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的別稱

經濟法的別稱

發布時間: 2022-02-27 07:43:46

經濟法的淵源(表現形式有哪些)

1.憲法。 2.法律。 3.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4.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Ⅱ 經濟法的淵源(表現形式有那些)

憲法 法律 法規 規章(地方政府規章,部門規章) 司法解釋 國際條約和協定

Ⅲ 經濟法的形式是什麼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內
3.行政法規容(僅次於憲法、法律):國務院;
4.地方性法規:地方國家機關;
5.部門規章:國務院部委及其直屬機構;
6.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
7.國際條約或協定。

Ⅳ 經濟法的概念是什麼

答:1.經濟法的概念: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宏觀調控經濟活動中形成的經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市場失靈時需要由國家進行調整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義:經濟法屬於法的范疇,屬於國內法的體系,但他不同於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
2.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特定的經濟關系,不是一切經濟關系,更不是經濟關系以外的其他社會關系。
3.經濟法的地位:
經濟法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因為他的調整對象有特定的范圍,他只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而且其調整對象同其他部門法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
經濟法是一個重要的法的部門,它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引導、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4.經濟法的體系:
經濟法的體系是由多層次的、門類齊全的經濟法部門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通常認為經濟法的體系應採取如下的結構:企業組織管理法;市場管理法;宏觀調控法;社會保障法。

Ⅳ 簡述經濟法的淵源有哪些

經濟法的淵源,是指經濟法律規范藉以存在和表現的形式。

二、經濟法的淵源:

1、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是經濟法的主要淵源,它規定的多是基本經濟關系。

3、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1)行政法規其效力次於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執行法律規定及履行憲法規定的行政管理職權的需要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等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特別行政區的法。

Ⅵ 經濟法的淵源是什麼

經濟法的淵源是從經濟立法的不同來源來表現經濟法的形式。經濟法的淵源與我國回整個法的答淵源是一致的。
由於經濟關系極其復雜,需要更多的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法律規范去調整,經濟法的淵源更為廣泛多樣,其中行政法規和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的規章,佔有更大的比重。

Ⅶ 四個經濟法的名稱

一.國際經濟法來、國際貿易自法、國內經濟法、對外貿易法律制度。
二.1經濟組織法:公司法、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外商投資企業法。
2市場管理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證券法、票據法、房地產法。
3宏觀調控法:預演算法、國債法、稅法、銀行法律制度、固定資產投資法律制度、價格法、會計法、審計法

Ⅷ 經濟法的淵源的種類包括哪些

(1)憲法。、
(2)法律。
(3)法規。
(4)規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特別行政區的法.
(6)司法解釋。
(7)國際條約、協定國際條約。

Ⅸ 經濟法的定義

經濟法是公法,是調整國家對市場經濟活動實行干預、管理、調控所產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隨著部門法劃分界限的逐漸明確以及法學學科的不斷發展,「經濟法」這一概念的法學意義已經被特定化為與民商法相並列的經濟法法律部門以及與其相對應的經濟法學科,而不再是「調整經濟法關系的法」或「與經濟法相關的法」這樣的表面含義。

(9)經濟法的別稱擴展閱讀

經濟法特點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五、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Ⅹ 經濟法的定義是什麼

經濟法是調整在現代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的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簡單的說,經濟法就是調整調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熱點內容
勞動法員工合同期限 發布:2025-07-13 15:19:27 瀏覽:482
百度訴訟法 發布:2025-07-13 14:52:18 瀏覽:951
直銷傳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3 14:52:14 瀏覽:31
經濟法是權力本位法 發布:2025-07-13 14:52:12 瀏覽:825
深圳的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7-13 14:50:47 瀏覽:515
婚內期間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13 14:50:41 瀏覽:897
勞動法是行政法的組成部分嗎 發布:2025-07-13 14:50:15 瀏覽:846
律師毛收入 發布:2025-07-13 14:49:32 瀏覽:937
順城法院招聘 發布:2025-07-13 14:48:49 瀏覽:186
2013年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5-07-13 14:43:37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