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賠付產品有假
❶ 假一賠十有法律效力嗎
1、單方承諾是指復表意人向相制對人作出的為自己設定某種義務,使相對人取得某種權利的意思表示;
2、商家自願以「假一賠十」作為條件加重自己的義務,應為單方的承諾行為;
3、其實質目的是為了贏得顧客,是商家自願向不特定消費者群作出的承諾,其內容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應當具備法律約束力。
❷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到了假貨該不該受到賠償
大家經常能夠看到一些關於「知假買假」的新聞,甚至慢慢演變出了一個新的職業—「職業打假人」,有很多人會認為這樣的行為不夠道德,就是利用商家的弱點去盈利,實在令人可恨。但是凡事存在即合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根據最高法有關文件,「知假買假」行為有以下幾個弊端:
- 1、在普通消費產品領域,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前提是經營者的欺詐行為。民法上的欺詐,應為經營者故意告知虛假情況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消費者作出了錯誤意思表示。而對於知假買假人而言,不存在其主觀上受到欺詐的情形。
- 2、牟利性打假的對象主要是大型超市和企業,主要集中在產品標志、說明等方面。該類企業往往是同類市場上產品質量相對有保障,管理較為規范的生產經營主體,而對於真正對市場危害較大的假冒偽劣產品及不規范的小規模經營主體打擊效果不明顯。
- 3、從目前消費維權司法實踐中,知假買假行為有形成商業化的趨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職業打假人、打假公司(集團),其動機並非為了凈化市場,而是利用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或借機對商家進行敲詐勒索。更有甚者針對某產品已經勝訴並獲得賠償,又購買該產品以圖再次獲利。
所以,「知假買假」行為嚴重違背誠信原則,無視司法權威,浪費司法資源,不能支持這種以惡懲惡,飲鴆止渴的治理模式。
據報道,下一步,最高法將藉助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等形式,逐步遏制職業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為,職業打假人將不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
❸ 假一賠三 新消法生效
新消法:迴避「知假買假」 「假一賠三」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高票通過了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下稱新消法),這是消法實施20年以來的首次修訂。
網路購物、金融消費近年來發展驚人,今年「雙11」未到,電商的又一輪爭奪戰已烽煙彌漫,如何解決消費方式更新為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的新課題,1993年頒布的消法亟待改進。
4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公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下稱消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此後,二審、三審逐步展開,消法「首修」拉開序幕。
消法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會長河山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相比4月份出台的消法修正案草案,最終出台的新消法在多個領域又有新突破。
從「一倍」賠償到「假一賠三」
相比消法修正案草案,新消法最大的亮點在於,對制假造假的懲罰性賠償從兩倍提高到了三倍。
據了解,懲罰性賠償是1993年所頒布消法的核心條款之一,即「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4月28日,消法修正案草案將「一倍」改作了「兩倍」。河山對《中國經濟周刊》說,消法修正草案將「一倍」改成「兩倍」沒有意義。在漢語中,「一倍」與「兩倍」相同,其結果是一樣的。「一倍」是加倍賠償,是假一賠二,「兩倍」也是假一賠二。這樣的修改沒必要,反而給人造成誤解,以為是假一賠三。
消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後,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5次召開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律師等對包括懲罰性賠償在內的若干問題進行探討,匯集意見。
最終,增加懲罰性賠償力度的意見在新消法中得以體現。10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主任賈東明在發布會上公布了新消法的具體內容,懲罰性賠償的額度從草案中的「兩倍」增加到「三倍」。
與此同時,商品價格三倍賠償之外,若經營者明知商品或服務存在缺陷而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死傷,消費者可要求經營者賠償醫療費、誤工費等經濟損失,並加兩倍的懲罰性賠償。
如何判定商品或服務存在缺陷?消費者維權中一直存在舉證難、鑒定費用高等問題。此次新消法規定,經營者提供的耐用商品或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糾紛的,由經營者承擔相關舉證責任。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杜濤表示,這一「舉證責任倒置」,將切實解決消費者維權難的問題。
網路購物「後悔權」首入消法
消法修正案草案審議過程中,另一關注重點聚焦於如何規范網路購物。
新消法規定,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
這是網路購物「後悔權」首入消法,也是消法第一次對網路購物做出規范。
1993年消法頒布時,中國還沒有網路購物。河山表示,合同法原理將買賣分為有退貨保留的買賣和無退貨保留的買賣兩種,通常由買賣雙方自行約定,如一些商家承諾不滿意就退貨,而另一些商家則表示商品一經售出概不退貨,此次新消法在網路購物中將無理由退貨確定為法定準則,對維護消費者權益而言是一個進步。
河山表示,相比4月出台的消法修正案草案,新消法對無理由退貨又添加了若干附加條件,進一步規范了經營者與消費者雙方行為,增加了法律的可操作性。例如新消法規定,退回商品的運費需由消費者自行承擔,與此同時,包括定做、鮮活易腐商品、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已拆封的音像製品、報紙期刊等四類產品不享受無理由退貨。無理由退貨退回的商品必須保持完好。
京東、凡客誠品、蘇寧易購等各大網路購物平台目前退換貨服務大多符合或高於新消法中出台的無理由退貨標准,例如凡客誠品承諾普通商品自簽收之日起30日內可辦理退換貨服務。因商品質量問題造成的退、換貨,凡客承擔郵寄或快遞費用。因此無理由退貨的新規將主要對中小電商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