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十三個月工資標准
A. 勞動合同法臨時合同工月工資標準是多少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沒有臨時勞動合同一說,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勞動合同法》
第十五條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期限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十八條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B. 工作十三年,按勞動法最多賠多少個月工資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因此,你的經濟補償金計算要要根據你的實際工資計算,如果超過當地月平均工資三倍則受上限十二年的限制,應計算十二個月;如果沒有達到三倍則不受上限的限制,應計算十三個月。
C. 勞動合同法中所說的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內條規定的經容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D. 公司每年應該發給員工12個月工資還是13個月工資勞動法有無相關規定
如果問「應該」,《勞動法》《工資支付規定》等國家法規只規定員工工作多少天發多少天工內資容,全年只有十二個月員工無缺勤情況的發十二個月工資。不可能規定發十三個月工資的,部門企業承諾發超過十二個月工資的都是作為獎金下發的,法律不做規定。
E. 新勞動法有沒有規定一年至少要發13個月的工資
沒有具體的規定。公司可以自己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回法
第十七條答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F. 根據勞動合同法應當支付職工11個月的雙倍工資;但這個月工資的基數標準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規、司法解釋均未對雙倍工資的計算基數作出相應規范性意見,審判實踐中對於雙倍工資的計算方式也因此多種多樣,具體要看各個地方的審判口徑。
一: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制定的《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二)》(2011年)第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因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應每月支付的二倍工資,按照勞動者當月的應得工資予以確定,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加班加點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當月工資包含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的,應按分攤後該月實際應得獎金數予以確定。
二:中山市中級法院制定的《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參考意見 》(2011年)第四條第十四項規定,違反《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雙倍工資應以勞動者應得工資(勞動報酬)作為基數計算。
三: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制定的《關於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2009年)第二十八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自勞動合同期滿的次日起至滿一年的前一日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兩倍工資的計算基數應以相對應的月份的應得工資為准。
四:由深圳市出台的《深圳市勞動爭議仲裁、訴訟實務座談會紀要》(2010年3月)第6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二倍工資」中加付的一倍工資是指包括加班工資在內的所有應發工資。
五: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制定的《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參考意見》(2009年)第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未按法律規定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每月支付雙倍工資的,以標准工資作為計算基數。
六: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制定的《關於勞動爭議若干問題的解答》(2010年34號)第3條規定,關於雙倍工資的計算基數的確定,勞動關系雙方對月工資有約定的,雙倍工資的計算基數應按照雙方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月工資來確定。雙方對月工資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應按《勞動合同法》第18條規定來確定正常工作時間的月工資,並以確定的工資數額作為雙倍工資的計算基數。如按《勞動合同法》第18條規定仍無法確定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數額的,可按勞動者實際獲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資、非常規性獎金、福利性、風險性等項目後的正常工作時間月工資確定。如月工資未明確各構成項目的,由用人單位對工資構成項目進行舉證,用人單位不能舉證或證據不足的,雙倍工資的計算基數按照勞動者實際獲得的月收入確定。按上述原則確定的雙倍工資基數均不得低於本市月最低工資標准。
七:由浙江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出台的,關於印發《關於勞動爭議案件處理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 (浙仲〔2009〕2號)第38條規定,加班工資和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加付的一倍工資的計算以職工所在的崗位(職位)相對應的標准工資為基數。前款標准工資難以確定的,按以下方式確定計算基數:(1)勞動合同有約定的,按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為基數;(2)勞動合同沒有約定的,實行崗位技能工資制的單位,以職工本人的崗位工資與技能工資之和為基數;(3)崗位、技能工資難以確定的,以上月職工正常工作情況下的工資為基數,同時應扣除績效、獎金和物價補貼;難以區分工資、獎金、物貼等項目的,以職工上月實得工資的70%為基數。上述計發基數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為計發基數。」。
G. <勞動合同法>第47條的前12個月平均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獎金、補貼等月實際工資。你所說前12個月有欠發的工資,那就應這樣計算,前12個月的實際開資加上欠發工資的合計的平均數。欠發工資就是依據勞動合同的約定,你實際工作後單位必須支付的工資。
H. 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計算標准
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I. 任何單位不得無故解除勞動合同,最多可賠償勞動者13個月薪資法律依據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