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朱慶華李亮社會網路分析法及其在情報學中的應用

朱慶華李亮社會網路分析法及其在情報學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 2022-03-23 15:16:34

❶ 中國情報學的發展歷史

在民國和紅色政權共存的年代出現了分支~~~

❷ 「可視化集成開發環境」中的「可視化」是什麼含義

可視化集成開發環境中的可視化是什麼意思?可視就是可以看到的呀,因為在開發過程中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就叫可視化呀。

❸ 考研:考圖書館情報學需要怎麼准備,考什麼科目

首先根據自己專業確定考研院校及專業,再確定研究方向,根據專業確定初試,復試考試科目,最後准備教材及參考書。具體舉例如下。
福州大學情報學專業2015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招生年份:2015
專業代碼:120502
研究方向
01信息資源管理
02知識產權管理
03網路信息智能優化管理
04產業與技術競爭情報
考試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630 信息資源管理
④858 信息檢索
復試科目、復試參考書
復試科目:
綜合知識(含情報學、知識產權、計算機基礎知識)
參考書:
張文德.信息檢索.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
朱慶華.信息分析:基礎、方法及應用.科學出版社.2004.9
註:
本專業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參考書目、參考教材
630信息資源管理
馬費成、賴茂生主編,信息資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858信息檢索
張文德主編.現代信息檢索.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5

