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231
① 怎麼和房東談免租期的問題
1、如果當事人可以通過交涉談判實現目的,那麼自然為上策。如果無法實現,那麼唯一的途徑就是依約或依法。所謂依約,自然是按照合同約定的內容,如果合同約定了在什麼條件下,出租人應當減少租金或免除部分租期內的租金,且該條件成就,當事人自然可以依約交涉。如果並非如此,那麼自然是依據合同法之中相關的租賃合同類似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免租金或延長租期的法律規定,依法談免租問題。
2、合同法221條規定,當出租人依法或依約應當承擔租賃物維修義務,且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不履行維修義務,承租人自行履行維修義務,應由出租人承擔維修費用,因維修租賃物,影響承租人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延長租期。
3、合同法228條規定,因第三人對租賃物主張權利,影響承租人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不支付租金。
4、合同法231條規定,因不可規則於承租人的原因,致使租賃物部分或全部損毀滅失,影響承租人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延長租期。
5、相關的依法免租或減少租金的范圍,應以對承租人影響的范圍為限,超過該限制范圍的,則超過合理的范疇,即便訴訟程序,人民法院亦不會予以支持。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221條、228條、231條
② 名詞解釋:風險負擔
推薦答案大部分是對的,但是在對我國合同法142條的解釋中債權人主義和債版務人主義理解反了權。該答案開始也說了風險負擔有多種學說:債權人主義、債務人主義、交付主義、所有權主義或者合理分擔主義。中國學者大都圍繞交付主義和所有權主義爭論,沒必要一半一半討論142條分別運用了什麼主義。按照該答案的邏輯,正確的應該是:在未交付前由出賣人承擔,這是債務人主義,即買受人無需付對價,價金風險由出賣人承擔。交付後由買受人承擔風險,即相當於債權人主義,買受人仍應當付價金。以上來自劉貴祥《合同履行與風險負擔制度》。
③ 關於合同法231條的理解
樓主看法條很仔細。 不可抗力當然是不可歸責於承租人的事由了。 法律適用里有一條原則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樓主如能運用這條原則,就明白。
④ 本人租了一套房子,合同未到期(合同明確規定不可轉租他人),我是否可以無償提供給他人使用。
房租不會少的,到期不交房租,你們<合同法>第231條規定:因不可歸你們的租賃合同未明確約定轉租事宜,就應當依據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執行,
⑤ 關於合同法第231條的釋義,我這種情況法律是否會給予支持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條,因不可歸責於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版損權、滅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此,承租人在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的情況下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同時請求出租人返還租金、賠償損失和承擔違約責任。但這不是無條件解除,承租人需要對租賃物毀損的事實以及租賃物毀損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進行舉證。如果承租人完成了該舉證責任,則勝訴的可能性較大。
⑥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定的承租人的權利 可以約定排除么
根據合來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自規定的承租人權利,由於並沒有賦予當事人可以排除的權利,所以當事人不能通過約定的方式排除。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二百三十一條因不可歸責於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⑦ 房屋租賃合同什麼情況下可取消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也就是當事人可以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約定解除租賃協議的條件,也可以經過協商後決定解除房屋租賃協議。但是,如果沒有約定的,那麼在以下情況下可以解除房屋租賃協議:
(一)承租人的解除權
1、《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定:因不可歸責於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就是說在租賃房屋具有瑕疵(包括物的瑕疵和權利瑕疵),致使承租人無法使用,或者利益受到重要影響,或者在相當期間內不能進行使用收益的,或者租賃房屋毀損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2、《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租賃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訂立合同時明知該租賃物質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隨時解除合同。此條規定僅限於物的瑕疵,而且限於物的瑕疵達到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程度。如果租賃房屋的瑕疵不會導致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而該瑕疵在訂立合同時即為承租人所知悉的,承租人將不得主張解除合同。
(二)出租人的解除權
1、《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承租人未按照約定的方法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租賃物,致使租賃物受到損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承租人違反約定方式,或者不依租賃房屋的性質而對租賃房屋進行使用收益的。
2、《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承租人無正當理由未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承租人遲延支付租金,經出租人催告,仍不於催告期限內支付租金的。
3、《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將租賃房屋轉租於第三人的。
(三)雙方均有的解除權。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不定期的房屋租賃合同,雙方均可以隨時解除合同。
⑧ 租房沒到期,哪些情況下可以解除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九十三條 合同約定解除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九十四條 合同的法定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8)合同法231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違約金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
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第一百一十五條 定金
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條 違約金與定金的選擇
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第一百一十七條 不可抗力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一百一十八條 不可抗力的通知與證明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第一百一十九條 減損規則
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第一百二十條 雙方違約的責任
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造成的違約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第一百二十二條 責任競合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⑨ 合同義務 分什麼主行為從行為
1.主法抄律行為是指在兩個有聯系的襲法律行為中,不依賴於他行為而可獨立存在的法律行為;而須依賴於他行為而存在的法律行為,就為從法律行為。
2.區分主法律行為與從法律行為的主要意義在於:從法律行為的命運決定於主法律行為,主法律行為不存在,從法律行為也不能存在。
3.比如甲乙簽訂借款合同,丙為乙提供擔保簽訂了擔保合同。借款合同是主法律行為,擔保合同則是從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