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案例分析勞動法

經濟法案例分析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1-12-18 23:38:12

『壹』 經濟法案例咨詢

本案涉及到《個人獨資企業法》(2000年1月1日施行)的適用問題。我們主要從研習該法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作以下評斷:
(1)、該企業的設立是否合法。根據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條、第十條的規定,自然人可以單獨投資設立個人獨資企業,設立時法律僅要求投資人申報出資額和出資方式但並不要求須繳納最低注冊資本金。因此劉某單獨以一元人民幣經法定工商登記程序投資設立個人獨資企業的做法,符合法律規定。但根據第十一條的規定,「個人獨資企業的名稱應與其責任形式相符合」,而個人獨資企業為投資人個人負無限責任,因此劉某將其取名為「遠大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違反法律規定,應予與糾正。
(2)、劉某允許另一公司參加投資,共同經營的行為是否合法。根據《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條、第八條、第十五條的規定,個人獨資企業須為一個自然人單獨投資設立,企業存續期間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應當在作出變更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申請辦理變更登記。因此,劉某如允許他人參加投資經營,必須依法辦理變更登記,並改變為其他性質的企業,因為此時已經不符合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定條件了。
(3)、該企業是否應當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並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根據我國的社會保障方面的立法規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該企業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不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的做法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的對此也作出了規定:「個人獨資企業招用職工的,應當依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並「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因此劉某的理由不成立。
(4)、該企業的債權人在劉某不能清償債務時能否向劉某的家庭求償。根據《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劉某經濟上獨立於其家庭,且法律規定只有投資人在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進行登記時明確以其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的,才可以依法由家庭共有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因此債權人不能向劉某的家庭求償,而應當是由劉某個人負無限責任。
(5)、劉某決定自行解散企業的做法是否合法。根據《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十六條第(一)的規定,劉某作為該企業的投資人,有權決定自行解散個人獨資企業,因此劉某的做法並不違法。
(6)、就本案而言,由於黃某後來加入投資經營,因此該個人獨資企業事實上已轉變為公民之間的合夥關系,由此,法律責任也應當由合夥人劉某、黃某承擔。人民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

『貳』 一道經濟法案例分析題

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章第2條,第二章第6、7條案例評析
(1)案例摘要
XX市自來水公司自1998年以來一直使用XX市給水設備廠生產的2KG一B型全自動給水設備,1999年1月,市自來水公司與某電腦給水設備廠達成代銷其給水設備的協議,銷售利潤實行3:7分成,自來水公司每名職工集資入股300元成立了「XX電腦給水設備加工廠」,經查該廠無廠房,無設備,根本不生產給水設備,只是代銷某電腦給水設備廠的設備而從中獲利。為了取得銷售優勢,市自來水公司和市給水辦於2000年11月5日聯合下發《關於實驗二次加壓給水設備統一管理規定的通知》([2000]5號)並於11月19日至28日在該市電視台播發。該《通知》第二條規定:「二次加壓給水設備必須採用指定的定型產品,我市一律用某電腦給水設備廠生產的DWS系列定時、定壓、高頻調速全自動節能型微機控制給水設備,一律取消氣壓式給水設備,如採用氣壓式給水設備,自來水公司將不予供水,節水辦不予辦理各種用水手續。」該文件的實施,影響了該市另一給水設備廠的產品銷售。
該市工商局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二十三條之規定,作出以下處罰決定:
一、責令市節水辦、市自來水公司停止實行(2000)5號文件中第二條規定;
二、責令市自來水公司在該市電視台發表聲明或公告,消除影響,以正視聽。由於XX電腦給水設備加工廠無廠房、設備、注冊後也從未生產給水設備,該市工商局依法吊銷該廠的營業執照。
(2)點評
本案涉及到經營者利用其獨佔地位強迫進行交易的法律後果及其責任承擔問題。
第一、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的公平競爭的行為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規定:「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不得限定他人購買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關於公用企業限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該條中所謂「公用企業」是指城鎮中為適應公眾的生活需要而經營的公共利益性質的企業。本案中XX市自來水公司供給自來水,辦理用水手續,是典型的公用企業。該強迫用戶必須購買其代銷的設備,並以不給供水,不給辦理用水手續為要挾,其目的也是為了排擠該市另一給水設備廠的產品銷售,因此自來水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規定,根據該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可以由省級或者設區的市的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可根據情節處以5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同時市節水辦作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商品,也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規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而市節水辦正是政府所屬部門之一,其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的行為已經構成濫用其行政權力,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三十條規定,應由其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同級或上級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叄』 經濟法案例分析.

