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㈠ 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1.房東不同意你是不可以轉租的,如果你強行轉租房東可以單方面解除合同。
2.你剩餘的房租和押金應該退你,但是你要向房東支付違約金。
㈡ 有關租賃合同在《合同法》相關法條有哪些
第二百一十三條租賃合同的內容包括租賃物的名稱、數量、用途、租賃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賃物維修等條款。
《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九條房屋租賃,當事人應當簽訂書面租賃合同,租賃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二)房屋的坐落、面積、裝修及設施狀況;(三)租賃用途;(四)租賃期限;(五)租金及交付方式;(六)房屋修繕責任;(七)轉租的約定;(八)變更和解除合同的條件;(九)違約責任;(十)當事人約定的其他條款。
第二百一十四條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出租人就未經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內容建設的臨時建築,與承租人訂立的租賃合同無效。但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經主管部門批准建設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有效。
租賃期限超過臨時建築的使用期限,超過部分無效。但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經主管部門批准延長使用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延長使用期限內的租賃期間有效。
第二百一十五條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第二百一十九條承租人未按照約定的方法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租賃物,致使租賃物受到損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承租人擅自變動房屋建築主體和承重結構或者擴建,在出租人要求的合理期限內仍不予恢復原狀,出租人請求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百二十條出租人應當履行租賃物的維修義務,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一條承租人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維修。出租人未履行維修義務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維修,維修費用由出租人負擔。因維修租賃物影響承租人使用的,應當相應減少租金或者延長租期。
第二百二十四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百二十五條在租賃期間因佔有、使用租賃物獲得的收益,歸承租人所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六條承租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租金。對支付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租賃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租賃期間屆滿時支付;租賃期間一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一年時支付,剩餘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租賃期間屆滿時支付。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五十六條以營利為目的,房屋所有權人將以劃撥方式取得使用權的國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出租的,應當將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上繳國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百二十七條承租人無正當理由未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百二十八條因第三人主張權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
第三人主張權利的,承租人應當及時通知出租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六條抵押人將已抵押的財產出租的,抵押權實現後,租賃合同對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
抵押人將已抵押的財產出租時,如果抵押人未書面告知承租人該財產已抵押的,抵押人對出租抵押物造成承租人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抵押人已書面告知承租人該財產已抵押的,抵押權實現造成承租人的損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擔。
第二百二十九條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
第二百三十條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二百三十五條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應當返還租賃物。返還的租賃物應當符合按照約定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後的狀態。
第二百三十六條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租賃期限為不定期。
第二百四十條出租人、出賣人、承租人可以約定,出賣人不履行買賣合同義務的,由承租人行使索賠的權利。承租人行使索賠權利的,出租人應當協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十二、在供貨人有遲延交貨或交付的租賃物質量、數量存在問題以及其他違反供貨合同約定的行為時,對其進行索賠應區別不同情形予以處理:
(一)供貨合同或租賃合同中未約定轉讓索賠權的,對供貨人的索賠應由出租人享有和行使,承租人應提供有關證據;(二)在供貨合同和租賃合同中均約定轉讓索賠權的,應由承租人直接向供貨人索賠。
十四、在出租人無過錯的情形下,對供貨人索賠的費用和結果,均由承租人承擔和享有。如因出租人的過錯造成索賠逾期或索賠不著,出租人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 租賃期限是不得超過二十年嗎
1、是的,不得超過20年。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內
第二百一十容四條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㈣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在實踐中如何把握之我見
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合同的約定是充分體現著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自治原則(當然,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禁止規定),因此,我們在實踐辦案中,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應充分考量當事人之間對約定的真實意思。對該條規定中,自然人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無可厚非,但這里不好理解或難以把握的是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里,「約定不明確」就是自然人之間對約定產生歧義,那麼,實踐中應如何把握「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一規定?
