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公司
⑴ 關於勞動合同法和勞務派遣法
你好,參見我空間中的勞動爭議專欄中勞務派遣的解釋,已經較為詳細。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可以在空間留言。
補充:
一般法院對於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聘用人員的勞動爭議,立案較為困難。在勞動合同法出台後,會要求勞動者有仲裁機關不予受理或者作出仲裁裁定後才會立案。
因此,第一考慮到勞動局要求處理,第二申請勞動仲裁。
另:如果勞動期滿,對方解除合同是合理的。
勞務派遣工在用人單位工作一年以上,如果企業覺得這個人勝任工作,就必須得跟勞動者簽定正式勞動合同,而不再用勞動派遣這種形式。=====》出處哪裡?權威人士?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合同也是正式的勞動合同,只不過勞動關系不是與用人單位建立,而是與派遣單位建立。不知樓主想表達什麼意思。
另:勞動期滿,除非符合必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情形,單位是可以不續簽合同的。
同工同酬是勞動合同法的一個原則,在理論上當然沒問題,實踐中的貫徹相當困難。勞動部和最高法也未出台具體的細則來貫徹此原則。目前,只能是一個宣示權利的口號。確實,意識不到自己的權利是一種悲哀,意識到自己權利受到了侵犯而無法保護,是更大的悲哀。
樓主應該誤解了吧。具體參見我博客里勞動爭議一欄中關於勞務派遣的文章,已經解讀的較為詳細。
不存在派遣工工作一年以上必須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規定哦。
⑵ 勞務派遣公司是合法的嗎
公司形式肯定是合法的,不然是無法注冊的。
具體怎麼運作是否違法就不一定了。
注冊勞務公司還是比較麻煩的。
一、勞務派遣公司設立條件:
1、勞務派遣單位只能採取公司的組織形式設立,而不得採用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其他的組織形式設立。
2、勞務派遣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五十萬元。
3、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4、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5、許辦理行政許可證件。
二、設立勞務派遣公司的條件規定
1、勞務派遣單位設立的《公司法》規定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57條的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如《公司法》第3條規定,「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第6條規定,「設立公司,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第23條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股東符合法定人數; (二)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三)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四)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五)有公司住所。」第77 條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發起人符合法定人數;(二)發起人認購和募集的股本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三)股份發行、籌辦事項符合法律規定;(四)發起人制訂公司章程,採用募集方式設立的經創立大會通過;(五)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六)有公司住所。」根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勞務派遣單位須依法設立,有一定的財產或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組織章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但我國《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單位的組織形式未作規定,可推知:勞務派遣單位既可以是國有獨資公司,也可以是有限責任公司,還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
2、勞務派遣單位設立的特別規定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57條的規定,勞務派遣單位的注冊資本不得少於50萬元。關於注冊資本,《公司法》第26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三萬元。」第81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五百萬元。」而勞務派遣單位的設立,除了滿足《公司法》關於企業法人設立的基本條件外,還須符合特別規定,即注冊資本不得少於50萬元。
勞務派遣的社會風險很大,在整個勞務派遣過程中,勞務派遣機構是勞務派遣的主體,派遣機構的實力和信譽對勞務派遣的秩序和效果至關重要,而且,派遣機構是法定僱主,必須負擔全部的法律責任,必要時還要和要派公司釐清事件發生的原因,索取賠償,同時也有可能還要承擔連帶責任,這都要求派遣機構具備相當的財力和實力。因此,應當對派遣機構的資格實行較之一般企業法人更嚴格的管理。規定50萬元的注冊資金可以提高派遣機構的設立門檻,一定程度上把不具備實力的企業排除在外,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勞動者的利益。
⑶ 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是如何規定的
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一種用工的形式。一般合法派遣都是由正規勞務派遣公司來派遣員工到其他有需要派遣員工的企業。
⑷ 是和用人單位簽勞動合同,還是和勞務派遣公司簽合同
依據《勞動合同法》規定,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最好是和回用人單位簽訂勞答動合同,不要去和勞務派遣公司簽。
