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禁止性規定

合同法禁止性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2-21 02:13:04

合同法第80條和第84條的規定是效力性規定還是管理性規定

根據《合同法》第八十抄條規定,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八十四條規定,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以上兩條規定,是合同法第五章中,關於合同的變更和轉讓的相關規定。這是強制性的管理規定,不屬於效力的范圍。

❷ 合同法對標的物有強制性規定嗎

合同當事抄人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合同的必要條款。傳統民法認為,合同債的標的為債務人的給付,即債務人的作為(或不作為)。中國通常認為合同的標的包括物、行為與智力成果。物指民法意義的物,含一般等價的貨幣。行為指作為(含作為的結果)與不不作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在這里」違法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當包含了關於合同標的的禁止性強制性規定,例如法律禁止流通的物;法律限制流通的物,只能在限定的領域流通;法律對特定物的流通設立的許可制度。

❸ 《合同法》對建設工程承包人有什麼禁止性法律規定和具體要求

決定合同效力的,復也就制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中的效力性條款將導致合同無效,這里強制性規定中的效力性條款並不在《合同法》中。 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合同的效力 實踐中,合同糾紛經常出現當事人以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

❹ 自然人成為居間合同主體合同法有禁止性規定嗎

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❺ 合同法中哪些條款屬於效力性強制性法規哪些屬於管理性強制性法規