民間自然人之間借貸中的利息應歸屬合同之債,之所以有《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很大部分是由於民間借貸不同於金融機構作為貸方的金融借款合同,其利息的約定往往因各方面的原因而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存在有瑕疵,易產生歧義。因此,如何來確定民間借貸的利息約定是否明確成了審理民間借貸糾紛的關鍵。筆者認為,對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實踐中一般稱民間借貸)對支付利息的約定產生歧義,應充分運用合同法解釋原則,根據當事人之間約定所使用的詞句、借款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約定的真實意思。《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即對合同約定爭議的條款,可通過其他途徑來判定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時所具有的真實意思而不拘泥於合同條款的字面含義。因此,對支付利息的約定只有在充分運用文義解釋、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習慣解釋、誠信解釋等方法後還是無法確定當事人是如何約定計付利息的時候,才可認定為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視為不支付利息。這樣,才可能查明借貸雙方對借款利息約定的真實意思,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自然人之間的經濟交往,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絕有些債務人利用不誠信的違約行為來牟取額外的不正當利益,同時,也促使當事人在今後經濟交往中對合同可預見性的內容作出明確的約定,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借款合同怎樣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二章的相關規定,借款合同,是當事人約定一內方將一定種類和數額的貨幣容所有權移轉給他方,他方於一定期限內返還同種類同數額貨幣的合同。
其中,提供貨幣的一方稱貸款人,受領貨幣的一方稱借款人。借款合同又稱借貸合同。按合同的期限不同,可以分為定期借貸合同、不定期借貸合同、短期借貸合同、中期借貸合同、長期借貸合同。按合同的行業對象不同,可以分為工業借貸合同、商業借貸合同、農業借貸合同。
(5)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五條擴展閱讀:
借款人的權利義務
1.提供真實情況。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2.按照約定用途使用借款。合同對借款有約定用途的,借款人須按照約定用途使用借款,接受貸款人對貸款使用情況實施的監督檢查。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3.按期歸還借款本金和利息。當借款為無償時,借款人須按期歸還借款本金;當借款為有償時,借款人除須歸還借款本金外,還必須按約定支付利息。
㈥ 我國合同法中關於商事交易習慣的法條規定
見《合同法》 第二十一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二回十二條 承諾應當答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三條是什麼
第二百五十三條 承攬人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主要工作,但當版事人另有約定的權除外。
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未經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釋義】本條是關於承攬人獨立完成主要工作的規定。
承攬合同的標的是定作人所要求的,由承攬人所完成工作成果。該工作成果既可以是體力勞動成果,也可以是腦力勞動成果;可以是物,也可以是其他財產。但其必須具有特定性,是按照定作人特定要求,只能由承攬人為滿足定作人特殊需求通過自己與眾不同的勞動技能而完成的。如果定作人所需的標的能夠從市場上任意買到,定作人就不必通過訂立承攬合同要求承攬人來完成。因此,承攬合同的本質特點要求了該合同是建立在對承攬人的工作能力信任的基礎上,承攬人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承攬的主要工作。
㈧ 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合同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四條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五條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詳細內容可查看http://www.gov.cn/banshi/2005-07/11/content_13695.htm
㈨ 合同法第52條法律依據是什麼意思
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釋已經失效,現在已被《民法典》所取代,原52條的司法解釋中規定的內容包括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即合同違反的如果是效力性強制規定,則該合同無效。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五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㈩ 合同問題
依照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你(出租人)與你的朋友(承租人)簽了合同3年期,租金7000元,應當按照合同履行。
因情況變化,租金普遍上漲,因有合同約束,你不能單獨對他提出上漲租金。
但他將店鋪轉租他人(第三人),需要經過你的同意,如果你不同意,他是不能高價將店鋪轉租給他人。
建議你和他商量,他可以對轉租人提高租金,口頭合同可以變更。例如10000元一個月,你與朋友適當的分享租金差額,實現雙贏。
《合同法》
第二百一十五條 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第二百二十四條 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 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 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