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117條舉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122條)具體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122條具體內容是屬於違約責任,具體內容列舉如下:
第107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108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109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第110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第111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第112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113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114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第115條: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116條: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第117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118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第119條: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第120條: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121條: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第122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1)合同法117條舉例擴展閱讀:
一、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共計第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條。在我國,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保全、違約責任等問題。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全部內容包括:一般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變更和轉讓、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其他規定、買賣合同、供用電合同、贈與合同以及附則。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訂立原則: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5.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循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干擾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2.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是怎樣解釋的
合同法復
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制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
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
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具體解釋要參考《合同法解釋》
3. 合同法第107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具體根本違約和非根本違約按照違約行為是否完全違背締約目的,可分為根本違約和非根本違約。完全違背締約目的的,為根本違約。部分違背締約目的的,為非根本違約。同樣一個違約行為,可能導致根本違約,也可能是非根本違約。
(3)合同法117條舉例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的訂立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4. 合同117條不可抗力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不可抗力的概念和影響,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生效,由《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和第五百九十條共同規定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5. 如何理解合同法117條的規定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是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生效,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由《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和第五百九十條共同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6. 合同法重要例
點評
本案主要的法律問題如下:
(1)陳某與朱的家人之間的運輸合同是否成立?
首先,計程車打著空車燈的狀態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14條把要約的構成要件歸為兩項:一是內容具體確定;二是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從這兩個要件來看,要達到要約「內容具體確定」,必須是其一經承諾即成立合同的程度。因此,要約的內容至少應包括合同成立的必要條款,如標的。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對於打著空車燈的計程車來說,由於計程車是有一個明確的價目表的,車費的計算是按照始發地點到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及其他因素來計算的,而不是通過乘客和司機之間的協商來定價的。(特指上海等地)但是,對於合同的標的,即需將乘客從始發地送到目的地的服務,則並不確定,而是由乘客來提出的;而且,即使在乘客確認地點以後,由於司機和乘客都不認路等等非意志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運輸合同不能成立。對於開著空車燈的司機來說,最終需要履行的合同的標的是由乘客來確定的。因此,計程車打著空車燈的狀態是要約邀請。
其次,乘客攔車並確定目的地的行為,是否構成要約。如前所述,乘客在攔車後並提出目的地的行為,即已經確定了合同的具體標的,一方面,乘客明確了目的地(本案中的醫院),另一方面,合同金額也在乘客確定目的地之後被確認,即按表計價(並不是在乘客確認目的地時合同金額的具體數額被確定,但該數額按照計價表的計價,是確定的)。雙方(乘客和司機)就這筆尚未有數額的款項的最終數額,是達成意思表示一致的。因此,乘客在攔車並確定目的地的行為,構成要約。
再次,司機有沒有作出承諾行為。合同成立,以作出承諾為要件。本案的關鍵,就在於確定該運輸合同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則司機承擔違約損害賠償責任,如果不成立,則不能以合同違約為由使得司機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合同是否成立的關鍵,在於確認司機是否作出承諾。承諾必須是在承諾人獲知要約內容以後作出的,因此,必須是司機在獲知目的地之後作出的。司機針對目的地的熟悉情況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知道路線,此時合同的履行就完全不存在障礙,司機可以作出承諾;二是不知道路線,則被要約人由於不能履行合同標的而不能進行承諾,合同不能成立。在此種情形之下,乘客可以再次發出要約,表明自己知道路線或者可以通過別的方式獲知到達目的地的路線,計價方式依然是按照計價表的方式計算。此時,司機也接受了該要約,可以就此作出承諾。那麼,司機到底有沒有作出承諾?這里,我們還需要分析計程車運輸合同的性質。《合同法》第289條規定:「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也就是說,承運人(司機)具有強制締約義務,即對於旅客通常、合理的要約,承運人不得拒絕承諾。計程車是否屬於公共運輸?《關於加強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的若干規定》中規定,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包括公共汽車、電車、出租汽車、城市輪渡和地鐵;《城市建設檔案歸屬與流向暫行辦法》第5條也規定,公共交通:汽車、電車、出租汽車場站;《關於出租汽車管理體制和職責問題的復函》中規定,從根本上說,出租汽車是公路運輸方式的一部分,最終實現行業歸口管理是改革的必然趨勢。從以上規定來看,盡管計程車運輸是由企業來經營的,但依然把它作為公共運輸的一部分。另外,從計程車運輸的行業規范來看,《出租汽車客運服務規范(試行)》規定,「計程車駕駛員在受理乘客租車業務時要做到招手即停、有客即載」,即不得拒載,這也從另一方面對承運人的強制締約義務作出解釋。因此,在本案中的司機,已經對乘客作出承諾。《合同法》對旅客運輸合同的成立時間也作出規定,認為其是諾成合同。因此,承諾一旦作出,合同即告成立。
(2)陳某與朱的家人之間的運輸合同是否可撤銷?