決定合同效力的,也就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中的效力性條款將導致合同無效,這里強制性規定中的效力性條款並不在《合同法》中。
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合同的效力
遼寧開智律師事務所 那 偉 張麗榮
實踐中,合同糾紛經常出現當事人以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為由主張無效的情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確屬無效合同,那麼,如何適用該條確定合同的效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否應一概無效呢?因大量的強制性規定存在於各法律、行政法規中,絕對化的適用該條,不僅將導致大量不應無效的合同被認定為無效;且因以該條主張合同無效的當事人中,其中不乏以獲取不當利益為目的惡意主張,如此也將導致惡意主張人獲取了不當利益,不利於社會正常秩序的維護和交易的穩定安全。什麼樣的規定才屬於「強制性規定」、當事人惡意主張無效能否支持,我國現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筆者認為,適用違反強制性規定確認合同無效應當慎重,具體從違反的強制性規定必須是強行性規定中的效力性規定、當事人主張無效主觀上不能具有惡意兩方面進行衡量後,再作出認定。現就此觀點闡述如下:
一、必須是違反了強行性規定中的效力性規定,才會導致合同無效。
(一)合同違反禁止性規定中的取締性規定是相對無效,只有違反效力性規定才絕對無效。
強行性規定包括強制性規定與禁止性規定,強制性規定是法律和行政法規要求人們必須為某種行為;禁止性規定則是法律和行政法規要求不得為某種行為。其中禁止性規定又分為效力性規定和取締性規定。
效力性規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或者是法律及行政法規雖然沒有明確規定違反這些禁止性規定後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但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規范。違反效力性規定的合同,是絕對無效的合同。
取締性規定又稱管理性規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違反此類規范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也並不損害國家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只是損害當事人的利益的規范。違反該規范的,並不當然導致合同絕對無效,只有損害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的,才能無效。
(二)禁止性規定中效力性規定與取締性規定的區分
對於法律、行政法規中的禁止性規定,其是效力規定還是取締規定,應當探求其目的而定,即「非使違法行為之法律行為為無效,不能達其立法目的者,為效力規定;而僅在防止法律行為事實上之行為者,為取締規定。二者的具體區分標準是:
其一看法律規范的內容。如規范中明確規定違反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的,該規范屬於效力性規范。
其二看合同違反的禁止性規定是針對一方當事人還是針對雙方當事人。如針對一方當事人的,則不屬於效力性規定。因為禁止規范是作為對該方當事人的「約束條款」來規定,只有違反方才應負該規范所確定的行政責任,另一方不需負行政責任,既然不需負行政責任,自然也就不應在民事上承擔不利後果。
其三看合同規范所禁止的對象。如果規范所禁止的對象是行為效果,則是效力性規定;如規范所禁止的對象不是行為效果,只是行為手段或行為方式,或者禁止的是行為的外部條件如經營資格、經營時間、經營地點等,而允許有資格經營者或允許依其他手段、方式或時間、地點作出行為的,因此時規範本已不在於禁止行為效果的發生,而在於規范人們的行為舉止,這類規范是管理性規范。
其四看規范所禁止的目的和違反規范的後果。如規范的禁止目的是保護國家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且違反該規范必然導致直接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嚴重後果的,該規范屬於效力性規范;如果該規范雖也有保護國家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但違反該規范只會損害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而不當然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該規范屬於管理性規范。
二、當事人主張合同無效主觀上存在惡意的,合同不應認定無效。
(一)惡意主張合同無效的涵義
惡意主張合同無效是指當事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為了獲取訴訟利益、逃避違約責任、減少損害等目的,在訴訟中主張合同無效的行為。惡意主張包括兩種情形,其一是惡意起訴無效合同,指不願繼續履行合同的一方以訂立合同時存在合同法規定的無效情形,故意提起合同無效之訴以達到恢復原狀、減少合同繼續履行將導致的更大損失之目的。其二是惡意抗辯,則指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以所爭執合同存在合同法規定的無效情形為抗辯理由,以達到減少損失、謀取訴訟利益之目的。
(二)惡意主張合同無效不應支持的理由。
首先,惡意主張合同無效不符合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基本原則,是民法原則中的帝王條款,該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誠實,守信用,善意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對該原則的遵守同時也體現了民事主體基本的商業道德,而惡意主張通常都表現為一方在原先簽約基礎與事實發生變化後,因合同的履行對其不利,就公然承認自己違法,以此來主張合同無效,並希望通過合同無效逃避合同義務,其行為顯然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對於此類行為予以支持,無異於鼓勵不誠信,將促使人們在因市場行情變化而使履行合同帶來的不利利益大於因承擔合同無效責任而喪失的利益時,選擇後者,即以合同無效為借口而逃避合同的義務,此舉必然會助長市場經濟活動中不講信譽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置他人利益於不顧的現象,給社會秩序的穩定和交易的安全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其次,支持惡意主張違背了合同無效制度設立的目的和宗旨。合同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保護以誠信和公平原則為主要內涵的社會公共利益,提倡社會公共道德。確認合同無效是國家對民事主體所從事的民事活動進行的干預,目的是防止、制裁違法行為。設立無效合同制度,不僅要維護國家的強制性法律規范的實施,而且還必須體現社會公共利益中的誠信和公平願望。而在惡意抗辯情形下,違法行為人主動請求確認合同無效,並希望通過確認合同無效使其獲得某種不正當的利益,以致從根本上違背了無效制度設立的目的和宗旨。如果惡意抗辯得到支持,善意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將得不到支持,相反違法行為人不僅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還將獲得某種不正當的利益。因此,惡意主張不應支持。
再者,惡意主張是惡意規避法律的行為。無效合同惡意主張因嚴重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破壞了合同秩序,是一種惡意規避法律的行為。一方在從事某種違法行為之後,可以根據履行的結果選擇合同的效力,合同履行的結果對自己不利便主張合同無效,合同履行的結果對自己有利則認為合同有效,此舉如果能夠得到支持,則將會起到縱容不法行為人從事違法行為的後果。也就是說,違法行為人完全可以為所欲為,從而使合同無效制度成為其追求某種不正當甚至違法利益的手段。如果支持惡意主張,實際上就是肯定當事人可以通過違法行為獲利,是對相對人信賴合同有效成立的重大打擊,將會縱容違法行為人的違法行為,相對人也將喪失對正常交易的起碼信賴。在我們的社會活動中,如果惡意主張一方的訴求一概得到法律的支持,那麼,這種損害誠信和公平社會原則的立法和司法是不可能實現鼓勵和穩定交易理想的法律效果的,而且也是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的。
(三)主觀惡意的認定
1、主觀上是故意,即由於惡意主張人明知其主張行為可能導致合同無效,而積極主張合同,並希望該結果的發生。
2、合同無效事由發生之前,主張人就對合同無效存在故意的情形才能構成惡意抗辯。對於該故意產生在合同無效事由已經發生之後(包括因過失導致合同無效後轉變為希望合同無效的),不應認定為惡意抗辯,只能認定為合同無效的一般情形。因為這種情況下合同無效事由發生之時抗辯人並不希望合同無效,仍有意於合同的有效及履行(包括對合同無效事由存在過失的情形)。
3、主張人明知合同無效導致合同相對方利益受到較大損失。如果合同無效相對人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失或只有輕微的損失,只需認定合同無效,而沒有認定惡意主張的必要。
綜上,對違反強制性規定無效合同作出限縮規定,不僅將充分鼓勵交易並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使無效合同范圍大大縮小,而且也可以遏制惡意主張行為,保證交易安全和促進誠信原則,進而保護了市場秩序和善意相對人的利益。

