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403案例
Ⅰ 合同法 案例
合同法第五十九條 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回的財產收歸國答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民法通則 第五十八條
(四)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黃某可以先通過向張某李某要求返還財產或補償損失.如果他們不同意.黃某可以起訴到人民法院
Ⅱ 合同法案例
1、服裝抄廠有權解除合同,因為服裝襲廠行使的是法定的合同解除權。法定的合同解除權的事由之一是遲延履行,按《合同法》第94條第(三)項,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相對方催告後於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相對方得解除合同。本案中約定的履行交貨義務的期限是4月15日,但紡織廠經服裝廠幾次催告,並在8月10日之前一直未履行合同,應視為在催告後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合同,因此服裝廠有權解除合同。
2、法院不應支持紡織廠的主張。因為按照《合同法》第96條,法定合同解除權是形成權,形成權是單方意思即可發生法律效力的權利,因此服裝廠的解除合同的意思(即5月20日的通知)到達紡織廠即發生解除合同的效力。形成權的行使不須對方同意。
3、服裝廠可以要求損害賠償。因為按照《合同法》第97條,合同解除後,解除權人有損失的,可以要求違約方賠償損失。本案中服裝廠因對方遲延履行而從別的渠道進貨造成損失,該損失因紡織廠違約而起,因此有權要求對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Ⅲ 如何理解我國合同法第402條和第403條,並舉出案例進行分析
間接代理和隱名代理
前者合同約束第三人和委託人.....
後者合同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如果受託人把委託人拉出來的話,第三人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主張權利,但不得改變相對人.....
Ⅳ 求教對合同法403條第三款的理解,最好能舉個例子,謝謝
A委託B購買大米300斤。B以自己名義向C購買了大米300斤,小米200斤。A違約不付款。B披露A給回C。如果C選定A作為其答相對人,A可以直接以未委託B購買小米200斤進行抗辯,不承擔合同違約責任;也可以就大米300斤,就B與C約定內容(比如付款、交貨的先後順序等)進行抗辯。
Ⅳ 合同法403!!!求高手解釋!
主張抗辯指的是可以主張反對對方主張的理由,對抗對方的要求。
Ⅵ 有沒有法院關於合同法402或403條的判例
你要案例有什麼用呢?
每個案子都不一樣,怎麼能知道你想說明什麼問題呢?
你有功夫自己研究案例,不如去找個靠譜的律師。這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
=========================
第四百零二條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第四百零三條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
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
委託人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託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託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以及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Ⅶ 合同法403條咋理解呀 看的頭都大了
第四百零三條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
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
委託人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託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託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以及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釋義】本條是對委託人的介人權、第三人的選擇權的規定。
委託人的介入權指的是在受託人與第三人的合同關系中,委託人取代受託人的地位,介入到原本是受託人與第三人的合同關系中。委託人行使介人權的條件是:第一,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也就是說受託人與第三人是該合同的當事人,該合同對受託人與第三人具有約束力;第二,當第三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時,間接影響到委託人的利益,這時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第三,因受託人的披露,委託人可以行使介入權。委託人行使介入權的,應當通知受託人與第三人。第三人接到通知後,除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以外,委託人取代受託人的地位,該合同對委託人與第三人具有約束力;第四,因受託人的披露,委託人也可以不行使介入權,仍然由受託人處理因第三人違約而產生的問題。
第三人的選擇權指的是在受託人與第三人的合同關系中,因委託人的原因造成受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即第三人可以選擇請求委託人承擔違約責任,也可以請求仍然由受託人承擔違約責任。但第三人只能選擇其一,選定後不得變更。
規定委託人的介入權、第三人的選擇權,有利於解決因代理產生的合同糾紛,有利於貿易代理制度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但委託人的介入權、第三人的選擇權是有條件的,不能濫用。
Ⅷ 合同法403條款
1、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由委託人享有,第三人對受託人的抗辯可以向委託人抗辯。專
2、在糾紛發屬生後,第三人向委託人主張權利,委託人可以用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來抗辯第三人以及用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來抗辯第三人。
(8)合同法403案例擴展閱讀:
分類:
1、計劃合同與普通合同
凡直接根據國家經濟計劃而簽訂的合同,稱為計劃合同。如企業法人根據國家計劃簽訂的購銷合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等。
普通合同亦稱非計劃合同,不以國家計劃為合同成立的前提。公民間的合同是典型的非計劃合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計劃合同日趨減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計劃合同已被控制在很小范圍之內。
2、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雙務合同即締約雙方相互負擔義務,雙方的義務與權利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合同。如買賣合同、承攬合同、委託合同(無償有償都是雙務)、保管合同(無償有償都是雙務)。
單務合同指僅由當事人一方負擔義務,而他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如贈與(唯一一個純粹的無償合同)、自然借款(無償有償都是單務)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
Ⅸ <合同法>403條第1款委託人有介入權
這個條款主要用於隱名代理人的情況,例如甲委託 乙購買某產品,乙以自回己的名義和丙答簽訂了買賣合同,此時甲違約拒絕支付價款,乙可以向丙披露甲是該買賣合同的當事人,如果丙認可,那麼乙的代理行為由甲承擔,如果丙不認可,那麼丙可依據買賣合同找乙承擔違約責任。
也就是說這句話並不是說委託人是否可以介入的問題,而是說第三人有選擇的權利,是向委託人追責還是向受託人追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