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經濟法
㈠ 訴訟時效中止與中斷的區別
法律分析:訴訟時效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 個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停止計算訴訟時效。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進行中,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後,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
(三)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四)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第一百九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㈡ 經濟法中,「最長訴訟時效可以適用訴訟時效的延長,但不適用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斷、中止等規定」。但在訴訟
這二段話是復從二方面表制達在「訴訟時效期間出現中止情況,實際的訴訟時效允許超過最長訴訟時效,」並不矛盾.
1「最長訴訟時效可以適用訴訟時效的延長,但不適用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斷、中止等規定」中「最長訴訟時效不適用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斷、中止」,說明在訴訟時效期間出現中斷、中止情況,實際的訴訟時效允許超過最長訴訟時效。
2「在民法規定的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內,訴訟時效中止的持續時間沒有限制」表示在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內,出現中止情況,訴訟時效就延續到中止情況結束後,補足規定的訴訟時效為止。也就是表示在訴訟時效期間出現中止情況,實際的訴訟時效允許超過最長訴訟時效。
㈢ 中級經濟法訴訟時效中止和中斷的區別是什麼
1.發生的時間不同。 訴訟時效中止發生在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 而時效中斷則發生在時效開...
2.根據的事由不同。 時效中止規定的是當事人...
3.產生的效果不同。 時效中止使中止事由發生..
㈣ 經濟法簡答題訴訟時效的中斷和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㈤ 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的含義與區別
訴訟時效的中斷
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進行中,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後,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有以下三種1.權利人提起訴訟2.權利人在訴訟外向義務人提出權利要3.義務人向權利人表示同意履行義務。
訴訟時效的中止
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產生而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暫停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139條規定:「在訴訟時效進行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訴訟時效中止有以下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 「其他障礙」,訴訟時效中止:
(一)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喪失行為能力;
(二)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三)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無法主張權利;
(四)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主張權利的客觀情形。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
(1)發生的時間不同。訴訟時效中斷可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任何階段;而訴訟時效中止只能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內。
(2)法定事由不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主觀意志可以決定的事實,如當事人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等;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主觀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實,如不可抗力、債務人失蹤等。
(3)法律後果不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發生前已經經過的訴訟時效期間不再計算,從法定事由發生後重新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歸零鍵」);訴訟時效中止是訴訟時效期間暫停計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後,繼續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暫停鍵」)。
網路-訴訟時效中斷
網路-訴訟時效中止
㈥ 經濟法中止和中斷的區別
法律分析:經濟法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的區別在於中止的事由是由當事人主觀意志以外的情況,而中斷是取決於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的,而且中止只能發生在訴訟時效的最後六個月,中斷沒有限制時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條,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三)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四)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㈦ 怎樣理解訴訟時效中止與中斷
訴訟時效中止的原因包括:(1)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軍事行動等;(2)其他障礙:①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②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③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④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㈧ 訴訟時效中止與中斷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二者區別如下:1、發生的事由不同。訴訟時效中止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斷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2、發生的時間不同。訴訟時效中止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內,訴訟時效中斷在整個訴訟時效過程中;3、法律效果不同。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訴訟時效中斷重新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七條 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