❻ 中國的勞動法中禁止性條款有哪些

先給你看一條法規抄規定,《勞襲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得在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情形之外約定其他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
你說的那一條款是一項終止條款,屬於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所規定的其他情形。違反了法規(條例是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屬於無效的情形。
因此你的問題很好解決了。
1、和《勞動條例》的禁止性規定相沖突,不合法。
2、仲裁時以無效為由,有法有據,能勝訴。
3、公司在條款無效的情形下辭退員工,屬於沒有法律依據,違法解除。對於公司違法解除的情形,可以主張賠償金,即雙倍的經濟補償金。
4、工作年限是4年,經濟補償是4個月,賠償金是8個月,以3000計算未24000.

❼ 如何區分《合同法》中的強制性規定和任意性規定

合同法中的強制性規定通常表述為「應當」「必須」「應」「不得」等用內語,意思是合同當事人必須作容出或者不作出一定的行為;任意性規定通常表述為「可以」」可「有權」等用語,意思是合同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是否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為。
例如:
強制性規定:第一百三十五條出賣人應當履行向買受人交付標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標的物的單證,並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
任意性規定:第一百七十一條試用買賣的買受人在試用期內可以購買標的物,也可以拒絕購買。試用期間屆滿,買受人對是否購買標的物未作表示的,視為購買。

❽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十四條中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是指什麼

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如何理解釋?合同法 2009-09-21 18:16 閱讀4 評論0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三款「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該條款是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嗎?
最高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認定無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施工企業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的;
(二)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的;
(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者中標無效的。 」

該建設工程的司法解釋與合同法解釋(二)尤其是無資質單位承包工程的合同認定是否一致 《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對強制性規定做了限制性解釋,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才確認合同無效,這種無效應是自始無效、絕對無效。《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但並沒有對違反該禁止性規定的法律後果明確規定。雖然《最高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對此應認定無效,但也並非絕對無效,《解釋》第五條對承包人超越資質承攬工程合同效力補正問題作了規定,即在工程竣工前取得相應資質的,就可以理解為合同違反禁止性規定的情形已經消失,可以認定有效,也就是說當事人在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通過事後補正或實際履行來使合同滿足有效的條件,促使合同有效,因此《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三款不應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范疇。
跟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及《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的規定,確定合同是否有效,一是考慮「法律、行政法規」的范疇,應限制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二是將強制性規定分為管理性規定和效力性規定。管理性規定指取締一些違法行為,對違法者加以制裁,但並不否認其行為在私法上的效力。效力性規定指不僅要取締違法的行為,對違法者加以制裁,而且對其行為在私法上的效力也加以否認。三是對合同效力視情況分別處理: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違反強制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即「無效法定」,該規定屬於效力性強制規定,此時合同應當認定為無效;法律法規雖沒有明確規定違反禁止性規定將導致法律行為無效,但違反該規定以後若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該規定應屬效力性強制規定,合同應當認定為無效;法律法規雖沒有明確規定違反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不成立,違反該規定以後若使合同繼續有效並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而只是損害當事人的利益,該規定就不應屬於效力規定,而是管理性規定,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❾ 哪些合同法里的條款屬於禁止性規定

這個多了,比如預先放棄、縮短、延長訴訟時效的規定;有違善良風俗、有違公共利益和秩序的約定等。比如約定生死有命、約定離婚後不準再結婚等等

❿ 《合同法》關於禁止轉包有什麼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依照《合同版法》規定,承包建設權工程某一部分工程的分包承包單位,所分包的工程只允許自行完成。禁止再分包給其他第三人承包,違反了就構成了轉包,並承擔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倉庫落實規章制度的措施 發布:2025-07-16 17:45:23 瀏覽:33
勞動法自學考試選擇題題庫 發布:2025-07-16 17:44:34 瀏覽:12
人身意外險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6 16:34:38 瀏覽:516
局幹部職工法律知識培訓制度 發布:2025-07-16 16:29:35 瀏覽:987
經濟法實質公平的含義 發布:2025-07-16 16:21:34 瀏覽:875
非法本法學碩士 發布:2025-07-16 16:12:56 瀏覽:928
法院不簽字 發布:2025-07-16 16:07:02 瀏覽:313
認為規章同法律 發布:2025-07-16 15:52:33 瀏覽:614
日本勞動合同法中文版 發布:2025-07-16 15:47:13 瀏覽:427
婚姻家庭糾紛律師 發布:2025-07-16 15:46:26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