《合同法》第54條規定合同可撤銷或者變更的條件:一是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是訂立合同時顯示公正。在本案中,司機拒載的理由是會弄臟車輛,即履行合同可能會對自己的財產造成損害,在被攔車告知目的地時,司機並不知道朱某的情況,因此就存在司機作出承諾時存在誤解的情況。這一理由是否能夠構成重大誤解呢?計程車是為城市提構運輸服務的,應該為公眾提供運輸服務,對於公眾通常、合理的運輸請求,應該給予承諾,特別是在救死扶傷的情況下,更應該主動提供服務,這也是計程車行業的一個基本的職業道德問題。在維持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救助、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的公序良俗基本原則之下,以造成財產損害可能性為由來抗辯損害生命權的可能性,是違反民法基本精神的,這種抗辯理由是不合理的。因此,該運輸合同在此種情況下不可撤銷。
(3)陳某的違約責任該如何確定?
違約責任有三種基本形式,即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本案中由於朱某已經死亡,前兩種違約責任已經不可能承擔,因此朱某隻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這里存在確定賠償金額的問題,其基本原則是賠償實際損失,是一種恢復性的賠償,而不是懲罰性的賠償。《合同法》規定了三種確定方式,一是依照法律規定確定賠償額;二是約定違約金;三是約定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根據本案的情況,適用第一種方式。其具體的確定標准,應該本著「違約損害賠償的目的是在金錢能夠補償的限度內,使受害人置於合同正常履行所能達到的同樣狀態」。基於對朱某病危狀態的考察,以及計程車司機未拒載而正常履行合同情況下朱某一家可能的支出,再加上對司機過錯的認定,一審法院最後將賠償額定為2萬。(原告提出醫療費、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和精神撫慰金共計人民幣18萬余元的賠償額)
一個建議:
救助病殘是每個社會公眾的一個基本的社會公德的問題,並且在某些特殊的行業,需要在法律上作出強行性的規定。對於計程車行業,也應該具有救助病殘的基本職業道德。從上述案件可以得出一個很簡單的結論:當計程車司機遇到救助病危乘客的時候,不能拒載(除非由其他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否則將為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
7. 有關<<合同法>>113條的案例分析
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
方造成專損失的,損失賠償屬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
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
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
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8. 合同法117條對二房東有效嗎
合同法117條是關於不可抗力的表述,是對合同違約的免責事由。應該對二房東是有效的。但如果二房東沒有經過房主的允許將房屋轉租的話,會導致租房合同無效。
9. 《合同法》110條解讀。
1.合同法第110條規定的內容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內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容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
2.合同法第110條規定的解釋本條規定了非金錢債務的違約責任。這種責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為繼續履行;二為賠償損失。非金錢債務,是指除了金錢作為標的的債務以外的債務,這類債務的標的包括金錢以外的物、行為和智力成果.
10. 合同法第117條修訂了哪些法律
合同法117條之規定即我國現行《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和第五百九十條中,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依據該法律的相關規定那個給,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法律另有規定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