❹ 情報學理論與基礎包括什麼

情報學是研究情報的產生、傳遞、利用規律和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手段,使情報流通過程、情報系統保持最佳效能狀態的一門科學。它幫助人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手段,提高情報產生、加工、貯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報學的概念源於歐美國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步形成的一門新學科,至今仍在發展完善中。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礎學科那樣,有著嚴格而且統一的學科定義。「世界科學情報系統」的專家給情報學 下了這樣的定義:「情報學是一門研究情報的性質和特點、影響情報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報的加工技術和方法的科學,它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 隨著人類社會向信息化社會的演進,情報學的社會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認為是信息化社會的強大支柱之一。 情報科學家把情報學的社會重要性總結為:可使人們有效地傳播已積累的知識;不斷地使人們及時吸收並應用新知識;通過情報的貯存與檢索,喚起人們對知識的記憶;通過對情報知識的有效利用,強有力地推動人類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 情報學的歷史 不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情報學的形成與發展是同它們的情報活動、情報工作的發展緊密相聯的。現代情報學理論與活動主要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香農的「資訊理論」、維納的「控制論」、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分別為情報學奠定了理論和物質基礎。 萌芽與形成階段(40年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西方工業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使情報學有了誕生的社會需求和基礎。以德國、英國、美國和蘇聯為主的一些國家,積累了大量需要處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獻資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國家對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大大增加;計算機問世並被利用於文獻加工領域;新的學術思想活躍以及新的學科不斷誕生。這些因素都是情報學孕育與形成的強大力量。 情報學最初階段的理論基礎是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布希和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於1945年發表了「誠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機械化檢索文獻縮微品的設想;後者於1948年發表了「文獻工作內容的改進和擴展」一文,強調了蓬勃發展的文獻工作所面臨的必須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結合造就了文獻工作向情報學的轉移。這一時期,情報學發展的最重要國際活動是1948年英國皇家學會召開了國際科學情報會議。 初期發展階段(50年代) 在這一階段,情報學已初步形成了研究體系和內容:情報組織,情報貯存與檢索設備,機器翻譯和情報需求。美國人陶伯、莫爾斯、肯特等人相繼研究出單元詞索引、敘詞索引、組配索引、題內關鍵詞索引,以及定題情報服務的原理或裝置,給情報檢索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英國人布拉德福和維克里於50年代前後分別對文獻分布理論、費爾桑對分類檢索理論、克萊弗登對檢索系統性能的評價問題分別作了研究。 1957年是這一階段中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年。美國科學家柴瑞宣布在美國把各種各樣的交流研究與活動統一於情報學。同年,在美國,情報手工檢索開始越來越多地轉為計算機檢索系統。情報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的性質自此開始顯露出來。 中國情報學起步稍晚,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6年中國科學院建立了科學情報研究所,標志著中國科技情報事業的開始。1957年出版了《科學情報工作》雜志介紹國內外情報工作現狀與發展,引起學者們探討情報工作理論的興趣,是中國情報學研究的開端。1958年中國已開始出現情報述評和分析,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點的情報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綜合性、戰略性和及時性的特點。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還於1958年創辦了中國科技情報大學,後並入中國科技大學,設立了情報專業。 發展與壯大階段(60~70年代) 就國外先進工業化社會而言,情報學在這一時期已成為一門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斷發展的獨立學科。它的研究對象、內容、體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統與網路實體、同其他學科和工程技術的交叉程度都變得更為廣泛、嚴格和復雜。 這一階段,情報學的重點在於發展適用性情報技術,支持國家情報系統的建立,支持和加強專業化情報服務系統,解決情報用戶與情報系統之間相互作用和關系問題。例如1961年美國化學文摘社用電子計算機實現了「化學題錄」的自動編排;1964年建成了MEDLARS醫學文獻分析與檢索系統,並於1971年將該系統聯機化等等。它們在用戶與資料庫之間架設橋梁,促使聯機系統廣泛應用。 與此同時,在理論上也出現了相應的發展,如美國的加菲爾德發明引文索引並於1961年試編成了《科學引文索引》;普萊斯側重從歷史與社會學觀點來研究科學情報,於1961、1968年分別出版了《巴比佗以來的科學》與《小科學、大科學》兩書,為文獻計量化的發展作了奠基性工作,並提出了科學文獻指數增長定律與衡量科學文獻老化的普賴斯指數;索爾頓在美國康乃爾大學進行了用加權詞方法的自動標引方案試驗。上述研究與實踐標志著情報學在60~70年代已進入了它的發展與壯大時期。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高密度信息存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情報學的研究范圍和深度大大拓寬和提高,情報學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國際社會視為人類信息化社會的理論和物質基礎的一部分。 情報學的性質與內容 情報學屬於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合成學科,它作為理解現代化通信與知識綜合化所必須的一個領域而存在。 從科學技術發展史來看,邊緣交叉學科已經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自然科學各學科之間、技術科學各學科之間、自然科學與技術學科之間或理論科學與應用科學之間交叉;第二階段則是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交叉,而情報學則是屬於第二階段的交叉產物。 因為情報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科學情報及其活動的各種規律」,追求的目標是「最佳的標引方案」、「最少的情報查找時間」、「最大的情報流通」,所以情報學的內容主要有十一個方面,它們是: 情報的產生、內容、特點和結構;情報的傳播、交流和利用;情報的貯存和檢索;情報的標准與規范;情報系統和網路;情報用戶和情報需求;情報的大容量存儲和高速傳遞;情報學與相關學科;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手段在科學情報領域的應用;情報的經濟學與社會學;信息化社會。 