刑相適應,也更有利於貫徹寬嚴相濟政策。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數額十情節」的定罪量刑標准充分體現了十八大以來對待腐敗的「零容忍」態度,即無論貪污受賄數額多少,只要情節嚴重,就要受追究;在打擊腐敗和量刑時,可以避免一些爭議和誤解;非常重視腐敗的後果和影響,能提高反腐敗力度,也讓腐敗分子減少僥幸心理。

「『數額+情節』標准,也符合國際反腐大趨勢。」庄德水表示,國際上對腐敗行為也不規定基本數額標准,而是綜合考量結果。從現在反腐敗發展趨勢來看,一些利益輸送、新的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可能具體金額少,但危害日益加大,對此應加以嚴懲。否則有的官員覺得自己沒有拿到那麼多錢,就不會受到懲處。

根據刑(九),起刑點在個案中可能會高於5000元,對此該怎麼看?「威懾作用不會減弱。」彭新林說,以往的5000元和現在是不同的,人們對社會危害性的衡量標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在「數額十情節」標准下,同樣的貪污受賄數額,但是情節比較嚴重的,可能比以往處罰得更重。刑(九)對貪污受賄定罪的二元、彈性標准,更科學、更有威懾力。

「終身監禁」

讓「巨貪」把牢底坐穿

刑(九)草案三審稿新增一大亮點,即對重特大貪污受賄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犯罪分子,增加規定「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該內容被保留至表決稿並獲通過。

「這不是一個新的刑種,它的對象只是針對貪污受賄被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在具體執行中的一個特殊措施。」臧鐵偉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說。

「這在我國刑法史上是一大突破,將載入史冊。」刑(九)草案三審時,任茂東委員對「終身監禁」內容表示肯定。這一內容,源於部分常委會委員的建議。草案二審時,針對重特大貪污受賄犯罪,王其江委員建議增加終身監禁刑罰,趙白鴿委員建議對此進行專題討論。

三審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以下簡稱「刑法室」)曾就在刑(九)中規定「終身監禁」等問題召開座談會。最高檢、公安部贊成死緩不得減刑的規定,認為對嚴重犯罪可以起到震懾作用。與此同時,刑法室也通過外交部致電我國駐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11國使館,了解這些國家終身監禁的立法和實施情況。調研發現,在已經廢除死刑的國家,終身監禁就是最嚴厲的刑罰。該11國法律都規定有終身監禁或無期徒刑。

「『終身監禁』就是『不許他出來』,相當於死刑,但基於人性的尊重又沒有剝奪其生命。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相信威懾力會很大。」西安交通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李景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李景平分析說,司法實踐中,一些貪官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或者無期徒刑,但是過不了多久就可以通過減刑、假釋得以重返社會,「這是老百姓對反腐效果不滿意的根本原因之一,也讓一些貪官有了『越獄』的僥幸心理。」

「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也有利於實現罪刑相適應,讓受賄數額不等的人的刑期產生差別。」李景平說。

「刑法中明確寫入『終身監禁』,這在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庄德水告訴記者,規定「不得減刑、假釋」,是終身監禁落到實處的雙保險,一方面可以加大對腐敗分子的威懾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我國死刑的負面壓力,更好地開展國際追逃。

彭新林認為,「終身監禁」體現了嚴厲懲處腐敗的方針,高壓反腐會成為常態。同時也體現慎用死刑精神,發揮了死刑替代措施的作用,對潛在的腐敗犯罪分子有遏制威懾作用,「想到沒有出來的希望了,心理震懾會很大。」

嚴懲行賄

讓「圍獵」者「賠了夫人又折兵」

深圳商人徐某等通過向國家工作人員陳某行賄30萬元、向對水務局相關官員有影響力的市民張某行賄70萬元等手段,接近、拉攏水務局相關官員,違規向該市一水庫傾倒殘渣余土。後法院依據刑法修正案(七),認定陳某、張某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並追究刑事責任。但對徐某的行賄行為,法院僅認定其向陳某行賄30萬元構成行賄罪,而對其向張某行賄70萬元的行為則未定罪量刑。

這是發生在2009年的一則案例。在今年11月1日刑(九)施行後,類似徐某行賄張某這種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近親屬等特定關系人行賄的行為,也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庄德水表示,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是近年來滋生的腐敗現象,一些行賄中介「圍獵」官員無效的時候,會轉而向官員身邊的人,如親屬或司機、秘書等工作人員進行利益輸送,如高薪聘請、重金送禮、合作經營等,以「曲線」行賄的方式達到目的。「刑(九)的這一條款相當於切斷了行賄渠道,壓縮了行賄犯罪的空間,對行賄人將給予沉重打擊。」

