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研習計劃
『壹』 論述題: 國際經濟法的產生與發展
由於對於經濟法的概念眾說紛紜,而對經濟法的產生也有不同的見解,因此在展開本文的討論之前,我想先對本文中所稱的經濟法及經濟法的產生作一界定。所謂經濟法法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及其政府為了修正市場運行的缺陷,實現社會整體效益的可持續發展而履行各種現代經濟管理職能時與各種市場主體發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關系的總稱。 這以界定表明所謂經濟法是以市場經濟為前提的,國家對經濟的管理是以市場規律為基礎,旨在修正市場缺陷而非取代市場的作用。關於經濟法產生的含義由三種基本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經濟法的產生及經濟法律規范的產生;另一種觀點認為,經濟法的產生即經濟法的制定;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經濟法的產生及經濟法律部門的形成。 本文所稱經濟法的產生是指經濟法律部門的形成。
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是法學史上令人矚目的事件之一,也是20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中國經濟法學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它是隨著中國體制改革的推進而同步發展起來的,中國經濟法的產生與發展是社會主客觀條件成熟和發展的結果。
一、 中國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客觀條件
(一)、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經濟法產生、發展的經濟基礎。
法是社會關系的反映,社會關系特別是以生產關系為核心的人們各種物質利益關系及經濟關系,是法的本源。馬克思說:「無論是政治立法或是市民立法,都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 經濟法是與現代市場經濟相對應的,缺少需要進行調控的市場經濟這一基礎,經濟法就沒有產生和發展的必要和理由。在體制改革以前,我國對經濟主要依靠革命措施、執政黨和國家的政令、領袖及各級黨政領導人的權威和指示,實施組織管理。總的來說並不重視法律調整,即使制定了一些管理經濟的法律也帶有濃厚的行政法色彩,體現的是國家對經濟的直接干預。中國在70年代末開始體制改革,雖然在體制改革的不同階段使用了「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以及最終採用「市場經濟」的提法,中國改革在總的方向上一直是沿著減少國家計劃,增強市場作用前進的。隨著市場經濟在中國的不斷得到發展,適應國家管理經濟需要的經濟法也就應運而生,並蓬勃發展。雖然改革開放已有二十多年,我國確定將「市場經濟」作為改革的最終目標也有十多年,但我們還只能說初步形成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與此相適應,我國的經濟法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也只能說是在迅速的的完善之中。
(二)大量的經濟法律規范的制定是中國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規范基礎。
所謂法律部門是人們為了更好的研究和運用法律的學術分類,是指具有同一性質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任何法律部門的產生和獨立都必須以大量的同類法律規范為基礎。否則就失去了研究的對象和存在的價值。但是,一國的經濟立法與一國的經濟法並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一國單有經濟法的立法並不足以產生本國的經濟法學,美國即是如此;沒有本國的經濟法立法也有可能產生以他國的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學,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並無真正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濟法,卻產生了經濟法學。 盡管如此,如果沒有本國的經濟法立法,中國經濟法的發展將會因沒有本土性的資源而停滯。我們無法想像中國的經濟法學者能夠遠隔重洋很好的研究美國的問題,我們同樣無法想像,中國的學者對純粹的他國法律現象保持旺盛的熱情。法律規范的制定是中國經濟法學蓬勃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從1979年到1992年是中國經濟法的產生時期。這一時期,中國開始改革過去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實行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體制的,重視以法律為手段調控經濟,這一時期頒布了大量管理經濟的法律法規,如不同所有制的工業企業法,外商投資企業法等,這一時期的經濟法立法總的來說與民商法、行政法的區分不明確,宏觀調控的計劃色彩明顯,並且經濟法中非常重要的市場秩序法立法缺位。從1992年至今是中國經濟法迅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正式提出了要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以來,國家圍繞推進改革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框架頒布了大量法律法規,以頒行《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起點,進入了制定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法的階段,出台了有關產業政策、財政、金融等宏觀調控的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市場規制的法律法規,《反壟斷法》的制定也擺上了議事日程。中國經濟法體系正在迅速形成。與此相適應,中國的經濟法部門也迅速發展起來。
