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增值稅稅率口訣

經濟法增值稅稅率口訣

發布時間: 2022-01-14 01:48:35

⑴ 初級經濟法稅法怎麼記

含稅來金額折算為不含稅源金額公式=含稅價/(1+稅率)
例如:含稅金額為1170,那麼折為不含稅為:1170/(1+17%)=1000

不含稅金額折算為含稅金額公式=不含稅價*(1+稅率)
例如:不含稅金額為1000,那麼折為含稅為:1000*(1+17%)=1170

其實兩者道理都是一樣的。

不懂再追問

⑵ 有關增值稅的計算公式

增值稅計算,基本上就是如下幾個概念:

1、銷售額=含稅銷售收入/(1+17%)

2、含稅銷售收入=銷售額*(1+17%)

=銷售額+銷售額*17%

=銷售額+銷項稅(或進項稅)

3、銷項稅額(或進項稅額)=含稅銷售收入/(1+17%)*17%=銷售額*17%

(2)經濟法增值稅稅率口訣擴展閱讀

徵收范圍和納稅人

(1)徵收范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應稅服務以及進口的貨物。

(2)納稅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應稅服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

參考資料增值稅_網路

⑶ 黃潔洵老師增值稅口訣是什麼

交郵基建,不租不銷轉土,都是11%稅率(交通、郵政、基礎電信、建築不動產租賃、不動產銷售、轉讓土地使用權)。

增值稅具有以下的特徵:多環節征稅、稅基廣泛。增值稅可以從商品的生產開始,一直延伸到商品的批發和零售等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使增值稅能夠擁有較其他間接稅更廣泛的納稅人等。

增值稅注意事項

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指定的企業印製;其他發票,按照國務院主管部門的規定,分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指定企業印製。未經前款規定的稅務機關指定,不得印製發票。

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僅是購銷雙方收付款的憑證,而且可以用作購買方扣除增值稅的憑證;而普通發票除運費、收購農副產品、廢舊物資的按法定稅率作抵扣外,其他的一律不予作抵扣用。

⑷ 增值稅額的計算公式

提前退休的增值稅額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並不得抵扣進項稅額。其增值稅額計算方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由於個人所得稅在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時,一般只能開具普通發票,取得的銷售收入均為含稅銷售額。所以在計算應納稅額時,必須將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的銷售額後才能計算應納稅額。

提前退休的個人所得稅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4)經濟法增值稅稅率口訣擴展閱讀:

增值稅額稅率:

改革之後,原來繳納營業稅的改交增值稅,增值稅增加兩檔低稅率6%(現代服務業)和11%(交通運輸業)。

根據上海試點的經驗,改革之後企業的稅負有所降低。營業稅是按收入全額計算繳納稅金的,改成增值稅之後,可以扣除一些成本及費用,實際上可以降低稅負。

由於引入增值稅抵扣,與原營業稅全額徵收相比,稅負會有所減少甚至大幅降低;對8.5萬戶小規模納稅人而言,營業稅改增值稅後,實行3%的徵收率,較原先營業稅率要低2個百分點。改革的確存在個別企業稅負增加的情況。

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經營所得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增值稅

⑸ 增值稅稅率3%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含稅金額中,包括不含稅銷售額和稅額,不含稅銷售額與稅額的比例為稅率(3%)。所以,可以列等式為:
1、含稅金額=不含稅金額+稅額

2、不含稅金額*稅率=稅額

通過以上兩個等式,可以推導出:

稅額=含稅金額-不含稅金額=含稅金額-稅額/稅率

即:稅額+稅額/稅率=含稅金額

其中,稅率為3%

即:稅額(1+1/0.03)=含稅金額

稅額=含稅金額/(1+1/0.03)=含稅金額/1.03*0.03

(5)經濟法增值稅稅率口訣擴展閱讀:

1、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除以下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外,稅率為16%。

2、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0%:糧食、食用植物油、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圖書、報紙、雜志、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農業產品、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3、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但是,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4、納稅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稅率為16%。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從事增值稅應稅行為的一切單位、個人以及雖不從事增值稅應稅行為但有代扣增值稅義務的扣繳義務人都是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

在1994年之前外資企業繳納工商統一稅,並不是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但1993年11月6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國稅發[1993]138號《關於涉外稅收實施增值稅有關征管問題的通知》後,從1994年1月1日起外資企業也成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