記者看到,刑(九)對行賄犯罪增加了財產刑,在每一檔量刑中新增「並處罰金」。「這是讓行賄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一項懲處。」庄德水認為,很多行賄人是為了不正當利益和需求才行賄,現在讓他經濟上受損、無利可圖,相當於切中要害。

李景平也表示,很多行賄人行賄目的是獲取更高收益,如果給予單純的自由刑,其財產沒有損失,從經濟學的角度講不利於遏制尋租行為發生。而有了財產刑以後,通過計算成本和收益,會遏制一部分人的行賄行為。

此外,刑(九)還嚴格了行賄犯罪從寬處罰的條件。依據現行刑法第390條,行賄人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九)則規定,被追訴前主動交待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受訪專家一致認為,對行賄人加大懲處力度,是從源頭上打擊腐敗,從而防止腐敗發生的有效手段。那麼,對行賄人「免除處罰」門檻的提高,是否會給司法實踐帶來挑戰?

「這對司法機關辦案會有一定的壓力,這就要求我們採取更有效的策略來獲取犯罪證據。」庄德水表示,一方面加大對犯罪官員的懲處,另一方面加大對行賄犯罪空間的壓縮,「兩頭掐,才能真正減少腐敗增量。」

「程序上的要求,應該服從於司法的實質正義。」庄德水表示,換個角度看,刑(九)的這一修改,也是倒逼偵查機關、司法機關提高反腐敗查案能力,不依賴口供,更多依靠書證、物證等客觀證據。

「受賄犯罪具有特殊性,特別是一對一的受賄犯罪人不供述的時候,行賄人如果不指控,會給偵查帶來挑戰。」彭新林分析說,但是刑(九)的修改也並不是說行賄人指控了受賄人就沒有回報,還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在有重大立功等表現時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參考:網頁鏈接

❷ 陰陽合同,用經濟法的角度來看,該怎麼分析呢涉及什麼樣的經濟法上的問題

涉及的是合同法,不是經濟法。

❸ 如何從經濟法的角度論述消費者權益

您好。
(一)依法經營、誠信經營是公司對消費者承擔社會責任的基礎

守法責任是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基礎,在我國現階段,強調公司必須守法應該成為弘揚、落實公司社會責任的根本,這是公司應當承擔的最低道德責任,是公司處理與股東、利益相關者和社會關系的底線。依法經營中的「法」不僅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包括了《食品安全法》、《公司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等一系列規范公司生產經營的法律法規。誠信經營實質也是依法經營的一部分。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中的帝王條款和最高原則,對於經營者尤為重要。經營者在宣傳、銷售產品及提供服務時應做到實事求是,真誠善待消費者。

(二)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是公司社會責任的關鍵

現代社會是需求多元化的社會,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不同,這就要求公司在制定生產經營計劃時應首先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市場的需要,充分尊重消費者的選擇,不斷推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或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當然,個性化產品設計的前提是產品質量符合國家相關質量標准,確保消費安全。同時當產品出現瑕疵或缺陷時公司應迅速通知消費者,並及時進行產品召回。產品召回制度減輕了消費者的損失,同時也避免公司受到重創。該制度在我國剛剛起步,但其必將成為以後消費者對缺陷產品救濟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尊重消費者的各項權利是公司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

1.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即消費者有權在消費之前了解產品的相關信息,但是由於消費者在經濟實力、技術水平等方面與經營者相比處於弱勢,形成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這往往也是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公司要履行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首先就要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性。例如應當如實標明產品的生產產地、原材料、使用性能、使用方法及存在的風險等,使消費者能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基礎上做出選擇。

2.消費者享有隱私權。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具體人格權。對於消費者的隱私,任何人都附有不得侵害的消極義務。因此,商家在經營過程中,應自覺保障消費者隱私,需要採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必須要徵得消費者的同意,並建立嚴格的信息管理制度,切實保障消費者的隱私權。

3.消費者享有選擇權。即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享有選擇商品和服務及經營者的權利。但實踐中有些公司,尤其是一些佔有優勢地位的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通過簽訂霸王合同限制或者剝奪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霸王合同看似充分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體現了契約自由原則,但其實質是消費者為了獲得商品或者服務而被迫接受經營者提供的合同,違反了契約正義原則。因此,告別霸王合同,實現格式合同的公平化,避免合同內容產生混淆或歧義應成為公司保障消費者選擇權的重要內容。

