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要約人

合同法要約人

發布時間: 2022-01-17 05:04:19

1. 關於合同法要約問題

工程招投標中,業主發出的是要約邀請並不是要約,承包人發出的投標文件是要約,業主接到投標文件後,給承包人發出的中標通知書是承諾,此時,合同才成立。

2. 請問合同法中的要約定義中,「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您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版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權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釋義】要約的構成要件之一:要約必須具有締約目的並表明經承諾即受此意思表示的拘束。這一點很重要,很多類似訂約建議的表達實際上並不表示如果對方接受就成立了一個合同,如「我打算五千元把我的鋼琴賣掉」,盡管是特定當事人對特定當事人的陳述,也不構成一個要約。能否構成一個要約要看這種意思表示是否表達了與被要約人訂立合同的真實意願。這要根據特定情況和當事人所使用的語言來判斷。當事人在合同中一般不會採用諸如「如果承諾合同就成立」這樣明確的詞語來表示,所謂「表明」並不是要有明確的詞語進行說明,而是整個要約的內容表明了這一點。

通俗來說,您所問的那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您希望與對方達成買賣協議,您向對方發出要約,比如說要約內容為:我想將我的鋼琴以一萬元的價格賣給你,如果對方(受要約人)對您的要約作出承諾,那麼您作為要約人會受到到您要約內容的約束,比如價格一萬元,合同的相對方為受要約人等。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3. 合同法案例 要約還是要約邀請,急

甲公司3月5日的傳真為要約邀請,乙公司的回復才為要約。
合同未成立,不承擔違約責任。
3月30日表明乙公司的要約為附有有效期限,過了3月30日對乙公司無法律約束力。

4. 《合同法》中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分別要簡單通俗易懂的。

其一,效力不同。要約對要約人具有約束力,即:要約送達,要約人就不得撤回,如果當事人想要撤銷要約,也要符合法定的條件。要約邀請對要約人沒有在撤回上的限制,當事人可以任意撤回,要約邀請不存在撤銷的問題。但要約邀請也可能構成締約責任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上的責任。
其二,要約以訂立合同為直接目的,受要約人承諾送達,合同即告成立。要約邀請,則不是以訂立合同為直接目的,它只是喚起別人向自己作出要約表示或使自己能向別人發出要約。

其三,要約必須包含能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必要條款,或者說,要約必須能夠決定合同的內容。如對一個買賣合同要約來說,通常需要標的、數量、價金三個條款。而要約邀請不要求包含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必要條款。要約邀請一般只是籠統地宣傳自己的業務能力、產品質量、服務態度等。

其四,要約一般是針對特定的對象進行。而要約邀請的對象則一般是不特定的大眾對象。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但不宜以對象的不同作為劃分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基本標准,要約可以針對不特定的多數人,這並不妨礙某特定人的承諾與要約的結合而成立合同;要約邀請亦不妨針對特定的當事人,特定的當事人可以根據要約邀請的內容提出自己的要約。

其五,要約一般是針對特定相對人的,故要約多採取一般信息傳達方式:即口頭方式和書面方式。要約邀請一般是針對不特定多數人的,故往往藉助電視、廣播、報刊等媒介傳播。

要約與要約邀請最根本的區別是:受要約人有承諾權;受要約邀請人沒有承諾權。這是效力上的區別。

5. 《合同法》中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別

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分如下:

在合同實務中,要注意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

要約邀請,是一方當事人邀請另一方當事人向自己發出要約。要約是以訂立合同為目的具有法律意義的意思表示行為,一經發出就產生一定的法律效果。而要約邀請的目的是讓對方對自己發出要約,是訂立合同的一種預備行為,在性質上是一種事實行為,並不產生任何法律效果,即使對方依邀請對自己發出了要約,自己也沒有承諾的義務。