另外,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曾於1979年對情報科學的內容進行了另一種歸納,認為其內容主要有四方面: 情報的標准與計量。例如,情報系統的基本特性;情報的數量、復雜性、含義、利用和價值; 情報的計量和演算法;標准實驗條件的定義和測試等。 情報的結構。研究課題包括情報搜集和存取系統的結構性質;形式和內容之間的關系(即語法學和語義學);語言結構和情報之間的關系;情報的統計理論以及情報模式如何通過數學計算的方法加以驗證和目動識別等。 情報傳遞。主要是研究人作為情報加工者的能力和限制條件。研究課題包括人的情報加工特性;人和情報系統、情報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情報的表述。 情報經濟學。主要研究情報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的過程。所研究的問題包括情報學概念在經濟結構中的應用,情報經濟模型等。 情報學可分為理論情報學,應用情報學以及情報工程技術三部分。理論情報學主要研究情報的產生、加工、傳遞與利用問題。中國將其歸納為情報源、流、用的研究模式。 由於其他學科在情報學中的交叉滲透,近來產生了一些分支領域:如情報經濟、情報心理、情報術語、情報數學、情報控制、情報社會……等問題的研究,這些問題的研究解決將會使情報學的面貌一新。 情報又可細分為政治情報、經濟情報、科技情報、軍事情報、社會情報等,但情報學主要關心它們的共性問題。理論情報學的觀點還很多。如約維茨的決策論觀點,葛勞斯的結構與功能觀點等等。 應用情報學主要研究情報工作與事業這樣一些偏重實踐的問題,情報工作按流程可分作情報採集、加工報道、檢索、研究、服務等環節。研究這些環節中的規律性問題構成了應用情報學研究的微觀方面。 情報事業則是指一個較大領域(如國家、地區、大的團體等)從事的社會情報活動,對它的研究構成了應用情報學研究的宏觀方面,並多涉及情報的基礎結構,如情報政策與規劃、情報機構、情報中心、情報學會、情報標准化、情報教育等問題的研究。它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情報吸收能力,也是各級領導與管理人員關心的一些問題。 情報工程技術主要包括情報技術、情報系統等方面。情報技術主要是指與情報工作有密切聯系的計算機技術、縮微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等。又可以按流程分為情報輸入技術、情報存儲技術、情報處理技術、情報輸出技術以及情報傳輸技術。情報技術相對於信息技術則偏重於應用層次。 由於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知識工程的運用、智能情報檢索、專家系統等給情報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更廣闊的前景。中國歷來較為重視情報工程技術,各個專業部委在這方面傾注心力較多,其成果較多反映在歷屆的計算機情報檢索及有關技術的研討會上。 情報學的研究方法 目前情報學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社會調查法。通過現場調查針對社會現象搜集數據,進行分析。這種方法又可分作直接方法與間接方法兩大類,前者主要是用現場觀察法,後者又分作訪問調查與調查表調查。 文獻計量統計方法。對以記錄形式進行交流的各個方面進行計量統計,從中找出變化規律,建立相應數學模型,從定性與定量分析中達到掌握過去與現在的變化脈絡,進而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 數學分析法。現代數學的許多分支在情報學的研究中都在應用,如在情報檢索理論、情報傳遞的機制、情報採集方案的確定中,概率論、集合論、模糊數學、微分方程、運籌學等均在應用,甚至數論、圖論、泛函分析、變分法等,也可以應用。 系統分析與評價方法。對於情報系統各個側面與總體,可通過引進系統論等方法,進行分析與訐價、規劃與設計。由於系統論的研究方法眾多,對某一具體研究對象來說,就需要比較不同的方法,從中選擇最佳方法,以期獲得最優的結果。 歷史的研究方法。進行歷史的研究一般先鑒別一個歷史問題,搜集有關史料,形成假說。然後進一步嚴格搜集與組織史料,認真加以核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歷史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情報學是如何形成的,促使我們了解過去的事件發生的原因、時間、地點與方式。 情報學的研究方法還很多,諸如德爾斐法、內容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哲學研究法,多綜合加以運用,近來又出現空白點分析法、聚類映像法等。 情報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情報學是在融會許多學科成果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稱它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性交叉學科。 信息科學是研究信息的一門綜合性學科。信息科學的基礎是資訊理論,它只研究信息傳輸的共性,而不研究信息傳輸的特性,不涉及傳輸的知識內容、價值或語義等問題,而這些正是情報學研究的內容。 計算機科學與情報學有著密切的關系。電子計算機在情報活動中的廣泛應用,使情報的搜集、加工整理、存儲、檢索、傳輸、開發利用等工作及其手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改變了圖書館和情報機構的傳統觀念和服務方式。 文獻學與圖書館學關系十分密切,文獻學或文獻工作是情報學的基礎之一,因此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的關系也較密切。一般來說,圖書館是以藏書、出納、閱覽等為工作重點,而情報中心則側重加工、報道、研究以至提供各類情報,要求揭示每篇文獻以至每個數據的內容;目錄學是圖書館學重要分支,而情報學則側重於文獻內容的文摘法、索引法與述評法的研究;藏書量是衡量圖書館規模的重要標志,而情報中心則以文獻加工數量,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的質量,以及情報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作為衡量其工作之重要標志。 在情報活動過程中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因此它與物理、機械、電工、電子等硬科學也有密切聯系。此外,情報學還與控制論、通信科學、語言學、語義學、心理學、社會經濟學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情報學的發展方向 由於情報工作對促進人類社會和經濟的持續進步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情報學的發展前景將是廣闊的。 情報學是一項涉及面非常廣泛的社會事業。隨著時間的推移,情報社會化的程度將日益提高,傳統情報系統的觀念也將發生大的變化,情報工作將向產業化方向逐漸發展。 情報是人類的一種精神財富,不僅由每個有情報意識的人腦來承載,而且需要「世界大腦」來承載。為了使人們隨時都能方便的取得所需要的情報,就要在情報學的研究中注意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光碟、數字通信、光纖通信、人工智慧系統等先進的理論與技術將獲巨大發展和應用。 情報學除了會在情報產生、加工、傳播等環節上繼續加深外,情報交流全過程的研究將會發展,情報利用問題將會突出出來。 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情報學的綜合化趨勢將更加明顯,會出現更多的分支。在文獻計量學的基礎上,情報計量學將會得到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中的突出位情報計量學將會得到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中的突出位置,將促使對情報經濟問題研究深化。 在研究方法上,情報學將從定性的研究過渡到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並將借鑒與吸收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加以改造,創造出更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從而給本學科注入新的活力。 隨著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情報學有可能成為21世紀的重要學科之一,它將緊緊地與高新技術結合在一起,逐步形成更加充實的學科體系與研究規范,將揭示未來信息社會中人們情報恬動的規律性.以及情報信息在社會、經濟、文化中的巨大影響與作用。

