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解釋嫁妝
㈠ 離婚時,嫁妝怎麼分
在結婚時,女方的父母出於對女兒的疼愛,陪送了大量的物品和財物,可能包括金銀首飾、傢具、家電、現金、汽車,甚至還有房產等。對於這部分財物,若需要登記的且仍登記在女方名下的,離婚時能不能分割?若能分,怎麼分割。這需要根據結婚登記的時間與女方父母陪嫁時間的先後進行判斷,若陪嫁在結婚登記之前,一般是女方父母對自己女兒的贈與,屬於女方的個人財產,男方無權分割。反之,則需要依據具體財產而定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的規定如果在結婚之後,女方父母出資為女兒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女方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女兒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女方的個人財產,除非女方父母明確表示該不動產是對夫妻雙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才為夫妻共同財產而進行分割;如果在結婚之後,女方父母陪送的傢具家電等動產未明確表示是贈與給自己子女的,則一般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該動產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而進行分割,並且在平均分割原則下,適當照顧女方。在實際生活中,已給付的彩禮可能已經用於購置嫁妝並用於雙方共同生活,事實上已經轉移為雙方的共同財產,或者已在你們雙方的共同生活中消耗掉了。
㈡ 新婚姻法女方陪嫁怎麼算
陪嫁應當算夫妻雙方共同財產。
婚姻法第十七條: 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版為子女權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㈢ 離婚時要求分割嫁妝怎麼算
1、 根據我國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的精神及原則,結婚登記前陪送的嫁妝應當認定為是女方父母對女方個人的贈與,屬於女方的婚前個人財產,根據法律規定,一方婚前個人財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不能進行分割。所以,婚前陪送的嫁妝,離婚時可以要回。
2、 結婚登記後陪送的嫁妝一般應認定為是夫妻共同財產。根據法律的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因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陪送的嫁妝就屬於父母對雙方的贈與。除非父母在陪送嫁妝時明確表示是贈與女兒一方,陪送的嫁妝就如前所述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共同分割。
3、 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規定,婚後由父母一方出資為女兒購買的房產,產權登記在女兒的名下,視為對自己女兒的贈與,則該陪送的房產為女方的個人財產,離婚分割時不參與共同財產的分割。
㈣ 淺析離婚案件中嫁妝的歸屬如何判定
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作為父母長輩在女子出嫁時給予一定的陪嫁,即嫁妝的風俗在我國還普遍存在。然而,在當今社會離婚率普遍較高的現狀下,離婚就必然會涉及到財產包括嫁妝的分割問題。封建時期的舊中國在財產上採取的是家庭公有制,不存在財產分割問題,且由於離婚制度的不健全,丈夫可休妻來解除婚姻關系,女方無權決定離婚,是否給予一定的財產,決定權在丈夫一方。夫妻財產制度的出現最早源於古羅馬,羅馬市民法即採用統一財產制,妻子的一切財產歸丈夫所有,而古英國曾採用過的財產制度為吸收財產制,即妻在婚前、婚後取得的財產均為丈夫所有。之後的羅馬萬民法採用了夫妻財產分別制,但由丈夫管理妻子的財產,明確了妝奩,也即嫁妝系妻子的財產。我國現行的婚姻法對嫁妝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第18條規定了夫妻雙方法定個人財產的范圍,其中第1項明確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屬於個人財產。嫁妝通常被認作是女方的婚前財產,因此,在離婚訴訟時,幾乎所有的法院都直接將嫁妝判決歸女方所有,這儼然已成為離婚案件處理嫁妝的基本做法。對於這種單一的簡單處理方式,筆者持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筆者認為,離婚案件判定嫁妝歸屬問題至少應該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一、夫妻雙方對財產是否存在約定。婚姻法的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據此,對於嫁妝,夫妻雙方在結婚時亦可約定為共同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這樣在離婚時就不能簡單的將嫁妝歸於女方個人財產。如果在離婚時當事人向法庭提交了書面約定,法官自然會按照約定來判定嫁妝歸屬。但實踐中,有些離婚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當事人的主要分歧是是否離婚的問題,特別是在邊遠的農村地區表現更為突出,他們對婚姻家庭的觀念比較守舊,即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仍然誓死不同意離婚的情況大量存在。因此,當事人在法庭的舉證、辯論中重點放在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問題上,而忽視對於財產的舉證。也就是說,雙方在結婚時對於嫁妝及其他的財產存在約定,但由於一方急於離婚,無暇顧及其他,而一方希望保持婚姻關系,也不能顧及其他,從而忽視「約定」的存在。而辦案法官在涉及嫁妝問題時往往只注重審查嫁妝的數量及內容,通常不會主動的詢問雙方對於財產是否有過約定,最終導致違背客觀事實的判決。這也就要求法官在實際的案件辦理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查明雙方當事人是否有約定,有約定一定要按照約定處理。