❹ 從委託代理理論看如何反腐敗

腐敗成因及我國反腐敗的措施與對策研究
作者:鄒波
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
導師:張子剛
學位:博士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分類:D523.4
主題:腐敗 管理學理論 國家權力監督機制 政府采購監督制度
時間:20030423
頁數:139
瀏覽:在線閱讀全文下載
全文目錄
文摘
英文文摘
1緒論
1.1研究背景
1.2國內外研究概況
1.3全文結構
2腐敗的成因Ⅰ:從成本一收益角度看
2.1經濟人假設與腐敗的客觀基礎
2.2腐敗成本與收益分析
2.3對中國反腐敗的若干啟示
3腐敗的成因Ⅱ:從尋租角度看
3.1尋租活動概說
3.2尋租環境是腐敗產生的重要根源
3.3對中國反腐敗的政策啟示
4腐敗的成因Ⅲ:從委託-代理角度看
4.1腐敗與公共權力的委託-代理運行
4.2公共權力委託代理運行是如何失靈的
4.3對中國反腐敗的政策啟示
5腐敗的成因Ⅳ:從行政壟斷角度看
5.1行政壟斷是腐敗滋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5.2轉型期中國的行政壟斷與腐敗
5.3中國行政壟斷改革的進展
5.4對中國反腐敗的政策啟示
6從源頭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
6.1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已經採取的措施
6.2繼續從源頭上推進反腐敗制度創新
6.3從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根本舉措:深化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
7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十條具體對策
7.1改革國家權力監督體制
7.2加強和改進黨內監督
7.3加強黨內程序規范建設
7.4設置專門的反腐敗機構——廉政院
7.5改革公務消費制度
7.6建立政府采購監督制度
7.7完善公務員家庭財產申報登記制度
7.8完善領導幹部任(離)職審計制度
7.9建立「窮籍」制度
7.10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1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論文目錄

內容摘要
該研究准備從管理學理論上來探討一個現實的問題——腐敗,重點是探討腐敗產生的原因及其政策啟示.對於腐敗問題,從社會學和政治學的角度都可以進行研究和分析,從中也可以得出真知灼見,如亨廷頓等人的研究成果.但腐敗不僅與宏觀的社會背景有關,作為一種行為選擇,它更是微觀個人的利害關系計算的結果,是制度安排不合理的結果.所以探討腐敗,從經濟學、管理學角度來研究,更有可取之處.由於腐敗這一問題的高度現實性,對於腐敗的討論在學術界一直也是一個熱點話題.該文首先介紹了課題的研究背景,綜述了國內外的研究概況,說明了該文的結構安排.接下來從不同角度研究了腐敗的成因,分別提出了中國反腐敗的措施與對策.最後,該文依據前面對腐敗成因進行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十條具體對策,包括:改革國家權力監督機制、加強和改進黨內監督、加強黨內程序規范建設、設立專門的反腐敗機構——廉政院、建立政府采購監督制度、完善公務員家庭財產申報制度、完善領導幹部離(任)職審計制度,改革和規范公務消費制度、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等.對這些反腐敗舉措的詳細分析為其從理論思路走向實際操作奠定了基礎.

❺ 辯論「經濟法不是門獨立的法律」,我該從那些角度進行

上面有人從法律角度解答了。
我也是學法律的,但是我更願意從辯論角度來幫你分析下。
1.你們的辯題沒有限制國家,那麼廣泛的來說可以認為說的是所有有效的的、各國的所有經濟法。但是從辯論存在的現實意義來看也可以從現實意義的角度把范圍縮小到「中國有效的經濟法」。(之所以說是有效的,也是依據辯論的現實意義)
2.從辯論角度來理解,「獨立」可以介定為與其他法律互不依賴依存。也可以介定為與其他一切事物互不依賴依存。你們可以自由選擇你們更好把握,更好發揮的介定方式。從和其他法律關系來說,經濟法的立法依據和法律淵源的緊密關繫上講,它肯定不是獨立的法。以我國為例子,它存在的前提和依據是我國的憲法及其他上位法,它的實施和保障則依靠行政制度和程序法等等其他法規來保障。離開了憲法和其他上位法,它就沒有存在的可能性;離開了其他可以對起進行保障的法規,那麼它的存在就是理論上的存在,而毫無任何實際效力,由此失去起存在價值和意義。從非法律的現實角度講,經濟法調整的是社會中的經濟關系,失去了社會和經濟活動(經濟關系)中的任何一個,經濟法的存在也是毫無意義的。
3.從事物聯系的復雜性,多樣性上看,從理論上講經濟法和社會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廣泛密切的聯系。那麼我們只要論證「和其他事物有密切聯系的就不是獨立的」就可以證明我們的論點了。在論證的時候,最終會出現這樣一個結論:「任何法律都不是獨立的」。那麼對方可能提出:既然任何法律都不是獨立的,或者說不存在獨立的法律,我們的辯題還有什麼意義呢?但是我們可以闡述:我們的辯題要論證的僅僅是「經濟法的獨立性」至於其他法律,不是我們辯題討論的范圍,實際上只要證明了所有法律都不是獨立的,那麼我們的觀點也就被證明了:法律都不是獨立的,經濟法是法律,所以經濟法不是獨立的。(邏輯上是典型的三段論)(具體的對於事物聯系的論述請參看馬列哲學中對事物聯系的論述,我就不多論述了)
我的專業知識不是很好,但是大學四年都在玩辯論,也很喜歡辯論。辯論賽比的,證明的不是真理。實際上是比較雙方的應對,臨場反應,邏輯能力,表達能力。
不知道這樣的幫助有用沒有啊?