❺ 學情報學需要看什麼書

  1. 《信息檢索(多媒體)教程》(1-5章)沈固朝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信息資源管理概論》孫建軍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

  3. 《信息分析:基礎、方法及應用》朱慶華編,科學出版社。

    情報學(informationscience)的概念源於歐美國家。中國學者們認為:情報學是研究情報的產生、傳遞、利用規律和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手段使情報流通過程、情報系統保持最佳效能狀態的一門科學。它使人們正確認識情報自身及其傳播規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手段,提高情報產生、加工、貯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報學的內容主要有10個方面:

    ①情報的產生、內容、特點和結構

    ②情報的傳播、交流和利用

    ③情報的貯存和檢索

    ④情報的標准與規范

    ⑤情報系統和網路

    ⑥情報用戶和情報需求

    ⑦情報的大容量存儲和高速傳遞

    ⑧情報學與相關學科

    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手段在科學情報領域

    ⑩情報的經濟學與社會學

❻ 情報專業請進,情報學碩士開設哪些課程啊

情報專業研究生課程

主要分幾個方面:

情報學及相關理論
情報收集和分析的方法
計算機網路技術

北師大
情報學理論
管理科學概論
企業競爭情報與知識管理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資料庫及其應用
信息經濟學
計算機網路
網路環境下的信息檢索
市場營銷
咨詢理論與實務
客戶關系管理
項目管理
IBM知識管理認證課程
行業市場調研與信息情報
商業秘密保護
競爭環境監視
競爭情報軟體應用
供應鏈管理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企業信息管理與咨詢服務
情報分析與研究
競爭情報
戰略信息管理
信息咨詢理論與方法
現代情報學理論與方法
網路信息資源管理
信息組織
信息政策與法律
知識管理
網路經濟與電子商務
網路信息系統
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
科技文獻檢索

南京大學
社會信息化研究
信息基礎技術研究
信息傳播原理
情報研究方法
信息產業研究
計算機圖像處理
計算機模式識別
文獻檢索與利用研究
市場信息資源研究
競爭情報研究
信息經濟研究
市場營銷研究
技術經濟情報研究
企業管理研究
情報處理技術研究
情報檢索演算法研究
情報檢索開發工具研究
情報預測與決策研究
信息開發與利用研究
資料庫原理與設計
競爭論
博弈論

福州大學
情報分析與預測
競爭情報理論與實務
信息資源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計算機高速網路原理
資料庫新技術
管理經濟學
情報計量學
知識產權診斷原理與策略
信息組織
國外信息資源閱讀與寫作
網站策劃與建設
情報用戶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
矩陣理論
計算方法
數理統計
情報分析與研究
情報檢索系統
現代情報技術
信息管理自動化系統
競爭情報與企業知識管理
分布式操作系統
資料庫技術
計算機網路
管理信息系統

北京大學
信息資源管理專論
信息檢索
信息咨詢與分析
戰略管理
市場調查
市場營銷
競爭情報系統與案例分析
項目管理
競爭對手分析
電子商務與網站策劃
信息政策與法律研究
企業信息化與政府信息化專題
知識管理專題
情報學基礎理論專題
現代情報檢索理論與技術
競爭情報與信息分析
咨詢學理論與實務

四川大學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
信息管理學研究方法
信息管理學基本原理
網路信息計量學研究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現代資料庫技術研究
面向對象技術與應用
信息檢索理論與技術研究
信息網路技術與系統
信息分析與預測研究
信息構建與服務設計
知識管理技術與方法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戰略管理與競爭情報
信息控制理論與方法
信息系統管理研究
信息系統安全研究
E-learning理論與技術
智能信息技術與系統
多媒體技術與系統
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
現代程序設計方法學
WEB技術與開發研究