二、判定嫁妝的來源。嫁妝通常雖說是女方結婚時所帶,但能不能作為女方的婚前財產還要看其來源問題。嫁妝通常的來源有四個方面:一是女方父母所贈;二是女方個人出資購買;三是男女雙方婚前同居期間共同財產購買;四是男方出資購買。前三個來源很明白。但第四個來源是怎麼回事,嫁妝還是男方購買的?在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的群眾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筆者所在的邊遠山區,這在早幾年是常事。由於經濟落後,部分群眾的生活十分困頓,女兒出嫁時男方的彩禮在很多情況下成了女方家庭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自然無力在女兒結婚時給其置辦嫁妝,但面子不能不顧及,畢竟女兒在結婚時沒有嫁妝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怎麼辦?男方出錢購買後先搬到女方家裡,結婚時再從女方家風風光光搬到男方家裡作為女方的嫁妝。既然嫁妝的來源有多種,那麼在處理時就應充分予以考慮。對於第二中來源,在雙方沒有明確財產約定的情況下,應當判決歸女方所有。第三種來源,如果沒有約定,應當視為夫妻的共同財產;第四種情況因所謂的嫁妝自始至終都是男方財產,在女方家裡只是走過場,自然應屬男方個人財產。這里著重談談第一種情況,即女方父母所贈的嫁妝,既然是贈與,在處理時就應當考慮法律對贈與的相關規定,如果女方父母在贈與時明確了受贈與方,在處理時就應當根據其贈與時的意願,贈與給男方就判決歸男方。在贈與不明確的情況下應怎麼認定,現行法律沒有明確約定,但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有關房產方面的規定可以比照使用,即「當事人結婚以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應認定是對自己子女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根據該條規定,結婚以前父母贈與如無明確意思表示應認定歸一方所有,那麼相反,結婚以後,如無明確意思表示,一般應認定歸雙方所有。據此,筆者認為對未明確夫妻一方為受贈與人的贈與嫁妝應當把握的一個原則就是贈與時間問題。在結婚之前女方父母所贈與的嫁妝一般應認定為贈與女方,屬於女方的婚前財產;而在結婚登記後的贈與一般應認定為贈與夫妻雙方,應做共同財產處理。
三、嫁妝是否存在貶值、升值,有無其他變化。明確嫁妝的來源及所屬問題,在離婚時依然不能簡單的判決嫁妝的歸屬。嫁妝如果是物,年深日久必然會發生修理、修繕問題。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修理、修繕通常花費的是夫妻共同財產。而通過修理、修繕後的嫁妝就不能簡單的作為女方的財產,在離婚時就應當考慮到其中修理、修繕的花費問題。筆者認為應區別以下幾種情況對待:1、修理、修繕花費金額可以明確的,可以將其中的花費作為債務進行分割,得到嫁妝方向另一方支付1/2修繕費用;2、修理、修繕的金額不能確定,但修理、修繕對於原物而言沒有重大的實質影響或者遠小於原物的價值,嫁妝應歸其所有方,同時可以判決所有方給予對方一定的補償;3、修理、修繕花費的金額不能確定,但修理修繕對於原物有質的或者重大影響,則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例如,嫁妝為汽車,拋錨後修理時僅用了原車的外殼,輪胎等構件,而其他的重要部件都是新買的。這些都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在分割時可以適當照顧原物所有方。盡管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九條規定: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的歸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這與筆者的主張並不矛盾,該條規定的是不能僅因夫妻關系的延續而將個人財產共有化,並不反對因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對財產的增值部分轉化為共同財產。
四、嫁妝與彩禮的關系。當前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結婚前一方給另一方家庭的彩禮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地方彩禮還很高。既然婚姻法規定了男女平等,同時並未規定給付彩禮和陪送嫁妝是娶、嫁方的義務,現實中的彩禮與嫁妝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相對應的。從一定意義上講,嫁妝是用彩禮買的。但是婚姻法的解釋(二)嚴格規定了結婚後返還彩禮的條件:「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這為離婚時返還彩禮設置了條件,但對於嫁妝確可以作為一方的婚前財產,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顯示公允的。作為執法者我們只有無條件的執行法律,但是如果我們的判決在現實中導致了不公平的產生,則是我們自身的失誤。特別是當前年輕人中流行的閃婚,很多夫妻在結婚後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間就離婚,如果判決嫁妝歸女方,男方的彩禮卻不能返還,顯然有失公允。因此,在審理離婚案件的過程中,法官應當查明一方支付彩禮的情況,並在處理嫁妝時綜合予以考慮,最大限度的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