從本案來看,王晶的做法違反了勞動合同的約定,首先勞動合同約定工期為5年,但王晶僅工作了一年就辭職了;其次,對於公司的損失,由王晶賠償。根據《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四條的規定:
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
(一)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
(二)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三)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四)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如果王晶現受聘的公司如果是明知其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關系仍聘用的,也應承擔責任。
根據《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六條的規定:
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於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百分之七十。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
(一)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二)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賠償本條第(二)項規定的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執行。

『肆』 經濟法和勞動法的關系是什麼

勞動法抄與經濟法的區襲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兩者的調整對象不同。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的范圍非常廣泛,這些經濟關系的調整是為了對國家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和加強經營管理,顯然與勞動法的調整僱傭與被僱傭的勞動關系是不同的。
(2)兩者的主體不同。勞動法的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雙方之間的關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經濟法主體范圍廣泛,具有多種多樣的類型,是實現經濟自由和發展的保障;經濟法主體地位不對等,具有層級性,又是保障經濟秩序和穩定的需要;經濟法主體角色的變動性,則充分體現了經濟生活對各種經濟主體之間和諧互動的一種需要。
(3)兩者的原則不相同。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勞動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原則和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等;經濟法的原則主要有平衡協調原則、維護公平競爭原則、責權利相統一原則等。
(4)違法後,承擔的法律責任有所不同。

『伍』 勞動法案例分析

【發包 承包 工傷】勞動部辦公廳《關於私人包工負責人工傷待遇支付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5〉11號規定:如果私人包工負責人是發包單位的職工並屬於合法承包者,其工傷待遇由發包單位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如果私人包工負責人與發包單位沒有勞動關系而只簽訂經濟承包合同,若經濟承包合同中對其工傷問題有明確約定,則按照合同執行;若經濟承包合同中對其工傷問題沒有約定,則由其本人負責。

【承包 工傷單位】勞動部辦公廳《關於企業職工因承包在外勞動過程中發生工傷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4〉324號規定:企業與企業職工或企業內部科室簽訂承包合同,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一種方式,並未改變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因此,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傷亡事故,企業應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第七十五號令)和《勞動保險條例》等文件的規定,進行報告、調查、統計和處理。

『陸』 誰那有勞動法合同法和經濟法的匯編的

《勞動合同法》及相應的司法解釋內容到不是很多,但是經濟法是一個大的概念,內容很多,一般情況高校裡面有這書,尤其是法律院校。

『柒』 勞動法與經濟法的區別是什麼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離不開調整勞動關系這一核心內容。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勞動法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兩者的調整對象不同。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的范圍非常廣泛,這些經濟關系的調整是為了對國家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和加強經營管理,顯然與勞動法的調整僱傭與被僱傭的勞動關系是不同的。

(2)兩者的主體不同。勞動法的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雙方之間的關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經濟法主體范圍廣泛,具有多種多樣的類型,是實現經濟自由和發展的保障;經濟法主體地位不對等,具有層級性,又是保障經濟秩序和穩定的需要;經濟法主體角色的變動性,則充分體現了經濟生活對各種經濟主體之間和諧互動的一種需要。

(3)兩者的原則不相同。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勞動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原則和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等;經濟法的原則主要有平衡協調原則、維護公平競爭原則、責權利相統一原則等。

(4)違法後,承擔的法律責任有所不同。

『捌』 經濟法案例分析11,,幫忙啊,謝謝拉,呵呵

答:1、王的做法是不合法的。根據我國勞動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勞動者解除內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容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所以王晶的做法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2、王應當承擔太平洋公司的損失,如果某計算機開發中心惡意或者故意,則要承擔連帶責任。

『玖』 經濟法第五章勞動法第三節勞動基準法 詳細內容(書本原內容), 勞動法對勞動關系的協調,是以勞動標

你的問題是

『拾』 關於經濟法的一個案例分析……急求答案~~~~~~

本案中沒有侵權人,因為甲廠並沒有注冊該商標,所以其使用的商標不受商標法版的保護。相反,乙廠已經注冊了權,其使用是受保護的。但同時,乙也無權要求甲停止使用,因為甲在乙注冊之前已經在使用了,甲可以在現有的規模上繼續使用。在經濟法上本案沒有侵權可訴。但根據勞動法的規定,乙廠的技術廠長反而構成了侵權,沒有注意到任職迴避,因為他在甲廠任的是技術員,到乙廠從事同樣的行業和同樣的工作,所以構成了侵權,但這是勞動法的問題。還要看他在離開甲廠後多久去的乙廠。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工作人員侵權 發布:2025-08-27 08:25:20 瀏覽:269
二級建造師法規哪個老師講的好 發布:2025-08-27 08:16:31 瀏覽:898
國有事業用房出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7 08:12:45 瀏覽:210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44條 發布:2025-08-27 08:12:44 瀏覽:707
刑事訴訟法第177條規定 發布:2025-08-27 08:11:25 瀏覽:477
淺談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規的現狀 發布:2025-08-27 08:10:44 瀏覽:813
二手房交易補充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7 08:04:53 瀏覽:896
宜川縣人民法院中標 發布:2025-08-27 07:57:09 瀏覽:140
共同觀看民法典 發布:2025-08-27 07:55:42 瀏覽:761
新行政訴訟法修改的背景 發布:2025-08-27 07:50:03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