❼ 朱慶華的公開發表的主要論文

朱慶華,晏爾伽,黃奇.2008.小世界理論研究進展——基於SCI-E資料庫的文獻計量分析[J].情報雜志.2008(11):28~31,27 Erjia Yan,Qinghua Zhu.2008.Hyperlink analysis for government websites of Chinese provincial capitals[J].Scientometrics.2008,76(2):315~326 魏建良,朱慶華.2008.服務科學理論研究及其面臨的挑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6):15~21 張銀犬,朱慶華.2008.國內外個人數字圖書館研究述評[J].圖書與情報.2008(3):18~21 張文秀,朱慶華.2008.泛在網路下的信息服務[J].新世紀圖書館.2008(3): 23~26 張文秀,朱慶華.2008.基於本體的信息分析研究——以軟體缺陷信息管理為例[J].情報雜志.2008(3):43~45 魏建良,朱慶華.2008.服務科學發展面臨的挑戰[J].中國科技論壇.2008(1):97~101 李亮,朱慶華.2008.社會網路分析方法在合著分析中的實證研究[J].情報科學.2008(4):549~555 徐媛媛,朱慶華.2008.社會網路分析法在引文分析中的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1(2):184~188 朱慶華,李亮.2008.社會網路分析法及其在情報學中的應用[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1(2):179~183,174 朱慶華,等.2007.中文政府網站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圖書情報工作.2007,51(11):67~70 魏建良,朱慶華.2007.服務科學的研究范疇與方法[J].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2007.11,539~544 朱慶華,杜佳.2007.搜索引擎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應用[J].情報學報.2007,26(5):684~690 李保珍,朱慶華,周獻中.2007.網格化信息主體的自組織競爭機制探討[J].計算機模擬.2007,24(7):125~129 朱慶華,杜佳.2007.國內外政府網站評價研究綜述[J].電子政務.2007(7):31~39 Baozhen Li,Qinghua Zhu.2007.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Content in Mobile Internet.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VolumeV: WiCOM Management Track: Service Management.Sept 21-25, 2007, Shanghai, China.3849~3851 Qinghua Zhu,Jia Du,Xiaojing Han.2007.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a Systems for Chinese e-Government Websites..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VolumeV: WiCOM Management Track: Service Management, Sept 21-25, 2007, Shanghai, China.3783~3787 Qinghua Zhu,Wenxiu Zhang,Yan Zhang..2007.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a Systems for Chinese e-Business Websites..Management Challenges in a Global World:The Six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May 26-27,2007,Wuhan. Alfred University Press,2007,1261~1267 李保珍,朱慶華,周獻中.2007.隱性知識形成的主體相對性模式識別[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4):92~96 侯立宏,朱慶華.2006.網路信息資源評價方法研究綜述[J].情報學報.2006,25(5):523~530 朱慶華,李亮.2006.生物信息學——我們能做什麼[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6,29(2):150~152,226 覃小旅,朱慶華.2005.危機信息管理系統的構建[J].中國信息導報.2005(5):46~49 朱慶華.2005.元數據在教育資源發現中的應用[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31(2):71~74,100 朱慶華,杜佳.2004.信息構建在網站評價中的應用[J].情報資料工作.2004(6):13~16 朱慶華,陳剛.2003.我國高校專利信息分析研究——時序分析[J].情報科學.2003(9):903~908,921 朱慶華,劉偉.2003.我國高校專利信息分析研究——空間分析[J].情報科學.2003(6):600~604 朱慶華,顏祥林.2001.美國信息公開制度的建立與發展[J].圖書情報工作.2001,45(10):31~33 朱慶華,顏祥林.2001.信息公開制度探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1,24(5):324~327 朱慶華.2001.日本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政策及其啟示[J].情報雜志.2001(7):91~92 顏祥林,朱慶華.2001.《證券法》與信息公開制度[J].情報科學.2001(1):4~8 朱慶華.2000.90年代的日本資料庫產業[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26(6):69 ~72 Jianliang Wei,Jianhua Chen,Qinghua Zhu.Towards the Success of SSME Ecation[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5, (1):343~347