從2018年5月1日起,國務院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增值稅稅率

⑹ 有沒有辦法快速記住增值稅的稅率

購買的貨物只有用於外部(投資、分配、贈送)才是視同銷售。購買的貨物用於內部(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則是進項稅不能抵扣。增值稅條例規定僅有5類貨物可以享受低檔稅率,而避稅者則是千方百計地將其他貨物混入這5類之內。其所應用的手段一方面在於根據稅收法規對這5類貨物的界定上的缺陷或疏忽,例如這5類貨物中有農機和農用物品這一類,規定適用13%稅率的農機是指農機整機,而農機零部件則不屬於「農機」的徵收范圍,而一些生產農機的企業也許既生產農機整機也銷售農機零部件,而且可以把一些小農機裝配成功能效用更大的農機,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很難區分哪些是銷售整機的收入,哪些是銷售部件的收入,而且是否因為一些小農機可以裝配成更大的農機而認為這些小農機是屬於17%稅率的「零部件」,恐怕這都很難界定。

所以企業就往往利用這些法規規定上的模糊概念來逃避較高的稅收。這就要求稅務主管部門在法規的界定上應該准確嚴密,從而防止避稅。另一方面,企業利用稅率差異避稅的手段還在於人為地混合高、低稅商品,與前一種手段相比,這種手段就顯得更加赤裸和惡劣。例如,法規明文規定農用汽車、機動漁船不屬於「農機」的范疇,但一些企業就偏偏通過各種虛假手段將它們混入「農機」,按13%稅率納稅。對於這類避稅的反避稅,稅務機關就應該著重在查證上下功夫了。利用采購農產品享有10%的扣除條款來避稅這方面,往往避稅額比較大,特別是直接從農民手裡收購的農產品,因為這部分商品與農民有關。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商品經濟不發達,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低,導致農產品買賣的結算制度、付款制度以及票證管理極不健全,這給企業避稅帶來很多機會。如企業可擴大購人農產品的收購額,從而擴大了扣除稅額,甚至虛減利潤,影響所得稅的徵收。

⑺ 增值稅稅率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當期銷項稅額小於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增值稅稅率就是增值稅稅額占貨物或應稅勞務銷售額的比率,是計算貨物或應稅勞務增值稅稅額的尺度。我國現行增值稅屬於比例稅率,根據應稅行為一共分為13%,9%,6%三檔稅率及5%,3%兩檔徵收率。

(7)經濟法增值稅稅率口訣擴展閱讀:

由於增值稅實行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款的制度,因此對納稅人的會計核算水平要求較高,要求能夠准確核算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和應納稅額。

但實際情況是有眾多的納稅人達不到這一要求,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將納稅人按其經營規模大小以及會計核算是否健全劃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⑻ 增值稅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增值稅計算公式:含稅銷售額/(1+稅率)=不含稅銷售額

增值稅計算公式

含稅價與不含稅價的轉換

不含稅價=含稅價/(1+徵收率)=X/(1+17%)

應交納的增值稅額=不含稅價*稅率 =X/(1+17%)*17%

(8)經濟法增值稅稅率口訣擴展閱讀

根據對外購固定資產所含稅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稅可以分為:

生產型增值稅

生產型增值稅指在徵收增值稅時,只能扣除屬於非固定資產項目的那部分生產資料的稅款,不允許扣除固定資產價值中所含有的稅款。該類型增值稅的征稅對象大體上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因此稱為生產型增值稅。

收入型增值稅

收入型增值稅指在徵收增值稅時,只允許扣除固定資產折舊部分所含的稅款,未提折舊部分不得計入扣除項目金額。該類型增值稅的征稅對象大體上相當於國民收入,因此稱為收入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指在徵收增值稅時,允許將固定資產價值中所含的稅款全部一次性扣除。這樣,就整個社會而言,生產資料都排除在征稅范圍之外。該類型增值稅的征稅對象僅相當於社會消費資料的價值,因此稱為消費型增值稅。中國從2009年1月1日起。

⑼ 經濟法應納增值稅計算問題

購進一批原材料,支付價款50萬,增值稅8.5萬,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不得抵扣稅
1、銷回項稅=600*0.17=102萬
2、進項答稅=10*0.07+34+30*0.13=38.6萬
3、應納稅=102-38.6=63.4萬

熱點內容
刑事法律服務內容 發布:2025-08-17 21:46:56 瀏覽:788
法治禁毒手抄報 發布:2025-08-17 21:45:16 瀏覽:889
刑法選擇罪名 發布:2025-08-17 21:29:17 瀏覽:934
經濟法概論提綱 發布:2025-08-17 21:29:14 瀏覽:505
法律法規地方性規章 發布:2025-08-17 21:24:52 瀏覽:829
在審判實踐中如何把講政治和講法治統一起來 發布:2025-08-17 21:24:49 瀏覽:741
營商環境與政府法治建設 發布:2025-08-17 21:14:33 瀏覽:398
合同法解釋第十八 發布:2025-08-17 21:02:06 瀏覽:85
法律碩士進檢察院 發布:2025-08-17 20:58:31 瀏覽:756
阿根廷商法內容 發布:2025-08-17 20:58:31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