㈤ 對於嫁妝,彩禮,我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呢
婚前給自家孩子的,是對自家孩子的贈予,是自家子女的個人財產,不是夫妻共同財產。婚前給對方家庭的,視為附條件的贈予,條件是二人結婚,如果不結婚,就是條件不成就,贈予就可以撤銷。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不結婚了,彩禮可以要求退換。
㈥ 離婚時,嫁妝怎麼分
嫁妝算婚前財產還是婚後財產要根據情況來判斷,如果是二人在領取結婚證之後購置並且雙方沒有對嫁妝的歸屬作出約定的,按照《婚姻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除了法定和約定的屬夫妻一方所有的外,都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如果是在領取結婚證之前購置並且雙方對該財產的歸屬沒有約定的,屬於一方婚前財產。因此離婚時嫁妝根據上述原則分割。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6)婚姻法解釋嫁妝擴展閱讀:
在認定婚前財產時應注意如下方面:
1、判斷是否屬於婚前財產的關鍵在於財產權的取得時間系在結婚之前。如果財產權的取得系在婚前,但婚後才實際佔有該項財產,其性質屬於婚前個人財產。比如婚前夫妻一方接受繼承,遺產在婚後才分割,該遺產雖然是婚後所實際得到,但其所有權在婚前就已經取得,所以應認定為一方婚前財產。
2、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婚前個人財產在婚後共同生活中自然毀損、消耗、滅失,離婚時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財產抵償的,不予支持。
婚後財產具體分為婚後夫妻共同財產和婚後個人財產,具體區分如下:
1、婚後取得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由《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具體包括:
① 工資、獎金;
② 生產、經營的收益;
③知識產權的收益;
④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⑤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2、婚後取得的財產屬於夫妻一方財產的,由《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具體包括:
①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②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③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④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婚後財產是指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任何一方所得的各種財產。婚後財產並不完全等同於夫妻共同財產。
婚後財產具體分為婚後夫妻共同財產和婚後個人財產,具體區分如下:
1、婚後取得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由《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具體包括:
① 工資、獎金;
② 生產、經營的收益;
③知識產權的收益;
④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⑤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2、婚後取得的財產屬於夫妻一方財產的,由《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具體包括:
①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②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③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④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㈦ 婚後女方用嫁妝買房,屬於個人財產嗎按婚姻法新解釋條例
屬於夫妻共有財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規定:
第十七條:夫妻共有財產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7)婚姻法解釋嫁妝擴展閱讀:
1、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規定:
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規定:
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