❽ 中科院圖書館學或情報學用的考研參考書是什麼

考試科目
參 考 書 目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圖書館學基礎》 1.《圖書館學基礎教程》 2.《圖書館學基礎》 王子舟 吳慰慈 武漢大學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004
《科技信息檢索》 1.《科技文獻信息溯源-科技文獻信息檢索教程與學科資源實用指南》 2.《網路信息的檢索與利用》
3.《科技文獻檢索》 孟連生等 黃如花 賴茂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2002
1994
《信息組織》 1.《信息組織》
馬張華 戴維民 清華大學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004
《目錄學概要》 1.《中國目錄學史》
2、《圖書館古籍編目》 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編
姚名達 商務印書館(上海) 中華書局 1957或重印版 1985或重印版
《情報學基礎》 1.《信息管理教程》
2.《數字時代情報學理論與實踐》 張廣欽 賀德方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5
2006
《計算機軟體基礎》 1.《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分析(C++版)》(第二版) 國外計算機科學教材系列
2.《軟體工程》(原書第6版)計算機科學叢書
3.《資料庫處理——基礎.設計與實現》(第八版) 國外計算機科學教材系列 Clifford A.Shaffer[美]著,張銘譯 IanSommerville(英)著,程成 陳霞等譯
DavidM.Kroenke[美]著,施伯樂 顧寧 孫未未譯 電子工業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2
2003
2003
《文獻資源建設》 1.《中國圖書館藏書發展政策研究》 2.《信息資源共享》 肖希明.袁琳著 程煥文.潘燕桃主編 南京大學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004

《編輯學概論》 1.《編輯本論》 2.《知識傳播學》 3.《出版發行學基礎》 吳平 倪延年著 羅紫初等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05
1999
2000
《程序設計》 在《計算機軟體基礎》三本參考書的基礎上參考:計算機科學叢書《Java編程思想》(第3版) Bruce Eckel(美)著,陳昊鵬 饒若楠等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
《古典文獻學》 《中國古文獻學史》 孫欽善 中華書局 1994或重印版
《信息分析》 1.《信息分析基礎.方法及應用》 2.《信息分析導論》 朱慶華主編 包昌火.孫振譽等 科學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
2007

❾ 我要考研,情報學,學校沒有規定計算機原理與應用806的參考書目,應該看哪些和計算機專業的數目一樣么

看你報的什麼專業了

華東理工大學招收2007年碩士研究生復試內容(專業知識、實驗技能部分)
華東理工大學2007年碩士研究生復試內容包括:
1、 公共筆試(具體考核方式確定後公布)
2、 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考核。該部分包括專業知識、實驗技能等的考核以及專家面試。其中,各專業專業知識、實驗技能等的考核形式以及考核內容如下:
學院名稱 專業名稱 考核內容 考核
形式 備 注
化工學院
(64252359) 化學工程 1、專業基礎知識
2、專業實驗
3、專業英語 筆試 《化學反應工程原理》張濂、許志美、袁向前編著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專業英語》胡鳴、劉霞編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
《化工原理實驗》第二版(2005)史賢林、田恆水、張平編著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驗》房鼎業、樂清華、李福清編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
化學工藝
生物醫學工程
過程系統工程
材料化學工程
油氣儲運工程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64253230) 無機化學 專業綜合 筆試
分析化學 專業綜合 筆試
實驗操作 操作
有機化學 實驗操作 操作
物理化學 專業綜合 筆試
先進材料與制備技術 實驗操作 操作
皮革化學與工程 實驗操作 操作
應用化學 實驗操作 操作
工業催化 專業綜合 筆試
生物工程學院
(64253802)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專業綜合 筆試
生物化工
發酵工程
食品科學
微生物學
微生物與生化葯學
海洋生物學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64252976) 固體力學 專業綜合 筆試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車輛工程
流體機械及工程
化工過程機械
動力機械及工程
安全技術及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64253952)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1、專業知識
2、實驗技能 筆試 1、《高分子科學教程》韓哲文編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高分子科學實驗》韓哲文編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3、《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周達飛、唐頌超編 輕工業出版社
4、《無機材料物理性能》關振鐸等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5、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實驗教材
6、《納米科技基礎》 施利毅等編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5
7、《生物材料學》 阮建明、鄒儉鵬等 科學出版社
8、《現代儀器分析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應用》錢小紅 謝劍煒 化學工業出版社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物理與化學
材料學
生物材料
納米材料與技術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64253531)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突出知識面寬、重點考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考核主要包括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原理;介面技術;電子技術。 筆試 《電子技術基礎》康華光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號與信息處理 突出知識面寬、重點考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中專業課內容:電子技術 筆試 《電子技術基礎》 康華光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控制科學與工程 突出知識面寬、重點考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中專業課內容:
a)微機原理(初試選考控制原理者),b)控制原理(初試選考微機原理者) 筆試 1、《自動控制原理》胡壽松編 國防工業出版社(第三版)或《自動控制原理》胡壽松編 科學出版社(第四版)或Control Systems Naresh K. Sinha 本校印
2、《微型單片機原理、應用與實驗》張友德、趙志英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0.11
3、《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吳秀清、周荷琴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9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突出知識面寬、重點考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中專業課內容:
編譯原理與離散數學 筆試 1、《編譯原理》呂映芝、張素琴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離散數學》邵志清、虞慧群編 電子工業出版社
計算機應用技術 突出知識面寬、重點考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中專業課內容:
人工智慧與資料庫 筆試 1、《人工智慧及其應用》(第二版)蔡自興、徐興佑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資料庫系統概論》(第二版)薩師煊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64252399) 環境工程 專業知識、技能 筆試
環境科學 專業知識、技能 筆試
熱能工程 專業知識、技能 筆試 流體力學或化工原理,工程熱力學或化工熱力學