因此,要約邀請本身不具有法律意義。在實際生活中,拍賣公告、招標、寄送價目表的、招股說明書、商業公告、廣告等,都屬於要約邀請。

6.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在什麼之前,要約人可以

我理解您想咨詢的是要約的撤銷、撤回方面的問題。
要約的撤回,指在要約發生法律效力之前,要約人使其不發生法律效力而取消要約的行為。《合同法》第17條規定:「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要約的撤銷,指在要約發生法律效力之後,要約人使其喪失法律效力而取消要約的行為。《合同法》第18條規定:「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 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利益,《合同法》第19條同時規定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1)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 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2)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要約的撤回與要約的撤銷的區別在於:1、從表現形式上看,要約撤回發生在要約到達(或剛剛到達)受要約人之前,而要約撤銷則發生在要約已經到達受要約人,受要約人尚未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兩者的實質,區別在於:前者是在要約尚未生效(或剛剛生效)時發生的,而後者則是在要約生效後,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前。2、對於要約不得撤銷的兩類情形,應當准確記憶。特別是要求受要約人不僅得「有理由認為要約不可撤銷」,而且要求「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兩個並列條件缺一不可。

7. 合同法第十四條 : 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這條款中的"經受要約人承諾"是什麼意思

您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內思表容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這條是對「要約」的解釋,也就是什麼是「要約」,「要約」要滿足什麼條件。這一塊部分都是從約束」要約人「行為的角度進行規定的。(後面有個部分是專門針對「受要約人」的規定,所以注意換位思考。)


其中「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這句話的意思,粗的來講就是:「經過被邀請簽訂合同的一方的承認,邀請人就受到合同里各個條款的約束。」


再粗點,就是作為合同甲方,你既然邀請了人家來和你簽合同,那麼人家只要一旦放出承諾,那麼你就必須接受合同條款里對你的各種約束。


那麼結論:

  1. 要約首先必須要有具體的條款內容

  2. 要約人必須確保自己的邀請有效,向別人要約,一旦別人承認,並許諾要做,要約成立後立刻受其約束。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8. 合同法 中的 「要約」 是什麼含義

合同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回定:(一)內容具體答明確;(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要約的生效條件有以下幾條:1、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所謂訂立合同的意圖,是要求在要約中包含希望並已經決定和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2、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一般認為,要約應當向特定人發出,這個特定人就是要約人希望和他訂立合同的人。而特定不限於一個,也可以是幾個,但必須都是確定的。如一個水泥廠有2000噸水泥可以銷售,分別向4個建築公司發數量各為500噸的要約。3、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所謂具體確定,是指要約中應包含有合同的主要條款,讓受要約人看了之後可以決定是否同意訂約並作出承諾。4、要約必須送達受要約人。要約只有到達受要約人,受要約人才有可能了解要約的內容,並決定是否承諾。5.要約應以明示方式發出。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 內容具體確定;?(二) 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9. 合同法裡面提到的「要約」是什麼意思

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回方稱要約人,接收要約答的一方稱受要約人。
《合同法》第14條對要約的構成,有具體要求。
簡單說:一個有效的要約,加上受要約方反饋的有效承諾,就能成立一個有效的合同。

熱點內容
職工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制度 發布:2025-08-16 03:04:35 瀏覽:888
勞動法職工獎懲 發布:2025-08-16 02:49:38 瀏覽:285
道德經門事件 發布:2025-08-16 02:43:25 瀏覽:737
強力金融法學 發布:2025-08-16 02:34:22 瀏覽:852
導火新聞線行政法知識 發布:2025-08-16 02:28:41 瀏覽:346
中國政法大學案例研習經濟法 發布:2025-08-16 02:14:36 瀏覽:456
合同法中的明顯不合理低價 發布:2025-08-16 01:57:10 瀏覽:431
海港區法院 發布:2025-08-16 01:56:15 瀏覽:78
行政法公益慈善 發布:2025-08-16 01:54:05 瀏覽:572
單位法律知識考試簡報 發布:2025-08-16 01:53:56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