因為和勞務公司簽合同,相當於使用勞動派遣,對用人單位極大的有利,對勞動者極大的不利。
拓展資料:
實行勞務派遣後,實際用人單位與勞務派遣組織簽定《勞務派遣合同》,勞務派遣組織與勞務人員簽定《勞動合同》,實際用人單位與勞務人員簽定《勞務協議》,用人單位與勞動人員之間只有使用關系,沒有聘用合同關系。勞動者與其工作的單位不是勞動關系,而是與另一人才中介等專門單位形成勞動關系,再由該人才機構派到用人單位勞動,用人單位與人才機構簽訂派遣協議。
⑸ 勞動合同法關於國有企業中勞務派遣工待遇問題
是的,現行的社會確實對基層員工不公平,這些有待於改善,在今後的立法中給予明確。
⑹ 《勞動合同法》中對勞務派遣中的用工單位有什麼規定呢
《勞動合同法》中對勞務派遣中的用工單位的相關規定:
第59條規定:「用工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確定派遣期限,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
第62條規定:「用工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二)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三)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四)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五)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用工單位不得將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
第67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⑺ 勞務派遣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條例第10條規定
勞務派遣適用勞動合同法第10條規定。另外,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版個月不滿一年權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⑻ 與外包公司簽合同,這樣新勞動法中屬於勞務派遣嗎
勞務外包主要看你的用工主體是勞務外包還是勞務派遣,兩者是不同的;
勞務外包和勞回務派遣服務答性質、用工需求、用工范圍、合同性質、結算標准、管理角色、服務主體、相互關系、適用法律和違法後果都不一樣;
勞務派遣作為一種用工形式,派遣方、用工方、派遣工三方關系處理適用勞動合同法。勞務外包作為一個經營服務項目,發包方承包方之間關系處理適用合同法;
勞務派遣關系中,如果因為工作給派遣員工造成損害時,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按《勞動合同法》必須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務外包服務中,發包方與承包方的員工並不直接發生法律關系,除必須確保能提供必要的安全生產條件以外,無須對承包方員工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⑼ 《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用工是如何規定的
1、法律明確了用工單位應當履行的義務。《勞動合同法》第62條規定的用人單位內的義務主要容包括用工單位應當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對在崗被派
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應當按照勞務派遣協議使用被派遣勞動者,不得將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
2、規定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單位承擔連帶責任。為防止用工單位規避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促使用工單位只有在真正符合社會化分工需要時才採用勞務派遣形式用工,並且與規范的勞務派遣單位合作、督促勞務派遣單位依法履行義務,《勞動合同法》規定,在被派遣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一連帶責任的規定,將使企業採用勞務派遣用工的風險大幅度增加,勞務派遣用工方式分散法律風險的作用盪然無存。
⑽ 是和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為什麼工資是從勞務派遣公司出的這樣合法嗎
這樣做是違法的。正常的勞動關系是在哪裡上班哪個用人單位就發工資。像這種當初是跟用人單位簽定的勞動合同,勞動關系也是只存在於用人單位和自己之間的,並沒有和勞務派遣公司有什麼關聯,況且勞動者本人對此一切都不知情,被蒙在鼓裡,結果卻是勞務派遣公司每月發工資,這種情況屬於逆向派遣,是不合法的行為。
法律分析
有很多用人單位招聘其實並不是公司招聘員工,而是幫勞務派遣公司招聘,雖然看起來在用人單位上班,但是名義上卻是屬於勞務公司派遣的人員,所以說工資由勞務公司就很順理成章了。像這種逆向派遣的行為,嚴重違反了法律強制性的規定,這種情況下,簽訂的勞動合同是無效的。實際上,勞動者與公司簽訂的是借調合同,與勞務公司之間才是正式的合同,工資是由用人單位企業每月轉賬給勞務派遣公司,然後再給員工發放。遇到這種情況的,勞動者應該第一時間去勞動局投訴舉報,申請勞動仲裁,依法維護自己的利益,並且還可以向用人單位申請賠償。這種行為,是國家明令禁止的,該用人單位觸犯了國家的法律規定,根據規定,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在實際生活中,有找工作需求的人應當注意,簽訂合同的時候要仔細檢查條款,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六十七條 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第六十條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將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告知被派遣勞動者。勞務派遣單位不得剋扣用工單位按照勞務派遣協議支付給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不得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