理學院
(64252839) 數學 1.數學分析 筆試 選擇1,2,3,4,5或者1,2,3,4,6。
2.高等代數
3.概率統計:隨機事件的關系和運算、隨機變數的分布和數字特徵、參數的點估計
4.微分方程:一階線性方程、二階常系數方程
5.運籌學: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圖與網路
6.數值分析:基本概念、數值積分、非線性方程求解
原子與分子物理
光學
理論物理 量子力學 筆試 《量子力學》周世勛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葯學院
(64251033) 化學生物技術與工程 實驗操作 操作
專業綜合 口試
農葯學 實驗操作 操作
專業綜合 口試
制葯工程與技術 專業綜合 筆試
口試 1、《葯物化學》,彭司勛等主編,1997年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
2、《葯物化學》,尤啟東等主編,2003年化學工業品出版社。
3、《大學有機化學基礎》,榮國斌主編,2000年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4、《大學化學實驗基礎(II)》,蔡良珍等主編,2003年化學工業出版社。
葯物化學 專業綜合 口試
葯劑學
葯理學
中葯學 專業綜合 口試
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
(64253226) 設計藝術學 做快題設計(設計與設計表達相結合) 筆試 要求:限用手工工具和材料(各種設計用筆、簡單色彩用品、尺、膠帶紙等)。
專業綜合
旅遊管理 專業綜合 筆試 參考書
馬勇:《旅遊規劃與開發》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必虎:《旅遊規劃原理》,旅遊出版社,2000
居閱時:《中國建築園林文化象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專業外語

商學院
(64253209) 應用經濟學 專業基礎 筆試 1.《宏觀經濟學》 石良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西方經濟學》(第二版) 高鴻業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管理科學與工程 專業綜合 筆試 以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綜合性的、熱點的定性問題為主,重點考查考生在本學科領域的發展潛力。
工商管理 專業綜合 筆試 企業管理:
閻海峰、王端旭《現代組織理論與組織創新》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2
會計學:
錢逢勝《中級財務會計》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2
技術經濟與管理:
蔣景楠《項目管理》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64252185) 社會學 1、專業基礎知識
2、專業綜合 筆試
行政管理 1、專業綜合知識
2、專業基礎知識和當前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 筆試 2005-2006年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公共行政》
社會保障 1、專業基礎知識
2、專業綜合 筆試
法學院
(64253892)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專業外語 口試 按研究生院要求,三個專業按一級學科命題,故統一提出要求:專業外語採用口試。法學理論及相關方向隨機問題 採用口試,並書寫不少於1000字的小論文。
法學理論及相關方向 口試和小論文
經濟法學 專業外語 口試
法學理論及相關方向 口試和小論文
國際法學 專業外語 口試
法學理論及相關方向 口試和小論文
外國語學院
(64252215)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專業基礎知識
1、英漢語比較與翻譯
2、語言學
3、外語教學與研究
4、跨文化交際 口試 1. 《翻譯理論、實踐與評析》,邵志洪,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 《漢英對比翻譯導論》,邵志洪,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3. 《語言學教程》,胡壯麟,北京大學出版社
4.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ll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文化與交際》,胡文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英語語言文學
人文科學
研究院
(64252541)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專業英語
綜合知識與能力 口試 《馬克思主義著作選讀》,王松、趙文才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趙曜等主編,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金春明等主編,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鄭必堅等主編,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馬克思主義哲學 口試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李秀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西方哲學簡史》,趙敦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論語譯注》,楊伯峻,中華書局,1980
政治學理論 口試 《政治學基礎》(第二版),王浦劬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政治學》,孫關宏、胡雨春,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從邊緣到中心:當代中國政治體系構建之路》,唐亞林,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西方政治思想史》(近、現代部分),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西方政治學說史》,浦興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倫理學 口試 《倫理學》羅國傑編 人民出版社2004
《中國倫理學史》朱貽庭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體育系
(64253796) 體育人文社會學 1、重點考察考生對本專業及相關學科、專業領域的知識面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2、專業外語、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培養潛質以及對本專業的的了解程度和交流表達能力的綜合素質等。 口試 參考書為:
1、《體育營銷學》
馬修.D.尚克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體育管理學》
秦椿林、張瑞林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
研究所
(64252414) 高等教育學 專業英語 筆試 把所附英文譯成漢語,並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20分鍾內完成)
專業知識與能力 筆試 重點考查考生在本專業及相關學科、專業領域的知識面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包括教育改革、研究熱點問題綜述,對高等教育學專業的了解程度等(20分鍾內完成)
教育經濟與管理 專業英語 筆試 把所附英文譯成漢語,並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20分鍾內完成)
專業知識與能力 筆試 重點考查考生在本專業及相關學科、專業領域的知識面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包括教育改革、研究熱點問題綜述,對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了解程度等(20分鍾內完成)
科技信息
研究所
(64250884) 情報學 1、 專業筆試
2、 專業口試