二、 中國經濟法產生、發展的主客觀條件
對經濟與法律關系的認識以及對經濟法的認識的加深,是中國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主觀條件。從1979年起,「經濟法」一次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葉劍英同志早在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就曾提出「我們還需要各種經濟法」,這被很多學者認為是經濟法概念首次在領導層提出。當人們對經濟法的認識普遍是模糊的,隨意性大,與民商法和行政法的區別也不甚明確。隨著經濟法的發展,各種經濟法現象不斷豐富,層出不窮,壟斷問題,不正當競爭問題,損害消費者權益問題以及社會保障和宏觀調控問題等等,用法律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促使市場經濟的發展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呼聲。同時,隨著對市場經濟認識的深化以及對國際經驗的借鑒,在經濟法的研究和實踐中越來越注重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經濟法的理論研究也擺脫了純粹的抽象爭論,經濟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歷程。
『貳』 大學法學專業學習計劃指導
大學的法學要靠自己,光聽課的話學不到什麼東西,重點大學也一樣。基本上要做到這么幾點:
1、每天關注法制新聞和法律更新信息,在一些時事、法制網站上就可以做到。每天晚上翻一翻就行了。
2、課程學習方面,首先,每門課老師規定的參考文獻一定要讀,即使不是全讀也要挑著看上幾本。上課以外的時間都可以用來泡圖書館。法學專業一般沒什麼作業,就期中論文期末考試,所以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用於讀課外參考書,豐富理論知識。
其次,相關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一定要讀。老師一般會畫出重要的法規,其他的網上搜一下或到圖書館找一下法律匯編就可以。熟悉法條很重要。
再次,多看案例,包括國外的和國內的。一些法律實務手冊中有豐富的案例講解,可以增強你的實踐能力。
最後,這些都看了的話,還要自己根據自己研究的興趣找些書和雜志看。也可以找一個你比較喜歡的法學期刊跟蹤讀下去,即使只讀標題和內容摘要,了解法學理論前沿,遇到喜歡的方面再細看內容。
3、其他,一是抽時間學點法律英語,為閱讀外國文獻做准備,另外,建議參加一些法學類的社團,比如學校的法律援助中心什麼的,近距離接觸、運用法律。再有,大二以後開始多找一些地方實習吧。
基本要做的就這么多,非常能充實你的學習生活!不要怕沒時間,法學專業別的沒有,就是時間多……當然,你要選雙學位的除外……另外,讀書呢,不要怕讀過以後不記得自己讀了什麼,讀過就忘非常正常,但是讀多了法律思維和法律感覺會很好,而且需要用到相關理論的時候,你會很快的找到思路,然後去有目的的查資料。
另外,讀書的選擇,一定要讀好書,免得在剛接觸法學、判斷力不高的時候被誤導了……所以,法學宗師、著名學者的書多讀一些倒是好的。其他的,多請教老師,不要太過自作主張哦。
如果不怕麻煩,都做到了,你可以學得非常扎實。勤奮也能出功夫嘛~~
以上,除了本人的經驗,也有本人對自己四年法學時光的反省。所以,加油吧~~
『叄』 怎樣學好國際經濟法啊好難啊
單純從國際抄經濟法的概論可以看出,這門課程相當復雜,主要包括國際貨物買賣,國際技術轉讓、國家反托拉斯法、國際貨物運輸以及保險、國際投資、國際稅法。國際商事仲裁、國際支付。
很多內容需要專門的知識,比如國際貨物買賣以及運輸保險等,需要國際貿易的相關知識,國際支付又需要銀行業務相關知識,所以學習起來跟其他法律的共同之處相對較少,感覺難以下手。
以下幾點建議:
1,如果能把這些國字頭的法律去掉國字,就可能簡單不少,打個比方吧,把國際貨物買賣法轉化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然後從中找相同的地方,這樣可能輕松很多。
2,繁中取簡。先學習相對簡單的東西,比如國際商事仲裁,國際稅法,國際貨物買賣法等,需要相關其他知識的放後面逐一攻克。
3,可以選擇重點復習。比如國際支付重點在信用證、跟單托收。國際貨物運輸重點在海商法以及海牙規則。國際貨物保險重點在我國的海上貨物保險險別,以及英國的海上貨物保險法。國際貿易法重點在CISG公約。
『肆』 學華東政法大學國際經濟法要做什麼准備
你好,首先國際法的專業研究生很多是本科學英語日語等語言類的,還是很回有優勢的。國際答法和國際私法最強的還是武漢大學,國際經濟法最好的是廈門大學,其次是華東政法大學。國際經濟法是目前法學畢業工作最好找的方向之一,特別是你英語足夠好的話,做涉外律師,考公務員進商務部門,或做投資法務類的都不錯的。選定了一個學校,就找該校的在讀國際法研究生問一下准備事宜吧,然後好好准備,關鍵還是看書。
如果有疑問可以近一步提問,祝你好運!