❻ 從法律角度來說我國反腐敗成功有哪些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十八大以來,中央加大了查辦力度。
假如中央沒有力度,像以前似的,隨便開開會、發發文就完了,什麼效果都不會有。
以前不是發了很多文件嗎?大家並沒有看到實際效果。

❼ 從經濟法的角度,如何看待杜國楹的商業行為

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的商人行為。
有時候從商業的角度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這些商人追求的目標,有時候可能和一些道德相抵觸,但是我覺得這個也是無可厚非的,只要是合法的話,我覺得就沒有什麼。

❽ 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

生活中蘊含著許多經濟學

比如當你早上出門一個不小心差點掉進下水道里,你也許會罵:「誰這這么沒有素質,連水井蓋都偷」

其實偷水井蓋不僅僅只是素質問題,你想想會偷城市水井蓋的大多會是周邊農村的人,偷水井蓋或許沒有素質,但不是根本原因,如果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那他是不會去偷水井蓋的,因為他的投水井蓋的機會成本是失去這份穩定工作,作為一個合理的經濟人他會比那個邊際收益大!假如他沒有工作,那他的機會成本是0,因此會冒險!

也就是說城市水井蓋被偷其本質原因是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為了分享城市高速發展的經濟成果,而不是僅僅的素質低!

所以說我們常說的打假治假就僅僅靠增加幾次強力打假就行嗎?我想事治標不治本!其本質也是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為了分享城市高速發展的經濟成果,要根本治理就應該縮小城鄉差距!這才是根本所在!

晚上寢室出去聚餐!我們的小謝同學很不開心!在我們強大攻勢下得知情況:小謝同學最近在追一個MM,他說最近發簡訊MM都不怎麼回他的簡訊!

我問你每天發幾條,他說發二三十條!

暈!你白痴啊!難怪MM不理你!

其實這可以用經濟學效用解釋!當MM接到第一個追求者發給她的簡訊,心中還是會有一種自豪感,不管那追求者多少爛(這個女生最清楚了),也就是說這時候第一個簡訊的效應是最大!當你發第二個簡訊時候這個簡訊給MM帶來的自豪感會下降,也就是第二個簡訊效益小於第一個簡訊的效應!這就是經濟學中常講的邊際效益遞減規律!當發到二三十個簡訊是對MM來講邊際效用已經是負的了!也就是說MM這你發的簡訊已經反感了!

那我該怎麼辦呢?小謝同學!

我們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每天減少發簡訊的次數,就一天發三四條,但要在每天一個時間段發,

為什麼

因為因為發三四條簡訊帶來的總效用是最大的,就是說三四條帶來效用相加的總和是最大的,(因為在往後帶來效用是負相加總和是減少的),當你每天在以個時間段發的時候,MM就會把收簡訊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後呢?

在後就一個禮拜不發

為什麼

因為MM就會把收簡訊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突然沒有收的簡訊時候!她會感覺失去了什麼東西樣!在經濟學中就叫埋沒成本!就是說MM收簡訊的這段時候沒有收的簡訊,再個大學比較無聊,就無聊過去,而以前是收簡訊,那MM埋沒成本是收簡訊!這時候MM就會在心裡想到你!

就是這樣了!

當給一個MM發簡訊時候,可以從她回簡訊的時間可以看出他對你的興趣有多大哦!回的越快越有興趣!

❾ 從經濟法的角度如何看待人走股留並給出建議

「人走股留」條款一般是指當股東從所持有股權的公司離職時,必須將其所持有的股權退還或轉讓於特定的人。

❿ 從經濟法角度,如何看待王海現象

誠實經營是永恆的主題

熱點內容
關於民事訴訟法54 發布:2025-09-09 08:43:19 瀏覽:833
德國19世紀社會保險三法 發布:2025-09-09 08:43:16 瀏覽:762
法院拍賣行業 發布:2025-09-09 08:38:46 瀏覽:997
深圳前海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09 08:38:02 瀏覽:776
行政訴訟法2014解釋 發布:2025-09-09 08:33:36 瀏覽:637
礦產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匯編 發布:2025-09-09 08:28:59 瀏覽:272
司法部鑒定所 發布:2025-09-09 08:22:37 瀏覽:537
西城司法局局長 發布:2025-09-09 08:10:56 瀏覽:291
網路上道德綁架 發布:2025-09-09 08:07:25 瀏覽:555
大余縣司法 發布:2025-09-09 07:50:55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