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54撤銷

合同法54撤銷

發布時間: 2022-02-21 20:08:22

Ⅰ 依據合同法54條行使撤銷權是什麼案由

第五十四抄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襲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Ⅱ 合同法規定的撤銷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可撤銷的情形包括,合同是當事人被一方或者第三人脅迫訂立的;合同是當事人基於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顯失公平的;以及合同是一方或第三方使用欺詐手段騙取當事人簽訂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Ⅲ 本訴在庭審時請求變更合同而被告請求法院撤銷合同乎合合同法54條規定

如果被告提起反訴了,就不符合這個規定了,可以判決撤銷合同,如果被告沒有反訴,原告只要求變更,法院不能判決撤銷合同

Ⅳ 合同法第54條:

我覺得你問的問題挺專業,至少是認真思考過的。
其實這兩條對於買方的保護力度內是一樣的,只不過是並列的容而已,即在買方保護自己的利益時,要看其當時所處的實際情況,即是主張因訂立合同顯失公平還是重大誤解。如果沒有,在訂立合同後,買方不按時發貨或者貨物質量不符合合同目的,可以解除合同。
兩條都是從不同方面對於守約者的保護。

附條文: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
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
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希望採納

Ⅳ 合同法規定,有撤銷權的情形有哪些

下列情形可以行使合同撤銷權:

1.一方當事人故意實施某種欺騙他人的行為,並使他人陷入錯誤而訂立的合同。

2.一方當事人直接以強制手段迫使對方與已訂立合同。

3.趁人之危訂立合同。

4.因重大誤解訂立合同。

5.訂立合同存在顯失公平的情形。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合同法》將於2020年12月31號失效)。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民法典》生效時間為2021年1月1日)。

Ⅵ 合同法54條、撤銷後咋賠償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你說的賠償是什麼意思

Ⅶ 合同法第54條,規定了合同是在受欺詐威脅,顯失公平中,不是真實意思表達的合同是可以撤銷的。

包括房屋買賣合同,如果存在開發商的欺詐、脅迫行為,使消費者做出了回不真實的意思表示答,則消費者有權行使撤銷權,但撤銷權應在消費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的一年內行使。此外,關於商品房買賣問題,應參見最高院《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相關規定。

Ⅷ 在合同法中,合同撤銷與合同解除的區別

合同的解除和撤銷雖然都是合同消滅的制度,但兩者並不相同。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後,當解除合同的條件具備時,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僅向將來消滅的行為。可撤銷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因意思表示不真實,法律允許撤銷權人通過行使撤銷權而使已經生效的合同歸於無效。兩者的區別:
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合同法第47條之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有效。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向法定代理人)作出。
合同法第48條之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向被代理人)作出。
合同法第54條之規定:
(一) 因重大誤解而訂立合同:產生誤解的一方可主張撤銷權。
(二) 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顯然不利的一方可主張撤銷權。
(三) 因欺詐、脅迫、乘人之危致使違背真實意思訂立合同:自己的真實意思被違背的一方可主張撤銷權。
合同可解除的情形:
合同法第69條之規定:當事人一方因主張不安抗辯權而中止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93條之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94條之規定:
(一)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此種情況下任何一方可解除合同。
(二) 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此種情況下守約方可單方解除合同。
(三)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此種情況下守約方可單方解除合同。(四)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此種情況下守約方可單方解除合同。
(五) 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從權利行使的方法來看二者的不同:
合同法第47、48條規定的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可以由善意相對人單方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自該通知到達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時生效。合同法第54條規定的撤銷權則需要通過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的方式來行使,當事人不得單方撤銷合同(否則無異於違約),而且這種撤銷權要在一定期限內主張,即在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該「一年內」屬於除斥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延長)。
而合同的解除權都可以由當事人一方行使,即單方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並用通知的形式告知對方,該通知到達對方之時合同即解除。如果對方對此有異議,則由對方提起訴訟或仲裁的方式來否定解除行為的效力。解除權往往也要在一定期限內行使,即如果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對合同效力的影響來看二者的不同:
合同撤銷對合同效力的影響:
1) 合同撤銷從根本上否定合同的效力,被撤銷的合同視為自始不生效。
2) 合同部分被撤銷,不影響合同中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 合同被撤銷,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4) 合同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屬於不當得利性質,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合同解除對合同效力的影響:
1) 合同解除僅僅否定合同向後的效力,是阻止合同繼續生效的方法,解除沒有溯及力。
2)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3)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從適用范圍和發生原因看兩者的不同:
從適用范圍看,合同撤銷的適用范圍比較廣泛,不僅適用於欠缺有效要件的合同領域,而且適用於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及民事行為場合;而合同解除僅僅適用於有效成立的合同提前消滅的情況。
從發生原因來看,合同撤銷的原因由法律直接規定;而合同解除的原因既有法律規定的,也有當事人約定的。

Ⅸ 合同法54條適用什麼案由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是針對可變更、可撤銷合同的規定,一般適用案由為各類合同糾紛。
《合內同法》五十四條容規定為: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熱點內容
2011年7月自考勞動法試題答案 發布:2025-07-15 23:26:42 瀏覽:240
政府發的實施辦法是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07-15 23:25:50 瀏覽:89
中國是否是法治社會 發布:2025-07-15 23:21:09 瀏覽:436
民法411 發布:2025-07-15 23:20:26 瀏覽:345
民法典是民事法律嗎 發布:2025-07-15 22:58:35 瀏覽:787
遵義市法律援助審批表 發布:2025-07-15 22:44:02 瀏覽:579
30歲司法考試 發布:2025-07-15 22:26:06 瀏覽:394
法院抵押的房子 發布:2025-07-15 22:14:32 瀏覽:311
杭州中級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07-15 22:08:32 瀏覽:71
民事訴訟法117條解釋 發布:2025-07-15 22:08:32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