『伍』 我是一名法學本科生,如果我想報考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研究生的話,請問我需要做哪些准備
建議報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其師資力量大部分源自武大,實力極強。武大競爭激烈,比較難過面試。
『陸』 考研國際經濟法怎麼樣
全國國際經來濟法最好的大學自是武漢大學。另外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國際經濟法碩士培養站也很好。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 ,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
『柒』 備考國際經濟法研究生需要看什麼書。詳細點吧,最好列個書單什麼的。
話說這和你要考的大學有關系 他們應該有提供參考書目吧
綜合知識(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國際法學)
李龍主編《法理學》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聯合出版
周葉中主編《憲法》二十一世紀核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俊駒、余延滿著《民法原論》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秦前紅主編《新憲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版)
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第五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周佑勇著《行政法原論》第二版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梁西主編、曾令良等修訂《國際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邵沙平、余敏友主編《國際法問題專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國際經濟法
余勁松主編《國際投資法》修訂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三版
漆彤主編《國際貿易法新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余勁松、吳志攀主編《國際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三版 韓龍主編《國際金融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捌』 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我在英國讀了一年的國際經濟法研究生,目前已經拿到國際經濟法碩士學位(Merit)。比較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不知道題主准備去哪個國家,我的回答范圍僅限在英經歷。
國際經濟法內容涵蓋范圍很廣,主要包括WTO貿易規則,國際貨運規則(買賣法,運輸和保險),國際商事仲裁規則等。國際經濟法實務的起點很高,一般的律所搞不定,基本是國際型大律所以及大型咨詢服務公司的業務了(當然你也可以去做進出口貿易,那還嘔心瀝血讀個法學院幹嘛,加入商學院的華人混派大軍就好了)。因其業務的國際性,加上作為律師(咨詢師),如果題主想從事該行業,英語必須過硬。
至於好不好考,英國大學的招生秘書是看你的導師推薦信,大學四年成績單,和personal statement三樣基本就夠了。不存在考不考的問題(除非是考語言)。英國牛津大學的法學院英語准入線是雅思7.5, 其它靠譜點的也得6.5-7分,其中寫作和口語有最低要求分數線。
作為我那一屆法學院研究生中唯一中國人,我牆裂建議你把語言學好了。比方一天連續3-4節課,最後的1-2節課一定就是seminar。教授給的書單結合問題(例如案例分析)要一一討論,教授也會根據我們課堂表現評價該學科最終得分。如果口語不好,那真是千言萬語說不出口,被同學反殺,被教授追問。。但口語好了,盡管你是除了關鍵點之外胡說八道一番,期末小論文寫得一般也會拿到高分(本人親證哈哈哈)。 我第一學期就是因為仍存僥幸心理,成績不夠好,導致最後3學期平均分差了一點點,沒拿到Distinction(一等榮譽學位),獎學金泡湯。關於語言,言盡於此了。
就業前景看你個人吧,我去年底剛畢業,長期在英國,剛回來考完今年的國家司法考試。我的職業規劃是先拿到中國律師執業資格,瞄準對華貿易咨詢行業。首先我認為,自己讀這么多年的法學院最後不當中國律師很可惜,也怕浪費念本科的時間。其次要結合個人能力,我是理論方面比較水的那種,這次司考能不能過還兩說,如果不行就乖乖去打工吧。。。我這種模式僅供參考,坑了不要回來找我謝謝。。
拿我的導師舉例,法國人,本來是國際經濟法事務律師,後因業務入坑國際商事仲裁,評價這行專業性強,需要前人帶後人,但他覺得好好『玩』。我個人從本科起也一直喜歡國際商事仲裁,准入門檻低一點,因還不完善,很多很多有趣的問題值得研究。在此想念一下這個紅鼻子老頭。
最後,就業前景都是自己開拓的。祝你盡快找到組織!
『玖』 國際經濟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國際經濟抄法在整個法學課襲程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在整個法學鏈條中具有不可或缺性特點,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國際貿易法(其中又包括國際貨物貿易法、國際服務貿易法、國際技術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解決等幾大分支。 學習與研究國際經濟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其次就是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國際經濟立法與實踐,特別是我國涉外經濟立法與實踐中涉及的各種法律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將日趨緊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國際經濟法的知識,從而在對外經濟交往中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依法辦事,維護國家和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