❿ 如何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將高新科技與情報信息工作相結合

隨著學科的深入交叉融合及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與科技發展一體化程度的增強,情報研究正從單一領域分析向全領域分析的方向發展。
首先,表現在各領域中的情報研究從視角、方法上的相互借鑒。從方法上看,社交網路分析方法、空間信息分析等其他學科的分析方法,廣泛應用於軍事情報、科技情報等領域,心理學等領域的理論也用於情報分析的認知過程,以指導情報分析及其工具的研發。同時,情報學中的引文分析等文獻計量方法也被借鑒用於網站影響力評估。從技術上看,可視化、數據挖掘等計算機領域的技術,為情報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視角,情報研究獲得的知識反過來又給予其他技術領域的發展以引導。可見,無論從思想上、方法上、技術上,各領域之間的交叉點越來越多,雖然這種相互借鑒早就存在,但現在意識更強、手段更為綜合。 其次是分析內容的擴展,這也是最為重要和顯著的變化。在情報研究過程中,不僅僅局限於就本領域問題的分析而分析,而將所分析的內容置於一個更大的情景下做通盤考慮,從而得出更為嚴謹的結論。聯合國的創新倡議項目GlobalPulse在其白皮書「BigDataforDevelopment:Opportunities&Challenges」[7]中指出,情境是關鍵,基於沒有代表性樣本而獲得的結論是缺乏外部合法性的,即不能反映真實的世界。在情報研究領域,一些數據往往因為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而不完整,如早期的科技數據,可能由於國際形勢等外部因素,導致一些國家的科技信息無法獲取,基於這樣缺失的分析樣本來評估該國的科技影響力,如果僅就數據論數據,無疑是會得「正確」的錯誤結論,這時應針對這樣的異常情況,將研究問題放置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揭示背後的原因,從其他方面收集信息來補充,才能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也就是說,必須要考察不同時間戳下的相關信息,再對分析內容加以擴充,這實質是一種基於時間軸的擴展。另外,將內容擴展至本領域的上下游則是一種更為重要的擴展。例如,考察某項技術的發展前景,如果僅就該技術本身來討論,可能會得出正面的結論,但如果結合特定地區人們對該技術的態度、當地的技術水平、物理條件、發展定位等,卻可能會得出相反的結論。這就說明,在很多領域中,環境不同,發展程度不同,要解決的問題也就不同。一些地區當前關注的問題不一定就是其他地區要關注的問題,某些欠發達地區當前不一定就必須照搬另一些所謂發達地區的當前做法。這需要通盤考察,分析相關思想、觀點和方法產生的土壤、使用的條件,結合當前環境再做出判斷,否則可能會對決策者產生誤導。

熱點內容
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 發布:2025-07-01 06:45:37 瀏覽:157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條例 發布:2025-07-01 06:44:51 瀏覽:485
社區法律顧問職責 發布:2025-07-01 06:39:14 瀏覽:809
對啦網經濟法基礎視頻教程 發布:2025-07-01 06:32:15 瀏覽:972
法治建設的行動指南 發布:2025-07-01 06:14:41 瀏覽:32
品牌侵權律師 發布:2025-07-01 06:01:56 瀏覽:132
2020年最新行政法全文 發布:2025-07-01 05:59:46 瀏覽:844
刑法理論中的罪行法定原則 發布:2025-07-01 05:59:40 瀏覽:18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有 發布:2025-07-01 05:59:06 瀏覽:583
告法官有時效 發布:2025-07-01 05:50:23 瀏覽:348